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7月上市至今,小米集团从来不缺争议。这包括了手机市场份额的下降,市值暴跌。进入2020年,受益于华为被美国制裁,小米手机份额提升,业绩回暖,市值也创出 历史 最高。但是面向未来,争议仍在。
尽管市值创出 历史 新高,但围绕小米的争议还远未结束。
小米发布2020年三季报前夕,公司股价创下自上市以来的 历史 最高价,11月24日财报发布当天,股价一度爬升至28港元以上的 历史 新高。而随着“靴子”落地,小米股价接连回调,不过总体而言,年内仍录得了超过140%的正向收益。
小米,有着多重身份,曾被看作是“年轻人第一只拥有的股票”,但在上市不久又被戏谑为“年轻人第一只套牢的股票”。围绕小米的业绩与估值,也总是存在机构多空之争。如今,小米的市场表现似乎给了那些“空头”一记重拳。但即便如此,随着华为重启4G手机,以及荣耀的剥离,未来小米的业绩以及市场份额再起争议。
手机市场份额超越苹果位居第三
小米持续在高端机领域发力充满挑战
三季报显示,小米单季度收入和利润创下 历史 新高,同时,单季度手机收入和手机出货量同样创新高。据IDC统计,小米2020年三季度手机市场份额超过苹果位居全球第三。据Canalys的数据,公司第三季内地智能手机出货量按年上升18.9%,是前五大厂商中惟一取得正增长的企业。
2020年前10个月,小米高端旗舰手机销量超过800万台,同时,其在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平均售价(ASP)同比增长14.7%。小米在财报中称,这是受益于中高端手机的销量占比提升所致。今年年初,小米发布年度首款5G真旗舰小米10系列手机,在第三季度又发布了小米10至尊纪念版,小米的高端产品策略得以成功执行。
小米之所以在高端 策略 上取得成功,是有一定原因的。张可兴认为,“小米的中高端机型符合公司的战略,过去小米用性价比抢占市场,是因为公司的研发投入不够,随着消费者理念的转变,而且手机对每个人越来越重要,消费者愿意花稍微多一点钱去获得更好的机型。此外,小米还具备一个非常好的因素,就是相对友商来说,其4G手机库存相对较低,那么在5G手机转型过程中,没有什么包袱。”
对于后续小米能否在竞争激烈的高端机市场占领一席之地,原炜认为,“小米性价比的品牌形象实在太深入人心,这种品牌形象跟高端市场高端用户对产品的心理核心诉求是不相匹配的,而要想在高端市场扭转这一用户心智,则是非常困难的。”
张可兴表示,从目前已知的数据看,小米已经获得了很多“米粉”的认可,就此而言,其在高端机型上占领一定市场份额已经比较确定。但从长远来看,小米中长期发展高端机型战略还面临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比如苹果、华为。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小米并不一定可以在高端市场上保持持续增长的市场份额。
智能手机依然是核心中的核心
短期内海外重心难以迁移至欧洲
根据《IDC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预计,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预计接近2.2亿台,到2024年出货量将增长到近5亿台,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3%。
原炜也认为,小米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于其手机。“这是小米业务的基本盘,决定着小米整个系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形象。如果手机业务不行的话,则很难想象其IOT和智能家居等业务还能够蒸蒸日上。不过,另一方面,IOT是小米打造其生态的关键要素,有小米品牌的加持、对设计的要求、质量的管控以及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我对小米IOT业务在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看好的。”
据Canalys统计,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的智能手机境外市场收入达到人民币398亿元,同比增长52.1%。本季度境外市场收入及对总收入的贡献占比均创 历史 新高。其中,在西欧出货量尤其亮眼,同比增长107.3%,市场份额提升至13.3%,排名第三。
事实上,在海外市场,印度、东南亚市场向来是小米智能手机发力的重点地区,随着公司大力开发欧洲市场,且取得显著成效,也引发了市场对于其海外市场重心是否就此发生迁移的讨论。
“欧洲市场是高端市场,那里的消费者有着更高的购买力;但是欧洲市场分割严重,语言文化林林总总,并且在专利、数据保护、消费者隐私保护等方面有着繁杂而严格的法律法规,因此市场开拓的成本也比较高,很难一蹴而就,需要长期投入。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我相信印度、东南亚市场仍将是小米在海外的主战场,值得继续深耕,而在欧洲市场虽然会积极 探索 拓展,但需要时间,海外市场的重心不能很快也不必很快转移到欧洲。”原炜表示。
“铁人三项”商业模式
最大的挑战在于用户体验
