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将增发股票先旧后新,小米手机公司的股票代码

2023-03-16 10:25:35 基金 xialuotejs

小米手机主页股票行情不更新了

网络异常导致的。

1、首先把手机关闭重启。

2、其次打开手机后,将网络先不要打开,等待5分钟。

3、最后打开网络,接着打开小米app主页股票就可以了。

小米手机公司的股票代码

小米手机公司还没有上市,没有股票代码。

上市公司(The listed company)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所谓非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没有上市和没有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的条件:

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向社会公开发行。

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三千万元。

3.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原国有企业依法改建而设立的,或者本法实施后新组建成立,其主要发起人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可连续计算。

4.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一千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一千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

5.公司在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6.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

上市程序:

根据《证券法》与《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程序如下:

一、向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提出股票上市申请

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必须报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授权证券交易所根据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核准公司股票上市申请。

二、接受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核准

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报送的申请股票上市的材料,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予以审查,符合条件的,对申请予以批准;不符合条件的,予以驳回;缺少所要求的文件的,可以限期要求补交;预期不补交的,驳回申请。

三、向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提出上市申请

股票上市申请经过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后,应当向证券交易所提交核准文件以及下列文件:

1.上市报告书;

2.申请上市的股东大会决定;

3.公司章程;

4.公司营业执照;

5.经法定验证机构验证的公司最近三年的或公司成立以来的财务会计报告;

6.法律意见书和证券公司的推荐书;

7.最近一次的招股说明书;

8.证券交易所要求的其他文件。

证券交易所应当自接到的该股票发行人提交的上述文件之日起六个月内安排该股票上市交易。 《股票发行和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还规定,被批准股票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在上市前应当与证券交易所签订上市契约,确定具体的上市日期并向证券交易所交纳有关费用。《证券法》对此未作规定。

四、证券交易所统一股票上市交易后的上市公告

《证券法》第47条规定:“股票上市交易申请经证券交易所同意后,上市公司应当在上市交易的五日前公告经核准的股票上市的有关文件,并将该文件置备于指定场所供公众查阅。” 《证券法》第48条规定:“上市公司除公告前条规定的上市申请文件外,还应当公告下列事项:(一)股票获准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日期;(二)持有公司股份最多的前十名股东的名单和持有数额;(三)董事、监事、经理及有关高级管理人员的姓名及持有本公司股票和债券的情况。”

通过上述程序,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可以上市进行交易。上市公司丧失《公司法》规定的上市条件的,其股票依法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上市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证监会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

1.公司股本总额、股份结构等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

2.公司不按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或者对财务会计报告做虚伪记载;

3.公司有重大违法行为;

4.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上市公司有前述的2、3项情形之一,经查证属实且后果严重的;或有前述第1、4项的情形之一,在限期内未能消除,不再具备上市条件的,由证监会决定其股票上市。

什么是港股先旧后新配售?我买的港股要先旧后新配售,我不知道是啥意思

大股东会将自己持有的股份先行配售予独立人士,然后再认购新股。新股的发行价不可低于大股东旧有股份的配股价。此外,发行及售予大股东的新股数目,不可超过他们先前配售予独立人士的旧股数目。发新"和"先旧后新"的最终结果没有分别, 都是公司发行股数增多了, 唯一分别的是接货的独立人士得到股份的时间长短. 发行新股需要一段时间办理手续, 如果大股东先将所持旧股配予接货者, 大股东自己可以慢慢等新股, 但接货者马上得到股份, 可以即时买卖, 处理股票时更具弹性一、港股再融资

对于港股而言,除了通过IPO首次公开募股集资外,后续进一步的股权融资也是常见的集资方式。

当上市公司存在资金的需要,例如充实资本、扩充业务、进行并购、有意集资还债等,但又不希望增加公司债务的时候,便会考虑发行更多的股份。

整体而言,港股市场上市公司再融资审批程序相对宽松。通常只要符合香港交易所的《上市规则》,投资者对融资项目认可且愿意掏钱,再融资就能顺利进行。

二、港股再融资的四种方式

港股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形式主要分为四类,分别为(1)配售;(2)供股;(3)代价发行;(4)公开发售。港股的配售相当于A股的定向增发;

港股的供股相当于A股的配售;

代价发行是指以公司股权作为支付手段而发行股票的行为;

