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和小米股票,富士康上市股票代码

2023-03-05 13:01:05 股票 xialuotejs

郑州富士康股票代码

郑州富士康股票代码为:601138。

富士康于2018年05月24日在上交所上市,在上交所的名字叫做工业富联。上市后富士康股价迅速达到新股涨停限制位,涨幅44%,每股报19.83元,市值达到3906亿元。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中国台湾鸿海精密集团的高新科技企业,1974年成立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招股书显示,工业富联主要股东包括中坚公司(持股比例41.14%)、深圳富泰华(持股比例24.62%)、AmbitCayman(持股比例10.73%)、深圳鸿富锦(持股比例9.23%)等,上述公司均为鸿海精密下属企业。

富士康上市股票代码

富士康是一家台湾的电子制造服务公司,主要生产电子产品。富士康的股票在台湾股票交易所上市,代码为2317。

对于其他股票市场,富士康的股票情况如下: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上市,代码为FXCNY

在香港联合交易所(HKEX)上市,代码为2038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SSE)上市,代码为601012

注意,不同的股票市场可能会有不同的股票代码,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股票市场来确定股票代码

富士康台湾股票代码是多少,怎么查?

富士康股票代码是601138。

股票代码特别简单,每串代码就等于一只股票,用“平安银行”来举例说明吧,它的代码就是000001。

股票代码和车牌号有相似之处,为了让大家区分各种不同的股票,每个股票都有一个代码,那是编制的唯一号。

就像每个车牌号前面都有“粤”“冀”“宁”等,股票和车牌号一样,股票处于的板块不同,前面的数字也不同,有的是002xxx、有的是900xxx、有的是601xxx,下面详细解释一下。

解释之前,先送给大家一波福利,点击下方链接,免费领取10本炒股书籍,帮助你实现长久的股市盈利:股市入门必读10本精选书一、股票代码怎么区分?

想了解股票代码种类的朋友,可以先听我介绍几种常见的:

1、A股

A股是指人民币普通股票,是由我国境内公司发行,供境内(不含港澳台)投资者交易的股市。

沪市A股的代码一般开头数字是600或601,深市A股是以000打头。

2、B股

B股是指人民币特种股票,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供投资者以美元或者港币交易的股市。

沪市B股的代码是900打头,深市B股是以200作为打头数字。

3、创业板

创业板也叫二板市场,因为上市的门槛比较宽松,大部分是中小型公司和创业公司,这类企业成立时间短、业绩不突出,但是成长空间很大,那些比较机灵的股民购买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

创业板的代码是300打头。

除了这些普遍见到的板块,一些带字母的股票相对来说见得也比较多,例如:XR、XD、*ST等等,这些代码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1、XR

这种代码的意思是股票已经被除权,这就意味着以后带有XR的股票,在以后分红的时候,将失去分红的权利。

2、XD

这代表是除息类股票,也就是说派息的权利没有了。

3、*ST

说白了就是持有这类股票的公司已经连续亏损三年了,有退市风险的股票新手千万不要看。

Ps:新手炒股的话,我还是建议选择那些龙头股,发展前景好、盈利稳定,和那些刚上市的公司相比,风险相对小一些。这里我也总结了各行业的龙头股,点击链接即可免费领取:吐血整理!各大行业龙头股票一览表,建议收藏!

二、股票代码怎么查询?

在很多软件和网站中都可以查询到股票代码。

这里我再免费送大家9大炒股神器,不仅能轻松查询股票代码,还能帮助大家收集分析数据、了解行情,是我从使用过的几十种工具中总结出来的,新手用了能少走很多弯路: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费领取(附分享码)

应答时间:2021-09-03,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印度称小米逃税5.58亿并向其追缴税款

印度称小米逃税5.58亿并向其追缴税款

印度称小米逃税5.58亿并向其追缴税款,印度税收情报局已向小米科技印度有限公司发出通知,向该公司追缴65.3亿卢比税款。印度称小米逃税5.58亿并向其追缴税款。

印度称小米逃税5.58亿并向其追缴税款1

1月5日,印度财政部通报称,小米印度公司涉嫌逃税约65.3亿卢比(约5.58亿人民币)。

印度财政部在通报中声称,由印度税收情报局收集的证据表明,小米印度公司及其合同制造商,没有将其对高通和北京小米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和许可费纳入进口货物的交易价值。这一行为违反了印度1962年《海关法》第14条和2007年的《海关估价规则》。小米印度公司作为这些进口手机及其零部件的实际所有人,构成了逃税行为。”

