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王川的股票,小米实际控制人是美国人吗

2023-03-18 1:44:49 证券 xialuotejs

智慧营维用小米10无法预约客户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如果说没有办法预约客户的话,可以直接就是从后台2018年1月19日,小米公司已召开上市启动会,倾向于选择香港上市。[42]

2018年1月23日,小米宣布MIUI 10项目正式启动。[43]

2018年1月,高通宣布,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维沃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非约束性的关于芯片采购的谅解备忘录。三家公司表示,有意向向高通采购价值总计不低于20亿美元的射频前端部件。[44]

2018年3月2日,小米公司供应链金融资产支持证券100亿元储架发行取得上海证券交易所无异议函,成为国内首单支持新经济企业供应链金融的资产支持证券,首期拟发行规模5亿元。[45]

2018年3月19日,京津冀一卡通正式上线,小米支持的机型有小米MIX2、小米Note3/2、小米MIX、小米6/5/5s/5sPlus。

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研发人员共有5515人。研发团队由工业设计工程师、电子工程师、机械工程师、计算器科学家、软件工程师及移动应用程序研发人员组成。[46]截至2018年3月31日,我们投资或孵化超过210家公司,包括90多家专注于发展智能硬件及生活消费产品以加强我们的生态系统的公司。[47]

2018年5月3日,小米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其中显示,营业纪录期,小米的总收入由2015年的人民币668亿元增至2016年的人民币684亿元,再增至2017年的人民币1146亿元。[48]

2018年5月3日,小米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招股书披露,根据小米上市前的公司架构,其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持股31.4124%,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持股13.3286%,联合创始人、品牌战略官黎万强持股3.2375%,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洪锋持股3.2207%,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刘德1.5494%,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川持股1.1149%,顺为资本CEO许达来持股2.9312%,小米上市前离职的联合创始人、原战略副总裁黄江吉持股3.2375%,联合创始人、原首席科学家周光平持股1.43%。[49]

2018年5月14日,小米CEO雷军宣布在手机部内成立单独的相机部。[50]

2018年5月,小米宣布登陆法国。小米将整套商业模式带到法国,其中包括小米电子商务网站Mi.com 和巴黎的第一家小米授权店。同时,小米与四家法国电讯运营商Orange、SFR、Bouygues以及Free合作,让用户在更换智能手机时拥有更多有吸引力的选择。[51]5月22日,小米宣布正式进入法国市场,同日法国第一家小米授权店正式开业,店铺位于巴黎市第一区的Sébastopol大道。[52]

小米实际控制人是美国人吗

最大股东是雷军。

小米的股份构成需要从小米的创业史说起。

小米号称八大创始人,其中七位分别是雷军、(原谷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原中心高级总监,负责设计明系列手机)、(原北科大工业设计系主任)、(原PowerWord总经理)、(原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洪峰(原谷歌中国高级产品经理)。

还有一个人是多多创始人王川,也是雷军天使的项目。他专注于改进Kindle的阅读系统。在创办多多之前,他开发了一套国内大部分KTV采用的点播系统,所以在开发Linux系统和Android方面有很多经验。他在看Duo的时候,就开始研发电视盒子的原型——小米盒子。

2010年小米成立的时候,是14个人的团队,有7个合伙人,也就是“上梁山喝小米粥”的14个人。王川后来被小米收购,成为合伙人和重要分支。按照小米团队扁平化的思路,团队只有三层:合伙人、核心管理层、基层员工。

因为没有 *** 息,只能根据坊间报道和行业惯例得到一些信息。一开始雷军的股份是40%左右,其余合伙人是5%左右,留给员工的期权池是10-20%。所以我们看到雷军的股份是其他任何一个合伙人的5-10倍,甚至超过其他合伙人的总和。

小米成立时,雷军的身家在几十亿人民币左右,远远超过其他所有人的总和,是10-100的两倍,甚至超过其他任何合伙人。

那个时候,雷军已经名满天下,不仅是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半个创业者(曾任金山CEO),还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2004年和陈年一起成功卖给亚马逊,估值7500万美元),还是一个成功的天使投资人(估值30亿美元的柯凡,YY,猎豹等),以及一批未上市的明星项目)。

