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入股小米股票,格力集团35亿投小米?董明珠不想承认,但为啥前母公司说真香?

2023-03-05 22:04:13 基金 xialuotejs

董明珠倾向于私有化格力电器,大股东格力集团向小米注资35亿

董明珠一直都有有私有化格力电器的想法,格力电器大股东格力集团则向小米注资35亿人民币,大股东和董明珠为首的管理层一直都存在冲突,只不过现在的格力电器看似现金流充足,可是增长已经陷入了迟缓,已经66岁的董明珠退休之后谁来主导格力电器?

董明珠任期还有两年,即使两年之后董明珠还能在管理一线,但是董姐姐真的不年轻了,总不能干到80岁、90岁、100岁还当着格力电器的总裁和董事长吧。在接下来几年内,在董明珠身上的担子其实还是挺重的,她现在不仅承担起格力电器复兴的重任,还有个更大的任务,他需要给格力电器找一个合适的年轻接班人。

2013年的时候,董明珠和雷军的赌局最终似乎是董明珠赢了,不过事实上董明珠真的赢了吗?在这个赌局刚结束没多久,小米就已经实现了对格力的超越,这个赌局持续的5年时间,格力从1400亿到2000亿,小米则是恐怖地从300亿到了2000亿,小米最终还是实现了对格力的超越,而且这个超越可能是永久性的。

格力教父朱江洪给格力发展定下了最重要的基础,质量为本、核心技术,董明珠则是主导市场化、打造了格力销售体系的功臣,不过也正是她对格力的改造,才形成了现在这种大股东格力集团话语权不够,渠道商反向持股格力电器的尴尬局面,一边是想要控制的国有资本,一边是想要更多的董明珠和渠道商为首的利益集团,自然就弄不到一起了。

这种畸形状态,导致了格力集团逐渐对于格力电器和董明珠之间,产生了一些隔阂。格力目前依然是非常优质的资产,格力集团还是在“去董明珠化、去格力电器化”,先是董明珠被免去了格力集团董事长的职务,接着是董明珠获得了广泛支持连任格力电器董事长、总裁,格力集团逐渐划清界限,董明珠逐渐完全控制格力电器。风险就这样产生了,很难评价董明珠带领的格力电器做得不好,她是格力销售体系的搭建者,他也严格在朱江洪最初的指导思想下工作,不过她任上,格力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能记住的也只有空调,多元化发展不够,其他业务基本可以忽略,不过空调业务总是有局限性的,格力很难突破。

对比一下格力的竞争对手,小家电起家的美的已经在多项数据上超过格力,多元化发展也更加合理,多元化、多市场和抗风险能力更强,也许一直立足核心技术的格力电器依然瞧不起美的,不过董明珠之前之所以站出来狂喷美的,至少证明这个竞争对手开始让她紧张了,毕竟一个不入流的对手,董明珠不至于亲自下场。也许美的现在在核心技术领域积淀还不够,但是长期来说,有了资金和市场优势的美的,肯定会开始在核心技术做投入的。

2013年的时候,董明珠还只是把小米当成是一家手机厂商,当时她并没有看懂雷军到底想要做什么,他也低估了雷军的野心,仅仅几年过去之后,雷军围绕手机,已经搭建起了一个完整的互联网生态,这个生态包括手机、智能家居、互联网服务,现在董明珠至少应该是明白了。董明珠刚开始说分分钟要做手机,结果尝试失败之后,格力电器只能黯然退出手机业务,董明珠也许明白了原来做空调那一套做手机不靠谱,反而是小米进入空调领域大获成功。

董明珠想要格力电器跟格力集团划清界限,格力集团自然不会轻易认输,小米代表的是未来趋势,格力电器可以没有格力集团,格力集团也同样可以没有格力电器,投资小米是格力集团的正常投资,只不过对于格力电器来说,这也许并不是好事。当然这是给格力电器的考试,也是董明珠自己给自己出的难题。

格力集团35亿投小米?董明珠不想承认,但为啥前母公司说真香?

