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买哪只股票好呢,小米递交上市申请影响哪些股票

2023-02-28 18:15:05 证券 xialuotejs

小米造车了,不看好的理由有四条

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的下半场,雷军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以差不多哽咽的语气阐述了小米为什么要造车。这番演讲,大概感动了整个数码 科技 圈,也感动了大半个 汽车 圈,都不约而同地喊了一声“雷总好样的!”

可是,30分钟的演讲听下来,雷军造车的动机更多是被感动、是被驱使、是被感召、是为了勇气而出发。全程下来,小米造车的实力在哪,战略是什么,具体目标是什么,一个答案都没有接收到。不要听雷军说的小米有钱,也不要听他说的“高品质智能电动 汽车 ”,更不用听他用造手机的经历来类比,这些自我感动和激励并不能促成一台好车。

资本市场似乎也没有对小米造车那么感兴趣,3月31日早盘小米集团尽管一度高开5%以上,但是午市收盘已经抹平了涨幅,下午也不到2%的上涨。这和散户预期的公布造车计划至少上涨几十个点相距甚远。

接下来我来进一步阐述,为什么不看好小米造车。

一、有钱就能造车吗?

全场发布会,让米粉们听得很爽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有钱:1080亿元”,听得更爽的一句话是“说实话,我们亏得起!”雷总的凡尔赛文学也至少是博士级别的。

在更早些时候小米的公告中也提到了造车计划的资金投入:首期投资额为100亿元,预计未来十年投资额为100亿美元,大致约合700亿元人民币,算上现金贴息也差不多是八九百亿元了。

要说这个投入多不多?那是一定够多的,之前行业的一个判断是“造车新势力投资大概是200亿元可以出车”。即便类似于蔚来这样全价值链“烧钱”的企业,最开始三年半的亏损也大概在400亿元左右,仅为小米造车计划投入的一半。换句话说,真要是投入800亿元,不说颠覆传统中国车企,至少再造一个蔚来是可以的。

但是,造车这件事情,有钱只是一个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钱能够买来技术、买来工厂、买来战略,但是买不来“时间”。 汽车 产品作为一个生命周期长达五年以上的商品,其每一轮投入的时间长度也远远高于手机行业,这种长时间尺度带来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路径风险、质量风险等等——可能就需要数倍的投资来覆盖。

小米之前很喜欢说在2015年-2016年是属于小米的低谷,销量下滑、渠道出现问题、产品力下降等等,最后经过一系列调整在2017年爬出了坑。可是如果要放到 汽车 行业里面,一款车的失利可不是一两年就能解决,会直接影响到后续三四年的布局,而新产品也不是在看到旧款车型出问题后就能迅速补位,往往这又是三年。

所以,“有钱”这个问题,在网文中是超能力,可是在现实世界中却敌不过“时间”二字。再说了,小米有钱,难道恒大没有钱吗、宝能不比你有钱吗、地方政府没有钱吗,可是几年过去一辆车都没有造出来这种事情依旧时常出现。

二、小米的一千亿够吗

其实再看“有钱”这件事,雷军口中的100亿元首期规模也不算什么。

比如小米提出的100亿美元的投资,吉利在过去十年的研发投入就达到1000亿元,这里面还不包含对沃尔沃的收购、资本费用等等。再比如,在2019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是56.29亿元、2020年研发投入搞到85.56亿元,这还是在之前有多年投入的基础上的。还有长城 汽车 ,2019年的研发投入是42.5亿元左右,2020年就达到51.5亿元,同样不菲。

实际上,雷军可能更想强调其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不过这个所谓储备更多是包括了各种银行借款或者可抵押物的贴现等等,而小米在2020年财报中第四季度末的经营所得现金流差不多135亿元,还有224亿元的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等等,全年算下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概是550亿元左右。

这个资金对于吉利 汽车 这样手持190亿元的中国车企来说当然比较有优势,不过吉利 汽车 之后会推进科创板上市融资200亿元,相当于也有400亿元左右的现金流。同样的,比亚迪的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增长207.9%至453.9亿、长城 汽车 大概也有200亿左右。

