苏宁引入江苏国资新战投88亿人民币,新苏宁进入了无实际控制人时代,未来公司发展会越来越好。就目前无法盈利的情况来说,这种情况不会持续的太久,如果把目前这一难关给挺过去了,苏宁肯定有着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苏宁易购是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的一家公司,毕竟苏宁一开始的实业就是做得很好的,线下门店不仅服务态度好,而且售后也比一般的电器门店要好不少,所以有很多人都喜欢去苏宁易购买电器商品,当然大多数人对苏宁的印象都停留在了线下门店,这也恰恰说明苏宁的薄弱之处。线上板块薄弱的苏宁,是它现在发展的一个短板,也是未来需要克服的地方。
在苏宁进入线上购物时代之后,苏宁的线上购物板块并没有实现持续盈利,这也是苏宁近几年来一直引入新投资的原因,前些年阿里巴巴就以200多亿的资金直接入股苏宁。现在江苏高投投资88亿元进入苏宁,让苏宁原股东的股份进一步稀释,让股权更为分散,这也就是很多人称新苏宁进入无实际控制人时代的原因。
就苏宁目前的状况来看,尽管苏宁并没有实现持续盈利,但随着新的投资人进入,苏宁获得了一笔不菲的资金,这也足够它在接下来几年的竞争当中能够持续输出,最起码不会被时代所抛弃,所以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是相当不错的,我们可以对苏宁的未来拭目以待。
所以说,苏宁未来的发展应该是相当不错的,毕竟有了资金以后,很多事情都可以着手实施,并不用蹑手蹑脚。有时候公司如果没有资金的话,很多项目都无法做下去,这也是许多公司不能取得转型而最终倒闭的真正原因。
苏宁的资金链问题,最终还是由江苏国资出面来解决,深圳国资放弃入股,张近东避免了质押股爆仓的最坏情况,观察目前的这份自救方案,股价暂时有机会企稳,但是长期来看想要走出泥潭,困难依然非常大。
传得神乎其神的阿里巴巴入股苏宁,就是烟雾弹,或者是某些苏宁股东的一厢情愿,从商业逻辑、监管大环境、业务协同性、企业文化等各方面,阿里都不可能接盘苏宁,事实也证明了这种判断。清波专栏此前也写过《苏宁会卖身阿里吗?不可能的》。
接盘的江苏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中,华泰证券、阿里、小米、海尔、美的、TCL 等产业投资人参与,看上去更像是属于“债转股”性质,而非战略投资,当然,相比当年阿里的入股价,现在5.59元的价格几乎是打了三折,而且应该是设定了一定的退出条款,真正拿出真金白银的还是江苏省国资委。
从去年夏天苏宁开始爆出资金链的问题,作为江苏最为知名的民营企业,江苏省国资委来解困,本来就是应有之意,只是苏宁管理层却舍近求远,先找了深圳国资委来做接盘方,这本来就极不合理,最终苏宁还得靠江苏国资。
只是,从设立的两个帮苏宁输血的新零售基金来看,目的不像是接盘苏宁的股权,倒是借钱给苏宁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让其恢复正常的现金流,地方国资并不希望来兜底,这从某种意义来说,其实也印证了苏宁的资产质量确实是堪忧。
目前这个解困方案,还只是草案,要真正落实还得一定时间,包括阿里小米这些产业投资人,恐怕还得过董事会来批准,时间应该不会太短,其中还有很多不可确定性,这从股价开盘一度从涨停板跳水就能看出来。
当然,苏宁倒闭、破产的可能性也不大,更多的还是让张近东变卖资产,自己的孩子自己救,苏宁的结构性问题,包括铺大饼式的零售逻辑,以及效率低下的线上及线下运营,还有消费者的购买习惯,都不可能在短时期之内改观,苏宁要真正涅槃,恐怕在国资输血之后,还是需要从管理层先动手,一帮跟随张近东多年的老臣,恐怕得很快退出苏宁的舞台。
至于目前苏宁6块钱左右的股价,是不是一个抄底的机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像今天开盘后的那波跳水一样,有人疯狂抄底,有人疯狂逃命,相互对视了一眼,说了一句:祝你好运!