根据媒体9月25日的消息,近日,格力集团与小米集团、中信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约定在产业基金、金融服务、产业投资、项目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根据协议,格力集团出资35.45亿元参与投资和管理由小米集团发起的小米产业基金,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核心装备、前沿 科技 等领域的小米生态链和优质供应商进行深度布局,借助小米集团在产业领域的丰厚积累以及格力集团作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的资金和平台优势,深入对接和引进小米生态链企业,并通过产业投资将符合珠海发展战略的优质产业项目引入珠海,助力珠海加速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为珠海经济 社会 发展带来新动能。

在签约仪式上,小米集团总裁王翔表示,格力集团作为珠海市龙头国企,是小米集团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在产业投资、产业培育等方面有着相同的发展目标,具备协同互补、合作共赢的天然优势。相信在格力集团的强大助力下,小米集团在产业投资领域将取得新突破、收获新成绩。小米方面也将加快推进有关合作事项早日落地,争取双方战略合作早日结出硕果。

说到这里很多朋友都会一头雾水,不是前不久董明珠才说要进行第二场赌约吗?怎么这就转身投小米了?这就要说此格力非彼格力,这次投资的主体不是董明珠执掌的格力电器,而是其前母公司格力集团,为啥我们要强调前母公司,这是因为早年间格力集团的的确确是格力电器的母公司,曾几何时董明珠既是格力集团的董事长也是格力电器的董事长,不过这一切都要从2012年说起,2012年格力电器董事长选举,在朱江洪的力推下以及众多中小股东的支持下,董明珠成功当选格力电器董事长,而格力集团推出的人选在董事长选举中落败,至此格力集团和格力电器的矛盾就开始明面化。

不过在前任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团队的操作下,格力集团持有的格力电器股份不断被稀释,2019年12月2日,格力集团与珠海明骏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署股权转让协议,12月2日晚上,约定珠海明骏以46.17元/股的价格受让格力集团持有的格力电器902359632股股份(占格力电器总股本的15%),合计转让价款为416.61亿元。

至此,格力集团和格力电器两者之间已经没有过往的强关联关系,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格力集团已经不再是格力电器的母公司了,只能说是前母公司。

那么,为啥格力集团会选择投资小米呢?到底是什么东西吸引着格力集团呢?

网上有一个说法,这就是格力集团投资小米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格力集团和董明珠之间的恩怨,是为了故意气董明珠,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格力集团并不是哪个个人的私产,而是隶属于珠海市的国企,公开资料显示,格力集团成立于1985年,是珠海首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其产业投资板块的运营载体为全资控股子公司格力金投和兴格资本。所以作为国有企业,个人恩怨一定不会是格力集团进行重大资产投资的主要考虑因素,甚至连重要因素都谈不上,这种讨论大家可以不用去管。

那么说实在,我们抛去大家熟悉的小米、格力电器、格力集团三者之间的恩恩怨怨不谈,我们就来说说小米到底有什么东西吸引着格力集团,格力集团大手笔投资小米究竟为啥?

首先,格力集团急需小米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其实,大家不要忘了雷军起家的地方正是位于珠海的金山集团,所以相比于其他公司来说,同为珠海企业,格力集团对于小米其实并不陌生,小米这些年来所展现出来的超高速增长速度已经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制造业的代表,而对于格力集团来说,当前却是自己相对较为困难的时候。据格力集团披露的半年报数据,上半年格力集团实现收入8.8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82.65亿元同比减少99.1%,主要由报告期内格力电器“出表”造成。上年同期,格力集团982.65亿元的总营收中,来自格力电器的收入共计833.33亿元,占比84.8%。由于已经剥离了格力电器,在这样的情况下,格力集团需要赶快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增长点,那么相比于其他企业来说,同样源于珠海的雷军所带领的小米无疑是最熟悉,也是最有成长前景的企业之一。

