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与美团股票,美团上市了吗

2023-03-03 18:20:42 基金 xialuotejs

美团点评市值重回3888亿港元,小米市值则蒸发1500亿港元

我之前就有一个观点,那就是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不要看什么基本面,最为关键的还得看创始人!

拿互联网行业来说,去年美团点评与小米公司都成为了上市公司。在美团点评上市之际,王兴说的是上市只是一个开始。而小米的雷军则表示:希望年轻人们现在买入小米股票,未来将会获得2倍的投资!

美团市值

在上市之初,美团点评的股价也是一路下滑,美团去年9月上市就立马跌破发行价。最低到40块港币,跌去了42%。这也曾一度让不少投资者们怀疑王兴!

但王兴还是那个王兴,终究没有让我们失望。美团点评的股价从年初到现在涨了60%!目前美团点评的市值在3888亿港元。

数据显示:美团总用户从2.1亿长到4亿,人均交易笔数/交易额从10笔/782块长到24笔/1288块。毛利率和变现率提高,亏损收窄。

要知道,美团可是一路血杀出来的,从当年的千团大战,再到互联网外卖大战。如今美团最大的对手被认为是阿里。而美团的目标一直没有变,他们要做“中国的亚马逊”,创始人王兴说“无需在意短期股价的涨跌,应该看重公司的长期价值。”当一个机会点逝去之后,那么就要创造一个新的机会点,这就是霸道的王兴!

进入2019年,美团点评成功的挡住了饿了么的反扑,同时将会摩拜单车正式美团化。随后美团品牌全面开启新黄色。线下的充电宝、二维码牌、Pos机以及美团的一些周边产品,统统变成黄色。这预示着,王兴兑现了当初上市的诺言,上市只是一个开始,美团将全新出发!

小米市值

说完了美团点评,我们再来看看雷军的小米。一年前,小米登陆港交所,发行价17港元;一年后,小米跌至9.5港元附近,仅为IPO时的56%。一年时间蒸发1500多亿港元市值,除了宏观环境的剧烈波动,回到公司基本面,小米到底有什么问题?

在我看来,机构与资本们对于目前的小米并不看好, 大家没发现吗?小米股价连续下跌,基本上也都是小米公司自家在回购。

说到底,小米智能手机在国内的销量很是低迷,虽然红米手机在国外销量不错,但这对于原本利润就低的小米手机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卵用!

小米虽然标榜自己是一个苹果乘以腾讯的互联网公司,但其本质上是一个制造业卖手机和3C产品的公司,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新的商业模式。

近几年,雷军和小米已经将触角伸向房地产,其中既有联合华润拿地,也有雷军旗下顺为资本频频投资房产家居项目。对此,雷军一再对外发声,表示小米不会进军房地产。

小米的 科技 园并不一定完全要用于做自己的业务,他有可能去做地产商业方面的经营,比如做转租。总之一句话,中国目前最赚钱的行业,应该还是房地产行业!

当然了,咱们也不能小米公司不行。小米公司对于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贡献还是非常之大。再加上小米在物联网中的布局,小米还是能一战的,毕竟小米才成立9年。但你要是让我现在持有小米的股票,咱是真心没那个胆子!

美团上市了吗

上市了。

1、2018年9月,美团在港交所上市,随后,美团又在外卖、酒旅等本地生活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如今,美团市值1.78万亿港元,是仅次于腾讯和阿里的第三大互联网公司。 “对于王兴来说,这是天赐良机。 ”业内人士介绍,五六年前,美团创始人王兴就想做网约车。 据腾讯《深网》报道,早在2016年下半年,美团就在研究打车业务可行性,内部曾以“x项目”代称,负责人、成员对公司内部都保密。

2、美团开盘报 72.9 港元 ,较 69 港元发行价上涨 5.7%.。截至 9 点 55 分,美团点评股价涨 6.59%,报 73.55 港元,目前市值 4038 亿港元,超过小米(3766 亿港元)和京东(2995.5 港元),位列中国互联网市值第四。

操作环境: 华为nova5pro 1.14.116 ,美团11.15.407

拓展资料

上市是一个证券市场术语。狭义的上市即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指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增发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当大量投资者认购新股时,需要以抽签形式分配股票,又称为抽新股,认购的投资者期望可以用高于认购价的价格售出。在中国环境下,上市分为中国公司在中国境内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中国公司直接到非中国大陆的证券交易所(比如香港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等)以及中国公司间接通过在海外设立离岸公司并以该离岸公司的名义在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红筹股)三种方式。