他的创业,为什么能得到丁磊的助攻雷军的护航

去年,40 岁的何小鹏踏上了二次创业之路,进入造车领域。在此之前,他有过一段长达 13 年的创业经历,并成功将 UC 卖给了阿里,实现了财富自由。在第一次创业的过程中,何小鹏认识了不少互联网大佬,比如雷军、李学凌、丁磊,也经历了不少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他的创业往事,顺便看看当年互联网领域的潮起潮落。

2003 年,32 岁的丁磊以 75 亿人民币的身价问鼎中国首富,当时比他小 6 岁的何小鹏,刚从华南理工毕业 4 年,还是亚信的一名员工,过着一边羡慕着自己老板每个月能赚 5 万块,一边蹲在家里马桶上用手机耗费大量流量龟速上网的生活。

也正是对赚钱赤裸裸的渴望,以及对上网体验的不爽,再加上当时何小鹏向惠普投简历跳槽无果,让他决定拉着自己的亚信同事梁捷一起去创业,做了 UC。

憨直的何小鹏后来曾亲口说过 " 我创业的动机很简单,就是出于‘贫下中农’的‘嫉妒’ "。大学毕业时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读研。在毕业后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他也曾试过 3 个方向,分别是炒房、博彩和创业。前两个方向都努力过,也取得了部分成绩,但何小鹏最后还是选择了创业。

其实亚信这家公司说来也挺传奇,曾经也做邮箱,是丁磊的竞争对手之一,后来还走出来两拨创业者,一拨是何小鹏、梁捷他们,做了 UC;另外一拨人马后来跟了张小龙做出 Foxmail,以及微信。

梁捷之前在亚信一直做得就是大规模邮箱系统的研发,所以何小鹏他们 2004 年创业后,做了 UC mail 和 UC web 两个产品。尽管 UC 的邮箱业务因为市场表现不佳最终被放弃,但它的历史意义深远,因为它在当时成功引起了首富丁磊注意,也才有了后来的精彩故事。

丁磊当时发现一款不错的邮箱竞品,一打听是亚信的人出来创业,还没有正经的办公室,就约何小鹏他们出来喝酒,还豪爽的把自己在网易的办公室借给了这个 " 潜在的竞争对手团队 "。

2004 年刚创业时的何小鹏,不知道是否是在丁磊的办公室拍的

不得不说三石哥确实仗义,又或者说他也有自己的心思,毕竟把 " 敌人 " 放在自己眼皮底下才更安全。就这样,何小鹏与首富丁磊成为了好朋友,并且他还认识了丁磊隔壁办公室的李学凌,时任网易新闻主管,经常写文章骂雷军的那个人。

2005 年李学凌出来创业时,被骂的雷军反而还投资了他 800 多万。雷军给出的解释是李学凌当时受邀跑会从来不收车马费,由此雷军认为李学凌有原则,而且不会因为一点小钱而买断自己的意志。

再后来,李学凌的 YY 和何小鹏的 UC 成为雷军在天使投资上赚钱最多的两个项目,YY 上市让雷军赚了百倍,UC 被阿里 43.5 亿美金收购更是让雷军套现了 1000 倍。比小米上市让早期投资人赚 866 倍的事儿还刺激。

至于最初 " 助攻 " 何小鹏创业的丁磊,他在 2005 年左右因为不看好移动互联网,尽管何小鹏有意给丁磊一部分股份,三石哥都没要。看来赚钱真的只占丁磊 5% 的幸福感。

何小鹏最近花 1 亿美金购入小米股票,并高调为雷军助威,说会长期持有小米股票(尽管后来他又加了一句期限 " 至少会持有半年以上 "),其实这都是在还雷军的人情。因为 2007 年左右 UC 差点就挂了,用何小鹏自己的话说就是:当时我们只有 17 个人,有好几个月我们都是借钱发工资。

最后是雷军在关键时刻出手,投资三四百万,让 UC 起死回生。

何小鹏与雷军的相识,还是比较曲折的,从地域上来说,两人虽然都是湖北老乡,但工作以后何小鹏是在广州,雷军是在北京。从人脉上来说,中间也隔了三个人:丁磊、李学凌、俞永福。