其次,小米生态链已经足够向市场证明其成长价值。据国金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小米生态链参与企业超过290家,生态链企业提供了超过4000个SKU,品类涵盖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出行等领域,是目前全球联网设备最多的AIoT平台。 可以说,在当前情况下小米已经成为了全国最有影响力的物联网生态链企业,在小米的生态链之中,几乎已经涵盖了绝大多数的智能物联网体系,而我们看到截至目前小米生态链的上市公司已经有了华米、云米、石头 科技 等诸多上市企业,而9月22日,小米生态链又一家九号智能A股首个VIE结构上市公司,标志着小米生态链又下一城。从这么多年小米生态链的发展我们能够看到,小米生态链其实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产业体系,在这个产业体系中不断孵化孕育出智能互联网的上市巨头,在这样的情况下,相比于格力集团传统布局的空调以及小家电体系来说,小米的智能生态链无疑是更具市场想象空间,能够给资本市场带来更多的故事。

第三,招商引资也是格力集团最看重的事情。我们不要忘了格力集团还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那么其本身的职责中还有为珠海进行产业引进的目标在其中,而这个时候小米的作用就显得更加突出,一方面,小米的掌门人雷军本身就和珠海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参与创办的金山软件正是从珠海起步。他曾公开发布微博表示“感谢珠海人民,也感谢历任领导对我们的支持”。另一方面,小米的生态体系早就不是小米一家公司,我们前面就说了小米生态链的几百家企业,如果能够吸引这些企业落户珠海,即使不是所有企业都来,只要有一部分企业能够选择珠海的话,对于珠海的产业发展,特别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智能制造企业入驻,那么无论是对于招商引资的意义,还是对于珠海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意义都是相当巨大的。

所以,无论董明珠愿不愿意承认,格力集团真的是看着小米说出了“真香”两个字,这样的小米对于已经没有格力电器束缚的格力集团来说,实在是一个太好的投资标的了。

从资本裹挟下的小米,看格力坚守传统制造业的难能可贵

文:我是菜鸟徒弟

2022年1月28日,网友通过天眼查发现雷军卸任小米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引发 财经 界舆论哗然,随后雷军发声:小米电子有限公司为集团子公司,此次调整董事长为正常调整。

事实真的如此正常吗?其实这背后并不那么简单。我从来不是一个阴谋论者,但我们可以通过雷军的公开采访演讲以及小米这公司近年来的在商业市场的表现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说起雷军,相信不管是年轻人还是年纪偏大的小米投资人对他都有所耳闻,我在这里先给大家对雷军做个简短的介绍,普通家庭出身的雷军,他是幸运且聪明的,高考以高分考进了武汉大学,在大学里两年不到的时间就修完了大学四年学分毕业,读书的时候就开始自学技术出来创业,期间认识了求伯君这样的贵人加入金山公司,29岁就位列金山公司总经理,40不到就以总裁身份带领金山成功上市,随后不久便主动辞职急流勇退在家赋闲,而此时也不过才2007年,赋闲在家用他的话来讲那段时间除了有钱,他穷的什么都没有,感觉就像被世界抛弃。而雷军赋闲的那几年互联网高速发展风起云涌,以苹果手机为代表的智能机推向市场便一举击溃功能手机霸主诺基亚,然而市面上智能手机价格动辄3,4千,让整体收入水平不高的中国消费者望而却步,三年之后,不甘寂寞的雷军拉来了谷歌中国工程院的林斌负责系统软件开发,摩托罗拉北京研发组高级总监周广平设计外形,并在珠海和魅族黄章密切接触考察了大半年,了解清楚了整个手机行业从生产到销售全部环节之后,毅然成立小米公司,以手机为跳板开始向制造业进军。

事实证明,小米初期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小米最开始的商业模式十分独特,战术打法很见效果,总结起来无非16字箴言,寄生代工,整合廉价,饥饿营销,注重线上。具体解释起来就是,雷军最开始进军制造业非常聪明,他初始资金只有1000万现金,以这点资金搞制造业恐怕连个生产线都搞不来,遑论生产,但是他则搞起了OEM模式来生产,生产方面自己不直接参与,只出设计图纸下单给有生产线的手机厂家代加工,营销方面通过自建的米粉自家平台下单提前一个月预约发货,采取期货交易延期交货方式购买手机,先获取消费者订单资金延缓自身资金压力,由于采购的硬件零件统一批发规模较大因此边际成本较低,初期利润不足5%,标价1999元小米手机一经推出便被抢购售罄。由于自身产能严重不足的尴尬,只能在营销口号中打出名额有限欲抢从速的饥饿营销策略。当手机厂商还没有布局,小米早已在低端下沉市场抢滩登陆,随后开始了自己公司的“制造业”之路。不得不说,因为小米这条“鲶鱼”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倒逼了我国手机厂商在中低端价格市场的布局。