1、从2011年开始,国务院就明确提出建设以第一级主板、中小板,第二级创业板,第三级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第四级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为构架的多层次资本交易市场。

2、在各地方 *** 的发文中也清晰可见“完善上市和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建立市场优选机制,推动创业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上市、挂牌融资。”的通知。

3、因此,广义的上市除了公司公开(不定向)发行股票,还包括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交易,以及新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发布/推出。

腾讯业绩大超预期!利好持续升级,港股互联网 ETF 6天暴力反弹34%

受“中概股回购潮”利好消息的刺激,3月23日,港股互联网板块高开高走,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931637)盘中一度涨逾6%,快手、小米集团、美团等股价均出现明显拉升。截至当日收盘,快手-W 大涨6.3%,小米集团-W 、美团-W 分别上涨4.08%、2.09%,微盟集团暴涨16.04%,阅文集团涨幅达8.48%。同日,港股互联网ETF(513770)高开高走,盘中一度涨逾8%,当日收涨5.91%,全天换手率超52%,单日成交额高达1.98亿元,交投高度活跃。值得一提的是,最近6个交易日,港股互联网ETF(513770)已暴力反弹34.50%。

消息面上,阿里巴巴3月22日宣布进行股票回购,回购规模从150亿美元增至250亿美元(约合1590亿元人民币),最高回购规模相当于近十分之一市值,回购将持续至2024年3月底。此举亦创下中概股回购规模纪录。同日,小米集团公告,董事会正式决议行使股份购回授权,以不定期按最高总额100亿港元于公开市场购回股份。此前,小米集团今年以来已累计回购2.61亿港元,最高回购价18.59港元,最低回购价为17.80港元。

实际上,早在今年春节前夕,互联网巨头们已经纷纷开启回购计划。1月5日至7日,腾讯连续进行股票回购,三次回购总金额达6.1亿港元。小米、阿里巴巴、京东等均在2022年开启了股票回购模式。

兴业证券分析,港股处于底部区域,回购大增预示着阶段性底部。 历史 也印证着这一判断:自2008年以来,港股经历过五轮公司回购潮,且均发生在熊市,大规模回购往往预示着阶段性底部,后续也均伴随着一波强势上涨行情。

不仅仅是回购利好,政策消息面也给了港股互联网板块很大的信心。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其中关于中概股方面,会议提到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保持了良好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中国 *** 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

3月23日盘后,港股互联网ETF(513770)第一大权重股腾讯控股公布了2021年度经营数据,腾讯2021年全年净利润2248.2亿元,同比增长41%。腾讯经营业绩的大超预期,或将成为港股互联网板块的又一利好。

作为上交所首只汇聚中概港股互联网的上市ETF,“港股互联网ETF”全面覆盖了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成份股偏向大市值龙头,涵盖文娱、电商、医疗 健康 等互联网各细分领域的龙头翘楚,其中,目前仅美团+腾讯+小米+快手的权重合计就超过了56%,重仓龙头稳健增长,其余25只成份股兼顾全领域中小互联网龙头的高弹性。此外,港股互联网ETF(513770)还可实现日内“T+0”交易。

港股互联网ETF(513770)跟踪的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931637)风险调整后的收益,也较其它指数更为出色。2017年以来,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区间最大涨幅238.04%,明显高于恒生互联网 科技 业指数的157.12%,在最大涨幅有超81%收益优势的情况下,区间最大回撤仅高出6%。此外,目前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无论是PB市净率,还是PS市销率,均低于上市以来近97%的时间区间。港股如此低估之际,低位布局性价比凸显。

华宝基金国际业务团队分析,中国头部互联网企业估值蕴含可观的修复空间。股价的大幅下跌早已超出了基本面的范畴,在流动性枯竭导致的超跌之后,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之后,大量的做空仓位也会出现平空仓行为,市场出现大幅反弹就是对前期观点的印证。虽然,受地缘政治风险、大国摩擦、全球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外围市场影响仍存在诸多风险,但在目前超跌的市场中,很多长期增长较好的公司已经出现性价比。股市长期是称重器,短期是投票器。市场短期的波动没有也不会改变长期 健康 发展的趋势。

中金互联网分析师指出,头部互联网公司股价的大幅回调与公司基本面并无直接关系,中美博弈背景下美股上市公司的政治风险会对美股投资者看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心理产生冲击。中长期看,中概互联网公司的价值是由基本面决定而并非市场偏好能左右,尽管近期一系列事件及冲击,影响了全球市场风险偏好,以及投资者对互联网板块的信心,但股价会回归合理的估值。

一级市场投资机构ipo退出股价一般会破发么

导读:为何即使面临破发风险,这些新经济独角兽企业仍选择扎堆上市,这将对未来一级市场企业的融资估值产生怎样的影响?