如果对比蔚来、小鹏、理想这些刚刚完成股票增发和二次融资不久的新势力,其手上持有的现金都差不多是三四百亿元的水平。

另外,小米集团目前以手机业务为主,年度的日常开销也会持续增长,比如其研发费用也是93亿元左右,好在毛利率还远高于 汽车 产品——小米包含手机、loT硬件和互联网业务在内的毛利率是14.9%——对资金的需求没有那么大。可是造车是一个低回报的行业,比如BBA三家在全球的营收虽然大,但利润率也仅保持在5%左右,为此整个产业的资金远远高于普通数码 科技 公司。

因此,对于小米集团来说,尽管看上去千亿级别的现金储备和十年100亿美元的投入很可观,可是真正砸到造车里面也不一定能掀起多大风浪。

三、小米造车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雷军的演讲中一直没有提到小米造车的核心技术是什么,是自动驾驶?是 汽车 硬件制造?还是智能系统?雷军只是语焉不详的说了一句:“为了给米粉提供更好的生态,决定用全资的方式来造车……只有和手机、生态链全部打通,才能给米粉提供更好的体验。”

这里面的意思听上去是用小米生态链来造车,小米用户可以在小米 汽车 上打通所有的小米体验。那这是小米造车的核心竞争力吗?我看不是,更像是小米造车的壁垒。

对于买车的人来说,如果选择一辆车就决定了他要用什么手机、什么家电、什么生态,这或许只有苹果敢这么要求。对于参与安卓生态的企业来说,你要去做的事情是满足所有安卓用户,选择小米不过是因为你的势力领域稍大一些、性价比更好一些,而不是说整个生态链就是小米的。

事实上,现在小米也没有建立起类似于苹果iOS这样的生态,绝大部分用户选择小米还是OPPO、华为,只不过是比较谁的硬件更好、性价比更高,并不会因为我用了小米手机就选择小米家电。用生态链去绑定使用场景更独特、消费成本更高的 汽车 产品,这就本末倒置了。

在雷军看来,小米的研发团队或许是小米 汽车 的核心竞争力。按照他的说法现在小米有10000名工程师,为了造车大概还要增加50%,也就是1.5万名左右。然而就以长城 汽车 来说,这家中国车企的研发人员有1.9万名,并且还在对智能网联领域的工程师大肆招募。

更重要的是, 汽车 研发人才上的差距,并不是像手机那样找好供应商,找几个高管就可以弥补的。再强的 汽车 高管,说到底也只能懂 汽车 产业中几个环节,真正 汽车 产业的竞争是体系力的竞争,成熟的体系能够像是齿轮一样精密转动而不会卡顿。

对于这一点,不知道雷军是否有意识到, 汽车 产业不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可以解决的产业。 汽车 也不会像手机行业那样,亲自上阵就能搞懂一些原来不知道的环节,因为这些环节实在太多。这大概就像是,罗永浩自以为自己懂手机,可是真正造手机的时候他只能对着UI指指点点。

对雷军而言,真正要造车,可不是调研两个半月就能知道答案的。小米真正要造车,大概要先理解到“智能电动 汽车 ”的关键主语还是“ 汽车 ”二字。

四、小米造车的资本因素

小米造车这件事情传了很久,每次都能引发资本市场的跟风。就在不久前的2月19日,传出一句“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就让小米股价顿时拉升了10个点,市值涨了700亿。

不过即便是传言成真,可是小米集团的股价也早已不复上月之勇。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小米集团港股股价已经从之前的30港元价位下落到25港元,而最低时仅为20.65港元,比最高峰时期跌去四成。就算今天小米在盘后发布了造车公告,但是今天股价也表现平平,依靠尾盘的短暂拉升才上涨了2.2%——要说机构没有提前收到风声,那是不可能的,或许只是资本机构已经不感兴趣小米造车这件事情了。

尽管不能以负面导向揣测小米造车的正当性,但是小米提出造车这件事情确实对市值管理有帮助,尤其是在小米集团当前股价低迷、举步不前的前提下。

要知道,因为华为困于芯片,小米在其核心业务手机的出货量上已经赶上来了,全球前三的手机厂商目前仅有5500亿人民币不到的市值确实不算出色。毕竟那些要叫雷军一声“大哥”的蔚来、小鹏们,市值动辄都是两三千亿。对比之下,蔚来的营收仅为164亿元人民币,小鹏只有区区58.4亿元,而小米集团大到2400亿元。