公开发售则是上市公司面向公众再次发行股票,不具备定向成分。配售是香港上市后再融资的主要方式。在一般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在年度内配售新股不可以超过 20%。也就是说,在有授权的情况下,只要配售新股的比例不超过股本的20%,董事会通过就可以。具体配售的方式,大致可分三种,一是发行新股,二是配售旧股,三是先旧后新配售(先配旧股、后发行新股)。其中较常见的方式是发行新股、先旧后新。发行新股,是指上市公司发行新股份给独立第三方投资者。由于股份数目出现增加,配股后会出现摊薄效应。配售旧股,是指大股东将持有的股份给独立第三方投资者。这相当于大股东定向减持,并不增加公司股份数目。

先旧后新,就是发行新股和配售旧股的混合模式,即公司大股东先把持有的股份借给上市公司并配售予独立第三方投资者,然后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后再还给先前借出股份的大股东。"

小米集团突然发布公告,股票和债券暂时停止交易,到底发生了什么?

小米公司打算增发一些股票和债券,所以才会进行这样的操作的,一般来说,在每一个公司进行增发股票和债券的时候,都会把原来的股票进行暂时停止交易,这也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也是为了能够从整体上衡量股票的价格。小米当时是在香港股市当中上市的,这对于小米集团的利益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次的突然暂时停止交易,其实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都是想不到的,这件事情现在已经上了热搜,而且很多投资者一直在讨论这件事情。

增发股票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

小米公司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一直是非常好的,而且每年的业务增长都是非常迅速的,不仅仅在国内获得了一个比较好的市场优势,而且在国外已经接连拿下了很多市场的第1名位置,其中包括印度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小米公司之所以有如此好的发展,完全是因为很多股东对于小米集团的支持,这一次的增发股票也是为了能够吸引更多投资者加入,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占领更多的市场。

增发债券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业务增长。

其实债券的增发也是为了能够让小米集团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因为小米集团在最近几年的扩张业务是非常迅速的,然而扩张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有金钱的支持,小米集团内部的资源已经不足够了,所以只能够通过债券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资金,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达到提前进行业务的目的,从而能够更好的发展自己的手机以及周边的业务。

我认为小米集团的这个操作对于未来的发展肯定是有帮助的,不仅仅能够解决短期的问题,而且从长期上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小米造车了,不看好的理由有四条

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的下半场,雷军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以差不多哽咽的语气阐述了小米为什么要造车。这番演讲,大概感动了整个数码 科技 圈,也感动了大半个 汽车 圈,都不约而同地喊了一声“雷总好样的!”

可是,30分钟的演讲听下来,雷军造车的动机更多是被感动、是被驱使、是被感召、是为了勇气而出发。全程下来,小米造车的实力在哪,战略是什么,具体目标是什么,一个答案都没有接收到。不要听雷军说的小米有钱,也不要听他说的“高品质智能电动 汽车 ”,更不用听他用造手机的经历来类比,这些自我感动和激励并不能促成一台好车。

资本市场似乎也没有对小米造车那么感兴趣,3月31日早盘小米集团尽管一度高开5%以上,但是午市收盘已经抹平了涨幅,下午也不到2%的上涨。这和散户预期的公布造车计划至少上涨几十个点相距甚远。

接下来我来进一步阐述,为什么不看好小米造车。

一、有钱就能造车吗?

全场发布会,让米粉们听得很爽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有钱:1080亿元”,听得更爽的一句话是“说实话,我们亏得起!”雷总的凡尔赛文学也至少是博士级别的。

在更早些时候小米的公告中也提到了造车计划的资金投入:首期投资额为100亿元,预计未来十年投资额为100亿美元,大致约合700亿元人民币,算上现金贴息也差不多是八九百亿元了。

要说这个投入多不多?那是一定够多的,之前行业的一个判断是“造车新势力投资大概是200亿元可以出车”。即便类似于蔚来这样全价值链“烧钱”的企业,最开始三年半的亏损也大概在400亿元左右,仅为小米造车计划投入的一半。换句话说,真要是投入800亿元,不说颠覆传统中国车企,至少再造一个蔚来是可以的。

但是,造车这件事情,有钱只是一个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钱能够买来技术、买来工厂、买来战略,但是买不来“时间”。 汽车 产品作为一个生命周期长达五年以上的商品,其每一轮投入的时间长度也远远高于手机行业,这种长时间尺度带来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路径风险、质量风险等等——可能就需要数倍的投资来覆盖。

小米之前很喜欢说在2015年-2016年是属于小米的低谷,销量下滑、渠道出现问题、产品力下降等等,最后经过一系列调整在2017年爬出了坑。可是如果要放到 汽车 行业里面,一款车的失利可不是一两年就能解决,会直接影响到后续三四年的布局,而新产品也不是在看到旧款车型出问题后就能迅速补位,往往这又是三年。

