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股票最近涨了,雷军回应曾因股价低迷被训一个小时:网上传闻是谣言

2023-03-11 14:37:23 基金 xialuotejs

雷军又拿出1.2亿奖励员工,小米员工为何骂声一片?

最近,雷军又给员工发钱了!“122人获得小米1.2亿股十年股权激励”一事在各大平台上持续发酵,雷军每次发钱几乎都能够引起热议,早在6月初的时候,小米就公布了青年人才计划名单,人人都在感叹小米公司福利好、员工幸福,想要进厂。

然而,部分小米员工却不这么想,看到雷军发钱,他们只有一个想法:离职。对此,众多小米员工在脉脉上说出了内心对于小米最真实的看法。

首先,小米办事一向只顾上面和外面 。之前,小米的“青年人才计划”被各大媒体宣传,铺天盖地的新闻搞得人尽皆知。但小米公司内部却还有很多员工不知道青年人才计划是什么。对此,小米员工在脉脉上表示:这并不稀奇,小米在涉及到利益的时候,办事一向是上面先悄悄地办,活动举办完之后再大肆宣传活动圆满成功。

也就是说,青年人才计划是上级领导偷偷地搞的,公司内部的很多员工甚至都不知道,评选名单就出来了,然后对外宣传,外界都知道小米出了激励计划、举办了相关活动。这种看似操作很6的营销方式,却纷纷引起了小米员工的指责。

有小米员工在脉脉上表示,原本公布计划的时候应该正大光明地,公布名单的时候偷偷地,毕竟不是每一个员工都能拿到这份奖励。但是,小米弄反了,公布计划的时候很低调,公布名单的时候很高调,不少员工看到比自己挫的都能喝上汤,所以很不爽。

其次,股权分配,关键人才不如青年人才 。对于青年人才计划,有小米员工在脉脉上做了详细的解释:小米从14-16级人才里面选一些牛逼的人评为青年人并配有一定的rsu。被挑选出来的人就可以分到股权,有小米员工表示14级6.8万股分4年,18级的关键员工持有的股权都没有青年人才多。

自从青年计划实行以来,不少小米员工便产生了“公司内部关键人才不如青年人才”的看法。而看到小米的股权激励,也有脉脉用户在评论区表示:青年人才+应届生就是小米的未来。

最后,小米公司内部涨薪靠抱大腿。 早在2018年的时候,“小米涨薪难”便多次登上热搜,雷军给自己发百亿奖励,只给员工涨薪5%的做法,被小米员工称为侮辱性涨薪。三年过去了,小米涨薪难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前小米员工在脉脉上发帖称,小米涨薪看的不是能力,而是你抱的大腿够不够粗,跟领导的关系处得够不够好。自己在小米待了三年,总共涨了1500多一点,而自己跳槽的新公司,不仅薪资翻倍,还给了股票,股票现在也翻了三倍。小米每次涨薪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正涨到下面的根本没有多少。

人才计划评选规则不透明、股权分配导致关键人才不如青年人才、内部涨薪靠大腿等一系列管理问题,使得部分小米员工想要逃离。即便是1.2亿股权,在部分小米员工看来,也是为了逼不少员工离开公司。员工人心不齐的情况下影响的不仅是小米的品牌形象、市值,还有可能影响手机市场的格局。

目前,国内手机市场较为震荡,华为、小米、ov三足鼎立。华为近期出货量暴跌,小米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取代华为部分高端市场的手机品牌,在这紧要关头,小米如果能够迎难而上,很有可能抢占部分高端机市场。但是,内部管理上的不足,员工的不满情绪等,也有可能会拖慢小米进军高端市场的步伐。脉脉上关于小米的观点与评论还有很多,想要进一步了解的可以前往搜索查看,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雷军回应曾因股价低迷被训一个小时:网上传闻是谣言

雷递网 乐天 8月10日报道

小米CEO雷军昨日在年度演讲中谈及小米上市破发一事,曾经历了很艰难的时刻,甚至曾被一个投资者当小学生一样,数落了一个多小时。“我衬衣都湿了。”

此后,这段话引发了网上的一些猜测。对此,雷军今日回应称,“网上传闻都是谣言。”

2018年初,小米经过反复商讨,决定上市。 谁也没有想到,一开盘,小米破发了。

雷军说,仪式结束后,还有很多媒体堵在门口,谁也不愿意面对尴尬时刻,小米几个管理层躲进了港交所的一个杂物间,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当天晚上,小米按计划举办了内部答谢会。大家都来向雷军祝贺,但雷军心里始终沉甸甸的。晚宴致辞时,雷军忍不住说:"今天破发,我对不住大家了。我们会努力工作,一定要让IPO投资者至少赚一倍!"