小米的商业模式为“铁人三项”(硬件+互联网服务+电商及新零售)模式。小米硬件产品的宗旨是在满足高品质与精良设计的同时追求 极值 的性价比,雷军承诺公司的整体硬件业务(包括智能手机、IOT及生活消费产品)的综合净利率不超过5%,否则将超过部分回馈给用户。在方正证券分析师陈杭看来,极致性价比就是小米护城河的起点。他认为,“低毛利+高效率”是小米商业模式的本质,也是小米的护城河。
在张可兴看来,可以这样理解小米“铁人三项”的商业模式,“小米用手机业务带动整个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用智能硬件扩充自己的产品线和业务的边界。我们可以将其类比为国外非常具有性价比的连锁超市Costco。
至于如何评估这种商业模式的效果,原炜认为,小米要实现从硬件到互联网的螺旋驱动,最大的难点也是在受制于底层安卓系统的条件下,要在用户体验上,做出跟iOS可以媲美的MIUI。
张可兴则补充称,“现在很多公司都在从硬件到软件这样一种商业模式进行过渡,但是做好的公司特别稀少,惟一做得很成功的就是苹果,通过手机、电脑、平板形成iOS系统的闭环,进行产品的购买和付费。而要实现这样的成就,对小米来说难度巨大,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而目前,小米的互联网服务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广告,真正要实现通过硬件到互联网的驱动,还需要商业模式的重新再造。”
(本文已刊发于11月28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凤凰网 财经 《市值观察》栏目出品 NO.5
作者:醉漓 季雅欣
曾几何时,国产手机的标签就是山寨功能机,唯一的亮点可能就是高亢的铃声和超长的待机。
年轻人以使用苹果、三星、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作为炫耀的资本,而对国产手机羞于拿出手。
直到一家公司的诞生彻底打破了这样的局面,它就是小米。
国产智能手机崛起
说小米是中国智能手机的开拓者和领路人并不为过,即便后来崛起的华为、OPPO、vivo,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多少带着它的影子,格外追求用户体验和硬件配置。
小米掀起了一股智能手机热潮,很多局外人也受其感染进军智能手机市场。比如我们熟知的一位喜欢说段子的英语老师,研发了锤子手机;还有一位喜欢为梦想窒息的互联网大佬,研发了乐视手机,而且还模仿小米开发了一个大生态;还有做空调、做杀毒软件也都曾窥探这一市场。
在IDC发布的Q3全球智能手机季度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厂商分别为:三星(8040万部)、华为(5190万部)、小米(4650万部)、苹果(4160万部)、vivo(3150万部),小米、华为、vivo三家中国厂商合计占据近40%市场份额。
《市值观察》还注意到,华为、小米、OPPO、vivo经过多年的努力,不仅能够挤压小众品牌的市场份额,而且还能够不断蚕食苹果和三星“地盘”。短短八年,在小米的带领下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已经能够与三星和苹果分庭抗礼。
小米的“铁人三项”初见雏形
雷军在小米成立之初提出了著名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的“铁人三项”商业模式。即做具有顶级配置、极致性能的智能手机,搭载高度定制、体验绝佳的系统和应用软件,按成本定价,然后以最高效的电商渠道取代所有中间环节,将产品直接送到用户手中,最后持续提供互联网服务,以实现商业变现。
2017年,雷军根据小米的发展又提出全新的“铁人三项”,即由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新零售替换少了此前的软件。其中硬件业务是小米自身三大硬件体系:手机、电视、路由器和外部的生态链智能硬件;互联网业务包括MIUI、互娱、云服务、金融、影业;而全新出现的新零售版块则包含小米商城、全网电商、小米之家、米家有品四项。
从收入来看小米的“铁人三项”已经基本成型,尤其是新零售和互联网业务近些年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虽然营业收入规模与智能手机有所差距,但是凭借高毛利率已经成为小米主要的支柱业务。
据wind数据显示, 今年上半年小米的智能手机、IoT 及生活消费品和互联网服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19.52亿元、282.37亿元和118.08亿元,毛利润分别为 47.43亿元、34.79亿元和69.32亿元。
在“铁人三项”的催化下,小米构筑了自己独有的三条护城河。
首先,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是小米生态开启的第一步,在其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小米智能手机贯穿整个低、中、高端手机市场,凭借超高性价比俘获了众多用户,而且粉丝忠诚度较高并形成了独特群体,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米粉”。
