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科技指数ETF的投资价值还是可以的。
恒生科技ETF跟踪的是恒生科技指数,这只指数有点特殊,它不是由国内的指数编制公司发行的,其是由恒生指数公司发行。另外,就是这只指数比较新。在2020年7月27日才正式成立,基期为2014年12月31日。
从时间上来看,真正有效运行的时间其实是比较短的,差不多也就只有一年时间。这么晚才推出了,原因主要在以下几点。早期,由于制度的原因,在港交所上市的科技公司很少,大部分的大陆科技公司都选择在美股上市。
而上市的大多是金融地产等传统行业的公司。但是这类公司最近几年行情并不好,所以港股一直都比较萎靡,也没有什么太好的表现,吸引力越来越弱,去投资的人和做交易的人也不断下降,导致港交所在全球的金融影响力越来越低。
为了保住自身的金融地位,吸引更多的人去港股做交易,港交所在2018年对上市制度做了较多的改革,吸引更多优秀的科技公司去港股上市,以优化上市公司的质量。与此同时,还对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的编制方案。
也做了很大的调整。第二就是,由于中美关系的原因,很多中概股考虑到可能面临摘牌的风险,选择重新回港股二次上市,比如说阿里、京东和百度这些互联网巨头。随着上市科技公司数量的增多,为了能够更好的反映它们的表现。
同时也为了方便公募产品能更好的跟踪这些公司,所以港交所就推出了恒生科技指数。在选股范围上,恒生科技指数主要涵盖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包括 *** 、金融科技、云端、电子商贸及数码业务。
同时还会考虑公司是否利用科技平台进行营运、研究发展开支占收入之比例及收入增长等。最后筛选出来的是30家规模更大的香港上市的科技企业,组成指数的成份股,以反映科技或创新领域的龙头公司的表现。
从调整频率来看,恒生科技指数每季度调整一次成分股,一年四次调整。从最后选出来的成分股来看,基本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比如说腾讯、阿里、美团、小米这些公司,指数的科技纯度很高。
其中资讯科技行业股票数量占比接近65%,权重则超过70%。正因为成分股聚焦在港股上市的科技股,网罗了大量的优质互联网科技巨头,所以恒生科技指又被称为“港版纳斯达克”、“东方纳斯达克”。
金融界基金12月07日讯 华夏恒生科技ETF(QDII)基金12月06日下跌3.67%,现价0.735元,成交72450.7万元。当前本基金场外净值为0.7059元,环比上个交易日下跌3.49%,场内价格溢价率为0.30%。最新报告期内,本基金收益率为-23.29%。
拓展资料:恒生科技这个基金好在哪了,为什么有投资价值。
1、从行业指数基金来看,三个方向值得长期跟踪投资,分别是消费,医疗,互联网科技。
而这个互联网,大家都清楚,A股根本没有,这是因为早年没有条件给这些企业上市,很多就到了港美股去上市。对应的有易方达的中概互联,交银的中国互联,当前这两只鸡的问题面临的是美股出了一些政策对中概股并不友好,有一定的政策风险。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回到港股上市,也给恒生科技指数的出台创造了条件。
2、恒生科技ETF是通过购买香港规模更大的南方恒生科技ETF(03033)来进行跟踪指数,区别与传统ETF直接购买成分股来跟踪指数。这种模式有一个优势,可以避开了交易股票双边收取的印花税,这个在前期的建仓期成本会省不少。当然,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本身这只基金买ETF也要交管理费。不过这方面又可以通过借券回补一些收益。整体看还是有一定的优势。
3、要买中国优秀的互联网公司,是可以考虑长期关注这个方向,算是一基打包互联网企业。其实品下来,你会发现恒生科技指数是有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的味道。当然,长期看一只基金,其实费用就是一个小事情。特别对于ETF,流动性是最关键的。看好一个方向,要坚持跟踪并定投,那才是王道。