所以,“有钱”这个问题,在网文中是超能力,可是在现实世界中却敌不过“时间”二字。再说了,小米有钱,难道恒大没有钱吗、宝能不比你有钱吗、地方政府没有钱吗,可是几年过去一辆车都没有造出来这种事情依旧时常出现。

二、小米的一千亿够吗

其实再看“有钱”这件事,雷军口中的100亿元首期规模也不算什么。

比如小米提出的100亿美元的投资,吉利在过去十年的研发投入就达到1000亿元,这里面还不包含对沃尔沃的收购、资本费用等等。再比如,在2019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是56.29亿元、2020年研发投入搞到85.56亿元,这还是在之前有多年投入的基础上的。还有长城 汽车 ,2019年的研发投入是42.5亿元左右,2020年就达到51.5亿元,同样不菲。

实际上,雷军可能更想强调其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不过这个所谓储备更多是包括了各种银行借款或者可抵押物的贴现等等,而小米在2020年财报中第四季度末的经营所得现金流差不多135亿元,还有224亿元的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等等,全年算下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概是550亿元左右。

这个资金对于吉利 汽车 这样手持190亿元的中国车企来说当然比较有优势,不过吉利 汽车 之后会推进科创板上市融资200亿元,相当于也有400亿元左右的现金流。同样的,比亚迪的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增长207.9%至453.9亿、长城 汽车 大概也有200亿左右。

如果对比蔚来、小鹏、理想这些刚刚完成股票增发和二次融资不久的新势力,其手上持有的现金都差不多是三四百亿元的水平。

另外,小米集团目前以手机业务为主,年度的日常开销也会持续增长,比如其研发费用也是93亿元左右,好在毛利率还远高于 汽车 产品——小米包含手机、loT硬件和互联网业务在内的毛利率是14.9%——对资金的需求没有那么大。可是造车是一个低回报的行业,比如BBA三家在全球的营收虽然大,但利润率也仅保持在5%左右,为此整个产业的资金远远高于普通数码 科技 公司。

因此,对于小米集团来说,尽管看上去千亿级别的现金储备和十年100亿美元的投入很可观,可是真正砸到造车里面也不一定能掀起多大风浪。

三、小米造车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雷军的演讲中一直没有提到小米造车的核心技术是什么,是自动驾驶?是 汽车 硬件制造?还是智能系统?雷军只是语焉不详的说了一句:“为了给米粉提供更好的生态,决定用全资的方式来造车……只有和手机、生态链全部打通,才能给米粉提供更好的体验。”

这里面的意思听上去是用小米生态链来造车,小米用户可以在小米 汽车 上打通所有的小米体验。那这是小米造车的核心竞争力吗?我看不是,更像是小米造车的壁垒。

对于买车的人来说,如果选择一辆车就决定了他要用什么手机、什么家电、什么生态,这或许只有苹果敢这么要求。对于参与安卓生态的企业来说,你要去做的事情是满足所有安卓用户,选择小米不过是因为你的势力领域稍大一些、性价比更好一些,而不是说整个生态链就是小米的。

事实上,现在小米也没有建立起类似于苹果iOS这样的生态,绝大部分用户选择小米还是OPPO、华为,只不过是比较谁的硬件更好、性价比更高,并不会因为我用了小米手机就选择小米家电。用生态链去绑定使用场景更独特、消费成本更高的 汽车 产品,这就本末倒置了。

在雷军看来,小米的研发团队或许是小米 汽车 的核心竞争力。按照他的说法现在小米有10000名工程师,为了造车大概还要增加50%,也就是1.5万名左右。然而就以长城 汽车 来说,这家中国车企的研发人员有1.9万名,并且还在对智能网联领域的工程师大肆招募。

更重要的是, 汽车 研发人才上的差距,并不是像手机那样找好供应商,找几个高管就可以弥补的。再强的 汽车 高管,说到底也只能懂 汽车 产业中几个环节,真正 汽车 产业的竞争是体系力的竞争,成熟的体系能够像是齿轮一样精密转动而不会卡顿。

对于这一点,不知道雷军是否有意识到, 汽车 产业不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可以解决的产业。 汽车 也不会像手机行业那样,亲自上阵就能搞懂一些原来不知道的环节,因为这些环节实在太多。这大概就像是,罗永浩自以为自己懂手机,可是真正造手机的时候他只能对着UI指指点点。

