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股票大涨,小米造车传闻传出,股价有何变化?

2023-03-10 4:08:07 证券 xialuotejs

小米造车:遇上风口,难题不少

雷军终于下定决心了。

2021年2月19日,从多个信息源获悉,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不过具体形式和路径还未确定,或许仍有变数。一位知情人士称,小米造车或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小米股票也因此大幅上涨,曾一度暴涨至11.81%。小米公关迅速发表通告:“等等再看,暂时没有”。这一回应并没有否认相关疑问,反而让人浮想联翩。

更有意思的是小米CEO雷军在2015年表示,造车是值得一搏的风口和时代机遇,小米在三五年内不会造车,因为我们的精力不够。而2021年恰好就是五年之期,或许,年轻人的第一辆小米 汽车 真的要诞生了。

小米作为国内一家出色的互联网公司,一直被业界认为是最有可能造车的互联网新势力,小米要造车的谣言也已经传播了好几年。然而每一次都会有很多用户选择相信,因为他们希望小米能够将“价格屠夫”的精神带到新能源 汽车 市场当中。

2020年12月末,网传小米将联合比亚迪推新车。不过,该消息很快就被小米公关辟谣:小米没有造车计划,而比亚迪也表示这条信息是谣言。然而已经有部分人士发现了小米窥探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证据”,早在 2013 年,雷军就曾两度拜会马斯克,对新能源 汽车 表现出了不小的兴趣、2015年蔚来获得的第一批投资中,其中一笔投资来自雷军、2019年11月,小鹏 汽车 C轮融资名单上,小米集团同样榜上有名。

同年,雷军表示“小米集团已经与多家 汽车 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能够通过投资的方式加深双方在新能源 汽车 与loT领域的进一步合作”。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在2020年我们就能看到小米频频与多家车企“同屏”:小米10至尊纪念版携手梅赛德斯奔驰开启影像 探索 旅程、与AMG F1车队联名推出米家电动滑板车Pro 2、小米手机则可以成为小鹏和比亚迪的车钥匙、小米手表同样支持蔚来相关车型的智能控制等等。

另外根据国家专利局披露的信息,小米 科技 申报的 2000 多项专利中,与 汽车 相关的大约有 10 项,主要包括车辆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操控、导航、辅助驾驶、行车安全、停车信息预测等。一切的一切,都将小米造车的趋势推向了高处。

此前,国家已经提出到 2025 年实现新能源 汽车 销量达到 汽车 总销量的 20%,并且力争于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完成「碳中和」的目标。这也释放了一个强劲的信号:在政策的不断助力下,新能源 汽车 将成为未来几年,乃至于未来十几年的风口。作为说出“站在风口上,连猪都能飞起来”的雷军,自然不希望错过这个超级风口。

综合来看,新能源 汽车 无疑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风口之一,同时也契合小米“万物互联”的理念。一旦小米官宣将进军新能源 汽车 市场,这些前期布局都会成为小米最实用的“垫脚石”。

小米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才将自己的品牌效应做大做强,旗下的多款产品都能做到同价位闭眼买,但这仅限于手机和一些小产品。 汽车 的复杂程度要比手机、电视等传统电子产品高出不少,虽然说如今的新能源 汽车 被称为是“移动的智能电子设备”,但并不代表能做好智能设备就能做好新能源 汽车 。如果真这么简单的话,小米也不会花费那么多时间去做规划学习了。

更重要的是造车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也需要领导者全身心投入其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雷军是不可能放得下小米的手机业务而跑去管 汽车 的,当然小米手机目前也离不开雷军的号召力。所以小米如果真要造车,极有可能是与一些传统车企合作来试水,如果仅靠小米自己的力量,很容易在这条原本就不平坦的道路上栽个跟头。

另外,小米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全球采购组装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再以高性价比取胜。小米靠着这种模式才有了如今庞大的生态链和出色的产品,对于那些预算有限但又想获得较好体验的用户来说,小米确实是首选。