小米印度公司的一名董事确认了上述付款。通报中还表示,目前印度财政局已向小米印度公司发出三份通知,要求其补缴上述5.58亿的关税。

此前,据印度有关媒体报道,印度税收情报局在去年12月21日和22日对多家中国手机公司及制造商在印度的办公室及制造商进行了突击搜查,其中包括小米、OPPO、一加以及富士康,部分公司在印度的高管及分销商也受到讯问。

小米印度公司发言人曾在去年12月22日回应称:“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公司,我们非常重视我们遵守印度的所有法律”,不过随着印度财政部今日通报,最终还是认定了小米印度公司违法。

作为国产手机出海的前哨站和必争之地,印度市场是小米海外手机业务的重要据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拥有22%的份额,领先三星、Vivo等其它品牌,这已是小米连续16个季度位列印度手机市场份额第一。此外,小米旗下的红米9A,也是2021年三季度印度最为畅销的智能手机。

而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小米印度公司此前在社交媒体的预热,小米将于明天,也就是1月6日在印度发布全新小米11i系列机型,其中包含一款支持120w快充的HyperCharge版本,号称是印度最快充电速度的智能手机。

此时遭遇印度财政部的逃税5.58亿指控,无疑将对小米新机发布的市场反应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据外媒报道,一周前刚在国内发布的小米12系列,也预计将于2022年3月登陆印度市场,同样将在受影响之列。

而2021年以来,随着印度政府的有关宣传以及此前的边境冲突,印度国内的反华情绪也日渐高涨,印度有关部门也频繁对中国企业进行打压。本次小米被通报逃税,或与此有所关联,而这类打压行为无疑也将影响小米等国内手机企业在印度的市场份额。

尽管小米在2021年三季度仍列印度市场份额第一,但其对第二名三星的优势仅有3%,随时有可能被其反超。此外,小米,OPPO、Vivo、Realme四大国产手机企业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也从2020年同期的64%下降到61%。

随着印度财政部本次对小米逃税5.58亿的通报以及对多家企业的搜查,小米等国产手机的出海或将再蒙上一层阴影。

印度称小米逃税5.58亿并向其追缴税款2

当地时间周三(1月5日),印度财政部在印度政府新闻局(PIB)发表声明称,印度税收情报局(DRI)已向小米科技印度有限公司发出通知,向该公司追缴65.3亿卢比(约5.6亿人民币)税款。

印度财政部称,根据一份情报,小米印度公司通过低估价值的方式逃避关税,DRI对该公司及其合同制造商发起了调查。

声明显示,DRI在小米印度公司的经营场所进行了搜查,并追回了表明小米印度公司向美国高通公司和北京小米软件有限公司支付特许权使用费和许可费的文件。

印度财政部称,小米印度公司及其合同制造商的关键人物的陈述被记录下来,在此期间,一位小米印度的董事确认了上述付款。

声明指出,DRI的调查进一步显示,小米印度公司从事MI品牌手机的销售,这些手机有两个来源,小米印度公司进口的,或小米印度公司的合同制造商进口手机零部件后在印度组装的,根据合同协议,合同制造商生产的MI品牌手机只销售给小米印度公司。

印度财政部表示,DRI调查期间收集的证据表明,小米印度及其合同制造商均未将小米印度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金额计入商品的评估价值,这违反了印度1962年《海关法》第14条和2007年海关估价(确定进口货物价值)的规则。

声明称,根据1962年《海关法》的规定,已向小米印度公司发出了三份表明原因的通知,要求收回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6日期间65.3亿卢比的关税。

据证券时报,5日晚间,小米对此回应称:

1、小米在全球范围内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并遵守经营地的相关法律法规。

2、此次印度有关部门要求小米补缴的是2017年4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之间与特许权使用费相关的进口环节税金,与小米近期业务无关,且该官方声明并非最终结果。

