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在前段时间被炒的沸沸扬扬,虽说小米不寻求投资合作,但是短期来看如果小米不寻求与汽车厂商任何合作的话,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可能造出车来。
小米确定造车计划后,港股尾盘快速拉升,收盘报25.6港元,上涨2.2%,总市值为6452亿港元。这一消息给近期表现一直低迷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板块带来了提振作用,尤其是近年华为、百度、小米等多个科技巨头纷纷布局造车计划,对汽车智能转型步伐带来一大推进。
谈及长城汽车与信息通讯企业联合造车的优势,张翔认为,长城作为中国最大的SUV制造商,可以为小米提供产能、技术人员,以及小米缺少汽车行业的经验。小米有很多用户,打造了成熟的生态系统,包括软件生态系统,有自己的APP、电商平台、小米体验店,都可以跟智能汽车打通,这都是小米的优势。
前几天,雷军去了重庆两江,长安汽车的老大出面接待。互联网和科技公司想“赋能”传统车企,把这些常年造车的企业当代工厂,传统车企想转型为智能绿色车企,也要积极与华为、小米这样的企业合作。
长城汽车:拥有四个整车生产基地,连续8年保持全国SUV销量前三、自主品牌SUV销量第一。年报显示高瓴资本旗下天津礼仁投资持有公司市值近3亿元。2020年实现营收1033.08亿元,利润同比增长18.36%。国内传统车企中,一汽、上汽都抱着德系粗腿,强势国资背景未必适合小米;北汽、东风、海马、东南等车企,合资部分都不太行,自主又在二、三线,可以给小米代工,但小米未必看得上。剩下比亚迪、长安、吉利和长城,长城、比亚迪和吉利都有理由不带小米玩,只有长安最可能。
除此之外,万向钱潮也有可能与小米合作,万向钱潮是个强大的民营企业,非常适合小米合作生产新能源汽车,目前牌照虽然暂停,但是一旦开始规划量产,就可以解冻。更重要的是万向钱潮两代人梦想造车,从24次出价竞标,击败李嘉诚儿子李泽楷,拿下菲斯克汽车,我就知道,这个家族距离新能源汽车已经近在咫尺。另外万向集团,也是小米造车晚宴唯一邀请的A股上市公司。
雷军说过小米造车均由自己造血投资,不接受外部投资,以确保小米智能汽车更好融入自有生态。但是因造车成本实在太大,所以未来很定会有厂商与其合作。
此前,小米多次被传要开始造车,但是小米却一次次否认。苍蝇不盯无缝蛋,看来小米是准备多时。
这不,来了。
为什么是电动车?
资本大咖们乘电动风,像大水涌入城池般,蜂拥而至。前有乐视,后有恒大,再有小米。搞影视 体育 的架起相机了(仍然架着),搞房地产的抡起大榔头了(地基还没夯实),搞生态家电的开始联网了。既借着电动东风,吹一吹造车江南岸,这个点入局,到底晚还是不晚,你我说了都不算。可能股市说了会算,可能以后的销量说了算。
比起2015年左右的电动热潮,已经过去了六年。小米是否真的入局太晚?对于电动 汽车 行业,确实有些晚,毕竟造车需要三五年才能出产品。同时资本热潮对新能源行业已经开始有些疲惫,表现于今年初投资者们开始对早先的电动 汽车 们开始套现,比如高领资本就抛售新能源 汽车 的股票。所以在2020年一度疯涨的新能源 汽车 股票,在2021年开始下跌。特斯拉、蔚来、小鹏,也都有不同程度下跌。
小米的优势?