但对于 汽车 市场来说,小米的这一套方法可能会失效,造车远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不是说把零件都买好就能做出一辆不错的 汽车 出来。 汽车 最本质的东西依旧是行驶品质,在安全、调校和测试等方面传统车企还是占一定优势。毕竟车企们几十年的积淀不是吹出来的,是每一位工程师们夜以继日地总结出来的。因此相较于手机行业的供应链整合方式, 汽车 行业具有更高的技术壁垒。

实际上已经有不少跨界造车的企业翻了大跟头,最典型的例子无疑是戴森,戴森曾组建了一支将近 600 人的研发团队, 汽车 也成功造出来了。可惜因为制造成本过高,公司无法从卖车中实现盈利,戴森在研发三年后宣布终止造车计划。作为对比,特斯拉为何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新能源 汽车 的领头羊,除了它沉淀多年的AI驾驶技术外,花费500亿砸出来的超级工厂都是许多互联网企业所不具备的条件。

各种企业跨界进入 汽车 行业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对于小米来说,这无疑是很好的借鉴。

想要打造出一辆属于年轻人的、物美价廉的、体验良好的新能源 汽车 ,小米所面临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小米要想通过性价比的方式来赢得市场的青睐,像上汽五菱、吉利远景、比亚迪F3这些物美价廉的车型都会成为小米入局的强力竞争对手。

话又说回来,小米是否要在这个节骨眼上进军新能源 汽车 市场,还需要再三斟酌。

除了小米,最近有关“门外汉”入局 汽车 行业的新闻也层出不穷,先是苹果与韩国现代 汽车 达成合作关系,并计划在2024年前后推出苹果 汽车 ;后是百度与吉利控股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将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入 汽车 市场。随着入局者增加,这条原本就不宽敞的赛道只会愈发拥挤,意味着留给后者的时间也愈来愈少了。

对于供应链而言,一场颠覆性的变革也即将发生。未来新能源 汽车 身上的每一个配件,都将会被电子化、智能化、数字化。在接下来的几年之内,大量的消费电子供应商将会涌入 汽车 领域,冲进来的不仅仅是富士康、京东方、英伟达等传统供应商,未来还将会有更多在消费电子领域有所成就的企业冲进 汽车 供应链,企图共享一杯羹。

已经在手机行业成功突围的“黑马”小米,真正想要打造一款完全自制的 汽车 并且进军 汽车 行业的时候必然是具有了十足准备。到时候 汽车 行业会有怎样的颠覆,小米又能否再次后来居上,成为 汽车 界的价格屠夫?一切都需要交给时间。

小米造车传闻传出,股价有何变化?

股票价格的涨跌,长期来说是由上市公司为股东创造的利润决定的,而短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则包括人们对该公司的盈利预期、大户的人为炒作、市场资金的多少、政策性因素等。价值投资取决于投资者认为一只股票是被低估或高估,或者整个市场是被低估或高估。

温馨提示:

1、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相关产品由对应平台或公司发行与管理,我行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等责任;

2、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任何投资之前,应确保自己完全明白该产品的投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详细了解和谨慎评估产品后,再自身判断是否参与交易。

应答时间:2021-12-1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小米确定造车:或由雷军亲自带队,股价暴涨

腾讯新闻《潜望》 王潘

2月19日,据晚点 LatePost报道,小米确定造车:或由雷军亲自带队 视为战略级决策,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不过具体形式和路径还未确定,或许仍有变数,小米造车或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小米造车的消息也刺激了资本市场,该消息直接导致小米股价一度拉升10%。对于此消息,小米官方不置可否。

一位小米集团管理层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小米内部确实讨论过此事,但最终是否会造车以官方公告为准。

此前,雷军旗下顺为资本参与投资了蔚来 汽车 和小鹏 汽车 两家新造车企业,两家企业都曾在2019年遭遇巨大的生存危机,并在2020年完成触底反弹,目前市值也都在数百亿美元,其中蔚来市值更是一度超越千亿美元,与小米市值相当。