何小鹏通过借用丁磊办公室,认识了李学凌。2006 年已经创业的李学凌在广州接待了时任联想投资副总裁的俞永福,并亲手为他手机上装了一个 UC 浏览器,又从中牵线何小鹏团队与俞永福的见面,可惜当项目推荐到联想投资部的时候,被否决了。

其实也不能怨联想没有远见,当时何小鹏和梁捷属于两位程序员创业,管理经验不太够,好在两人胸襟开阔,给自己名片上印着的都是 " 副总经理 ",目的就是为了再找一位 CEO 来做管理。但当时这样不完整的团队能否发展壮大,能不能走的长远,任谁都会打个问号。

雷军其实投资之前也有点犹豫。

在 UC 项目被联想否决的当晚,俞永福就给雷军去了个电话,因为雷军曾经跟俞永福说过:" 你要创业的话,无论做什么项目,我都会支持你 ",类似的话雷军后来也跟 Zealer 的创始人王自如说过 " 你做什么,我都投你,投到你成功为止 ",一个创业者一辈子能听雷军说这样一句话,那真是相当受用啊。说明雷军认可了这个人。

当时雷军听完俞永福的介绍,说可以投资,但有一个要求,就是俞永福要担任这个团队的 CEO,后来这个条款还被写入了正式的投资协议中。

就这样,2007 年 1 月,俞永福放弃联想投资副总裁的身份,一个人提着行李箱来到广州爬了 6 层楼,加入在居民楼里办公、只有十几个人的 UC,也开启了俞永福主外、何小鹏和梁捷主内的 " 三驾马车 " 时代。

那一年何小鹏刚好 30 岁。

同样是在 2007 年,王川的妻子怀孕,夫妻俩每周六都会去爬香山锻炼,王川也会经常叫上好友雷军一起。一次爬山时,雷军跟王川说自己投了一个特别好的公司,叫 UCweb,一路上都在夸这家只有十几个人的公司哪里哪里好,最后雷军问王川:愿不愿意跟投一点?

王川问雷军:这家公司怎么赚钱?商业模式是什么?

雷军说不知道。结果王川最终也没有跟投,冥冥之中错过了一笔 " 横财 ",假如王川当时蒙上眼睛跟着雷军投上 10 万块,7 年后 UC 卖给阿里时,他的回报将会是 1 个亿,是不是比炒币还要刺激?

还是应了雷军说的那句话:

有一类人,是可以闭着眼睛投资的,他们有能力、工作非常投入、高度重视承诺。

在雷军眼里,何小鹏的团队大概就属于这一类人吧。

2007 年 10 月雷军带金山上市,两个月后就宣布辞职,理由是身体原因。不过在俞永福第一时间的请求下,雷军在 2008 年每周就有两天半去 UC 的北京办公室上班,其它时间用来做天使投资。

左起:俞永福、雷军、梁捷、何小鹏

2009 年是雷军创立小米的前夕,他还带何小鹏见了魅族的黄章,估计是想在手机业务上谈合作吧。当时,雷军在引见前还叮嘱何小鹏 " 你要注意跟黄章的沟通方式,我第一次跟他见面就吵起来了 ",然后叫何小鹏不要跟黄章对着干,结果何小鹏第一次见黄章也跟他吵起来了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看来雷军跟黄章,注定会是两个圈子的人,就连他的朋友都聊不到一起。不过能跟雷军聊到一起的人,貌似最后都发了财。当然陈年可能是个例外。

2016 年 9 月,陈年在微博上说:

有个兄弟说他能娶到校花,是因为雷军投资了他的公司,本来是没可能的 ……

当时小米的早期投资人刘芹还说自己当时在现场,愿意为这个故事背书。

何小鹏也跟着点了赞。

何小鹏是不是就是那位因为雷军投资最后娶了校花的兄弟呢?这个我们不得而知。不过雷军确实在何小鹏的人生关键点上,至少有两次给他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UC 切移动互联网是一次,何小鹏选择造车又是一次。

何小鹏曾经亲自撰文提到雷军这位贵人对他的指点:

记得十几年前第一次创业 UC,雷总比我还坚定地启发我,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正在到来,同时建议我要聚焦到个人市场。十几年后我再次创业,创立小鹏汽车的时候,雷总告诉我,智能汽车时代已经拉开帷幕,但是和互联网创业不同,智能汽车的产业链长且复杂,需要有思想准备打六年的地基和积累,同时需要足够的资金,吸引智能汽车市场中最棒的人才有可能成事。在创业的每个关键节点上,雷总总是及时到位的提醒点拨,让我受益良多。

其实雷军很早就跟何小鹏说过,特斯拉这家公司很不一般。但当时何小鹏正忙于 UC 是独立还是卖身给 BAT 的繁琐事物中,对特斯拉并不感冒。

直到 2014 年,UC 最终选择卖给了阿里,何小鹏实现财富自由。他在国外体验到了特斯拉真车,还遇到了在广汽工作 7 年想要出来自己造车的夏珩,并且马斯克在那一年也宣布对外开放特斯拉的全部 228 项专利,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2014 年何小鹏与猎豹傅盛、经纬张颖、欢聚时代李学凌等一帮特斯拉车主,一起做天使投资人,投了广汽出身的夏珩、何涛和杨春雷创办的小鹏汽车。

也许只是巧合,华南理工毕业的好多校友,最后都出现在了造车领域的核心位置:威马创始人沈晖;原广汽集团副总、广汽研究院院长黄向东;前一汽技术中心副主任、现富晟汽车总经理刘蕴博;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奇瑞汽车副总经理何晓庆;前创维集团创始人、现任开沃汽车董事长黄宏生;以及宝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姚振华等等,都是何小鹏的学长或老师。

2017 年 8 月,何小鹏也加入了造车阵营,他从阿里 " 荣誉退休 " 仅 7 天之后,就宣布加盟小鹏汽车担任董事长。

何小鹏做这个决定之前曾经跟雷军有过一次深度聊天。雷军所说的造车 6 年打地基时间,小鹏汽车也已经走过了 4 年,再有两年它就会迎来一次大考。因为特斯拉刚刚宣布在上海建厂,年产量 50 万台,也是在 2 年以后就会开始生产。这两年,可以说是国内所有电动车厂商的窗口期。

造车新势力们(图片来自汽车头条)

有过一次创业成功经历的何小鹏,也越来越自信了,2014 年他曾在微博里说:

从小都没有觉得自己崇拜过谁,无论是我朝的风云人物,还是明星。最近在看马斯克传,觉得的确好像很传奇,真可能比乔布斯走得更高,非常不错! 我们创业人也要努力改变世界再多一点点。

4 年后的今天何小鹏与马斯克站在了同一个赛道上,面对美女主持人艾诚 " 你和马斯克谁更厉害?" 的提问,何小鹏说:

他比我厉害现在,但是未来我可能比他厉害 …… 如果要说的话,我们(的车)做了 70 分,它(特斯拉)大概做了 75 分左右。

不过小鹏汽车还说有许多问题需要面对,现阶段它是在按雷军最初造手机的逻辑在造车,1.0 版本可能不完美,小范围用户体验后再升级,2.0 版本,3.0 版本会更好 …… 这更像是小米手机最初的发烧友模式,这是否会造成小鹏汽车前期因为产品不完美而销量不佳呢?

而目前小鹏汽车的团队在以每个月新增 250 人的速度扩张,预计年底达到 3000 人,明年到 5000 人。与之对应的是最近发生了小鹏汽车员工涉嫌盗窃苹果自动驾驶资料的案件,尽管何小鹏也在朋友圈澄清说这只是个案,公司也表态未参与此事。但团队高速扩张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也是他必须解决的。

都在说厚道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尽管最近小米上市,雷军吸引了许多眼球,其实在我看来,何小鹏才是更令人羡慕的一位创业者。

雷军善于造势,他更适合做投资;而何小鹏更善于借势,他才更适合创业。

何小鹏在创业过程中没有遇到雷军那样的坎坷,就连他自己都承认,公司营收从 0 到 1 亿,从 1 亿到 10 亿,每个坎儿过的都很顺利。

他的运气让他在 2004 年就认识了首富丁磊,顺利启动创业。他的胸襟又吸引来了俞永福这样的 " 将星 ",顺利帮助公司度过了融资关键期以及之后的快速扩张,还由此认识了雷军,从此有了这位创业大拿的保驾护航。

