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美国能源部长珍妮弗·格兰霍姆在23日举行的
《消息报》:扎哈罗娃称美国干预(其他)国家的能源政策
扎哈罗娃说,华盛顿干预其他主权国家的能源政策,“说谁需要多少能源以及哪种能源,哪些(能源)运输管道好,哪些不好,还说必须就参与‘北溪-2’项目实施制裁”。
(扎哈罗娃,图自俄新社)
扎哈罗娃表示,美国“对自己的基本认识(从遵守人权和言论自由到能源消耗)都没有搞清楚,还要着手改造世界”。
美国白宫23日宣布,美国能源部将从战略石油储备中释放5000万桶原油,以缓解经济从新冠疫情中复苏时出现的石油供需不匹配问题并降低油价。据福克斯商业新闻网报道,在23日举行的
6月6日上午,汽车芯片概念股拉升,希荻微涨停,东芯股份涨超8%,复旦微电、芯海科技涨超7%,四维图新、必创科技涨超5%。
石油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素有“工业血液”的美誉,石油不仅是一种利用效率较高的能源,而且还可以作为化工原料参与化工产品的生产。
正是因为石油高效且用途广泛,所以全世界每天所消耗的石油是非常巨大的,粗略估计至少要在1000万吨以上。一天消耗1000万吨,一年就是将近40亿吨,如此下去,地球会不会越来越轻?1000万吨对于我们而言,的确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它相当于10万量超重型卡车或现代主战坦克。那么对于地球而言,1000万吨又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地球有多重,地球的质量为5.965X10∧24kg,也就是大约60万亿亿吨,在如此庞大的数字面前,1000万吨根本不值一提,如果将地球比喻为一个人,那么这1000万吨不过是这个人身上的一根毛发而已。
1000万吨对于地球而言非常渺小,但日积月累又会如何呢?
目前世界上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大概在2500亿吨左右,科学家估计地球的石油总储量应该不会超过一万亿吨,无论是2500亿吨,还是一万亿吨,在地球60万亿亿吨的质量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所以即便地球上所有的石油都被消耗殆尽了,对于地球而言也不过就是失去几根毛发,无伤大雅。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石油的总储量对于地球而言是多还是少,关键在于地球的质量并不会因石油的消耗而出现丝毫的减少。
石油是什么呢?石油的成分其实是相对复杂的,不过其主要成分就是各种碳氢化合物,所以当石油燃烧之后,就会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石油燃烧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化学反应,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总质量是不变的。
石油经过燃烧后所释放的二氧化碳、水以及残留物的总质量与石油燃烧之前的总质量是相等的。
这些反应生成的水会以水蒸气的形式进入到大气之中,之后又会再次以液体的形式回到地表,流入地下或汇入河流。而石油燃烧过程中所释放的二氧化碳会补充到地球大气之中,地球大气之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温室效应也就变强了,于是就有了全球变暖。
这些进入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难道不会减轻地球的质量吗?当然不会。我们通常所说的地球,指的并不仅仅是那个肉眼可见的蓝色岩质星球,同样也包括地球表面的大气,它们都是地球的一部分。如果气体不被算作星球的一部分,那么像木星和土星这样的气态行星岂不只剩下一个很小的固态内核了。
大气是地球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进入大气的二氧化碳并没有离开地球,所以地球的质量也并未因此而减少,所以无论每天消耗多少石油,都不会导致地球质量的降低。
而且进入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也并不会永远呆在大气之中,这些二氧化碳最终会因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再次被固定,重新进入地球的岩石圈。那么地球的质量不会因任何原因而减少吗?也不是,在地球的外层大气,由于氢氦等气体分子的质量很轻,在太阳风的作用下会有一部分离开地球,但总质量是微乎其微的。事实上,从总体上来讲,地球的质量并不是在一直减少,而是在少量增加,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地球质量的增加呢?在宇宙中,任何天体的形成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质量的天体会不断吸收周围的物质来增强自身,地球也是如此。
现在,地球周围的物质越来越少了,所以地球质量的增加也越发缓慢了,但它吸收宇宙物质的行为并没有停止。
科学家估计,现在每天受地球引力影响而坠落地球的陨石应该不少于5万吨,当然,它们之中大部分都会在与地球大气的摩擦之中消耗殆尽,只有少部分能够来到地表,但无论是在大气中消散的,还是最终坠落地表的,它们都成为了地球的一部分,使地球质量得以增加,尽管这5万吨的质量对于地球而言微不足道。
为地球增加质量的不仅有这些天外来客,还有太阳。地球上的植物每天都在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通过光合作用,它们将太阳的能量转化为质量。本质上质量只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质能方程E=mc∧2可知,非常巨大的能量只能转化为极为微小的质量,所以通过将能量转化为质量的方式为地球增加的质量是极其微小的。
如果中国有像中东地区一样的石油储量,是不是就不用花钱进口了?