有人认为小米拥有足够的资金底气,足以支持其玩转 汽车 行业;有人认为小米生态圈, 汽车 更加丰富了圈子;有人认为小米自带营销,可以胜过大部分初创企业。
再加一点,资源整合。
从小米进入的行业来看,几乎每造一样东西,都很容易打破行规,把价格做到极低,把品质做到极高,也就是所谓的性价比十足。这也是小米立足不败之地的原因之一,所以,要想达到这种效果,那么资源整合非常重要。所谓的资源整合,也是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把成本做到最低,把质量做到最高,把产量提升最高,把市场拓展最宽,这一切,小米都做到了。
汽车 行业,不仅仅是传统 汽车 ,智能电动 汽车 也是如此。整车上万个零件,既要保证质量,毕竟 汽车 是个安全驾驶的交通工具,质量安全非常重要,又要对价格进行严格管控,性价比高的车型,才是主机厂源源不断的利润奶牛。
而在国内火热发展了七八年的新能源 汽车 行业,零部件行业和新能源人才,也基本上到达“成熟”的状态,小米完全可以收割这一波,也属于后来者居上的优势。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机遇来源于时代潮流,造车并非就是不成功便成仁的选择。小米除了造车,还有其他很多诸如手机、手机卡;电视、盒子、蓝牙手柄; 路由器、平衡车、空气净化器、体重秤、血压计、水质检测笔等智能硬件; 移动电源、插线板。 耳机、音响; 电池、存储卡; 保护套、后盖、贴膜和一些小配件;服装、箱包等等。小米开阔的产业链,也为小米积攒了一定的资本。而资本是入局 汽车 行业的门槛。
另外,小米官宣造车对其股市是副绝好良药,前面两次在传小米要造车,都被否决,而这次是真的官宣,股票市场似乎有些狼来了的意思,并未如期而涨。而和此前的蔚来、小鹏和理想在美股上市的车企相比,中概股等一众企业跌跌不休,意欲回国再上市,小米在港股安安稳稳,坐等升值。
而挑战仍然有,那就是 汽车 到底要走代工之路,还是自主制造。尽管拥有一众消费品类代工经验,对于制造业也算是玩得开,但是 汽车 这辆工艺制造品,对于品质管控、产能交付异常依赖。如果选择代工,那么可以省去一大笔工厂建设和设备采购费用,一百亿足够开发两三款车型;如果选择自建工厂,那么一百亿只能研发一辆 汽车 ,而且预算也算比较吃紧。再往后看几年,100亿美元持续投入,如果在此期间,小米 汽车 不独立上市,收益回报是否支持投资者们持续投入?恐怕不大现实。从前浪的新势力们,不管是先代工还是先建工厂,结局都是找地、建厂,小米是否会脱离这个魔咒?一如造手机般代工造车?结局并不好说,毕竟国内 汽车 工厂的产能已经过剩,找一个代工资源并不是难事。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还在浪打浪。看准了浪头,就是冲浪,没看准浪头,就是翻船了。
你看好小米造车吗?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小米股价没有太大的波动,资本市场对该消息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反应。在今年小米的第一次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宣布了造车的消息,该消息几乎同时引燃了手机圈和汽车圈。一方面对于车企来说,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而对于手机圈来说,不少米粉都非常期待,小米能够造一台怎样的汽车呢。从雷军之后的访谈可知,小米的第一款车应该是定位中高端,价格不会低于10万元,不过考虑到汽车研发的长周期,预计小米新车至少要等到几年后,大家才能看得到。
不过虽然米粉们比较期待,但资本市场似乎对小米造车这个消息不置可否。一方面有投资者支持这个做法,认为小米用互联网的思维,去坐车,同时还可以利用小米的品牌影响力,应该能够在汽车行业占据一片天地。而也有分析师并不看好小米造车,他认为现在新能源汽车赛道太拥挤了,几乎所有科技公司都涌入其中,而且此时小米加入已经算晚了,很难说有什么优势。
所以这段时间,小米的股价也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而更重要的是,汽车比手机复杂的多,投入也要更多,预计未来几年小米的盈利状况都不乐观。
参考资料:
小米集团虽然没造车经验,但国内电机电控、动力电池、整车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到整车设计制造,国内的产业基础已经相对成熟了。另外,小米在智能座舱领域、行测、安全方面,已有专利布局。