他的厚道不仅在于小米上市时为雷军摇旗呐喊,还在于快播创始人王欣入狱后,他对王欣家人的照顾,在王欣出狱第一时间也为他接风洗尘。网上也有人说他的管理风格偏温和,岭南文化挺明显的,低调务实家长风,有一次群里有人家里有事筹款,何小鹏不声不响就给了三万 ……

王欣出狱当晚,姚劲波、何小鹏、李学凌为其接风洗尘

曾经为了赚更多钱而创业的何小鹏,如今不用再为钱而烦心了。他造车后说:做自动驾驶要花很多钱,但钱对我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排不进前三。

现在的何小鹏正走在雷军走过的创业之路上,他能在未来成为汽车行业的雷军吗?何小鹏给自己的造车梦留了 10 年的时光,不过或许 2 年之后,我们就能从他和马斯克的正面竞争中得到答案。

“我心澎湃”——小米的芯片路

近日,雷军发布了一条微博:“创业,是不是都是一胜九败”,热评第一是“芯片也是九死一生”。出乎意料的是,雷军并没有像此前一样删除这类评论。

换言之,对于小米而言,大家对其印象标签是:性价比、互联网营销、小米生态。而这些核心竞争力里并没有“技术”。

迈不出芯片这一步,小米似乎很难翻越手机产业的屏障。

事实上,作为局中人,小米早已在芯片领域“熬”了许久。

距小米自研的松果芯片发布——“我心澎湃”发布会已时隔三年有余。在这三年中,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芯片产业环境都波诡云涌,而影响最为广泛且最深的莫过于中美贸易战。

在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 *** 掀起的新一轮贸易战中,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核心技术上存在很多短板,尤其是芯片领域。为了尽快扭转核心技术卡脖子的被动局面,近年来我国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鼓励相关技术产业发展。

在此环境下,小米的澎湃芯片却格外的低调,有人说失败了,也有人站出来辟谣说小米的芯片仍然在研发中,长期以来变成了网友调侃雷军的一个梗。那么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小米松果成立于2014年10月,成立以来首次成为媒体的聚焦点是在2017年2月澎湃S1芯片(松果芯片)的发布。

小米澎湃S1芯片的出现,可以说是小米 历史 上的一个里程碑——继三星、苹果、华为之后全球第四家可同时研发设计芯片和手机的企业。

小米的的澎湃S1处理器并不是从零开始。

2014年11月,松果 科技 成立的一个月之后,与大唐电信旗下联芯 科技 签署《SDR1860平台技术转让合同》,以1.03亿元的价格得到了联芯 科技 开发和持有的SDR1860平台技术。再加上小米内部的高度支持,才有了澎湃S1在短短28个月内就完成了立项到量产。

尽管首次量产后就在小米5c上进行了搭载,但由于澎湃S1实际表现很一般,根据用户反应来看,还存在耗电速度太快、手机发热严重、卡顿等问题,因此在上市不久便被下架。

而小米是一家极重视用户体验的公司,因此在未来的澎湃S2芯片的发布,自然是慎之又慎,这也可能是小米在之后的时间在芯片领域的格外低调的原因之一。

据网友透露的内部消息,在澎湃S1发布后一个月,小米实际上就已经委托台积电开始了澎湃S2的流片(即小批量试产,上样机测试)。这意味着小米在两年内不仅完成了澎湃S1的立项到量产,同时也完成了澎湃S2的仿真优化测试。

亿欧对此信息求证了小米相关负责人,对网传澎湃S2流片结果相关信息并未反馈。

单从网传澎湃S2的流片结果来看,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从近期动态表现看来,“生”应该不远了。

据公开资料查询,每次流片费用在300~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100~3400万人民币,高昂的费用成本可能并没有换来澎湃S2的成功。

2018年9月,沉寂许久的松果电子宣布与阿里旗下的中天微达成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进行联合开发。消息公布后,市场一度猜测小米已经放弃了自研芯片之路。