4、首先肯定是有投资价值的,强烈建议关注,等上市以后,估值回调至合理值,或者更低的时候,逢低点分批逐步建仓,这种投资方式,显然更为合理。
因为之前有涨停限制,恒生互联网有溢价需要释放
由于反垄断推行给互联网平台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使得当前恒生科技指数估值水平下探,当前恒生科技指数处于估值底部,长期来看配置价值凸显。且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头部互联网企业以其优秀的商业模式和强大的盈利能力,仍然是投资的优选。且对标海外来看,互联网平台类型的企业是长期获得超额收益的优选方向。
恒生互联网ETF跟踪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该指数反映恒生综合指数里主要经营资讯科技业务成份股公司的表现。其成分股覆盖数字化创新全产业链,既重仓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巨头,也包括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上游硬件厂商,业绩成长空间较大,确定性较高。
还是有希望的,没到抄底的时候。
首批恒生科技ETF大成恒生科技ETF(代码:159740;场内简称:恒生科技)基金经理冉凌浩表示:恒生科技指数在港股市场日益举足轻重,已成为继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后的另一旗舰指数。经过历时数月的区间震荡走势,恒生科技指数已经初步展现底部区间迹象。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之一,恒生科技指数的估值已经很低,但其成长性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其PEG比创业板指数及纳斯达克100指数都低。对应目前情况计算,恒生科技指数2021年市盈率为33倍,2022年的市盈率为25倍,2023年市盈率为20倍,对应的复合年化盈利增速达到30%以上,PEG估值较低。 第二,恒生科技指数主要权重股,如某些互联网巨头企业的估值水平已经位于历史低水平区间,意味着坏消息已经在股价中体现出来了,未来下跌空间很小。 第三,从最近几天的市场走势来看,哪怕有更多的坏消息公布,恒生科技指数也没有进一步下跌,暗示已经基本平缓。
恒生科技指数被称为港股市场的“纳斯达克”。 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主要涵盖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30家更大的港股科技企业,基本上是中资科技企业,涉及领域包括 *** 、金融科技、电子商务、数码等。其中大众耳熟能详的腾讯、阿里巴巴、美团、小米、快手、京东、网易等公司都名列其中。
科技指数普遍具有高走势、高研发投入、高估值特点。参考纳斯达克100科技指数、上证科创板50指数以及其他市场综合指数,可以发现科技指数普遍具有相对市场更优的走势、较高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以及较高的估值,配置价值很高。
恒生科技指数也不例外。过去2年,恒生科技指数不仅大幅跑赢全球主要指数(包括纳斯达克指数),也全面超越港股两只旗舰型指数——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
被称为“港股市场的纳斯达克”的恒生 科技 指数,春节至今经历了大幅回调。今日(8月16日),恒生 科技 指数再次重挫,跌幅扩大至3%,为两周来更大跌幅,多只成分股跌超4%。
作为“新经济”的典型代表,此前备受关注的恒生 科技 指数究竟还“香不香”?