因此,从利益最终方的角度来推断,小米造车更像是一场资本运动,成了固然好,不成至少估值好。可是一旦资本开始成为小米造车的外围因素,那么投资收益率、固定成本、损失等等每一个项目损益,都将决定造车之路。

结语:

事实上,对小米造车的疑问,远不止上述四条,甚至小米可能自己都还没有想清楚到底要怎么造车。而目前所能看到的小米造车的核心能力,大多数都是雷军和小米内部对米粉们支持的感动和对自己“迎难而上”的自嗨激情。

到底小米要怎么造车,又有什么能力造车,这一点在业内人士看来远没有百度造车那么清楚。既然有这个意愿,那么就应该去调配自己在智能化、自动化、电动化领域的资源,而更重要的是去分配“时间”这个核心变量。熬不出来的新造车,就等于没有造车。

造车这件事情最难的是,你需要“敬畏造车”,否则还不如去修房子。

文 JackieLXX

图 网络

小米递交上市申请影响哪些股票

经查证核实,中国A股有小米概念股票目前共计38只,如果小米申请上市获批,对小米概念股票是一个重大利好,受益股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多只个股:002903宇环数控;300598诚迈科技;002913奥士康;300083劲胜智能;002861瀛通通讯;002106莱宝高科;300679电连技术;002148北纬科技;300322硕贝德;002456长信科技。

小米拟投资百亿造车,哪些上市公司会从中获益呢?

小米入场造智能汽车,首先个人观点从小米的生态链上,像全志科技公司,和卓翼科技公司是最能在从中获利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小米入场造车生态链中必定会使用到芯片、电子元件、电路板、以及智能设备等这些造车必备的供应商。

就例如全志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上一家核心的智能芯片公司,小米造车消息公布不久,直接就上涨了20%。全志科技它主要是做超大规模系统芯片的,其中全志科技公司名下就有一款坏R系列的芯片,像小米的小爱同学,百度公司的小度,以及腾讯和京东等很多智能设备用的都是它。

在2020年全志科技,芯片产量更是达到了2.2亿颗,公司75%的收入都是来自于智能芯片,像全志科技公司的技术实力还是比较牛。如今名下77%的员工都是研发人员。从2020年这家公司的报表看出,公司的研发投入,比公司的利润还要高。旗下合作的公司就包括科大讯飞,地平线,阿里巴巴等核心的大佬,同时还获得大基金的支持。也是小米的核心芯片供应商。因此小米造车消息一出,全志科技公司立马也是上涨20%。

小米造车的消息一出,也是很多人关注,让人最为触动的是,在视频发布会中,很多网友在弹幕写着“干翻特斯拉”如此可见很多人是非常支持小米造车这一方面的。也是从来没有一家本土车企像小米这样,一诞生就背负着全民的期望。虽说小米现在进军智能汽车行业是比较晚的,但雷军和小米品牌的号召力也远远超过其他新势力的车企。从发布会中雷也是押上了全部声誉和未来10年的人生,可以看出雷军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我也是忠心希望小米能够造车成功,让国产汽车可以达到新的高度。

小米造车:遇上风口,难题不少

雷军终于下定决心了。

2021年2月19日,从多个信息源获悉,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不过具体形式和路径还未确定,或许仍有变数。一位知情人士称,小米造车或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小米股票也因此大幅上涨,曾一度暴涨至11.81%。小米公关迅速发表通告:“等等再看,暂时没有”。这一回应并没有否认相关疑问,反而让人浮想联翩。

更有意思的是小米CEO雷军在2015年表示,造车是值得一搏的风口和时代机遇,小米在三五年内不会造车,因为我们的精力不够。而2021年恰好就是五年之期,或许,年轻人的第一辆小米 汽车 真的要诞生了。

小米作为国内一家出色的互联网公司,一直被业界认为是最有可能造车的互联网新势力,小米要造车的谣言也已经传播了好几年。然而每一次都会有很多用户选择相信,因为他们希望小米能够将“价格屠夫”的精神带到新能源 汽车 市场当中。