在蔚来和小鹏 汽车 发展过程中,雷军都曾深度参与帮忙,其中蔚来发展早期,曾借鉴了小米的社群运营经验,而小鹏 汽车 董事长何小鹏也多次与雷军探讨造车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在2019年下半年小鹏 汽车 最艰难的时期,小米集团参与了对小鹏 汽车 的投资。

如今,随着百度、华为、苹果等 科技 互联网公司相继传出造车,并在资本市场大受追捧,小米也开始考虑进入造车领域。然而,小米也是这几家 科技 公司中,最晚入局的企业,并不具有先发优势。

具有造车能力

国内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蔚来成立于2014年底,小米到2021年才起步的话已经晚了将近7年时间,可以说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时间窗口。

过去七年,蔚来从无到有,以用户企业为发展目标,成为首个平均售价超过40万且单月销量超过5000台的中国品牌,要知道这是以往红旗都没做到的成绩。

理想 汽车 的第一款车理想ONE 上市仅一年就成了新能源SUV单一车型销量第一名,而小鹏 汽车 也从零做到了自动泊车、语音交互以及自动驾驶辅助方面的领先,并且在特斯拉降价的情况下销量还在稳步上升。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互联网背景出身的人造车比传统 汽车 行业的人更加洞悉用户需求,目前已经初步取得了用户的认可。但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第一梯队的三家公司目前已经确立,而后来加入的百度、小米以及传言中的华为,都在时间上落后不少。

如果是做手机,一家企业在研发上落后7年几乎无法追赶上,因为很多人的换机频率通常都在一年内之内,7年时间足以使市场上的已有品牌占领用户心智,但是与手机相比, 汽车 迭代周期更慢,这也是小米和百度等 科技 企业考虑入局的原因之一。

截至目前,百度已宣布进入造车领域,与吉利 汽车 合作进行造车,并且已选定该造车公司CEO人选。百度过去几年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发和推广,意味着其造车显得理所应当,并非真正从零开始。

相比起百度长期耕耘自动驾驶领域不同的是,小米在造车领域缺乏相应技术的积累,过去几年并没有在 汽车 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方向进行研发,看起来不具有造车的基因。但实际上,造车与造手机同为硬件领域创业,在很多大逻辑上都是相通的。过去几年,小米以及众多小米生态链企业做出的多款硬件产品都取得了成功,如今雷军想做一个更大的硬件—— 汽车 。

造车特别依赖一家企业的技术研发、设计、供应链、营销以及生产制造能力,而这恰恰是做了十年手机的小米很擅长的工作。不同的是, 汽车 的供应链管理以及生产制造都比手机要复杂很多。

资金层面,造车需要至少上百亿的资金,目前小米现金储备数百亿元,加上公司每年都在盈利,只要一直运转正常业绩向好,足够支撑起一家 汽车 企业的资金需求。

造车模式可选项

小米一旦进入造车领域,具体模式具有多种可选项,包括从零开始自主造车、与现有车企合作或者收购一家非头部车企做大等。

考虑到小米入局时间已经较晚,如果再拿地建厂再从零开始自主造车,至少需要三四年时间才能交付首款量产车,而这时的蔚来、小鹏等车企都已经交付五款以上的量产车,随着持续不断地升级迭代,无论在软硬件还是自动驾驶层面都更为成熟,小米将会与头部新势力存在明显差距,因此这并非上策。

另一种可选项是参考百度与吉利 汽车 ,以及蔚来与江淮 汽车 的合作,也选择与现有成熟车企进行合作,小米负责技术研发、设计、供应链、品牌、销售、服务等方面,而合作车企主要负责生产制造,这同样需要至少三年时间。如果选择与传统车企合作,小米的潜在合作对象包括比亚迪、长城、奇瑞等诸多车企;如果选择与新势力合作,小米最有可能与小鹏 汽车 建立这样的合作关系。

小米造车最为讨巧的方式是,收购市场上的非一线新势力车企,然后将其改造再做大,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在于节省时间,有效避免自己与特斯拉以及几家国内头部新势力的差距过大。

