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米回购股票,腾讯业绩大超预期!利好持续升级,港股互联网 ETF 6天暴力反弹34%

2023-03-13 10:32:28 证券 xialuotejs

印度称小米逃税5.58亿并向其追缴税款

印度称小米逃税5.58亿并向其追缴税款

印度称小米逃税5.58亿并向其追缴税款,印度税收情报局已向小米科技印度有限公司发出通知,向该公司追缴65.3亿卢比税款。印度称小米逃税5.58亿并向其追缴税款。

印度称小米逃税5.58亿并向其追缴税款1

1月5日,印度财政部通报称,小米印度公司涉嫌逃税约65.3亿卢比(约5.58亿人民币)。

印度财政部在通报中声称,由印度税收情报局收集的证据表明,小米印度公司及其合同制造商,没有将其对高通和北京小米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和许可费纳入进口货物的交易价值。这一行为违反了印度1962年《海关法》第14条和2007年的《海关估价规则》。小米印度公司作为这些进口手机及其零部件的实际所有人,构成了逃税行为。”

小米印度公司的一名董事确认了上述付款。通报中还表示,目前印度财政局已向小米印度公司发出三份通知,要求其补缴上述5.58亿的关税。

此前,据印度有关媒体报道,印度税收情报局在去年12月21日和22日对多家中国手机公司及制造商在印度的办公室及制造商进行了突击搜查,其中包括小米、OPPO、一加以及富士康,部分公司在印度的高管及分销商也受到讯问。

小米印度公司发言人曾在去年12月22日回应称:“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公司,我们非常重视我们遵守印度的所有法律”,不过随着印度财政部今日通报,最终还是认定了小米印度公司违法。

作为国产手机出海的前哨站和必争之地,印度市场是小米海外手机业务的重要据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拥有22%的份额,领先三星、Vivo等其它品牌,这已是小米连续16个季度位列印度手机市场份额第一。此外,小米旗下的红米9A,也是2021年三季度印度最为畅销的智能手机。

而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小米印度公司此前在社交媒体的预热,小米将于明天,也就是1月6日在印度发布全新小米11i系列机型,其中包含一款支持120w快充的HyperCharge版本,号称是印度最快充电速度的智能手机。

此时遭遇印度财政部的逃税5.58亿指控,无疑将对小米新机发布的市场反应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据外媒报道,一周前刚在国内发布的小米12系列,也预计将于2022年3月登陆印度市场,同样将在受影响之列。

而2021年以来,随着印度政府的有关宣传以及此前的边境冲突,印度国内的反华情绪也日渐高涨,印度有关部门也频繁对中国企业进行打压。本次小米被通报逃税,或与此有所关联,而这类打压行为无疑也将影响小米等国内手机企业在印度的市场份额。

尽管小米在2021年三季度仍列印度市场份额第一,但其对第二名三星的优势仅有3%,随时有可能被其反超。此外,小米,OPPO、Vivo、Realme四大国产手机企业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也从2020年同期的64%下降到61%。

随着印度财政部本次对小米逃税5.58亿的通报以及对多家企业的搜查,小米等国产手机的出海或将再蒙上一层阴影。

印度称小米逃税5.58亿并向其追缴税款2

当地时间周三(1月5日),印度财政部在印度政府新闻局(PIB)发表声明称,印度税收情报局(DRI)已向小米科技印度有限公司发出通知,向该公司追缴65.3亿卢比(约5.6亿人民币)税款。

印度财政部称,根据一份情报,小米印度公司通过低估价值的方式逃避关税,DRI对该公司及其合同制造商发起了调查。

声明显示,DRI在小米印度公司的经营场所进行了搜查,并追回了表明小米印度公司向美国高通公司和北京小米软件有限公司支付特许权使用费和许可费的文件。

印度财政部称,小米印度公司及其合同制造商的关键人物的陈述被记录下来,在此期间,一位小米印度的董事确认了上述付款。

声明指出,DRI的调查进一步显示,小米印度公司从事MI品牌手机的销售,这些手机有两个来源,小米印度公司进口的,或小米印度公司的合同制造商进口手机零部件后在印度组装的,根据合同协议,合同制造商生产的MI品牌手机只销售给小米印度公司。

印度财政部表示,DRI调查期间收集的证据表明,小米印度及其合同制造商均未将小米印度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金额计入商品的评估价值,这违反了印度1962年《海关法》第14条和2007年海关估价(确定进口货物价值)的规则。

声明称,根据1962年《海关法》的规定,已向小米印度公司发出了三份表明原因的通知,要求收回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6日期间65.3亿卢比的关税。

据证券时报,5日晚间,小米对此回应称:

1、小米在全球范围内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并遵守经营地的相关法律法规。

2、此次印度有关部门要求小米补缴的是2017年4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之间与特许权使用费相关的进口环节税金,与小米近期业务无关,且该官方声明并非最终结果。

3、此次的税务问题,根源是各方对进口商品的'价格认定存在分歧。对包括专利许可费在内的特许权使用费是否应该计入进口商品的价格,这在各国都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性难题。

4、对这一问题,小米也会继续和印度有关部门进行沟通。

小米股价5日当天下跌3.45%,报收17.92港元。当天晚间,小米发布公告称,以每股17.92-18港元,回购272.5万股公司股份,耗资4896.77万港元。

印度称小米逃税5.58亿并向其追缴税款3

1月5日晚间,小米被印度财政部追缴税款的消息不胫而走,不仅给小米2022年刚一开年便带来烦恼,而且也给小米的“对标苹果”之路添了堵。

这已经是小米连续第二年在年初遭到国际“大棒”。去年 1月中旬,在特朗普的最后一周任期内,小米集团等9家中企曾被美国突然列入黑名单。不过数月后,小米涉军结局逆转。

对参与本次被印度财政部追缴税款 ,小米方面已经第一时间给出回应,表示全球范围内坚持合法经营。

印度市场是小米最大的海外市场之一。印度接连对中国畅销品牌下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缴税事件将会如何演绎?这次小米还能延续去年的逆转奇迹吗?

印度为何追缴税款?

● 根据外媒报道,1月5日,印度财政部在一份声明中称,在调查发现有逃税行为后,已经向小米科技印度私人有限公司(Xiaomi Technology India Pvt.)(以下简称“小米印度”)发出通知,要求向该公司追缴65.3亿卢比税款。

昨天晚间,小米回应记者称,小米在全球范围内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并遵守经营地的相关法律法规。

小米称,此次印度有关部门要求小米补缴的是2017年4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之间与特许权使用费相关的进口环节税金,与小米近期业务无关,且该官方声明并非最终结果。

“此次的税务问题,根源是各方对进口商品的价格认定存在分歧。对包括专利许可费在内的特许权使用费是否应该计入进口商品的价格,这在各国都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性难题。”小米表示,对于这个问题,会继续和印度有关部门进行沟通。

此前,外媒援引印度财政部说法称,小米印度公司向高通和小米移动软件公司汇付特许权使用费和许可费,这些费用未计入其进口商品的交易价值中。声明称,小米及其合同制造商也未将进口的MI品牌手机及其零部件的特许权使用费计入该产品的应评税价值。

报道中,小米印度的发言人表示:“在小米印度,我们非常重视确保我们遵守所有印度法律。我们目前正在详细审查通知。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公司,我们将提供所有必要的文件支持当局。”

● 小米并非被印度财政部追缴税款的唯一品牌。从资料来看,去年12月以来,印度财政部税收局执法人员向全印度20多个地方查税,小米和OPPO等中资手机企业均被搜查,这些都是在印度较为知名的手机品牌。

印度为何对在印度市场占有优势市场份额的小米、OPPO、realme等进行大规模突击检查呢?目前没有官方答案。

不过,有中国信通院相关人士对记者分析了一种可能是:中国手机在印度市场遭受一定打击,不排除印度计划扶持其本土品牌的可能。

会对小米带来多大影响?

对于小米来说,这也并非首次遭遇外国的“年初之劫”。

去年刚开年,美国政府也曾将9家中国企业列入所谓“与中国军方相关”的黑名单中,其中包括手机制造商小米及飞机制造商中国商飞。根据相关投资禁令,美国投资者需在当年11月11日前出售所持“黑名单”公司的股份。受此影响,当时港股开盘后,小米集团股票一度大跌。

不过,去年5月,小米集团与美国国防部达成和解协议,前者将被移出特朗普时期的所谓“涉军黑名单”。

如果说对于小米来说,去年的涉军事件更多的指向二级市场维度。那么这次涉税,或许就意味着需要真金白银的失血了。

按照初步换算,追缴 65.3 亿印度卢比税款,约合 5.58 亿元人民币。对比小米财报来看,2020年,小米收入达人民币245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130亿元。这意味着这一追缴税款总额已经达到了小米2020年净利润的4%以上。

除了可能性的财务影响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对小米战略的掣肘。

这些年来,印度一直是小米最为重要的海外市场。以2020年为例,据市场机构Counterpoint报告,2020年第三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创下历史新高,并在第四季度延续增长势头,全年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1.5亿部。在这个市场中,小米2020年领跑印度智能手机市场,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4390万台,同比增长13%,重回头把交椅。而在2020年全年的表现上,据Canalys数据,小米也是印度市场的第一名,市场份额为28%。补缴税款会否影响到小米手机在印度的价格和销量,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除了国际化战略之外,会否继而影响到小米其他战略,无疑也会增加不确定性。 就在上月,雷军刚刚宣布,小米要对标苹果,尤其在产品品质和规格方面“向苹果学习”。 这表明,即便他相继卸任了多家小米旗下公司的法人代表、执行董事等职位,把手机等工作慢慢下放给别的同事,说是要去专心造车,但是自己依然放不下小米的手机业务。

