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小米股票市场份额,小米市值一日暴涨600亿,回购做法帮助有多大?

2023-03-13 19:27:24 基金 xialuotejs

雷军回应小米股价大涨,之前两年为何一直低于发行价?

因为小米上市前两年,刚好处于小米低谷期,其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导致投资者一致的不看好,而股价也长期低于发行价。近日,小米公司雷军在新品发布会上表示,小米刚刚上市的两年,股价长期低于发行价,导致自己也觉得比较丢脸,经常感到很郁闷。但是终于从今年七月份开始,小米股价回升到了发行价,并且一路上涨,雷军也表示,现在自己总算是对得起发行价购买小米股票的股东们了,同时也非常感谢对小米的支持,自己对于股价上涨这件事情也感到很开心。

其实从今年开始,小米的股价就开始一路上涨,除了回到发行价,还一路上涨,市值突破了6000亿市值。有相关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小米股价的不断上升,主要还是因为小米的业绩不断向好,今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机销量增长了42%,达到了13%,这也是小米公司时隔六年之后,再度回到了全球手机销量前三的位置。而这次,小米最新发布的小米11更是吸引了诸多的目光,首先它首发了高通晓龙888的处理器,还配备了4600mAh大电池,2K+120Hz高端屏幕妥妥的高端配置,这也是小米向高端手机发起的又一次冲击。

其实随着小米度过前几年最困难的时期,目前已经全面迎来了向好期,不光是国内市场,海外市场,欧洲多国都实现了销量的突飞猛进,仅花了几年的时间,就进入了欧洲多国市场的前三名,并且保持着较强的增长。

而且更关键的是,小米的高端价位也获得了突破,小米10作为小米对高端手机的冲击,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这也为小米11打下了一个好成绩。

小米市值一日暴涨600亿,回购做法帮助有多大?

回购对上市公司的帮助还是很大的,例如小米公司,宣布回购之后,股价立刻上涨了5%。有媒体统计过,自从上市以来,小米似乎很喜欢回购股票,动不动就是几十亿人民币,尤其在前几年小米股价长期低于发行价的时候,回购次数是非常多的。截止目前,小米公司对自己公司的股票回购次数超过40次,基本每次都能起一些效果,消息公布后,小米股价都有所波动。而这次小米宣布的100亿回购计划,让股价暴涨,市值一口气涨了六百亿。

其实股价上涨短期来看,是回购消息刺激带来的,但长期来看,是公司业绩向好的基本面带来的,特别在其国内最大竞争对手遭遇困境之后,小米的市场份额得以上升,利润率也有所改善,再加上海外的小米手机销量也在上升,多方面的利好,最终带动着小米股价的上升。

其实小米创始人雷军去年也透露过,由于小米上市之后,股价常年低于发行价,自己一度感到很丢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小米那么喜欢回购了,雷军似乎对小米的低股价很敏感,他不希望投资小米的人亏损。

参考资料:

过去两年,外界对小米频繁回购股份的操作并不陌生。公开资料显示,小米上市以来一共进行了41次回购,回购股份总数接近4亿股。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小米高层希望用股价回购策略,更好反映公司的实际价值,从而提振股价。

即使进行了41次回购,小米也始终没有达成目的。直到近日,多方利好消息的集体推动下,资本市场流动资金不断涌入,小米股价大幅回调。

Wind数据显示,3月16日,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52.67亿港元,其中腾讯控股、建设银行、小米集团净买入额位列前三,分别获净买入13.01亿港元、7.69亿港元、6.73亿港元。

小米集团的股价创历史最高,但软件、硬件商业模式争议从未中断

从2018年7月上市至今,小米集团从来不缺争议。这包括了手机市场份额的下降,市值暴跌。进入2020年,受益于华为被美国制裁,小米手机份额提升,业绩回暖,市值也创出 历史 最高。但是面向未来,争议仍在。

尽管市值创出 历史 新高,但围绕小米的争议还远未结束。

小米发布2020年三季报前夕,公司股价创下自上市以来的 历史 最高价,11月24日财报发布当天,股价一度爬升至28港元以上的 历史 新高。而随着“靴子”落地,小米股价接连回调,不过总体而言,年内仍录得了超过140%的正向收益。

小米,有着多重身份,曾被看作是“年轻人第一只拥有的股票”,但在上市不久又被戏谑为“年轻人第一只套牢的股票”。围绕小米的业绩与估值,也总是存在机构多空之争。如今,小米的市场表现似乎给了那些“空头”一记重拳。但即便如此,随着华为重启4G手机,以及荣耀的剥离,未来小米的业绩以及市场份额再起争议。

