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股票大涨,小米股价大涨跻身千亿美金俱乐部,小米旗下有哪几条产业链?

2023-03-14 1:12:52 基金 xialuotejs

小米造车传闻传出,股价有何变化?

股票价格的涨跌,长期来说是由上市公司为股东创造的利润决定的,而短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则包括人们对该公司的盈利预期、大户的人为炒作、市场资金的多少、政策性因素等。价值投资取决于投资者认为一只股票是被低估或高估,或者整个市场是被低估或高估。

温馨提示:

1、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相关产品由对应平台或公司发行与管理,我行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等责任;

2、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任何投资之前,应确保自己完全明白该产品的投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详细了解和谨慎评估产品后,再自身判断是否参与交易。

应答时间:2021-12-1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小米股价大涨跻身千亿美金俱乐部,小米旗下有哪几条产业链?

智能硬件:在小米智能硬件业务板块中,智能手机是小米的核心硬件,也是小米整个生态链的起点,并围绕手机不同消费场景,拓展移动电源、耳机、保护套等手机周边产品;依据IoT布局思路,聚焦家庭智能硬件产品,包括电视空气净化器及AI音箱。除了智能硬件产品之外,小米还通过生态链全方位布局,开发毛巾、箱包、床垫等功能性产品。

闻泰科技:作为ODM企业龙头,闻泰科技登顶手机ODM出货榜首。同时闻泰也与小米展开了更为深入的合作,小米总出货量为9300万台,其中闻泰供货约4000万台,高达四成,也是在小米所有ODM厂商中出货量最大的。随着闻泰在向平台型企业转变的过程中,笔电、VR、车载等项目的先后落地,小米生态愈发完善的同时,双方的合作空间也会增大,闻泰科技的价值将会进一步显现。

深天马A:天马面板业绩显著,小米功不可没。凭借在中小尺寸显示领域LTPS/IN-CELL技术的领先优势,目前天马多款规格产品在小米手机的出货量遥遥领先。自双方合作以来,天马已支持小米、小米Max、红米Note等系列的多款主力机型实现了全球首发。

欧菲科技:小米摄像头模组主力供应商,欧菲科技出货翻番。欧菲科技是国内摄像头模组的龙头企业,小米多款机型的摄像头模组都是来自于欧菲科技。从市场调研来看,欧菲科技是红米系列手机最大的摄像头模组供应商。

欣旺达:欣旺达是小米电池核心供应商。欣旺达的定位是世界领先的绿色能源企业及新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平台服务商,手机电池Pack业务受益主要客户市场份额提升。欣旺达供应给小米的锂电池数量较上年同期的增长超过60%,占小米17年手机出货量的28%,是小米手机电池当之无愧的主力供应商。

互联网服务:互联网服务即小米连接和增值服务板块。硬件小米的核心是手机打造产品生态圈,而软件的核心是MIUI。围绕当前3亿MIUI用户,1.3亿手机月活用户和8500万loT联网设备用户,小米互联网是串联起小米各智能终端的桥梁。围绕着MIUI沉淀的核心用户群,小米构建了20多个日活超过千万的APP应用,其广告数字营销变现能力还未能与BAT相匹敌,但有巨大想象空间,有望成为小米生态最为重要的变现渠道。

科达股份:旗下精准营销代理公司派瑞威行连续三年成为小米核心营销伙伴,在小米亿米平台和小米移动广告联盟上投放量位居前列。17年被小米授予“最佳合作伙伴17年度最具专业能力奖”和“小米广告18年度网服效果广告核心代理商”牌照。18年科达股份预计在小米广告平台冲击6亿投放规模。此外目前小米已经布局游戏(小米互娱)、金融(小米金融)、文娱(看看、小米影视)等,未来小米增值服务收入有极大提升空间。

掌趣科技:游戏分发是小米文娱板块最直接的变现方式。16年小米渠道游戏下载量达到22.4亿元,同比增长58.9%;小米游戏开发者分成达到22亿元,同比增长100%。掌趣科技为其内容布局合作商。

新零售:小米新零售战略核心是提升产品流通效率。小米的新零售是对人、货、场三大零售要素的重构,实际上是数据化运营和渠道的优化,从而实现经营效率的显著提升。小米生态产品链需要明星产品,同时也需要优化流通推广环节,实现产品全链的高效率运营,打造新零售业态。

普路通:普路通与小米有着多年的合作关系,小米也是其最重要客户。普路通为小米提供智慧供应链管理服务,针对小米的需求专门设计了一套供应链服务流程,提供从代理采购、清关报检、国内外物流配送到仓储库管理、贴标分拣、融通等一整套供应链流程。