——END——
欢迎关注【清波专栏】,从微观视角看 科技 百态,从细节处体验消费前沿。
前有阿里巴巴,后有深圳国资,现在又有88亿新战投入局,危难时的苏宁和张近东总不缺帮手和资金。
然而,这些钱也只能救救“近火”,想要改变当下困难的局面,苏宁要靠的并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苏宁易购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广大投资者的心。7月5日晚间,苏宁易购发布的公告后,有投资者说到:“又有新战投入局了,希望这一次别再黄了就好……”
次日,苏宁易购股价一字板涨停。不少小股东松了一口气。
但是,长期来看,只有解决内在问题,苏宁才能彻底走出困境。
谁能想到,曾经的零售之王,会落得如此田地。
从1990年在江苏南京路做空调专营店起家开始,到现在苏宁已经走过了31个年头。
31年的时间里,苏宁没有被外资企业打倒,也战胜了很多对手,但却倒在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今天,着实让人唏嘘。
造成今天困局的,究竟是什么原因?
答案可能是盲目的多元化。
自2003年苏宁成为家电零售业一哥之后,苏宁开始了多元化布局,当时只要跟自己业务对得上、看起来有“格调”,则就收购。
据统计,在过去的数年时间里,苏宁收购了数十家企业,涉及电商、物流、金融、地产、 体育 、文娱等多个领域。
事后证明,当年的这些收购不少都成了拖累苏宁的包袱,目前苏宁高达1570亿的总负债,那些并购就拖了不少后腿。
多元化扩张之外,错失了转型互联网电商也是一大原因。电商刚刚兴起时,当时已经是江苏首富的张近东对电商的判断,让苏宁失去了先机,他说:“电商不过是过眼云霄,零售业的未来还在线下”。
到了2010年后,张近东想要迎头赶上,但那时候阿里巴巴已经占领了大部分的线上零售市场,苏宁的追赶开始变得格外的艰难。
首先,是巨头阿里巴巴伸出了援手。
2015年8月,阿里巴巴就与苏宁共达成了全面战略合作的协定,其将投资约283亿元人民币参与苏宁云商(现改名为苏宁易购)的非公开发行,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9.99%,成为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与此同时,苏宁云商将以140亿元人民币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巴巴新发行股份。
正是这一次的合作,帮助苏宁度过了不少的难关——在2018年、2019年,苏宁就是靠着出售阿里巴巴的股份,让自己当年的业绩保持了盈利。
其次,是各地的地方国资出手相助。
今年以来,苏宁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深圳国资、江苏国资先后施以援手。
在今年的2月28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拟引入深国际、鲲鹏资本战略投资,两家深圳国资企业拟受让苏宁易购23%股权,耗资超148亿元。
到了今年的6月,苏宁易购又发布公告称,苏宁电器将5.2亿股苏宁易购股份转让给了江苏省国资委旗下的产业基金,转让价款总额为31.82亿元,股份转让目的是为苏宁电器集团提供流动性支持。
虽然最终深圳国资终止了投资,但对于苏宁来说,也算是稳住投资人。
最后,是88亿“新战投”入局。
7月5日晚间,苏宁易购发布公告,宣布正式启动混改方案,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股东苏宁电器集团拟将上市公司16.96%的股份转让给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
这一次,苏宁得到的帮助更多了,因为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是由南京新兴零售发展基金、华泰资管、阿里巴巴以及海尔、美的、TCL、小米等产业投资人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组建的联合体。
综合而言,苏宁近年来获得的帮助并不少。
但是,“大佬”出手相助,都只是一时之功,真正彻底改变现状的力量,其实还是苏宁自己。
实际上,相较于之前今年以来苏宁也的确做出了不少的转变。
今年年初,张近东在年会上明确表态要聚焦主航道,回归零售主战场,收缩战线,轻装上阵,“不在零售主赛道的,该关的关,该砍的砍,对于一些亏损的业务单元要积极进行模式转变,对于严重亏损且偏离发展主线的业务要主动砍掉。”
年会过后没多久,江苏足球俱乐部就宣布停止所属各球队的运营,而江苏足球俱乐部背后的最大赞助商,正是苏宁。
除此以外,对于旗下重要资产——天天快递,苏宁也作出了相关的调整。
在2月22日,天天快递发布内部信,宣布本月起正式启动全面转型,聚焦高质量增长,鼓励天天快递的“加盟商”转变为“事业合伙人”,共同推进以此次转型为契机的二次创业。
可见,对于自救,苏宁已经认识到了自身的重要性。
有了88亿“活水”的援助,苏宁和张近东有了翻盘的希望。至于最后苏宁和张近东能不能重新崛起,关键还要靠苏宁自己。