对雷军而言,真正要造车,可不是调研两个半月就能知道答案的。小米真正要造车,大概要先理解到“智能电动 汽车 ”的关键主语还是“ 汽车 ”二字。

四、小米造车的资本因素

小米造车这件事情传了很久,每次都能引发资本市场的跟风。就在不久前的2月19日,传出一句“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就让小米股价顿时拉升了10个点,市值涨了700亿。

不过即便是传言成真,可是小米集团的股价也早已不复上月之勇。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小米集团港股股价已经从之前的30港元价位下落到25港元,而最低时仅为20.65港元,比最高峰时期跌去四成。就算今天小米在盘后发布了造车公告,但是今天股价也表现平平,依靠尾盘的短暂拉升才上涨了2.2%——要说机构没有提前收到风声,那是不可能的,或许只是资本机构已经不感兴趣小米造车这件事情了。

尽管不能以负面导向揣测小米造车的正当性,但是小米提出造车这件事情确实对市值管理有帮助,尤其是在小米集团当前股价低迷、举步不前的前提下。

要知道,因为华为困于芯片,小米在其核心业务手机的出货量上已经赶上来了,全球前三的手机厂商目前仅有5500亿人民币不到的市值确实不算出色。毕竟那些要叫雷军一声“大哥”的蔚来、小鹏们,市值动辄都是两三千亿。对比之下,蔚来的营收仅为164亿元人民币,小鹏只有区区58.4亿元,而小米集团大到2400亿元。

因此,从利益最终方的角度来推断,小米造车更像是一场资本运动,成了固然好,不成至少估值好。可是一旦资本开始成为小米造车的外围因素,那么投资收益率、固定成本、损失等等每一个项目损益,都将决定造车之路。

结语:

事实上,对小米造车的疑问,远不止上述四条,甚至小米可能自己都还没有想清楚到底要怎么造车。而目前所能看到的小米造车的核心能力,大多数都是雷军和小米内部对米粉们支持的感动和对自己“迎难而上”的自嗨激情。

到底小米要怎么造车,又有什么能力造车,这一点在业内人士看来远没有百度造车那么清楚。既然有这个意愿,那么就应该去调配自己在智能化、自动化、电动化领域的资源,而更重要的是去分配“时间”这个核心变量。熬不出来的新造车,就等于没有造车。

造车这件事情最难的是,你需要“敬畏造车”,否则还不如去修房子。

文 JackieLXX

图 网络

苹果市值万亿,小米市值区区300亿美元是为什么?

一、互联网公司还是硬件公司,2014年,小米还只是一家风口上的手机企业。2016年7月份,雷军在阿里巴巴网商大会上提出小米的新定位:硬件+新零售+互联网。2017年,业界认为雷军是在围绕“手机+MIUI+电商”打造一个智能生态闭环,对标的是腾讯、阿里的商业生态。

上市路演时,雷军认为“小米是全球罕见的同时能做电商、硬件、互联网的全能型公司,是独一无二的新物种”,“小米估值应该是腾讯乘以苹果”。

上市破发后,雷军甚至表示会让上市首日购买小米股票的投资者赚到一倍,而小米的发行价17港元,如今小米股价只有8.35港元。

关于小米的股价与市值,关键在于小米的商业模式。小米到底是一家硬件公司,还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按照硬件公司的话,小米连现在的300亿美元可能都不值,比较一下同样在港股上市,作为硬件公司的联想集团,收入远超小米,现在的港股市值连100亿美元都不到。(小米公司2019年上半年收入957.1亿元;联想集团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收入125.12亿美元。联想3个月收入就接近小米半年收入。)

但要说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小米公司现在的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只有9%,甚至相比2017年Q1的11%都有所下降。

作为一个互联网企业的小米,你能想到小米有什么互联网业务吗?除了早已势弱的米聊,小米在互联网市场几乎没有什么声音。而对比当前互联网企业中风头最劲的字节跳动,几乎与小米同时创业,不断推出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悟空问答、抖音、内涵段子、飞聊、多闪等app,其中多款产品成为现象级应用。2016年9月上线的抖音目前日活用户数已经逼近微信。光抖音的估值就已经超过了目前小米的市值。

认为自己是互联网企业的小米,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就应该不断推出各种新闻、短视频、社交app在市场上中试错,哪怕失败了也会给市场带来希望,而不是毫无动作。看看最近陌陌推出的ZAO和新浪微博推出的绿洲app,中国网民对新产品的追捧,和天下苦微信久矣,实际上给了其他互联网公司巨大的机会。而小米的无所作为,则让市场慢慢失去了对其互联网公司标签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