那天晚上,雷军喝了很多酒,雷军说,只记得跟同事反复说,我们一定要努力工作,不能亏别人的钱。

第二天早上,雷军特地买了一条破洞牛仔裤,这是其一辈子第一次穿破洞裤。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一定要牢记破发的这一天!雷军还专门发了一条微博,时刻提醒自己: 虽然小米已经上市,但革命仍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正当小米踌躇满志的时候,中美贸易战升级,小米股票开始了一路跌跌不休。跌了一年多,到了2019年9月,一路跌到8.28港币。所有人的信心都几乎崩盘了,甚至还有人认为会跌到4块港币。

那段时间,雷军的情绪非常低落,特别不愿意见投资者。

有位投资者,指名一定要见雷军。刚见面,她就毫不客气地说,“你们小米让我亏了这么多钱,真的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干的?接着从战略到产品再到管理,把小米管理层当小学生,数落了一个多小时。我衬衣都湿了。”

经历过艰难时刻后, 小米股价开始慢慢回升。2020年7月10日,上市两周年的第二天,小米股价终于涨回了17块港币,也就是IPO发行价。

雷军松了一口气,时隔两年,终于可以抬头挺胸、重新做人了。

接着,小米股价一路高歌,到了2021年1月4日,收盘价 34块港币。让IPO投资者赚一倍,当初吹的牛,我们终于兑现了!"破发"给雷军造成的心理阴影也终于烟消云散。

那天,雷军很认真地跟同事们说,“富途、老虎、同花顺,雪球、大智慧、自选股,这些股票软件,统统可以卸载掉了,我再不用关心股价!”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

雷递由资深媒体人雷建平创办,若转载请写明来源。

小米改标志股票会跌吗

小米雷军宣布启用新logo公司...

在小米2021年春季新品发布会第二场上,雷军亲自宣布,小米启用新LOGO。虽然新logo还是大家熟悉的橙色,不过由原来的方形变圆。对此,雷军表示,不是简单的方形变圆,内涵是精神的升华。

最近关于小米公司新动作的消息不断,在

这些消息的利好下,小米集团股票持续上涨,今

日公司股价以2.2%收涨,最新报25.6港元/股,

总市值为6452亿港元,今日成交量1.61亿股,成

交额40.92亿。

以上就是关于小雷军宣布启用新logo,公

司股价走势怎么样的相关内容。

小米怎么涨到30多的

12月21日,港股小米集团股价持续大涨,峰值股价甚至一度高达30.250港元,创历史新高。发稿时小米股票为30.050港元,市值达到了7555.80亿港元。

在上市初期,小米集团的股票长期处于下跌趋势。尤其是在2019年尾到2020年初,单股曾跌至8港元左右,仅有首发价的一半,不被各大机构看好。因此,许多人选择抛售小米股票。在小米10系列发布之后,小米股票开始回升,并且快速回到了首发价。

小米造车:遇上风口,难题不少

雷军终于下定决心了。

2021年2月19日,从多个信息源获悉,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不过具体形式和路径还未确定,或许仍有变数。一位知情人士称,小米造车或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小米股票也因此大幅上涨,曾一度暴涨至11.81%。小米公关迅速发表通告:“等等再看,暂时没有”。这一回应并没有否认相关疑问,反而让人浮想联翩。

更有意思的是小米CEO雷军在2015年表示,造车是值得一搏的风口和时代机遇,小米在三五年内不会造车,因为我们的精力不够。而2021年恰好就是五年之期,或许,年轻人的第一辆小米 汽车 真的要诞生了。

小米作为国内一家出色的互联网公司,一直被业界认为是最有可能造车的互联网新势力,小米要造车的谣言也已经传播了好几年。然而每一次都会有很多用户选择相信,因为他们希望小米能够将“价格屠夫”的精神带到新能源 汽车 市场当中。

2020年12月末,网传小米将联合比亚迪推新车。不过,该消息很快就被小米公关辟谣:小米没有造车计划,而比亚迪也表示这条信息是谣言。然而已经有部分人士发现了小米窥探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证据”,早在 2013 年,雷军就曾两度拜会马斯克,对新能源 汽车 表现出了不小的兴趣、2015年蔚来获得的第一批投资中,其中一笔投资来自雷军、2019年11月,小鹏 汽车 C轮融资名单上,小米集团同样榜上有名。

同年,雷军表示“小米集团已经与多家 汽车 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能够通过投资的方式加深双方在新能源 汽车 与loT领域的进一步合作”。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在2020年我们就能看到小米频频与多家车企“同屏”:小米10至尊纪念版携手梅赛德斯奔驰开启影像 探索 旅程、与AMG F1车队联名推出米家电动滑板车Pro 2、小米手机则可以成为小鹏和比亚迪的车钥匙、小米手表同样支持蔚来相关车型的智能控制等等。