7月5日晚间,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近东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公司持股 5%以上股东苏宁电器集团,西藏信托(以下合称“转让方”)拟将所持公司合计数量占上市公司总股本 16.96%的股份转让给新新零售基金二期(以下简称:基金二期)。
协议转让完成后,基金二期将获得苏宁易购16.96%股权,以支持苏宁易购应对流动性问题、稳定企业融资环境、促进企业稳定经营、持续发展。同时,苏宁易购将不存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基金二期总规模88.3亿元人民币,由江苏省、南京市国资联合阿里巴巴、海尔、美的、TCL、小米等多方产业投资人参与。
公告显示的股权结构信息还显示,淘宝中国对苏宁易购的持股比例保持19.99%不变,而此前流传的“阿里将收购苏宁大部分股权”一说并不属实。
同一时间,苏宁易购与深圳国际分别公告称,深圳国际与苏宁易购股东方未能就商务合作条件达成最终协议,经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通过审慎分析论证后,决定终止进行潜在收购事项,但双方将继续 探索 物流业务领域合作的机会。
新股东之变
苏宁易购公告显示,在最新的股份转让完成后,公司持股5%以上的四大股东将分别是: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持股比例20.35%;淘宝中国仍是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19.99%;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为新晋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16.96%;第四大股东为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持股比例5.59%。公告还表示,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和淘宝中国、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均不存在一致行动关系。
具体的股权转让计划是,张近东、苏宁控股集团、苏宁电器集团、西藏信托分别将所持公司311,629,999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35%)、116,375,496 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25%)、864,489,565 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9.29%)、 286,201,086 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07%)转让给新新零售基金二期。
这是江苏国资的再次出手,在今年5月,苏宁易购宣布与江苏省国资等方成立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该基金的股东分别为江苏省国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高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实控人均为江苏省政府。
6月2日公告称,苏宁电器集团将持有的苏宁易购5.2亿股(占总股本的5.59%)转让给了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转让价款总额为31.82亿元,同时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和张近东签订了回购协议日,需要在2022年4月1日前支付回购价款。
引入多方战投后,新的管理层如何助力苏宁易购进一步发展,也是外界关注重点。不论上市公司是否有实际控制人,大家关注的是,苏宁是否有利用这次危机来转型的决心;能否发现问题并团结一致解决问题,聚焦零售继续前行;投资方和管理层是否有决心,来共同制定转型战略。
深圳国际终止入股苏宁易购
7月5日晚间,苏宁易购与深圳国际分别公告称,深圳国际与苏宁易购股东方未能就商务合作条件达成最终协议,经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通过审慎分析论证后,决定终止进行潜在收购事项,但双方将继续 探索 物流业务领域合作的机会。
根据苏宁易购的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苏宁电器集团、西藏信托有限公司、深圳国际、鲲鹏资本,2月28日签署《股份转让框架协议》拟将所持公司合计数量占上市公司总股本23%的股份转让给深圳国际及鲲鹏资本或鲲鹏资本指定投资主体之后,各方就后续合作进行了积极地沟通,但各方未能就商业条款形成实质性正式协议,现根据实际情况,经协议各方协商一致,同意终止该协议。
公告还提到,终止该协议是协议各方协商一致的结果,协议各方无需对该协议的终止承担赔偿及法律责任。鉴于该协议终止,张近东与苏宁电器集团于2021年3 月11日签署的《一致行动协议》生效条件未能达成,《一致行动协议》将予以终止。