“消费市场就是得屌丝者得天下”,这是小米高管曾经在某一次发布会上不慎喊出的口号,小米在几年的下沉市场深耕经营里,小米手机在国内营业额闷声不响的干掉了一众手机巨头,营业额悄然爬进了第四,仅次于苹果,三星,华为,海外市场在印度则大受青睐,而在非洲的布局也也在扩张版图,然而与商业上的成功相比,同为制造业的友商对小米的评价则不那么友好。

华为对小米不屑一顾,魅族则说小米是个剽窃专利的骗子,而向来耿直的格力董明珠在央视直播中国经济人物当着全国人民面前不留情面的直言,小米一个连生产线都没有的公司,谈什么制造业。被刺痛的的雷军,只能硬着头皮反驳:“你们格力只是中国制造,而我们小米是中国创造!并随后开玩笑的口吻跟董明珠要赌1元钱,声称小米5年营业额后击败格力。董明珠则丝毫不惧,并扬言要将赌注增加到了10亿,雷军面对董明珠的强势则悻悻然不敢再接话。但是相信此时的雷军早已暗自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要在5年之后营业额赶超格力为小米商业模式成功来正名。

随后的五年就是大家熟悉的剧情,10亿天价赌局还没到期之前,就时常被媒体提起,这5年里,小米可没有闲着,开始了跨界多元化经营,成立了小米电子公司开始出售小家电,甚至还联合美的代工,高调进军空调,冰箱行业,赤裸裸的像格力电器和董明珠宣战,直逼得董明珠大骂小米加美的是骗子加小偷联盟,一个自主研发不行就走捷径疯狂高价挖技术人才,一个产品质量不行就妄图复制手机模式搞低质低价来坑消费者。

2015年是我国巨富最风光的一年,马云凭借着电商平台一举封神,被人昵称为马爸爸,而小米公司还在吭哧吭哧苦干中琢磨过味来,创业五年,雷军发现制造业的钱好像没并没有那么好赚,首先利润不高,而且竞争门槛也不低,除了手机还在增长,个别品种的家电有较好的口碑外,好像消费者在对空调洗衣机冰箱这样的电子耐用品上也不是很感冒小米低质低价的销售套路。想来也是,毕竟手机这东西发热烫手或者卡顿,但关个机就好了,毕竟三两年消费者就换了,消费者还可以容忍,可是空调冰箱之类的要是动不动出故障不制冷罢个工消费者那那可是让人烦躁到要抓狂的。于是小米电子折腾了几年之后,低质低价的家电在家电市场无人感冒,整体竞争力在家电市场中根本无力叫板其他巨头。

与此同时雷军在挂印小米和接过金山公司帅印之后开始反思自己,明明自家的公司比马云的公司还要早成功上市,可看人家马云,明明啥技术也不懂,就靠一张嘴,天天潇潇洒洒云游四海东拜访下王林,西接待下杭州书记,偶尔跟着郭广昌搞个浙商大会大联盟聚聚餐,虽说这鬼精在政商关系上一直是说不清道不明,但人阿里巴巴上市就是短短几年时间,营收利润的规模成了自家公司的几十倍,而自己带着手下一票精英每天每夜苦哈哈加班加点干,创业始终是不温不火,于是当看到支付宝之后搞出个“金融创新”之后,开始顿悟,公司没起色,并不是他的团队不够优秀不够努力,不过是不在风口上,于是最后当着媒体采访的机会说出了“在风口上猪都能上天”的醒世名言,同年为了找风口他开始重点经营能带给他荣耀的“顺为资本投资公司”。