业内认为,比起花费巨额资金收购汽车生产资质,小米可能会选择代工,但目前吉利、江淮、海马、比亚迪等国产品牌已先后与企业达成合作。此外,小米集团还将与时间赛跑。2020年以来,长江汽车、博郡汽车、拜腾等造车新势力接连宣布暂停运营或者放弃造车。即使是行业龙头特斯拉,成立至今已18年,但直至2020年才迎来首次全年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造车催生了A股市场的“小米造车概念股”。可关注全志科技(300458.SZ)、达华智能(002512.SZ)、卓翼科技(002369.SZ)、京泉华(002885.SZ)、宝明科技(002992.SZ)、普路通(002769.SZ)、胜蓝股份(300843.SZ)等。相关标的可留意精研科技(300709)和长盈精密(300115)。
拓展资料
概念股是指具有某种特别内涵的股票,与业绩股相对而言的。业绩股需要有良好的业绩支撑。而概念股是依靠某一种题材比如资产重组概念,三通概念等支撑价格。而这一内涵通常会被当作一种选股和炒作题材,成为股市的热点。
概念股是股市术语,作为一种选股的方式。相较于绩优股必须有良好的营运业绩所支撑,概念股只是以依靠相同话题,将同类型的股票列入选股标的的一种组合。由于概念股的广告效应,因此不具有任何获利的保证。
股市的概念,原本也是一类具有共同特征股票的总称。如奥运概念,指的就是与承办奥运有商业机会的一类公司的总称。这样的概念还有许多,如网络概念、3G概念,WTO概念、生物医药概念,整体上市概念,股指期货概念,但是在股市上,概念的内在含义却不仅仅是对某一股票类别的概括,其引申含义是一个市场共识。比如网络概念,在网络成为概念之前,涉及互联网的股票充其量只能称之为一个板块,是一种中性的界定,但成为概念含义就变了。概念是一个更为积极、含义更为肯定的投资共识。概念类股票的产业背景、投资机会以及未来的前景,投资人会进行非常细致的分析研究并报以极大的信心。
具有非常强大的广告效应。一只股票自身或许没多大吸引力,可一旦它被纳入某个概念中,就会受到全体投资者的密切关注。如某公司早期是做罐头食品的,后来也生产了一些矿泉水之类的产品,业绩平平,产业陈旧,关注这家公司的投资者很少。之后该公司摇身一变成为了网络概念股,它也的确开办了个电子商务网站,主要是卖它的矿泉水。于是该股票立刻成了股市共同关注的焦点。
随着小米集团官宣正式进入新能源智能汽车的造车行业,并在首期投资100亿人民币之后。关于小米造车的问题引发了社会中不小的讨论,那么小米造车对市场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为什么小米造车引发这么多关注?
首先我们不难看出小米造车在社会上掀起巨大舆论的原因,是因为小米所自带的流量。具有这么大流量的小米集团进入到造车行业,势必给该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主要体现在向好的方面。因为巨大流量的涌入造成了新能源造车行业的规范化和透明化。更多的人关注到新能源造车,也会让该行业的发展能够从规划到实际操作,进行更好和更快到转变。
另外,小米集团的进入必将携带小米自身的科技研发成果,再结合到前面更多企业研发经验。从整体上来说,小米造车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可以在短期之内就会有一批小米乃至更多的智能电动汽车成品进入市场流通。
小米造车带来的影响
最后,小米集团进入造车行业,对市场经济的刺激也是很明显的。随着国家新能源的推广以及对新能源各项下级产业的扶持。基本上进入新能源汽车造车的企业在股市上都有着明显的提升。而小米集团进入该竞争之中,势必导致更多的资本流入到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给技术的提升和产业的升级带来了更多的原动力。这样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短时间内,国家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必将达到新的高峰。
相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新能源汽车的建造之后,必然会使汽车在发布的时候的价格会更加的亲民和具有竞争力,这样有利于汽车在市场的流通。也让普通百姓能够享受到更加实惠和更加优秀的智能电动汽车。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