考虑到头部新势力的市值已经拥有一定泡沫,目前市场上可供小米收购的新势力车企,主要是处于二三线或更落后的车企,如零跑 汽车 、爱驰 汽车 、哪吒 汽车 、拜腾 汽车 、高合 汽车 、游侠 汽车 、奇点 汽车 等。

潜力与隐忧

小米品牌目前在中国家喻户晓,小米 汽车 的营销与知名度将会直接受益于此,这也将帮助小米提升销量。考虑到目前小米在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领域不可或缺的地位,一旦小米 汽车 发布后销量可观,未来将真正实现人、车与家的完美融合。

一旦小米做成这件事,无疑将会成为横跨手机和 汽车 两大行业的超级 科技 巨头。最乐观的情况下,小米有望同时成为全球排名前几的手机品牌和 汽车 品牌,成为同时对标苹果和特斯拉的巨型企业,其市值也远非现在可比。

但从另一方面,小米一旦正式开始造车,就意味着整个公司将会有很大一部分人力物力财力都被分散到 汽车 项目上,这样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机业务的发展。如果小米双线作战,在面临OPPO、vivo和荣耀等品牌的竞争时就会疲于奔命,容易丢掉领先优势,如果华为再度回归,将会进一步加剧小米的竞争压力。

与百度相比,小米造车具有其明显优势之处,但同样也存在短板。优势之处在于雷军掌舵下的小米是一家具有狼性的企业,一旦进入一个领域便会不顾一切向前冲,往往容易杀出一片天,百度就缺乏这种狼性与狠劲。而短板就在于小米过去的现金流储备没有百度充裕,同时面临双线作战的压力,一旦面临资金链危机,不排除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

对小米而言,造车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可让公司重新进入上升通道的行业,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潜在风险的决定,这也是过去两年雷军对此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

十分钟股价暴涨12%,网传小米造车是否有炒作的嫌疑?

对于关注股票的朋友们,应该有所了解,前段时间小米的股价真的是暴涨啊仅仅十分钟股价就暴涨了12%,其原因主要是来源于有相关人事透露,小米将造车,当然,为此官方也进行了干预并表态,目前并没有,才使得股票涨势有所控制,那么对于小米造车一事到底是真是假,是否属于炒作呢?其实并不然,这是属于事实,在很早以前,小米就曾与多家汽车公司有过深层次的交流及沟通,所以对于小米造车一事肯定是有的,只是可能现在还不是时候,还需要一些时日。不过也是,目前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空间还是非常之大的在,自然大家都想进来分一杯羹。但是真正要想占领电动汽车市场,有几个问题,大家是必须解决的,下面大家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下。

首先是续航问题,大家知道之所以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控制尾气排放,使得大气污染得到控制,而目前的电动车,却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它的续航里程数太低了,很难解决城区之间的跨越,所以使得它无法完成燃油车的替代,所以要想真正获得这个市场,并且在重重竞争之中异军突起,那么就必须解决续航问题。

其次是技术水平,当然除了常规的续航问题之外,还有目前的技术水平也是有待提升的,只有保障所有网点的技术水平符合要求,才能使得市场上该车辆的服务体验得到提升,继而带来市场的份额提升,所以解决技术覆盖,也是主要因素。

当然,任何一个新型的产业,它的提升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我们同样需要给予其时间。

小米为何要执于造车,造车到底有多香?背后的野心你看懂了吗?

小米郑重官宣,正式启动电动 汽车 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由雷军亲自挂帅!

为什么用郑重这个词呢,熟悉小米的人都知道,小米要造车的传闻都飘了好几年了,米粉也激动好几年了,但是迟迟不见小米行动。

就在最近,还传出小米与长城 汽车 联手造车,当时小米集团总办副主任、原集团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还特意出来辟谣:“完全扯淡的假新闻。”

真真假假,乱花渐欲迷人眼。

但是我知道,只要小米一上市,小米造车会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不出多长时间,小米绝对会公布自己的造车计划。

果不其然。

我为什么会有如此判断?