2020年12月末,网传小米将联合比亚迪推新车。不过,该消息很快就被小米公关辟谣:小米没有造车计划,而比亚迪也表示这条信息是谣言。然而已经有部分人士发现了小米窥探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证据”,早在 2013 年,雷军就曾两度拜会马斯克,对新能源 汽车 表现出了不小的兴趣、2015年蔚来获得的第一批投资中,其中一笔投资来自雷军、2019年11月,小鹏 汽车 C轮融资名单上,小米集团同样榜上有名。

同年,雷军表示“小米集团已经与多家 汽车 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能够通过投资的方式加深双方在新能源 汽车 与loT领域的进一步合作”。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在2020年我们就能看到小米频频与多家车企“同屏”:小米10至尊纪念版携手梅赛德斯奔驰开启影像 探索 旅程、与AMG F1车队联名推出米家电动滑板车Pro 2、小米手机则可以成为小鹏和比亚迪的车钥匙、小米手表同样支持蔚来相关车型的智能控制等等。

另外根据国家专利局披露的信息,小米 科技 申报的 2000 多项专利中,与 汽车 相关的大约有 10 项,主要包括车辆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操控、导航、辅助驾驶、行车安全、停车信息预测等。一切的一切,都将小米造车的趋势推向了高处。

此前,国家已经提出到 2025 年实现新能源 汽车 销量达到 汽车 总销量的 20%,并且力争于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完成「碳中和」的目标。这也释放了一个强劲的信号:在政策的不断助力下,新能源 汽车 将成为未来几年,乃至于未来十几年的风口。作为说出“站在风口上,连猪都能飞起来”的雷军,自然不希望错过这个超级风口。

综合来看,新能源 汽车 无疑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风口之一,同时也契合小米“万物互联”的理念。一旦小米官宣将进军新能源 汽车 市场,这些前期布局都会成为小米最实用的“垫脚石”。

小米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才将自己的品牌效应做大做强,旗下的多款产品都能做到同价位闭眼买,但这仅限于手机和一些小产品。 汽车 的复杂程度要比手机、电视等传统电子产品高出不少,虽然说如今的新能源 汽车 被称为是“移动的智能电子设备”,但并不代表能做好智能设备就能做好新能源 汽车 。如果真这么简单的话,小米也不会花费那么多时间去做规划学习了。

更重要的是造车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也需要领导者全身心投入其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雷军是不可能放得下小米的手机业务而跑去管 汽车 的,当然小米手机目前也离不开雷军的号召力。所以小米如果真要造车,极有可能是与一些传统车企合作来试水,如果仅靠小米自己的力量,很容易在这条原本就不平坦的道路上栽个跟头。

另外,小米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全球采购组装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再以高性价比取胜。小米靠着这种模式才有了如今庞大的生态链和出色的产品,对于那些预算有限但又想获得较好体验的用户来说,小米确实是首选。

但对于 汽车 市场来说,小米的这一套方法可能会失效,造车远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不是说把零件都买好就能做出一辆不错的 汽车 出来。 汽车 最本质的东西依旧是行驶品质,在安全、调校和测试等方面传统车企还是占一定优势。毕竟车企们几十年的积淀不是吹出来的,是每一位工程师们夜以继日地总结出来的。因此相较于手机行业的供应链整合方式, 汽车 行业具有更高的技术壁垒。

实际上已经有不少跨界造车的企业翻了大跟头,最典型的例子无疑是戴森,戴森曾组建了一支将近 600 人的研发团队, 汽车 也成功造出来了。可惜因为制造成本过高,公司无法从卖车中实现盈利,戴森在研发三年后宣布终止造车计划。作为对比,特斯拉为何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新能源 汽车 的领头羊,除了它沉淀多年的AI驾驶技术外,花费500亿砸出来的超级工厂都是许多互联网企业所不具备的条件。

各种企业跨界进入 汽车 行业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对于小米来说,这无疑是很好的借鉴。

想要打造出一辆属于年轻人的、物美价廉的、体验良好的新能源 汽车 ,小米所面临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小米要想通过性价比的方式来赢得市场的青睐,像上汽五菱、吉利远景、比亚迪F3这些物美价廉的车型都会成为小米入局的强力竞争对手。