过去的几十年来中东地区一直是世界石油的主要供应地区
当然没有这么简单了,即便我们发现超大油田,也不意味着我们有能力将其全部开采。
此前中石油在国内探明了第一个大油田,数量高达十亿吨,这样庞大的数量如果能够开采出来,显然对我们意义重大。
这些石油能够满足我国哪些需求?按照我们现在的石油消耗速度,这个探明的大油田是不是用不完?这些石油能不能改善我国石油受制于其他国家的境遇呢?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储量10亿吨级的超大油田,是否能够在不进口的情况下,满足我国对石油的需求?能用多久呢?
曾经的不毛之地现如今成了聚宝盆
我国首个超大油田被探明
2021年,中国石油在塔里木盆地发现了储量超过10亿吨的油气区,并在长庆油田发现了中国首个储量超过10亿吨的页岩油田。
石油在现代工业的地位石油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也是工业发展的“黄金食粮”。
石油的价值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很多,在很多看似不相关的产业上,石油都起到了举重若轻的作用。
在现代工业下,石油被大量用作燃油和汽油,少部分用于化学工学产品,是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材料。
有石油参与的产业基本上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旦这个国家缺少石油,那么整个工业供给链就会瘫痪。
页岩油田开采地
储量十亿吨的油田是什么概念?那么此次探明的10亿吨油田是什么概念呢?大致换算下来,就是大约70亿桶油。
或许大家看到这个数字会惊讶于我们能够拥有这么多的原油,但事实上这些连委内瑞拉的零头都算不上。
中东的石油是出了名的丰富,但如果按照国家的储量来算,储量*的应该是位于南美洲的委内瑞拉。
在2019年的石油统计数据中显示,委内瑞拉的石油储量有3008亿桶,占世界已知储量的20%,居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中国的石油储量则只有256亿桶,排在第十三位。
中国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均累积了大量的技术和人才资源
超大油田并不能满足我们的使用根据中国的石油消耗数量来看,我国每天消耗的石油大约有1300万桶,而即便是将这70亿桶油都开采出来,也只能满足中国使用大约2年。
但很显然,我们现有的技术还不支持将这10亿吨原油都开采出来。
此次在塔里木盆地发现的超大油田位于富满地区,但是这块油田的开采难度却居世界前列。
富满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塔中和塔北两大含油气区之间,主要目的层埋深8000米,不管是勘探还是开采的难度都极大。
正在认真进行石油开采的工人们
这种情况下,每年能够开采的原油大约在200万吨左右。
而在突破超深层海相碳酸岩布井技术的难题后,富满油田的单井日产油得到提升,预计到2025年,富满油田可以实现年产石油400万吨。
我国石油储量大,但开采难度更大
但是这样的产量相对中国每年的石油消耗量来说,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事实上,从中国的探明总量来看,这十亿吨油田在中国并不算大。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就2021年,我国从15个油气田中,就新增石油探明储量53.93亿吨,而塔里木盆地的探明总量可以达到160亿。
但根据2015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250亿吨,受开采难度和技术的限制,我们可以开采的储量仅有大约300亿吨。
这些石油分布的地区主要在准格尔盆地、鄂尔多斯高原、柴达木盆地、渤海地区和松辽盆地等地区。
由于大部分油田都位于西北部地区,而其中一部分位于沙漠地区,还有一部分则是深藏在几千米的底下。
在这些地区进行石油开采作业,工人们需要面临十分严峻的气候变化,十分明显的昼夜温差很难让人适应。
极端天气下依旧认真对待工作的工人们
并且由于沙漠地区的交通不便,运送开采石油的机器也是一大难题。
即便是将石油成功开采出来,要从这些地区将石油运输出去,也面临很大问题,比如运输成本高,运输时间长等。
原本能够开采出来的石油就不多,还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进行运输,那么这样开采出来的石油整体成本都会偏高,卖价也会更高,和进口的时候价格完全没法比。
除了内陆的石油以外,我国在海洋地区也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比如被称为“第二波斯湾”的南海地区、曾母暗沙以及礼乐滩等地。