实在是造车太香了,其次造车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雷军2013年就到硅谷拜访了马斯克,在深度了解了特斯拉 汽车 后,雷军发现,马斯克正在用“软件+硬件+互联网”的思维做电动 汽车 ,同时特斯拉精准的定位和先进的产品思维简直是和小米不谋而合。

再到今天,特斯拉已经摘下全球市值最高车企的桂冠。要知道特斯拉才成立了多少年?竟然干掉了宝马、奔驰和丰田这些百年品牌。

这就可以证明,电动车走的路完全不同于传统燃油车,它不需要太深厚的技术积淀,也不需要品牌影响力。

硬件上,特斯拉和小米一样都是依靠供应商,只有系统是它自己的。

这事,小米也能干。

我想那时的雷军心里就已经暗暗下定决心, 汽车 这个事,小米未来一定要干,因为它的潜力和现在的智能手机是一样的。手机市场和未来的 汽车 市场,都将重新面临一次洗牌。

小米几次向大家释放自己造车的想法,一直没有兑现,主要还是因为,没钱。

手机是不赚钱的,只是交个朋友,只有达到千万级的规模,才敢谈利润。而且现在手机市场竞争太大了,不能仅仅依靠上下游技术了,还需要自己投入大量的研发,这就导致,手机厂商的利润被极限压榨。

但是一旦小米上市了就不一样了,上市的目的就是为了搞到钱,凭借着硬件厂商的身份,小米绝对不可能拿到一个较高的估值,它必须要时刻的展示它互利网的基因,才能有给投资更多的想象空间,所以,小米拼了命的搞生态。

但是所有的生态加一起,都不如一个智能 汽车 。所以,小米想要自己的互利网故事一直讲下去, 汽车 这一步,是绝对要走的,也是不得不走的。

现在小米6600亿港币,我敢肯定,小米只要发布量产车后,迟早破万亿的大关。之前小米与长城传绯闻的时候,小米当日股价大涨超9%。

看看,这就是大家的态度,所有人都希望小米去造车,尤其是小米的股东。

那么小米说自己先拿100亿玩玩,能玩得转 汽车 这个行业吗?

当然可以,之前蔚来给了江淮几十个亿就敢说自己的工厂比保时捷更先进,小米完全可以也拿出几十个亿给长城或者比亚迪,去定制工厂。

厂子定下来后,就可以去找供应商,去挖传统车企的技术大牛来调教,加上自己本身就是搞软件的,系统肯定没问题。这一系列的操作后,小米在两年之内量产首款小米牌电动 汽车 是问题不大的。

很多人对小米造车不看好,连官媒都出来质疑一下。不知道大家想明白一个问题没有,如今的小米造车,就如同腾讯去搞一个应用一样。

腾讯利用微信或者QQ给旗下的任何一个应用导流,都能成就一个千万级日活的APP。

而小米庞大的用户群体,也可以成为小米 汽车 的自来水,懂吗?这是其他新能源 汽车 厂商无法比拟的优势。

小米只要在10万左右这个级别,拿出一款非常有性价比的产品,小米 汽车 也就基本成了。

最后总结一句:造车也是不赚钱的!股价才是关键。

干地产,又想为人民造车,三六零周鸿祎投资哪吒汽车动机是什么?

尽管三六零称入股哪吒 汽车 或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三六零周鸿祎试图卷入造车风潮是肯定的。

雷军的小米 汽车 2024上半年量产,同为湖北佬的周鸿祎甘于寂寞?