本报记者 申俊涵 北京报道

近日,小米、映客、51信用卡等新经济独角兽企业纷纷赴港上市,美团、同程艺龙、华兴资本、找钢网等也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俨然形成一股上市风潮。

德勤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香港市场IPO数量达到全球首位,有超过100家的公司完成IPO发行,相较2017年上半年的68家公司,同比增加了49%。同时德勤预计,今年下半年香港将迎来10家独角兽上市,其中融资在百亿港元以上的至少有5只。

大洋彼岸的美股市场也十分热闹,今年已有B站、爱奇艺、虎牙直播、优信等中概股赴美上市。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今年登陆港股的企业有明显增幅,但这些公司的总融资额呈下降态势。上市破发几乎成为一种“常态”,香港市场新股破发率甚至高达72%。

虽然7月12日上市的映客和13日上市的51信用卡均打破“破发魔咒”,但2017年底以来,在香港上市的独角兽企业阅文集团、众安在线、平安好医生、猎聘、小米等,都曾遭遇上市首日破发的窘境。近期在美股上市的优信,也跌破发行价。

上市破发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何即使面临破发风险,这些新经济独角兽企业仍选择扎堆上市,这将对未来一级市场企业的融资估值产生怎样的影响?

抓住窗口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独角兽企业扎堆在港股、美股上市既受外部宏观环境影响,又有内部企业自身需求考量。

“IPO也是需要有窗口期的,虽然今年受中美贸易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但美股、港股市场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会有一批公司愿意上市。市场不好的时候不是上市破发,是发都发不出去,根本没人买。”以太创服创始人周子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他表示,历史上也向来如此,企业上市时间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在窗口期相对密集地上市。比如在上一波2014年左右的窗口期,以电商、社交为主的科技企业纷纷在海外上市,包括阿里巴巴、新浪微博、京东、聚美优品、陌陌等。

戈壁创投管理合伙人徐晨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美国资本市场这两年仍比较活跃,投资者信心较强。一是由于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新技术的出现,带来很多新的热点。二是由于美国经济仍处于上升期,且上行速度比较稳定。

记者发现,对港股市场来说,特殊的窗口期还在于“同股不同权”政策的正式实施。今年4月30日,港交所“25年来最大的上市制度改革”生效,诸多细则对新经济企业释放利好。

反观A股市场,市场环境不佳、IPO审核通过率降低等因素,让很多企业更愿意考虑港股、美股上市。包括此次在香港上市的映客,此前曾有被A股上市公司宣亚国际收购的打算,但该计划最终宣告失败。

总结这波上市企业的特点,不难看出,他们大多成立在2010年前后,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进步快速发展。其中美团、优信、映客等都以模式创新为主,在烧钱大战中跑出来。从投资机构的角度来说,受基金期限的影响,VC/PE机构在八年陪跑之后寻求退出也在情理之中。

从企业自身发展角度来看,由于去杠杆、资管新规等因素,对人民币市场产生影响较大。对一些体量较大的独角兽公司来说,如果继续在一级市场继续募资,难度会很大。二级市场的资金体量比一级市场大得多,走向上市是不错的选择。除了募资,上市对公司塑造品牌、解决流动性、吸引人才等都有帮助。

“企业成立多长时间去IPO,是比较综合的选择。过早上市有时候反而不是特别理想,因为上市后企业受到公开市场的监督,可能做业务会有更多的限制,很多企业可能未必会在早期拼市场的时候做上市。”周子敬说。但企业早上市,在募资、解决流动性、品牌塑造等方面具有优于竞争对手的优势。

破发或让一级市场进入调整期

港股、美股同时存在窗口,新经济企业该如何选择?

有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美股市场更重视业务属性,对初创企业的财务指标宽容度更高,港股市场对财务指标仍有一定要求。如果企业财务指标很好,业务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复杂,港股上市会是比较好的选择。如果企业财务指标没那么好,但在美国有可以找到对标的公司,在美股上市会更好。

比如美团在美国不太容易找到很合适的参照物,对美国投资者来说会比较难理解,在美国上市难度会比较大。二手车业务在美国已经很成熟,优信选择了在美股上市。

基石资本副总裁周伟纳从行业角度解释称,上市地的选择主要看行业的估值水平,香港市场对内地金融、新能源、消费品行业的接受程度较高,估值基本接近,甚至出现香港估值高于内地A股估值的案例。生物医疗公司目前在香港市场上市有鼓励政策,市场给予的估值水平也不错。美股市场对科技、电商、教育和互联网金融行业有较高的接受程度,相应估值水平也不错。另外需要考虑的就是上市地是否接近消费市场,上市后沟通成本等方面的因素。