3、此次的税务问题,根源是各方对进口商品的'价格认定存在分歧。对包括专利许可费在内的特许权使用费是否应该计入进口商品的价格,这在各国都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性难题。

4、对这一问题,小米也会继续和印度有关部门进行沟通。

小米股价5日当天下跌3.45%,报收17.92港元。当天晚间,小米发布公告称,以每股17.92-18港元,回购272.5万股公司股份,耗资4896.77万港元。

印度称小米逃税5.58亿并向其追缴税款3

1月5日晚间,小米被印度财政部追缴税款的消息不胫而走,不仅给小米2022年刚一开年便带来烦恼,而且也给小米的“对标苹果”之路添了堵。

这已经是小米连续第二年在年初遭到国际“大棒”。去年 1月中旬,在特朗普的最后一周任期内,小米集团等9家中企曾被美国突然列入黑名单。不过数月后,小米涉军结局逆转。

对参与本次被印度财政部追缴税款 ,小米方面已经第一时间给出回应,表示全球范围内坚持合法经营。

印度市场是小米最大的海外市场之一。印度接连对中国畅销品牌下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缴税事件将会如何演绎?这次小米还能延续去年的逆转奇迹吗?

印度为何追缴税款?

● 根据外媒报道,1月5日,印度财政部在一份声明中称,在调查发现有逃税行为后,已经向小米科技印度私人有限公司(Xiaomi Technology India Pvt.)(以下简称“小米印度”)发出通知,要求向该公司追缴65.3亿卢比税款。

昨天晚间,小米回应记者称,小米在全球范围内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并遵守经营地的相关法律法规。

小米称,此次印度有关部门要求小米补缴的是2017年4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之间与特许权使用费相关的进口环节税金,与小米近期业务无关,且该官方声明并非最终结果。

“此次的税务问题,根源是各方对进口商品的价格认定存在分歧。对包括专利许可费在内的特许权使用费是否应该计入进口商品的价格,这在各国都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性难题。”小米表示,对于这个问题,会继续和印度有关部门进行沟通。

此前,外媒援引印度财政部说法称,小米印度公司向高通和小米移动软件公司汇付特许权使用费和许可费,这些费用未计入其进口商品的交易价值中。声明称,小米及其合同制造商也未将进口的MI品牌手机及其零部件的特许权使用费计入该产品的应评税价值。

报道中,小米印度的发言人表示:“在小米印度,我们非常重视确保我们遵守所有印度法律。我们目前正在详细审查通知。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公司,我们将提供所有必要的文件支持当局。”

● 小米并非被印度财政部追缴税款的唯一品牌。从资料来看,去年12月以来,印度财政部税收局执法人员向全印度20多个地方查税,小米和OPPO等中资手机企业均被搜查,这些都是在印度较为知名的手机品牌。

印度为何对在印度市场占有优势市场份额的小米、OPPO、realme等进行大规模突击检查呢?目前没有官方答案。

不过,有中国信通院相关人士对记者分析了一种可能是:中国手机在印度市场遭受一定打击,不排除印度计划扶持其本土品牌的可能。

会对小米带来多大影响?

对于小米来说,这也并非首次遭遇外国的“年初之劫”。

去年刚开年,美国政府也曾将9家中国企业列入所谓“与中国军方相关”的黑名单中,其中包括手机制造商小米及飞机制造商中国商飞。根据相关投资禁令,美国投资者需在当年11月11日前出售所持“黑名单”公司的股份。受此影响,当时港股开盘后,小米集团股票一度大跌。

不过,去年5月,小米集团与美国国防部达成和解协议,前者将被移出特朗普时期的所谓“涉军黑名单”。

如果说对于小米来说,去年的涉军事件更多的指向二级市场维度。那么这次涉税,或许就意味着需要真金白银的失血了。

按照初步换算,追缴 65.3 亿印度卢比税款,约合 5.58 亿元人民币。对比小米财报来看,2020年,小米收入达人民币245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130亿元。这意味着这一追缴税款总额已经达到了小米2020年净利润的4%以上。