小米董事长雷军

“造车”二字,已是2021年度中国最热络的 财经 领域关键词,近段时间,那些跨界造车的大佬们,又有新动向了。

10月19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投资日上公布了小米 汽车 的最新进度,并表示小米造车及团队各项工作的进展,都远超他的想象,预计小米 汽车 将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受此消息推动,当日小米股价大涨,截止于20日早盘,小米集团股价为22.60港元,总市值为5672亿港元。另据企查查及百度信用数据,成立于2021年9月的小米 汽车 公司,已转入小米香港公司名下。

360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鸿祎

恒大许家印、宝能姚振华加入“造车”阵营,事实上,几大 科技 巨头齐动手围猎新能源热情度更加炽热。小米董事长雷军的造车在“加速度”,同样也是“湖北佬”、且爱玩跨界的360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鸿祎,会是啥心情呢?当然是不甘寂寞。

10月19日早间,三六零(601360.SH)发布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29亿元投资入股合众新能源 汽车 有限公司(哪吒 汽车 ),本次投资全部完成后,公司将间接合计持有哪吒 汽车 16.594%股权。

从哪吒 汽车 股权结构的持股比例来看,一旦交易完成后,三六零将成为哪吒 汽车 之第二大股东。

相比于小米集团在董事长雷军19日披露造车“超想象”进展之后,10月20日早盘股价仍有微涨不同,10月20日早盘三六零(601360.SH)开盘后下跌1.75%至11.78元,截稿时总市值为841.72亿元,表明市场投资者对三六零周鸿祎跨界造车反应的稍显谨慎的。

10月20日晚,上交所向360下发监管工作函,处理事由为“就对外投资事项明确监管要求”。

哪吒 汽车

哪吒 汽车 ,成立于2014年10月,注册资金626亿元,总投资额已超过70亿元。

2017年,哪吒 汽车 获发改委整车生产资质,2018年6月发布“哪吒”品牌,2019年第二款车型哪吒U上海车展预售,2020年推出纯电动车哪吒V,目前共有哪吒U Pro、哪吒V、哪吒S三款车型。

电动车潮流方兴未艾,相关概念备受投资者追捧。目前中国是全球电动车最大市场,电动车被列入“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

一段时间以来,不仅是资本,连互联网巨头百度也都正式组建智能 汽车 公司,阿里巴巴、腾讯也都在持续布局。各路企业大佬纷纷从电动车寻找新商机, 科技 巨头小米雷军的小米造车在加速,作为互联网巨头的360公司周鸿祎,自然不甘落于他人之后,入股“造车新势力”阵营里的哪吒 汽车 ,也变得“理所当然”了。

周鸿祎计划重仓入股哪吒 汽车

事实上,早于今年5月10日,三六零就高调宣布投资哪吒 汽车 ,彼时,大型显示屏有五大大字:“ 为人民造车 。”

据10月18日三六零的公告,本次投资哪吒 汽车 ,拟以增资方式分两步进行,两个步骤互为条件,不可单独执行。

第一步,三六零全资子公司成都鸿景拟以零对价受让哪吒 汽车 股东南宁民生,于2020年2月B轮融资时获得但尚未实缴出资的标的公司增资权,并以自有资金向标的公司增资人民币 90,000 万元获得 10.6944%的股权。第二步,三六零全资子公司天津奇睿、三三六零基金管理公司拟参与D1轮融资,合计拟以自有资金200,000万元增资入股哪吒 汽车 。本次投资全部完成后,公司将间接合计持有哪吒 汽车 16.5940%股权,合计成为哪吒 汽车 第二大股东。

本次投资完成之后,三六零在将近12个月时间内,对哪吒 汽车 累计投资额为人民币29亿元。有了“新东家”三六零周鸿祎的加入,已位居9月造车新势力前三的哪吒 汽车 ,有没有可能改变其造车新势力的地位及格局,也是下一步观察的重点。

百度创办人、董事长李彦宏

此前,顺应电动车热潮,搜索引擎龙头百度李彦宏已经重磅宣布造车计划。与百度一样,成立于2005年的360公司,先后推出360安全卫士、360手机卫士、360安全浏览器等安全产品,作为互联网和安全服务提供商,三六零周鸿祎与百度在业务上有不少重合之处,比如搜索引擎及地图等,换句话说,李彦宏造车,周鸿祎现今也凑了一大咖,从商业逻辑及战略意图方面有不少相通之处。