其次,IoT 及生活消费品。截至 2020 年第二季度,小米已投资300 多家物联网设备初创企业,涉及白电、黑电、小家电、日用品等两千多种产品 SKU,覆盖用户多元化的生活场景,精准触达客户。IoT 在帮助小米不断扩大用户群体时,与手机一同发挥乘数效应,进一步巩固小米商业模式的护城河。
另外, 探索 产业投资。在过去投资生态链企业的打法让小米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截至到2020年上半年,小米投资的生态链企业已经超过300家,这些公司总账面价值达到了人民币368亿元。
近期,小米生态链又迎来了一家新的上市公司,继华米 科技 、云米 科技 、石头 科技 之后,九号公司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小米集团不仅是九号公司的股东,还是九号公司重要的合作伙伴。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发文称:“九号公司的成功上市,是对小米生态模式的又一次印证。未来,小米将继续以开放共赢的生态模式,帮助更多的优秀企业,共同推动整个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进军高端市场失利 388亿元存货待解
在经历多年的发展,小米在取得不俗的成绩同时,也积攒了一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目前最大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智能手机进入存量时代,小米在多重压力下有些力不从心。另一个是近些年积攒下来高达388亿元的存货。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存量期已经成为共识,各大手机厂商已经进入“贴身肉搏”状态,小米的营业收入放缓因此也就顺理成章。2017-2020年6月末,小米营业收入分别为1146.25亿元、1749.15亿元、2058.39亿元和1032.40亿元,同比增速67.50%、52.60%、17.68%和7.87%。
不过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小米出现结构性增长失衡,智能手机业务增速下滑,国内业务增速下滑。
小米智能手机2017-2020年6月末,营业收入分别为805.64亿元、1138亿元、1220.95亿元和619.5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5.21%、41.26%、7.29%和4.95%,即便是没有疫情影响的2019年,智能手机增速也已经下滑至个位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小米在国内营业收入出现负增长4.7%,但是在国外却有26.43%增长,因此将国内市场的负增长不能简单归结于疫情影响。
而据IDC预测2020年,全球5G手机出货量约2.4亿台,而中国市场的贡献将超过1.6亿台,占比约67.7%,在未来5年内,中国也将持续占据全球约一半的市场份额,国内市场是小米无论如何也不能失守的市场。
小米营收放缓一项重要因素是小米手机在高端市场表现乏力,而低端市场却出现萎缩。
据IDC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低端手机的市场份额正在缩小,中、高端机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放大,而中、高端市场却是小米较为薄弱的地方。过去小米手机一直以来主推性价比高,但是也并非没有想往高端市场挺进的野心,只不过尝试下推出多款机型表现不如人意。
据IDC公布的上半年关于中国手机市场600美元(约合人民币4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机销量的报告。今年上半年国内600美元以上的手机总销量为2350万台,其中华为以44.1%的份额排名第一,苹果以44%的份额排名第二,小米仅以4%的份额排名第三,OPPO以2.6%的份额排名第四,三星以2.5%的份额排名第五,其它品牌的份额为2.9%。
另外,在IDC公布的第三季度中国5G手机市场份额,华为、OPPO、vivo、小米、Realme排%名前五。其中华为份额达56.6%超过半边天,小米排在第四位份额仅9.2%。
小米面临着另一个严峻问题是存货压力。据wind数据显示,小米近些年存货大幅攀升,2017年-2020年6月末分别为163.42亿元、294.8亿元、325.85亿元和388.56亿元。
从结构上来看,小米目前近400亿存货中包括133.6亿元原材料、193.54亿元制成品、39.11亿元在制品、备品备件19.73亿元和其他14.34亿元,另外扣除11.77亿元的减值准备。
小米集团发布一季报时,小米集团总裁王翔针对存货出现跌价预期表示“绝大部分存货问题源于2、3月份受疫情影响,生产情况远低于预期,原材料运输也有一定延缓,所以公司产生一些原材料存货。现在随着产能恢复,存货问题已经解决”。但是从二季度数据来看,显然这个问题并没有太好解决。
雷军曾多次跟媒体提及小米误打误撞通过国际化消化库存“2015年初刚组建小米印度团队,因为经验不足产生了高达10亿库存。死磕了一年多,这要命的10亿库存,基本消化了。这次救火行动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回报,开拓出来的渠道成了国际业务的先遣队,大大提速了我们国际化的进度。”