2015年后对小米公司而言是个分水岭,小米公司的经营理念从制造业转型,开始转变重心深耕顺为资本,之后顺为资本引入了多轮资本之后,董事会成员发现比起传统制造业,在中国能赚钱的行业实在是太多了,而有些赛道赚到的钱也太容易了,顺为资本成立第一件事,开始四处投资投资标的涵盖多个领域,最得意的是投资了名为小米金融 科技 公司,虽然名为 科技 公司做得却是放贷行业,业务范围涵盖,消费信贷,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保险等等等等,截止2018年上市前夕,短短三年不到,通过财报可以发现,小米金融光靠放网贷赚的钱就已经超过了当初苦哈哈干制造业的利润。如果再算上互联网理财靠中介佣金躺着赚钱,互联网保险连蒙带骗的坑来的钱,估摸着雷军看着财报回首看小米成立之初估计心里都在暗骂:搞金融,钱真TM好赚,当初辛辛苦苦搞实业真傻B。

至此小米走上了一条被资本裹挟的道路,在资本的促进下,小米营业规模净利润都突飞猛进,虽然18年年底公布结果10亿赌约小米最终输给了格力,但随后2019年小米在港股成功上市,业务范围也开始越来越扩大,而此时小米的手机也越来越贵,最初的主打的高性价比比开始也被国内的oppo,vivo之流用同样的打法抢占下沉市场,小米公司制造业已被同行认定为做不长久,但是在小米公司投资人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强,小米的股价在港股上市半年之后跌破发行价,雷军曾亲口描述,那段时间最不愿接见投资人,能躲就躲,但有一次不幸没躲开,硬生生的被投资人堵在办公室像训孙子一样数落了几个小时,当投资人离开的时候自己沮丧地瘫坐在办公室,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随后几年小米持续发力,雷军也还算争气,2020年,小米在资本的裹挟下开始盈利,相应地股价则在港股市场节节攀升最巅峰时期市值6000多亿成功翻倍,远超任何一家制造业同行,雷军总算算扬眉吐气了一把。然而靠资本裹挟出来的高光终究只能是昙花一现,随着中央对以蚂蚁金融上市的叫停,小贷业务已难以为继,一系列越来越严苛的金融监管政策出台,让互联网金融赚的烂钱回归正常,资本潮水退去之后,小米金融则开始由盈转亏,而小米的股价则由盛转衰开始走下坡路直到最近再一次跌破发行价,现如今雷军说未来要把全部精力放在造车上,要做好进军新能源的门票。因为精力有限决定卸任小米电子董事长,可是一个连手机国内市场份额都快守不住的小米,面对远比手机门槛更高,竞争更激烈的乘用车市场,除去某些疯狂烧昏头的过热资本,还有谁敢相信他能够成功呢?

小米的成败暂且按下不论,说回格力,当初上海首富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听闻格力账面上有超过千亿的现金且没有任何贷款的情况下在某个峰会论坛上公开演讲劝说董明珠搞金融,他说今天不做未来迟早要做,随后在澳珠企业家峰会耿直的董明珠直接当着他的面说点名:郭广昌曾经劝过我说,董明珠治下的格力也可以搞金融,但是我上场以后我说不,我不会去做,我做的就是制造,永远坚守制造,绝对不赚金融轻巧钱来违背初心,制造业讲究的就是抵制诱惑不赚快钱,赚快钱的就不是格力。我们企业家要有 社会 责任,做制造业就要有牺牲精神,制造业是最辛苦的,利润是最微薄的。但是也就是这样坚守才能为 社会 产生最大效益。

这番人前拂面的话,也就铁娘子这般正直的人敢说会说,董总真心不愧是一身正气。最终郭广昌也只能随后悻悻然地心里含着恨嘴上咬着牙地评价董姐是个犀利又可爱的企业家。

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格力虽然只有2200亿市值,即便比起跌破发行价的小米也还相差2000亿,可是即便是对比累计小米巅峰净利润也就格力的一半左右,累计净利润和账面资金实力更是无法可比,一个还在疯狂烧钱筹资,另一个已经是高分红的现金奶牛,有时候看到雪球上总会有些鼠辈对董总,对格力的无脑开喷,个个都自以为比高瓴还要有眼光,比董总还有见识,我也只能感慨资本市场纷扰魔幻,能真正看懂好公司好股票的的人终归是不多!不知道此刻被投资人再度堵住办公室训孙子的雷军看到此文会不会认同我说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