话又说回来,小米是否要在这个节骨眼上进军新能源 汽车 市场,还需要再三斟酌。

除了小米,最近有关“门外汉”入局 汽车 行业的新闻也层出不穷,先是苹果与韩国现代 汽车 达成合作关系,并计划在2024年前后推出苹果 汽车 ;后是百度与吉利控股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将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入 汽车 市场。随着入局者增加,这条原本就不宽敞的赛道只会愈发拥挤,意味着留给后者的时间也愈来愈少了。

对于供应链而言,一场颠覆性的变革也即将发生。未来新能源 汽车 身上的每一个配件,都将会被电子化、智能化、数字化。在接下来的几年之内,大量的消费电子供应商将会涌入 汽车 领域,冲进来的不仅仅是富士康、京东方、英伟达等传统供应商,未来还将会有更多在消费电子领域有所成就的企业冲进 汽车 供应链,企图共享一杯羹。

已经在手机行业成功突围的“黑马”小米,真正想要打造一款完全自制的 汽车 并且进军 汽车 行业的时候必然是具有了十足准备。到时候 汽车 行业会有怎样的颠覆,小米又能否再次后来居上,成为 汽车 界的价格屠夫?一切都需要交给时间。

我想买小米股票,怎么买

小米股票购买指南:

对于想买小米股票的朋友,如何才能参与投资小米呢?对于大陆的朋友,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开通港股通,不过这个门槛比较高,需要有50万以上的资产,并且小米没有纳入港股通标的时候是不能通过港股通购买的。

第二种方式稍微复杂一些,找一个香港券商开户,现在有很多互联网券商,在网上可以直接开通港股交易,唯一复杂的就是往户里转外汇,会受到外汇管制。

第三种方式最简单,选择一些投资小米的基金,申购基金就可以了。不过缺点也很明显,小米只会是这个基金持仓的一部分。

拓展资料:

2018-07-09  小米集团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1810)。

据悉,小米香港 IPO 发行价为 17 港币(约合 14.3 人民币),估值达 543 亿美元(约合 3605.3 亿人民币),跻身「有史以来全球科技股前三大 IPO」,同时也是香港资本市场第一起「同股不同权」试点。

不过,小米上市首日开盘便遭破发,开盘价报 16.6 港币(约合 14 人民币),跌 2.35%。

小米创始人雷军在上市前一天的公司内部信《明天,让我们一起见证伟大时刻!》中提到,小米于 2010 年在中关村银谷大厦创办之初,仅有 13 名员工,但如今已有约 19000 名员工;截至 2017 年,公司总营收已经达到了 1146 亿元,同比增长 67.5%,2018 年一季度同比增长达 85.7%;截止 7 月 8 日,小米共有超过 7000 名员工持有公司股票或期权。

此外,雷军还透露,小米的首个产品 MIUI 在推出时仅有 100 名用户,而截止目前,MIUI 的月活用户数已达 1.9 亿。

哪一个基金买了小米股票

目前,市场上共有29只基金重仓小米概念股。

长盛航天海工混合基金持有小米概念股占基金净值达24.68%,重仓领益智造、利亚德(300296)、蓝思科技(300433)、水晶光电、东山精密等股票。基金合同显示,该基金的重点研究方向是航天海工装备等安全相关主题。主要包括航空装备、航天装备、领土安全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信息安全装备5个重点方向。

主营业务是摄像头模组业务的欧菲科技被前海开源、国投瑞银、金元顺安等多家基金公司重仓持有;此外东山精密(002384)、京东方A等个股也受到了多只基金的关注。

前海开源人工智能主题混合重仓持有欧菲科技、三环集团(300408)、水晶光电(002273)、东山精密4只小米概念股。重仓概念占基金净值的33.24%。是目前29只基金中,概念股占比最高的一只基金。前海开源人工智能基金主要精选投资于人工智能主题相关证券,包括但不限于大数据、云计算、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智能芯片等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资源、技术以及应用支持的细分领域。

国投瑞银锐意改革混合则重仓了欧菲科技、长盈精密(300115)、三环集团三只股票。欧菲科技主要是为小米提供摄像头模组业务;长盈精密则是小米系列手机外观件供应商;三环集团小米的新款手机MIX2提供陶瓷外观支持。国投瑞银锐意基金合计持有这些股票2.9亿元的市值,占基金总资产26.26%。

Contact information wei✉ Lee15784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