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中公教育历史股价 股票中公教育股票行情 中公教育股票怎么暴跌了 (中教股份股票亏损股票行情)

2023-03-02 22:16:28 证券 xialuotejs

“双减”政策的落地,对于中小学生的K12校外教育是严重打击,那么成年人的职教行业的未来发展是什么趋势呢?今天就职业教育行业的优质企业--中公教育跟大家一起聊聊。

趁着还没开始测评中公教育,这份教育行业龙头股名单先为大家奉上,点击可以阅读:宝藏资料:教育行业龙头股名单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中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招录考试培训、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提升以及职业技能培训。中公教育主要服务于18岁-45岁的大学生、大学毕业生和各类职业专才等知识型就业人群。这个庞大的群体遍布我国五湖四海,涉及各行各业,他们两大核心请求就是就业和职业能力的提升。职业能力的大小决定了劳动生产力大小。是中国能否成功超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而就业情况是和国家经济增长情况挂钩的,也是撬动整个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支点,更是职业教育机构抢夺的赛场。

公司的基本情况大家已经了解了,接下来要和大家讲的是公司有哪些优点。

优势一、国内领先的职业教育机构

中公教育在职业教育机构中属于顶流,是公职类招录考试培训的先行者。主要对大学生以及应届毕业生这类年轻人群提供的就业岗位。确实有着大范围的就业需求,中公教育形成了研发、教学、服务和渠道的垂直一体化快速响应能力,在统领职业教育行业中独占鳌头。

优势二、赛道不断扩展,新领域同样具有明显优势

早期公司是靠国家公务员考试培训起家的,逐步扩展到了省级公务员考试培训、事业单位考试培训和教师招录考试培训等公职类招考培训新领域。已初步形成了存量业务不断壮大、新业务后来居上赶超存量业务的双线增长模型,还全面覆盖了各类资格证考试培训的领域。

受到了公职招考制度、选拔能力的要求还有考生考前状态等因素的影响,中公教育在研发规模化以及响应能力的垂直一体化上对于新赛道来说具备着高度的可复制性,甚至在很多领域有降维打击的效果的形成。

出于篇幅有限,更多关于中公教育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我归纳到这份报告里面了,戳下方链接即可了解:【深度研报】中公教育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因为21年的"双减"政策,导致整个教育行业需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中公是作为非学历的职业教育,主要培训对象是以大学生和在职人员为主的,这个政策是不会影响到它太多的,但政策监管还是照旧有。

此外,K12的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最终会导致职教行业的竞争将加剧,根据网易的报道,今年上半年期间,在职业教育这一领域共发生了融资38笔,总金额突破了50亿元。不过中公凭借多年线下优势积累及多品类研发和师资培养能力,在线下面授领域 的竞争力仍然很强。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觉得中公教育公司作为职教行业中的优秀企业,在此行业变革之际迎来高速发展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想更准确地知道中公教育未来行情,选择直接点击链接,就会看见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下中公教育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中公教育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11-02,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中公教育股份,22年怎么会亏损

中公教育股份22年亏损原因如下:

中公教育异常的巨额利润波动,引发深交所两次下发关注函,要求解释合同负债(即协议班和普通班的预收学费)大幅下滑、大存大贷等问题。另外,因涉嫌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中公教育近期也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考公务员越来越成为当代年轻人就业的主流选项,2020年在35岁以下年轻人中,约每45个人就有1人报考公务员。要考公务员,中公教育几乎是绕不开的名字,大学校园内考场外,人们随处可见它火红的宣传海报、广告旗帜。

2020年是中公教育的鼎盛时期,前三季度中公教育公考培训人次接近110万,综合考试人数与参培率后可以发现,约有小一半的参培学员都报名了中公。再往前,据第三方机构FrostSullivan统计,2019年中公教育在公考行业的市占率已达到33%,是第二名华图教育的两倍以上。

如果往前追溯到2018年,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登陆A股后,立刻成为公考培训第一股。中公教育与亚夏汽车签下对赌协议,未来三年的净利润要分别达到9.3亿元、13亿元和16.5亿元。惊人的是,在疫情承压下,中公教育仍在2020年三季度一跃实现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34%,提前完成了业绩承诺。这让中公教育股价此后一路走高,2020年最高点时为每股43.58元,市值达到2687亿元,超过新东方最高时的339亿美元。

截至2022年1月20日收盘,中公教育股价7.2元,市值444亿元,较峰值蒸发超过八成。有人分析,两个原因导致这个结果,一是受教育板块整体震荡影响;二是叠加三季度业绩“大变脸”。

“高教概念股”持续下跌,中教控股两日跌逾42%

去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至今,高教股在一夜变天的教培市场面前瑟瑟发抖,股价纷纷跟跌,市场一片萧条。