腾讯业绩大超预期!利好持续升级,港股互联网 ETF 6天暴力反弹34%

受“中概股回购潮”利好消息的刺激,3月23日,港股互联网板块高开高走,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931637)盘中一度涨逾6%,快手、小米集团、美团等股价均出现明显拉升。截至当日收盘,快手-W 大涨6.3%,小米集团-W 、美团-W 分别上涨4.08%、2.09%,微盟集团暴涨16.04%,阅文集团涨幅达8.48%。同日,港股互联网ETF(513770)高开高走,盘中一度涨逾8%,当日收涨5.91%,全天换手率超52%,单日成交额高达1.98亿元,交投高度活跃。值得一提的是,最近6个交易日,港股互联网ETF(513770)已暴力反弹34.50%。

消息面上,阿里巴巴3月22日宣布进行股票回购,回购规模从150亿美元增至250亿美元(约合1590亿元人民币),最高回购规模相当于近十分之一市值,回购将持续至2024年3月底。此举亦创下中概股回购规模纪录。同日,小米集团公告,董事会正式决议行使股份购回授权,以不定期按最高总额100亿港元于公开市场购回股份。此前,小米集团今年以来已累计回购2.61亿港元,最高回购价18.59港元,最低回购价为17.80港元。

实际上,早在今年春节前夕,互联网巨头们已经纷纷开启回购计划。1月5日至7日,腾讯连续进行股票回购,三次回购总金额达6.1亿港元。小米、阿里巴巴、京东等均在2022年开启了股票回购模式。

兴业证券分析,港股处于底部区域,回购大增预示着阶段性底部。 历史 也印证着这一判断:自2008年以来,港股经历过五轮公司回购潮,且均发生在熊市,大规模回购往往预示着阶段性底部,后续也均伴随着一波强势上涨行情。

不仅仅是回购利好,政策消息面也给了港股互联网板块很大的信心。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其中关于中概股方面,会议提到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保持了良好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

3月23日盘后,港股互联网ETF(513770)第一大权重股腾讯控股公布了2021年度经营数据,腾讯2021年全年净利润2248.2亿元,同比增长41%。腾讯经营业绩的大超预期,或将成为港股互联网板块的又一利好。

作为上交所首只汇聚中概港股互联网的上市ETF,“港股互联网ETF”全面覆盖了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成份股偏向大市值龙头,涵盖文娱、电商、医疗 健康 等互联网各细分领域的龙头翘楚,其中,目前仅美团+腾讯+小米+快手的权重合计就超过了56%,重仓龙头稳健增长,其余25只成份股兼顾全领域中小互联网龙头的高弹性。此外,港股互联网ETF(513770)还可实现日内“T+0”交易。

港股互联网ETF(513770)跟踪的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931637)风险调整后的收益,也较其它指数更为出色。2017年以来,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区间最大涨幅238.04%,明显高于恒生互联网 科技 业指数的157.12%,在最大涨幅有超81%收益优势的情况下,区间最大回撤仅高出6%。此外,目前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无论是PB市净率,还是PS市销率,均低于上市以来近97%的时间区间。港股如此低估之际,低位布局性价比凸显。

华宝基金国际业务团队分析,中国头部互联网企业估值蕴含可观的修复空间。股价的大幅下跌早已超出了基本面的范畴,在流动性枯竭导致的超跌之后,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之后,大量的做空仓位也会出现平空仓行为,市场出现大幅反弹就是对前期观点的印证。虽然,受地缘政治风险、大国摩擦、全球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外围市场影响仍存在诸多风险,但在目前超跌的市场中,很多长期增长较好的公司已经出现性价比。股市长期是称重器,短期是投票器。市场短期的波动没有也不会改变长期 健康 发展的趋势。

中金互联网分析师指出,头部互联网公司股价的大幅回调与公司基本面并无直接关系,中美博弈背景下美股上市公司的政治风险会对美股投资者看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心理产生冲击。中长期看,中概互联网公司的价值是由基本面决定而并非市场偏好能左右,尽管近期一系列事件及冲击,影响了全球市场风险偏好,以及投资者对互联网板块的信心,但股价会回归合理的估值。

小米为何再次回购公司股票?

对于此次回购,小米表示,股份购回可展示公司对自身业务展望及前景充满信心,且最终会为公司带来裨益及为股东创造价值。公司现有财务资源足以支持回购同时维持稳健的财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