但近期,美股、港股上市破发现象频繁产生。周伟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与二级市场近期的下跌、中美贸易竞争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都有关系。有些企业股价下跌后甚至导致一二级市场估值的倒挂,主要还是因为一级市场的估值泡沫比较严重。

“一级市场泡沫的形成,主要由于之前存在较大的一二级市场套利空间,不少Pre-IPO项目收益可观,导致大量资金涌入,不专业的投资机构也大量进入一级市场。”周伟纳说。

但市场上优质的标的公司太少,不少投资机构只要能抢到投资份额就行,甚至可以不尽调、不考虑估值的高低。加之一级市场流动性低、价值变化反应缓慢,估值泡沫不断积累,最终顶着高估值进入的后期投资者,面临非常大的亏损风险。

周伟纳认为,一级市场估值需要有调整过程,估值逻辑也应该趋同于二级市场。目前有不少公司要求高估值的逻辑是,公司规模虽然小,但增长比行业龙头中的大公司要快,所以市盈率水平可以更高。

但在包括美国和香港市场在内的二级市场,都是给大公司最高的溢价,小公司不仅没有溢价,甚至是达不到净现金的资本价格,估值逻辑完全不同。“当一级市场募资开始困难的时候,投资机构也会更加谨慎,高估值公司也会逐步调整预期。”他说。

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二级市场的上市破发或将会对一级市场的中后期投资产生影响。原鼎晖投资合伙人王功权也在朋友圈评价,小米和美团IPO三个月内的股价走向,将深刻影响中国创投行业的投资价值取向。将来回顾起来就会发现,这两个公司在这个历史阶段,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好,则大家继续做爆炸成长梦想;不好,则风险投资的一个泡沫时代结束。

既然存在破发风险,独角兽企业为何不等到未来能够在市场获得更高估值的时候再上市?

“更高估值的优势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大。”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冯卫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天图资本C轮领投的51信用卡,也参与到这股上市潮中,上市首日收涨7%。冯卫东认为,市场钱紧的时候,估值是低一些,但钱也更管用一些。如果目的是建立竞争优势,应当按照企业发展和竞争的需要来拿钱。

美团点评和美团的区别 相关人士回应上市传闻

在平时我们总能听说美团点评和美团,那么美团点评和美团的区别有哪些呢?你在注意了吗?其实美团点评是美团网与大众点评合并而来的,现在美团点评打算在香港上市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美团点评和美团的区别

2015年10月8日,美团网与大众点评宣布合并。大众点评网与美团网联合发布声明,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新公司。新公司将成为中国O2O领域的领先平台。

合并后双方人员架构保持不变,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新公司将实施Co-CEO制度,美团CEO王兴和大众点评CEO张涛将同时担任联席CEO和联席董事长,重大决策将在联席CEO和董事会层面完成。

新公司估值超150亿美元,此次交易得到阿里巴巴、腾讯、红杉等双方股东的大力支持,华兴资本担任本次交易双方的独家财务顾问。

2017年美团外卖交易额为1710亿元。2017年美团点评交易额达到3600亿元,收入达330亿元,外卖业务占美团点评整体交易额达到47.5%。

2018年3月份美团酒店以2270万的单月间夜量(单月酒店房间出租率)首次超过携程、去哪儿、同程艺龙的总和。同时,2018年第一季度美团酒店以5770万个的订单总量位居行业第一。

美团点评最新消息:

美团点评将于本周四通过港交所聆讯,9月3日开始全球路演,9月13日完成IPO定价。这也是继小米之后,第二支“同股不同权”的股票。

2017年10月19日,美团宣布完成新一轮40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为300亿美元。目前,国际投资者和长线基金给出美团的价格区间为400亿~600亿美元估值。

对于上述消息,美团点评相关人士表示不予置评。

根据6月下旬美团点评发布的招股书显示,在2015年至2017年,美团点评的总收入由40亿元增长到339亿元,总收入同比增长161.2%。不过,该公司依然处于亏损之中,三年分别亏损105亿元,58亿元及190亿元。

与一众抢着赴港上市的新兴科技公司相比,美团点评已经又着多年的耕耘,且在本地生活出行领域占据了龙头地位。此番上市,一方面是水到渠成投资方寻求退出,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融资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