当市场上部分投资者认为高教概念股利空已逐步出尽,经不住行业高成长性和低估值的“诱惑”而建仓时,却被近日的一条传言泼了一盆冷水。

惨!一条条大阴线给高教股雪上加霜

本周开始,在港股市场上市的高教概念企业迎来了一波剧烈跌幅,无一企业能幸免。

作为业务规模最大的民办高教企业,中教控股(00839.HK)成为“最受伤”的一家企业。1月25日-26日,中教控股股价突然放量暴跌,两日累计跌逾42%,创下2018年初以来新低。相较于“双减政策”前股价最高点20.8港元/股,中教控股26日收盘价低至6.46港元,蒸发掉300多亿港元市值。

宇华教育(06169.HK)则遭连续三个交易日的大阴线冲击,股价累计跌近3成,创下2017年3月以来新低。

而新高教集团(02001.HK)、希望教育(01765.HK)、民生教育(01569.HK)、东软教育(09616.HK)和中国科培(01890.HK)等民办高教企业亦连续几个交易日大跌,曾经百亿市值的多只股票,目前市值只剩下20-40亿港元。

券商:市场传言真实性存疑

此次引发高教股集体大跌的传闻是什么?

近日,有传闻称,在上周末(1月22及23日),一封匿名邮件发到多家教育股相关投资方,称监管部门约谈美港股上市学校教育公司,并在三方面收紧监管。

根据传闻,此邮件要求上市公司做到如下几点并签署会议纪要:

1、对于学校资产,VIE结构将不再合法;上市公司的报表中不能再有任何学校资产。

2、不能再以任何形式进行收购并购学校资产,也不能以任何形式扩大办学规模。

3、不能随意涨学费。

以上三点可简单概括为:禁止各类民办学校(包括高等和职业学校)的上市、收购、扩张和上调学费。 这一规定,不免让人联想到去年导致K12教育培训市场一夜雪崩的场景,因为“双减政策”对K12教育培训市场的监管与此次高教行业传闻的政策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

近日的市场恐慌情绪之所以在高教板块盛行,是因为不少投资者认为这或许是高教行业的另一个“双减政策”,毕竟“双减政策”和民促法刚生效不久,市场担心高教行业不排除也会遇到同样的黑天鹅事件。

财华社留意到,在去年“双减政策”出台前一天(2021年7月23日),市场有消息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通知”将发布。虽然新东方(09901.HK)和好未来(TAL)等多家教育机构当时回应表示并未收到通知,但资本市场的情绪已跌落谷底,导致当日大部分中概在线教育股纷纷大跌,跌幅在20-40%之间。

由此看来,作为受政策影响非常大的行业,去年以来教育行业神经紧绷,一则负面传闻就能击穿投资者的心理防线,以至于市场的恐慌情绪蔓延到高教和职教等细分领域,这种情绪至今依然未消散。

对于此次高教市场的黑天鹅事件,有券商发表了看法。

1月26日,国元国际在晨报中称,2021年以来受教育行业政策不确定性干扰(尤其K12阶段),民办高教行业估值下行,当前估值处于 历史 低位。该券商认为,结合2021年落地的两份职业教育重磅政策,以及近期教育部官网的各类公示文件,该传言真实性存疑。

此外,安信证券旗下安信国际称,经与希望教育、中教控股、东软教育公司沟通后,多家上市公司管理层表示没有见过官方文件,亦没有参加官方会议或接到官方通知。

因此,安信国际认为传言资讯是假消息,文件格式不对,内容夸张。同时,安信国际仍坚持认为职教、高教是受政策鼓励,不会被打压。相信国家会对职教有更明确的发展规划,短期市场杀跌迎来布局良机。

数家企业紧急发公告,难挽股价颓势

没有哪家上市企业愿意看到股价无休止大跌,往往会紧急向市场披露澄清公告。

股价经历了连日重挫后,中教控股、希望教育和中国科培终于安耐不住了,接连发布了相关公告。

1月26日午间,中教控股在公告中表示,“集团遵守法律法规,业务运营正常”。同时,中教控股还提到国家多项对民办职业教育的鼓励政策,意在指出近日市场传闻不可信。

中国科培和希望教育也分别在在1月25日及26日发布了公告,大意也是“公司尊法守法,业务运营正常,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然而,上述三家公司的公告也“扑不了火”。中教控股公告披露后的午盘,其股价依然持续走低,最终收跌33.4%;希望教育26日午间发布的公告亦未能支撑股价企稳回升,在午盘期间维持弱势震荡行情;中国科培亦是如此,26日股价大跌6.2%。

券商的“辟谣”和上市公司的“澄清”,都不能扭转高教股1月26日糟糕的走势。在教育行业风声鹤唳的今天,资本市场的投资情绪一直都非常低迷,至今依然在担心潜在的政策风险。

本文源自财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