港股收评:恒指涨0.9% 科技、汽车、医药股集体大涨

恒生 科技 指数大涨3.44%。比亚迪电子(港股00285)涨7.99%,金山软件(港股03888)涨7.69%,中芯国际(港股00981)涨7.06%,美团涨4.96%,小米涨2.88%。

苹果概念股暴涨。高伟电子(港股01415)涨38.01%,富智康集团(港股02038)涨6.96%,瑞声 科技 (港股02018)涨4.57%。

汽车 股上涨。长城 汽车 (港股02333)涨8.89%,北京 汽车 (港股01958)涨7.41%,吉利 汽车 (港股00175)涨6.11%。

医药股上涨。阿里 健康 (港股00241)涨7.03%,康基医疗(港股09997)涨6.74%,信达生物(港股01801)涨6.51%。

SaaS概念股上涨。中国软件国际(港股00354)涨11.27%,明源云(港股00909)涨10.41%,微盟集团(港股02013)涨8.27%。

农夫山泉(港股09633)涨5.48%,报37.55港元。此前农夫山泉(09633.HK)发布公告,根据2020年9月27日悉数行使超额配股权,于2020年9月30日按每股21.50港元发行及分配5823.46万股股份,已发行股份占有关股份发行前的现有已发行股份约0.52%。东吴证券表示,农夫山泉以多元化的品牌布局构筑综合强大的品牌营销能力、成熟的经销体系、优质的水源地加持的竞争优势,兼具成长性和盈利能力,长期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维持“增持”评级。

上海复旦(港股01385)涨14.47%,报15.66港元。上海复旦10月4日发布公告称,就建议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并将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的相关事宜,该公司已就建议A股发行向上交所提交包括A股招股说明书在内的申请材料,并于2020年9月30日接获通知上交所已对公司提交的建议A股发行申请出具受理通知书。

圆通速递国际(港股06123)涨17.8%,报5.36港元。此前圆通速递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已向阿里巴巴转让部分股权。本次转让的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2%,转让价格为17.406元/股,转让价格总计约合66亿元。

专家观点:

华盛证券高级分析师 Louis:在美股内的纳指,自年初急升后,在9月份见大幅调整,更出现单日跌幅超过4%的景像。但近日已见急速反弹。在整体的 科技 股中,大型的股份仅见稳定,仍未言能重拾升轨。但有个别中小型的股份,则见升势凌厉。当中包括有网上付费的企业,升幅已接近 历史 高位。相关云端服务、通信平台或数据监控等股份,亦见逐步向上破顶。可以留意这些中小型的企业股票。

港股上午收升179点,午后维持升势,再小量扩大升幅。唯仍继续在窄幅区间内波动。是日恒生 科技 指数略见造好,高见7350,最多升258点。 (3690)美团点评有买盘,升幅近5%。 (700)腾讯及(1810)小米集团亦跟随上升。唯(9988)则稍见回落。能在如此淡静的市况中,也没有北水流入支持,竟有如此的升幅。相信待周五A股市场复市,再有北水流入,估计可以再试新高。

正在准备招股行动的蚂蚁集团,工作并没有因假期而停顿。内地有多个基金或私募基金齐推出蚂蚁基金,是属于18个月的封闭式基金,专门投资蚂蚁集团。集结资金120亿元人民币。在推出短短数日,已经全部售罄。估计稍后招股行动正式推出,市场会更见疯狂。

小米集团的股价创历史最高,但软件、硬件商业模式争议从未中断

从2018年7月上市至今,小米集团从来不缺争议。这包括了手机市场份额的下降,市值暴跌。进入2020年,受益于华为被美国制裁,小米手机份额提升,业绩回暖,市值也创出 历史 最高。但是面向未来,争议仍在。

尽管市值创出 历史 新高,但围绕小米的争议还远未结束。

小米发布2020年三季报前夕,公司股价创下自上市以来的 历史 最高价,11月24日财报发布当天,股价一度爬升至28港元以上的 历史 新高。而随着“靴子”落地,小米股价接连回调,不过总体而言,年内仍录得了超过140%的正向收益。

小米,有着多重身份,曾被看作是“年轻人第一只拥有的股票”,但在上市不久又被戏谑为“年轻人第一只套牢的股票”。围绕小米的业绩与估值,也总是存在机构多空之争。如今,小米的市场表现似乎给了那些“空头”一记重拳。但即便如此,随着华为重启4G手机,以及荣耀的剥离,未来小米的业绩以及市场份额再起争议。

手机市场份额超越苹果位居第三

小米持续在高端机领域发力充满挑战

三季报显示,小米单季度收入和利润创下 历史 新高,同时,单季度手机收入和手机出货量同样创新高。据IDC统计,小米2020年三季度手机市场份额超过苹果位居全球第三。据Canalys的数据,公司第三季内地智能手机出货量按年上升18.9%,是前五大厂商中惟一取得正增长的企业。