除了可能性的财务影响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对小米战略的掣肘。

这些年来,印度一直是小米最为重要的海外市场。以2020年为例,据市场机构Counterpoint报告,2020年第三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创下历史新高,并在第四季度延续增长势头,全年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1.5亿部。在这个市场中,小米2020年领跑印度智能手机市场,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4390万台,同比增长13%,重回头把交椅。而在2020年全年的表现上,据Canalys数据,小米也是印度市场的第一名,市场份额为28%。补缴税款会否影响到小米手机在印度的价格和销量,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除了国际化战略之外,会否继而影响到小米其他战略,无疑也会增加不确定性。 就在上月,雷军刚刚宣布,小米要对标苹果,尤其在产品品质和规格方面“向苹果学习”。 这表明,即便他相继卸任了多家小米旗下公司的法人代表、执行董事等职位,把手机等工作慢慢下放给别的同事,说是要去专心造车,但是自己依然放不下小米的手机业务。

富士康集团的中国大陆股票代码是多少 ??

富士康股票代码为:2038

上市的富士康股份,控股股东为中坚公司,后者在2007年于香港成立,鸿海精密间接持有其100%股权。根据富士康工业招股书,该次IPO富士康工业全资及控股境内子公司共31 家,全资及控股境外子公司共29 家,员工数约27万人。

富士康工业的控股股东中坚公司直接或间接控制81 家下属公司,并在招股书中披露了34家主要公司,其中多家为鸿海在大陆为苹果代工的主力公司,这部分业务仍没有上市。

扩展资料:

富士康集团的职能:

(1)信用中介职能。

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这一职能的实质,是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货币集中到银行里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经济各部门;商业银行是作为货币资本的贷出者与借入者的中介人或代表,来实现资本的融通、

并从吸收资金的成本与发放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的差额中,获取利益收入,形成银行利润。商业银行成为买卖“资本商品”的“大商人”。通过信用中介的职能实现资本盈余和短缺之间的融通,并不改变货币资本的所有权,改变的只是货币资本的使用权。

(2)支付中介职能。

执行着货币经营业的职能。通过存款在帐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企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为中心,形成经济过程中无始无终的支付链条和债权债务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富士康

小米造车:遇上风口,难题不少

雷军终于下定决心了。

2021年2月19日,从多个信息源获悉,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不过具体形式和路径还未确定,或许仍有变数。一位知情人士称,小米造车或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小米股票也因此大幅上涨,曾一度暴涨至11.81%。小米公关迅速发表通告:“等等再看,暂时没有”。这一回应并没有否认相关疑问,反而让人浮想联翩。

更有意思的是小米CEO雷军在2015年表示,造车是值得一搏的风口和时代机遇,小米在三五年内不会造车,因为我们的精力不够。而2021年恰好就是五年之期,或许,年轻人的第一辆小米 汽车 真的要诞生了。

小米作为国内一家出色的互联网公司,一直被业界认为是最有可能造车的互联网新势力,小米要造车的谣言也已经传播了好几年。然而每一次都会有很多用户选择相信,因为他们希望小米能够将“价格屠夫”的精神带到新能源 汽车 市场当中。

2020年12月末,网传小米将联合比亚迪推新车。不过,该消息很快就被小米公关辟谣:小米没有造车计划,而比亚迪也表示这条信息是谣言。然而已经有部分人士发现了小米窥探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证据”,早在 2013 年,雷军就曾两度拜会马斯克,对新能源 汽车 表现出了不小的兴趣、2015年蔚来获得的第一批投资中,其中一笔投资来自雷军、2019年11月,小鹏 汽车 C轮融资名单上,小米集团同样榜上有名。

同年,雷军表示“小米集团已经与多家 汽车 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能够通过投资的方式加深双方在新能源 汽车 与loT领域的进一步合作”。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在2020年我们就能看到小米频频与多家车企“同屏”:小米10至尊纪念版携手梅赛德斯奔驰开启影像 探索 旅程、与AMG F1车队联名推出米家电动滑板车Pro 2、小米手机则可以成为小鹏和比亚迪的车钥匙、小米手表同样支持蔚来相关车型的智能控制等等。

另外根据国家专利局披露的信息,小米 科技 申报的 2000 多项专利中,与 汽车 相关的大约有 10 项,主要包括车辆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操控、导航、辅助驾驶、行车安全、停车信息预测等。一切的一切,都将小米造车的趋势推向了高处。