手机市场份额超越苹果位居第三

小米持续在高端机领域发力充满挑战

三季报显示,小米单季度收入和利润创下 历史 新高,同时,单季度手机收入和手机出货量同样创新高。据IDC统计,小米2020年三季度手机市场份额超过苹果位居全球第三。据Canalys的数据,公司第三季内地智能手机出货量按年上升18.9%,是前五大厂商中惟一取得正增长的企业。

2020年前10个月,小米高端旗舰手机销量超过800万台,同时,其在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平均售价(ASP)同比增长14.7%。小米在财报中称,这是受益于中高端手机的销量占比提升所致。今年年初,小米发布年度首款5G真旗舰小米10系列手机,在第三季度又发布了小米10至尊纪念版,小米的高端产品策略得以成功执行。

小米之所以在高端 策略 上取得成功,是有一定原因的。张可兴认为,“小米的中高端机型符合公司的战略,过去小米用性价比抢占市场,是因为公司的研发投入不够,随着消费者理念的转变,而且手机对每个人越来越重要,消费者愿意花稍微多一点钱去获得更好的机型。此外,小米还具备一个非常好的因素,就是相对友商来说,其4G手机库存相对较低,那么在5G手机转型过程中,没有什么包袱。”

对于后续小米能否在竞争激烈的高端机市场占领一席之地,原炜认为,“小米性价比的品牌形象实在太深入人心,这种品牌形象跟高端市场高端用户对产品的心理核心诉求是不相匹配的,而要想在高端市场扭转这一用户心智,则是非常困难的。”

张可兴表示,从目前已知的数据看,小米已经获得了很多“米粉”的认可,就此而言,其在高端机型上占领一定市场份额已经比较确定。但从长远来看,小米中长期发展高端机型战略还面临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比如苹果、华为。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小米并不一定可以在高端市场上保持持续增长的市场份额。

智能手机依然是核心中的核心

短期内海外重心难以迁移至欧洲

根据《IDC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预计,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预计接近2.2亿台,到2024年出货量将增长到近5亿台,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3%。

原炜也认为,小米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于其手机。“这是小米业务的基本盘,决定着小米整个系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形象。如果手机业务不行的话,则很难想象其IOT和智能家居等业务还能够蒸蒸日上。不过,另一方面,IOT是小米打造其生态的关键要素,有小米品牌的加持、对设计的要求、质量的管控以及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我对小米IOT业务在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看好的。”

据Canalys统计,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的智能手机境外市场收入达到人民币398亿元,同比增长52.1%。本季度境外市场收入及对总收入的贡献占比均创 历史 新高。其中,在西欧出货量尤其亮眼,同比增长107.3%,市场份额提升至13.3%,排名第三。

事实上,在海外市场,印度、东南亚市场向来是小米智能手机发力的重点地区,随着公司大力开发欧洲市场,且取得显著成效,也引发了市场对于其海外市场重心是否就此发生迁移的讨论。

“欧洲市场是高端市场,那里的消费者有着更高的购买力;但是欧洲市场分割严重,语言文化林林总总,并且在专利、数据保护、消费者隐私保护等方面有着繁杂而严格的法律法规,因此市场开拓的成本也比较高,很难一蹴而就,需要长期投入。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我相信印度、东南亚市场仍将是小米在海外的主战场,值得继续深耕,而在欧洲市场虽然会积极 探索 拓展,但需要时间,海外市场的重心不能很快也不必很快转移到欧洲。”原炜表示。

“铁人三项”商业模式

最大的挑战在于用户体验

小米的商业模式为“铁人三项”(硬件+互联网服务+电商及新零售)模式。小米硬件产品的宗旨是在满足高品质与精良设计的同时追求 极值 的性价比,雷军承诺公司的整体硬件业务(包括智能手机、IOT及生活消费产品)的综合净利率不超过5%,否则将超过部分回馈给用户。在方正证券分析师陈杭看来,极致性价比就是小米护城河的起点。他认为,“低毛利+高效率”是小米商业模式的本质,也是小米的护城河。

在张可兴看来,可以这样理解小米“铁人三项”的商业模式,“小米用手机业务带动整个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用智能硬件扩充自己的产品线和业务的边界。我们可以将其类比为国外非常具有性价比的连锁超市Costco。

至于如何评估这种商业模式的效果,原炜认为,小米要实现从硬件到互联网的螺旋驱动,最大的难点也是在受制于底层安卓系统的条件下,要在用户体验上,做出跟iOS可以媲美的MIUI。

张可兴则补充称,“现在很多公司都在从硬件到软件这样一种商业模式进行过渡,但是做好的公司特别稀少,惟一做得很成功的就是苹果,通过手机、电脑、平板形成iOS系统的闭环,进行产品的购买和付费。而要实现这样的成就,对小米来说难度巨大,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而目前,小米的互联网服务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广告,真正要实现通过硬件到互联网的驱动,还需要商业模式的重新再造。”

(本文已刊发于11月28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