高和资本董事长苏鑫认为,深圳国际终止入股苏宁易购是一个“可理解的市场化决策”。他表示,深圳国际作为一家在境外注册、在香港整体上市的红筹公司,一直以来具有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体系和高度的市场化基因,公告所提及“未能就商务合作条件达成最终协议”的结果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苏宁易购近期股权重大变动事项频现和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一定程度上已为市场打了“预防针”。但这不代表双方合作的初衷是不合理的。深圳国际作为一家以物流基础设施投资运营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寻求与苏宁易购合作的最大诉求是 探索 通过资本工具引入商流和信息流,为其物流基础设施业务和综合物流服务业务赋能,这个业务 探索 方向是值得肯定的,相信不会因为此次合作的终止而停止往这个方向继续 探索 。这一点在双方的公告里也都有体现。
两家供应商申请对Suning.cn进行破产清算。首先,Suning.cn原本安排分10期结算相应的供应商账单,而第一期并未付清。其次,供应商找到中诚所法律机构申请Suning.cn破产。此外,Suning.cn已经破产的消息是捏造的。此外,供应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快速收回欠款。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解释和分析两家供应商申请Suning.cn破产清算的具体原因。
1.Suning.cn原本安排分10期结算相应的供应商账单,而第一期还没有还清。
首先,Suning.cn原本安排分10期结算相应的供应商账单,然后第一期一直没有还清。对于供应商来说,他们也很气愤,主要是相应的Suning.cn没有讲诚信,没有把相应的还款行动落实到位。
二。供应商找到中成所的法人机构在Suning.cn申请破产。
其次,供应商找到中成所的法人机构在Suning.cn申请破产。供应商找中诚所的法人机构在Suning.cn申请破产也是不得已的选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将通过法律手段向Suning.cn追讨相应的欠款。
3.Suning.cn已经破产的消息是捏造的。
Suning.cn破产的消息是捏造的。对于Suning.cn来说,它拥有非常雄厚的资金实力,自身的经营状况也不错。没有破产,不要被外界传言误导。
第四,供应商想通过这种方式快速收回欠款。
然后,供应商想通过这种方式快速收回欠款。对于供应商来说,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还是需要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措施,收回相应的欠款,才能快速解决相应的问题。
我觉得海尔、美的、TCL、小米组团入股,肯定是能够重振苏宁的。因为这几家企业都是非常有实力的,并且它们能够给苏宁带来非常多的资源和财富。并且这些企业之间往往都是比较友好的合作作关系,当其他企业出现相应的困难的时候,都会选择出手去帮助它,并且在各方面都会选择支持,才能够创造更良好的经营环境。
苏宁企业近年来可以说是碰得上一个非常巨大的危机,光是2020年就已经出现亏损将近40亿元了。之所以苏宁会出现这样子的严峻情况,感觉一些员工爆料,苏宁一直以来对于内部的员工都是处于长期地压榨的,并且苏宁也曾出现了店大欺客等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从此它的口碑也就一路下降。并且同类行业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所以苏宁在线下的实体店的经营方面也是非常不容易。当苏宁选择做电商与同行竞争的时候,却发现完全竞争不过其他的企业,而线下的实体店又赚不了多少钱,遇上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地步,这也是苏宁企业走下坡路的一个重大的原因。
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以后,苏宁企业决定重新组建新的方案,并且这些方案有许多其他的产业资本加入到其中,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了企业能够得到快速的恢复。海尔、美的和TCL与苏宁企业之间有着非常深厚的合作关系,它们都是共同见证了对方的成长,但是面对苏宁企业如今的窘境,双方都是选择风雨同舟,共同前行的。这样子才能在更多的程度上保证双方企业的更好的发展。
这些入股的企业给予苏宁企业的待遇也是非常好的,并且苏宁如今也有着阿里巴巴和中国淘宝等各方面的引流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苏宁企业能够重新站稳自己的脚跟,拥有一片广阔的市场,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