大成恒生 科技 ETF基金经理冉凌浩表示:恒生 科技 指数在港股市场日益举足轻重,已成为继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后的另一旗舰指数。经过历时数月的区间震荡走势, 恒生 科技 指数已经初步展现筑底迹象 。
冉凌浩认为,恒生 科技 指数已近见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之一, 恒生 科技 指数的估值已经很低 ,但其成长性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其PEG比创业板指数及纳斯达克100指数都低。对应目前情况计算,恒生 科技 指数2021年市盈率为33倍,2022年的市盈率为25倍,2023年市盈率为20倍,对应的复合年化盈利增速达到30%以上,PEG估值较低。
第二, 恒生 科技 指数主要权重股 ,如腾讯、阿里巴巴等的估值水平已经位于 历史 更低水平区间,意味着坏消息已经在股价中体现出来了,未来下跌空间很小。
第三,从最近几天的市场走势来看,哪怕有更多的坏消息公布,恒生 科技 指数也没有进一步下跌,暗示已经基本跌到位。
恒生 科技 指数被称为港股市场的“纳斯达克”。 恒生 科技 指数成分股主要涵盖与 科技 主题高度相关的30家更大的港股 科技 企业,基本上是中资 科技 企业,涉及领域包括 *** 、金融 科技 、电子商务、数码等。其中大众耳熟能详的腾讯、阿里巴巴、美团、小米、快手、京东、网易等公司都名列其中。
科技 指数普遍具有 高走势、高研发投入、高估值 特点。参考纳斯达克100 科技 指数、上证科创板50指数以及其他市场综合指数,可以发现 科技 指数普遍具有相对市场更优的走势、较高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以及较高的估值,配置价值很高。
恒生 科技 指数也不例外。过去2年,恒生 科技 指数不仅大幅跑赢全球主要指数(包括纳斯达克指数),也全面超越港股两只旗舰型指数——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
这样一只“优中选优”的指数却在2021年春节后经历了大幅度回调。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复苏使得 周期性行业崛起 , 分流了 科技 板块资金 ;同时,恒生 科技 的一些成分股也正在经历 取消巨额税收优惠等在内的负面利空 。
恒生 科技 ETF基金经理冉凌浩认为:2020年港股表现明显不如美股及A股,但港股前期的滞胀正是为将来的补涨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未来也将会有多重动能驱动港股上涨。长期来看,港股市场走势完全由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决定; 未来两年,港股上市公司盈利有望快速上行,有力支撑港股走势 。
他重申恒生 科技 指数已经基本到底的观点,但认为反弹可能不会来得那么快,因为市场需要时间来彻底消化政策影响和负面消息,其间可能会出现窄幅震荡的走势。但是 到了4季度,投资者会逐步开始以2022年的业绩来重估恒生 科技 指数的估值状况 ,届时会发现恒生 科技 指数依然有着很好的成长性,同时估值更便宜了,这可能会推动指数出现较好的涨幅。
恒生科技ETF是值得投资的,长期而言是不错的,但是短期来说买点需要自己把握。
首批恒生科技ETF获批,包括大成、华夏、易方达、华安、博时、嘉实等6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布局港股有了更多指数化投资工具。8日,易方达、华夏基金均发布公告,追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基金将于12日发行,限额80亿元。
据了解,恒生科技指数是继恒生指数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之后,恒生指数公司推出的第3只指数,该指数在资讯科技业、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消费业、工业、金融业5个行业中优选30只更大的香港上市科技企业,主要追踪在港交所上市的30只更大型科技板块股份,当前权重股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美团、小米、中芯国际、京东、网易等公司。
自去年7月27日推出以来,截至今年2月,恒生科技指涨幅一度接近60%。今年以来,指数出现回调,回调幅度达到27%。从估值来看,经过2021年春节后市场的宽幅调整,恒生科技指数的估值有所下滑。截至2021年5月6日,PE、PB分别为47倍、5.87倍。
今年以来,投资者对于港股的布局热度升温,百度、B站在港股二次上市,港股新兴行业公司增多,截至2020年末,港股市场资讯科技行业市值占比从2018年末的14%跃升至34%。伴随阿里巴巴、网易、京东等新经济龙头回归,资金对港股市场的热情不断增长。
对于恒生科技ETF的投资机会,光大证券发布最新研报指出,恒生科技指数主要包括香港市场上市的高科技企业,故估值水平一般高于恒生指数等大盘宽基指数,但是与A股中同样兼具成长性和科技属性的科创50和创业板指数相比,恒生科技指数的PE水平相对较低,PB也略低。
光大证券同时表示,伴随着经济的复苏,流动性环境有边际收紧的压力,这对估值相对较高、且对流动性较为敏感的科技公司的估值带来压力。但长期来讲,科技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核心源动力,也是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路径,科技领域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是非常确定的。
拓展资料:
河南恒生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01月12日在郑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陈胜伟,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计算机系统集成;安防设备的安装及维修;软件开发等。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