位于海南的“第二波斯湾”
但是显然在海洋开采石油的难度并不会比在内陆开采的难度小,不仅要面临海底气压的问题,还会受到海洋气候变化的问题,所以开采难度同样很大。
进口石油相对更划算相比我们国家的石油开采难度,中东地区的石油开采就十分容易。
可以说,随便在地上凿一个洞就有可能喷涌出石油。
所以像中东西区的石油开采成本就很低,并且运输成本也不高。
中东的石油开采设备
相比之下,我国每年进口石油的价钱,还没有直接开采石油耗费的成本高。
因此即便我国石油探明储量并不低,但是还是会选择从国外进口。
据2015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石油进口占消费总量的比例超过61%,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
我国石油的历史沿革
其实我国在历史上还经历过很长一段“石油自给”的时期。
中国石油品牌的旗帜飘荡
在建国初期我国由于油田探明少,开采技术限制,只得大量进口石油,因此被西方国家称为“贫油国”。
为了摆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我国陆续在石油勘探技术和开采技术上进行研发。
1960年,随着对大庆油田的开发,我国原油每年的产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到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了648万吨,实现了石油的基本自给。
从那时起,中国的石油产量就一直在稳步地提升,不再依靠进口石油。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又开始急剧上升,国内的石油开采已经无法满足工业化的发展,于是我国又开始走向进口石油的道路。
经过加工提炼,大致分为:燃料、润滑油、沥青、溶溶剂
起初我国每年生产的石油,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国内的需求,所以进口石油只是辅助。
并且在1993年,中国石油企业还获得了在泰国邦亚区的开采权,还不能算作直接进口石油。
到2008年,我国石油海外开采总量已经达到6220万吨,直至此时,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虽以达到48%,但还未超过国际界定的50%的安全线。
石油开采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
但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在持续增大。
且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均石油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
对石油的需求量在持续增大
2019年,我国进口的原油总量已经达到5亿多吨,对外依存度达到70.8%,这让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的原油进口国。
我国也在不断出口石油不过与此前不同的是,我国在大量进口石油的同时,也在不断出口石油,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我国在2020年的原油进口量达到5.439亿吨,花费1.22万亿元。
石油贸易产业创造的价值*不可小觑
但是出口的石油总量却达到4574.29万吨,而出口石油的价格比进口原油的价格还要低。
这实际上是因为我国在大量进口原油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炼油技术,所以我国进口的原油在加工之后,就出现了供过于求的问题。
比如在2020年,我国用以加工的原油达到6.72亿吨(包括进口和自产),经过加工并除去满足我国的总需求后,还剩下2.72亿吨成品油。
中国对石油出口、进口同时进行
于是我们又将这些成品油出口给其他国家,但是从我国出口石油的价格来看,显然只是为了解决库存问题,而不是为了赚差价。
未来我国还是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依赖进口石油,但是若能够解决开采技术难题和高运输成本等问题,或许能使我国石油开采量满足更多的国内需求,从而减少国外进口数量。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一天消耗多少石油》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国一天消耗多少石油、汽车芯片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