2020年前10个月,小米高端旗舰手机销量超过800万台,同时,其在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平均售价(ASP)同比增长14.7%。小米在财报中称,这是受益于中高端手机的销量占比提升所致。今年年初,小米发布年度首款5G真旗舰小米10系列手机,在第三季度又发布了小米10至尊纪念版,小米的高端产品策略得以成功执行。

小米之所以在高端 策略 上取得成功,是有一定原因的。张可兴认为,“小米的中高端机型符合公司的战略,过去小米用性价比抢占市场,是因为公司的研发投入不够,随着消费者理念的转变,而且手机对每个人越来越重要,消费者愿意花稍微多一点钱去获得更好的机型。此外,小米还具备一个非常好的因素,就是相对友商来说,其4G手机库存相对较低,那么在5G手机转型过程中,没有什么包袱。”

对于后续小米能否在竞争激烈的高端机市场占领一席之地,原炜认为,“小米性价比的品牌形象实在太深入人心,这种品牌形象跟高端市场高端用户对产品的心理核心诉求是不相匹配的,而要想在高端市场扭转这一用户心智,则是非常困难的。”

张可兴表示,从目前已知的数据看,小米已经获得了很多“米粉”的认可,就此而言,其在高端机型上占领一定市场份额已经比较确定。但从长远来看,小米中长期发展高端机型战略还面临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比如苹果、华为。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小米并不一定可以在高端市场上保持持续增长的市场份额。

智能手机依然是核心中的核心

短期内海外重心难以迁移至欧洲

根据《IDC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预计,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预计接近2.2亿台,到2024年出货量将增长到近5亿台,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3%。

原炜也认为,小米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于其手机。“这是小米业务的基本盘,决定着小米整个系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形象。如果手机业务不行的话,则很难想象其IOT和智能家居等业务还能够蒸蒸日上。不过,另一方面,IOT是小米打造其生态的关键要素,有小米品牌的加持、对设计的要求、质量的管控以及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我对小米IOT业务在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看好的。”

据Canalys统计,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的智能手机境外市场收入达到人民币398亿元,同比增长52.1%。本季度境外市场收入及对总收入的贡献占比均创 历史 新高。其中,在西欧出货量尤其亮眼,同比增长107.3%,市场份额提升至13.3%,排名第三。

事实上,在海外市场,印度、东南亚市场向来是小米智能手机发力的重点地区,随着公司大力开发欧洲市场,且取得显著成效,也引发了市场对于其海外市场重心是否就此发生迁移的讨论。

“欧洲市场是高端市场,那里的消费者有着更高的购买力;但是欧洲市场分割严重,语言文化林林总总,并且在专利、数据保护、消费者隐私保护等方面有着繁杂而严格的法律法规,因此市场开拓的成本也比较高,很难一蹴而就,需要长期投入。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我相信印度、东南亚市场仍将是小米在海外的主战场,值得继续深耕,而在欧洲市场虽然会积极 探索 拓展,但需要时间,海外市场的重心不能很快也不必很快转移到欧洲。”原炜表示。

“铁人三项”商业模式

最大的挑战在于用户体验

小米的商业模式为“铁人三项”(硬件+互联网服务+电商及新零售)模式。小米硬件产品的宗旨是在满足高品质与精良设计的同时追求 极值 的性价比,雷军承诺公司的整体硬件业务(包括智能手机、IOT及生活消费产品)的综合净利率不超过5%,否则将超过部分回馈给用户。在方正证券分析师陈杭看来,极致性价比就是小米护城河的起点。他认为,“低毛利+高效率”是小米商业模式的本质,也是小米的护城河。

在张可兴看来,可以这样理解小米“铁人三项”的商业模式,“小米用手机业务带动整个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用智能硬件扩充自己的产品线和业务的边界。我们可以将其类比为国外非常具有性价比的连锁超市Costco。

至于如何评估这种商业模式的效果,原炜认为,小米要实现从硬件到互联网的螺旋驱动,最大的难点也是在受制于底层安卓系统的条件下,要在用户体验上,做出跟iOS可以媲美的MIUI。

张可兴则补充称,“现在很多公司都在从硬件到软件这样一种商业模式进行过渡,但是做好的公司特别稀少,惟一做得很成功的就是苹果,通过手机、电脑、平板形成iOS系统的闭环,进行产品的购买和付费。而要实现这样的成就,对小米来说难度巨大,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而目前,小米的互联网服务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广告,真正要实现通过硬件到互联网的驱动,还需要商业模式的重新再造。”

(本文已刊发于11月28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