另外根据国家专利局披露的信息,小米 科技 申报的 2000 多项专利中,与 汽车 相关的大约有 10 项,主要包括车辆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操控、导航、辅助驾驶、行车安全、停车信息预测等。一切的一切,都将小米造车的趋势推向了高处。

此前,国家已经提出到 2025 年实现新能源 汽车 销量达到 汽车 总销量的 20%,并且力争于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完成「碳中和」的目标。这也释放了一个强劲的信号:在政策的不断助力下,新能源 汽车 将成为未来几年,乃至于未来十几年的风口。作为说出“站在风口上,连猪都能飞起来”的雷军,自然不希望错过这个超级风口。

综合来看,新能源 汽车 无疑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风口之一,同时也契合小米“万物互联”的理念。一旦小米官宣将进军新能源 汽车 市场,这些前期布局都会成为小米最实用的“垫脚石”。

小米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才将自己的品牌效应做大做强,旗下的多款产品都能做到同价位闭眼买,但这仅限于手机和一些小产品。 汽车 的复杂程度要比手机、电视等传统电子产品高出不少,虽然说如今的新能源 汽车 被称为是“移动的智能电子设备”,但并不代表能做好智能设备就能做好新能源 汽车 。如果真这么简单的话,小米也不会花费那么多时间去做规划学习了。

更重要的是造车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也需要领导者全身心投入其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雷军是不可能放得下小米的手机业务而跑去管 汽车 的,当然小米手机目前也离不开雷军的号召力。所以小米如果真要造车,极有可能是与一些传统车企合作来试水,如果仅靠小米自己的力量,很容易在这条原本就不平坦的道路上栽个跟头。

另外,小米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全球采购组装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再以高性价比取胜。小米靠着这种模式才有了如今庞大的生态链和出色的产品,对于那些预算有限但又想获得较好体验的用户来说,小米确实是首选。

但对于 汽车 市场来说,小米的这一套方法可能会失效,造车远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不是说把零件都买好就能做出一辆不错的 汽车 出来。 汽车 最本质的东西依旧是行驶品质,在安全、调校和测试等方面传统车企还是占一定优势。毕竟车企们几十年的积淀不是吹出来的,是每一位工程师们夜以继日地总结出来的。因此相较于手机行业的供应链整合方式, 汽车 行业具有更高的技术壁垒。

实际上已经有不少跨界造车的企业翻了大跟头,最典型的例子无疑是戴森,戴森曾组建了一支将近 600 人的研发团队, 汽车 也成功造出来了。可惜因为制造成本过高,公司无法从卖车中实现盈利,戴森在研发三年后宣布终止造车计划。作为对比,特斯拉为何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新能源 汽车 的领头羊,除了它沉淀多年的AI驾驶技术外,花费500亿砸出来的超级工厂都是许多互联网企业所不具备的条件。

各种企业跨界进入 汽车 行业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对于小米来说,这无疑是很好的借鉴。

想要打造出一辆属于年轻人的、物美价廉的、体验良好的新能源 汽车 ,小米所面临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小米要想通过性价比的方式来赢得市场的青睐,像上汽五菱、吉利远景、比亚迪F3这些物美价廉的车型都会成为小米入局的强力竞争对手。

话又说回来,小米是否要在这个节骨眼上进军新能源 汽车 市场,还需要再三斟酌。

除了小米,最近有关“门外汉”入局 汽车 行业的新闻也层出不穷,先是苹果与韩国现代 汽车 达成合作关系,并计划在2024年前后推出苹果 汽车 ;后是百度与吉利控股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将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入 汽车 市场。随着入局者增加,这条原本就不宽敞的赛道只会愈发拥挤,意味着留给后者的时间也愈来愈少了。

对于供应链而言,一场颠覆性的变革也即将发生。未来新能源 汽车 身上的每一个配件,都将会被电子化、智能化、数字化。在接下来的几年之内,大量的消费电子供应商将会涌入 汽车 领域,冲进来的不仅仅是富士康、京东方、英伟达等传统供应商,未来还将会有更多在消费电子领域有所成就的企业冲进 汽车 供应链,企图共享一杯羹。

已经在手机行业成功突围的“黑马”小米,真正想要打造一款完全自制的 汽车 并且进军 汽车 行业的时候必然是具有了十足准备。到时候 汽车 行业会有怎样的颠覆,小米又能否再次后来居上,成为 汽车 界的价格屠夫?一切都需要交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