此前,国家已经提出到 2025 年实现新能源 汽车 销量达到 汽车 总销量的 20%,并且力争于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完成「碳中和」的目标。这也释放了一个强劲的信号:在政策的不断助力下,新能源 汽车 将成为未来几年,乃至于未来十几年的风口。作为说出“站在风口上,连猪都能飞起来”的雷军,自然不希望错过这个超级风口。

综合来看,新能源 汽车 无疑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风口之一,同时也契合小米“万物互联”的理念。一旦小米官宣将进军新能源 汽车 市场,这些前期布局都会成为小米最实用的“垫脚石”。

小米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才将自己的品牌效应做大做强,旗下的多款产品都能做到同价位闭眼买,但这仅限于手机和一些小产品。 汽车 的复杂程度要比手机、电视等传统电子产品高出不少,虽然说如今的新能源 汽车 被称为是“移动的智能电子设备”,但并不代表能做好智能设备就能做好新能源 汽车 。如果真这么简单的话,小米也不会花费那么多时间去做规划学习了。

更重要的是造车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也需要领导者全身心投入其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雷军是不可能放得下小米的手机业务而跑去管 汽车 的,当然小米手机目前也离不开雷军的号召力。所以小米如果真要造车,极有可能是与一些传统车企合作来试水,如果仅靠小米自己的力量,很容易在这条原本就不平坦的道路上栽个跟头。

另外,小米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全球采购组装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再以高性价比取胜。小米靠着这种模式才有了如今庞大的生态链和出色的产品,对于那些预算有限但又想获得较好体验的用户来说,小米确实是首选。

但对于 汽车 市场来说,小米的这一套方法可能会失效,造车远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不是说把零件都买好就能做出一辆不错的 汽车 出来。 汽车 最本质的东西依旧是行驶品质,在安全、调校和测试等方面传统车企还是占一定优势。毕竟车企们几十年的积淀不是吹出来的,是每一位工程师们夜以继日地总结出来的。因此相较于手机行业的供应链整合方式, 汽车 行业具有更高的技术壁垒。

实际上已经有不少跨界造车的企业翻了大跟头,最典型的例子无疑是戴森,戴森曾组建了一支将近 600 人的研发团队, 汽车 也成功造出来了。可惜因为制造成本过高,公司无法从卖车中实现盈利,戴森在研发三年后宣布终止造车计划。作为对比,特斯拉为何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新能源 汽车 的领头羊,除了它沉淀多年的AI驾驶技术外,花费500亿砸出来的超级工厂都是许多互联网企业所不具备的条件。

各种企业跨界进入 汽车 行业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对于小米来说,这无疑是很好的借鉴。

想要打造出一辆属于年轻人的、物美价廉的、体验良好的新能源 汽车 ,小米所面临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小米要想通过性价比的方式来赢得市场的青睐,像上汽五菱、吉利远景、比亚迪F3这些物美价廉的车型都会成为小米入局的强力竞争对手。

话又说回来,小米是否要在这个节骨眼上进军新能源 汽车 市场,还需要再三斟酌。

除了小米,最近有关“门外汉”入局 汽车 行业的新闻也层出不穷,先是苹果与韩国现代 汽车 达成合作关系,并计划在2024年前后推出苹果 汽车 ;后是百度与吉利控股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将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入 汽车 市场。随着入局者增加,这条原本就不宽敞的赛道只会愈发拥挤,意味着留给后者的时间也愈来愈少了。

对于供应链而言,一场颠覆性的变革也即将发生。未来新能源 汽车 身上的每一个配件,都将会被电子化、智能化、数字化。在接下来的几年之内,大量的消费电子供应商将会涌入 汽车 领域,冲进来的不仅仅是富士康、京东方、英伟达等传统供应商,未来还将会有更多在消费电子领域有所成就的企业冲进 汽车 供应链,企图共享一杯羹。

已经在手机行业成功突围的“黑马”小米,真正想要打造一款完全自制的 汽车 并且进军 汽车 行业的时候必然是具有了十足准备。到时候 汽车 行业会有怎样的颠覆,小米又能否再次后来居上,成为 汽车 界的价格屠夫?一切都需要交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