根据Canalys的数据,按智能手机出货量计,小米2020年第二季度已在全球总共50个国家和地区市占率排名前五,在25个国家和地区排名前三。
但是,目前小米的存货已经提升至388亿,而全球还有多少市场来让小米来消化,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小米的尴尬
最尴尬的可能不是输掉比赛,而是没有资格上场。
几天之前,华为发布新机华为mate40,当时曾有媒体做了“谁才是心中最理想的旗舰手机?”调查,其中选项为仅华为mate40和iPone12,小米手机并没有出现在选项中。《市值观察》发现,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媒体普遍将华为对标苹果,而小米对标的却是华为荣耀。
显然,在华为与苹果的大战中,无论小米想不想,都已经沦为看客。
不过,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对于 科技 企业来讲,过去的问题从来不是问题。
小米创造了很多 历史 ,其中一项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在销量下滑之后还能重新恢复增长”,但是小米打破了这个“魔咒”,他们在经历了2016年的“寒冬”之后,2017年手机重新杀回舞台的中央,销量恢复正增长。
而据第3季度IDC最新数据,小米表现出较为不错的复苏势头,尤其是印度和中国的强势复苏,出货4650万台占全球第三的位置,首次以13.1%的份额和42.0%的增长率击败苹果。尤其是一系列新产品成为小米在第三季度市场份额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也帮助小米获得了本季度国内前五大厂商中唯一的正增长。
智能硬件:在小米智能硬件业务板块中,智能手机是小米的核心硬件,也是小米整个生态链的起点,并围绕手机不同消费场景,拓展移动电源、耳机、保护套等手机周边产品;依据IoT布局思路,聚焦家庭智能硬件产品,包括电视空气净化器及AI音箱。除了智能硬件产品之外,小米还通过生态链全方位布局,开发毛巾、箱包、床垫等功能性产品。
闻泰科技:作为ODM企业龙头,闻泰科技登顶手机ODM出货榜首。同时闻泰也与小米展开了更为深入的合作,小米总出货量为9300万台,其中闻泰供货约4000万台,高达四成,也是在小米所有ODM厂商中出货量最大的。随着闻泰在向平台型企业转变的过程中,笔电、VR、车载等项目的先后落地,小米生态愈发完善的同时,双方的合作空间也会增大,闻泰科技的价值将会进一步显现。
深天马A:天马面板业绩显著,小米功不可没。凭借在中小尺寸显示领域LTPS/IN-CELL技术的领先优势,目前天马多款规格产品在小米手机的出货量遥遥领先。自双方合作以来,天马已支持小米、小米Max、红米Note等系列的多款主力机型实现了全球首发。
欧菲科技:小米摄像头模组主力供应商,欧菲科技出货翻番。欧菲科技是国内摄像头模组的龙头企业,小米多款机型的摄像头模组都是来自于欧菲科技。从市场调研来看,欧菲科技是红米系列手机最大的摄像头模组供应商。
欣旺达:欣旺达是小米电池核心供应商。欣旺达的定位是世界领先的绿色能源企业及新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平台服务商,手机电池Pack业务受益主要客户市场份额提升。欣旺达供应给小米的锂电池数量较上年同期的增长超过60%,占小米17年手机出货量的28%,是小米手机电池当之无愧的主力供应商。
互联网服务:互联网服务即小米连接和增值服务板块。硬件小米的核心是手机打造产品生态圈,而软件的核心是MIUI。围绕当前3亿MIUI用户,1.3亿手机月活用户和8500万loT联网设备用户,小米互联网是串联起小米各智能终端的桥梁。围绕着MIUI沉淀的核心用户群,小米构建了20多个日活超过千万的APP应用,其广告数字营销变现能力还未能与BAT相匹敌,但有巨大想象空间,有望成为小米生态最为重要的变现渠道。
科达股份:旗下精准营销代理公司派瑞威行连续三年成为小米核心营销伙伴,在小米亿米平台和小米移动广告联盟上投放量位居前列。17年被小米授予“最佳合作伙伴17年度最具专业能力奖”和“小米广告18年度网服效果广告核心代理商”牌照。18年科达股份预计在小米广告平台冲击6亿投放规模。此外目前小米已经布局游戏(小米互娱)、金融(小米金融)、文娱(看看、小米影视)等,未来小米增值服务收入有极大提升空间。
掌趣科技:游戏分发是小米文娱板块最直接的变现方式。16年小米渠道游戏下载量达到22.4亿元,同比增长58.9%;小米游戏开发者分成达到22亿元,同比增长100%。掌趣科技为其内容布局合作商。
新零售:小米新零售战略核心是提升产品流通效率。小米的新零售是对人、货、场三大零售要素的重构,实际上是数据化运营和渠道的优化,从而实现经营效率的显著提升。小米生态产品链需要明星产品,同时也需要优化流通推广环节,实现产品全链的高效率运营,打造新零售业态。
普路通:普路通与小米有着多年的合作关系,小米也是其最重要客户。普路通为小米提供智慧供应链管理服务,针对小米的需求专门设计了一套供应链服务流程,提供从代理采购、清关报检、国内外物流配送到仓储库管理、贴标分拣、融通等一整套供应链流程。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