但在2019年1月,时任小米产品总监王腾(现小米Redmi产品总监)在与网友的一次微博互动上,在一众米粉的追问下,王腾回应澎湃S2仍然在做,但和手机不是一个部门。

随着2019年小米“手机+AloT”双引擎战略的启动,带来的影响也辐射到了小米的芯片研发部门。

2019年4月,一则雷军发送的内部邮件被曝光,小米的澎湃芯片时隔两年再次成为了焦点。邮件里称, 小米的全资子公司松果电子团队将进行拆组,成立南京大鱼 科技 ,专注于半导体领域的IoT芯片及解决方案的研发,而松果将继续专注于手机SoC芯片的研发。

有人认为小米已经放弃了松果,选择物联网芯片领域作为战略重点,但也有人说是为了缓解芯片的资金需求,通过lot赚来的钱继续熬芯片。虽然争论不断,但市场对小米此次变动颇为认可,隔日小米股价涨幅达6.05%。

芯片行业的专利交叉授权极其复杂,且一个专利的出现往往在权利要求书上覆盖的毫无死角,因此各家芯片公司互相制约的同时又互相利用,最后形成了芯片领域门槛很高的局面,没有几年的专利沉淀就没有资格和别人做专利互授,而不做互授会付出高额的专利使用成本。

当前,全球5G基带的芯片厂商中苹果、华为、三星主要是自用,独立的5G基带芯片供应商只有中国的紫光展锐、高通和联发科三家。而在当前的手机市场,5G技术还处于初始积累阶段,此时授权其他企业无异于将发展机会拱手让人。

因此不仅仅是对小米,对任何业内有竞争的企业来说,都会对5G技术严防死守。小米要想从中分得一杯羹,很难。这应该也是雷军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了。

既然无法和现有5G基带厂商完成合理的专利互授,那只能靠自己了。但仅靠小米一家企业来研发5G基带相关技术,显然不现实。

小米自然意识到问题严峻。2019年年底至今,小米通过旗下长江小米基金投资了一批搞射频的公司,应该就是为了解决5G基带专利问题,投资的这些企业无不是以专利产权为行业壁垒。

据公开资料显示,从2019年6月开始,短短十一个月长江小米基金就在芯片领域完成14家企业的投资入股。

正当小米在投资领域奋起直追时,却损失芯片领域的一员大将。

2020年4月,松果电子创始合伙人、大鱼半导体创始合伙人宓晓珑离职,加盟了国内芯片巨头紫光展锐,担任泛连接业务管理部负责人。

紧接着在当月30日,松果电子被小米重新全资买了回去,更名为北京小米松果电子有限公司, 由小米通讯有限公司100%持股,法定代表人变为了林斌。

时间线拉到6月初,也就是2020年6月4日,林斌卸任了北京小米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由王川接任。在此之前,林斌已相继卸任北京小米电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小米关联公司有品信息 科技 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小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后两家公司均由王川接任。

现在小米创始人团队相继谢幕,10年前与雷军共饮一碗小米粥的6人,如今仅剩林斌、洪峰与刘德傍其左右。

2010年4月4日,小米开工第一天,初创团队喝了一碗小米粥正式开工,雷军、林斌分别为左七、左六

而林斌作为小米一路走来的灵魂人物,在卸任的同时开始担任松果电子的法人,此中蕴含的信息耐人寻味,澎湃S2是否真的即将出世?小米是否能迎来继澎湃S1发布后的第二个高光时刻?脚步已经很近了。

雷军在发了文章开头“一胜九败”微博后的半小时,又发了一条微博,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一段话,或许澎湃S2也正处于第二境,又或者是第三境。

恰逢中美贸易战在芯片领域的逆势竞争,华为在受到美国无底线制裁的同时,无论是小米还是国内的手机厂商们,只要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都会给企业、行业甚至国家层面增加话语权。

或许有一天,作为全球最大手机市场,中国手机厂商不需要再受制于高通、苹果、三星等掌握手机硬件核心技术的厂家,那个时候也是中国不再受制于人的时候,国内厂商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友商,也才能实现雷军所信奉的 “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弄的多多的” 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