李彦宏此前就一直认为,技术赋能才是贯彻百度“长期主义”的核心之一;故此,李彦宏将百度定位为一家技术驱动的 科技 公司,而不是互联网公司。

2021年1月11日,百度高调宣布,成立智慧 汽车 公司,并与吉利控股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新成立的百度 汽车 公司,将着眼于智慧 汽车 的设计研发、产销服务全产业链,且主要聚焦于新能源电动车。新公司独立于百度母公司体系,保持自主营运,同时百度将以人工智慧、Apollo、百度地图等核心技术,全面支持其公司快速成长。

在此之前的第三届数字中 *** 会,李彦宏已经透露,这几年百度在人工智慧技术上投入的研发费用,已占到收入的19%。其中包括百度大脑基础人工智慧的技术、语音辨识及合成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图像及影像识别技术等。李彦宏曾预告,五年内无人驾驶技术会进入商业阶段,将重塑交通体系。在国内,在自动驾驶领域,百度已经先人一步。

在造车方面,百度的优势在于“技术赋能”,那360公司周鸿祎呢?

“对于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也坚信,当更多的智能网络运行在软件之上,安全的需求将变得越发强烈。”这是周鸿祎说的。加入“造车新势力”之一的哪吒 汽车 ,今后在角逐新能源电动车战场上,该发挥或者能发挥的优势及动能是什么,仅是安全的需求吗?假如周鸿祎说不清楚这一点,“为人民造车”仅是一句口号而已。

一直在风口上转圈的周鸿祎

360公司创办人周鸿祎

多年以来,360公司创办人周鸿祎喜欢用“颠覆者”这个字眼,可有不少人认为他其实更像一个成功的“追随者”,一直在风口上转圈的周鸿祎,爱跨界、爱折腾也是出了名的。

就说公司上市吧,2018年2月27日,成功借壳上市公司“江南嘉捷”的360公司回归A股,并更名为“三六零”,而在此前7年中,360公司先后经历了赴美上市、私有化退市、IPO排队,迂回曲折之后,最后选择了借壳上市之途。

2011年3月底,奇虎360成功在美国纽交所上市,2016年完成私有化退市。此后,举棋不定的周鸿祎,虽赶上了中概股回归大潮,可转圈后也不得不曲线上市。之所以回归A股,自然看重的是想获得更大的利益,而此前在美私有化退市,除了沉重的债务利息重荷,也与公司价值被低估、遭做空机构恶意做空有关。

奇虎360公司创办人周鸿祎

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三六零周鸿祎上榜身家为40亿美元。1970年10月4日生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的周鸿祎,祖籍湖北黄冈蕲春,他是豫商,也可以说是鄂商,有“湖北佬”基因。

2020年8月,周鸿祎与雷军、陈东升、汪林朋等人,为“知名民企湖北行”录制寄语视频,周鸿祎说:“我原籍湖北,湖北是我的家乡。”周鸿祎是在驻马店生的,还在当地上了几年小学,后来他父母工作调动,他也到了郑州。据说,在郑州的学校里,周鸿祎也是个“捣蛋鬼”,被老师点名、罚站、扔粉笔头。

周鸿祎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硕士学位。大学期间,他也不消停,一直在创业。创业路上,他一直受到妻子胡欢的支持,可他也“抠门”,据说邀请胡欢第一次去必胜客,仅点了一杯红茶,回家时打的选择的是车费便宜的黄色面的,最后还是胡欢招手打了富康出租车。

改变周鸿祎命运的,自然是他去了雅虎,后来出任雅虎中国区负责人。“ 没有任何一段经历都是白费的。在雅虎中国的日子,让习惯统帅三军的我其实也成长了很多。 ”周鸿祎对这段难忘的经历如此评价,2005年5月辞职时,他获得了9000万美元,这也是他创办奇虎360的资本。

作为互联网老兵,周鸿祎曾卷入与腾讯QQ的大战,在创业路上,他一直在风口上转圈,也从未落伍。对于生他养他的河南,他也从未忘怀,今年河南的特大暴雨,也牵动了他的心,周鸿祎本人捐赠2000万,360数科捐赠2000万,合计4000万元。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摘录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