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现在有几只股票涨停,百度华为小米纷纷抢占风口!互联网大厂造车究竟图个啥

2023-02-26 6:47:10 证券 xialuotejs

小米公开招股发售股份数是多少股?

2018年6月25日,小米发布招股书,正式启动公开发售。招股书显示,小米香港IPO全球发售股份数目21.8亿股,每股22港元,股票代码1810。

小米基石投资者共有七家。

其中,中投中财(CICFH)认购1.91亿美元、美国高通(Qualcomm)认购1亿美元、中国移动认购1亿美元、CDB PE(国开基金)认购6700万美元、保利集团认购3150万美元、招商局认购3000万美元、顺丰速运认购3000万美元。

扩展资料: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长和联席董事总经理霍建宁证实,李嘉诚通过其基金会斥资3,000万美元(约2.34亿港元)认购小米股份。

彭博社也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和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也同意认购小米股份。

彭博社同时指出,从当地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大跌的情况来看,投资者对小米公司61亿美元,首次公开募股的需求并没有热情。

从辉立证券和耀才证券这两家香港本地券商的数据来看,申请小米IPO的散户投资者迄今取得的保证金贷款不足30亿港元(3.82亿美元)。

不过信诚证券联席董事张智威认为,新经济新股不会再出现首日抽升两至三成,有券商_展息高逾3厘,换言之小米挂牌后股价要升10%才可以回本。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小米公开招股书 香港IPO全球发售股份数目21.8亿股

百度华为小米纷纷抢占风口!互联网大厂造车究竟图个啥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王佳妮4月20日报道:上海车展第一天,资本市场就沸腾了,A股三大指数放量上涨, 汽车 板块近30只个股涨停,无人驾驶、 汽车 电子、锂电池、智能交通等产业链相关个股普涨,让春节后郁闷至今的广大股民们扬眉吐气。

有人把这功劳扣在华为的头上:在上海车展前夕,华为、北汽联合发布首款纯电轿车,标志着曾经誓言永不造车的华为,开始帮助车企造车了。车展开幕首日还有消息传出:华为旗舰店要卖车了。有网友不禁凡尔赛了起来:“本来只想买部手机,结果一冲动订了台车回家。”

造车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互联网大厂纷纷入局新赛道,今天就让我们扒一扒各家大厂的家底,猜猜他们究竟图个啥?

本届上海车展,车载智能系统成为除了车辆“颜值”之外的另一大看点

百度调整公司定位,欲重回第一梯队

移动互联网时代,“BAT”中首当其冲的百度逐渐失去优势,被京东、拼多多、美团等后浪碾压。但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百度却是最早布局智能驾驶领域的公司之一。

基于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百度一直在小度智能助手以及自动驾驶上延伸扩张。2020年第四季度,百度智能云业务实现同比增长67%,年化收入约130亿元,成为拉动整体业绩的动力。不过,真正值得品味的还属百度在财报中发布的公司新定位“AI生态型公司”,取代之前“以搜索引擎、知识、信息为中心的互联网平台”定位。仔细品品,新定位意味着AI将成为百度的核心业务。

随后,李彦宏在2020年财报信中表态,新的一年里,百度作为AI生态型公司,将抓住云服务、智能交通、智能驾驶及其他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大市场机遇。“在过去几年里,百度已经先后研发出了大量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因此百度希望可以帮助 汽车 制造客户加速在智能软件上的整合以及升级。”

不过,百度似乎对 汽车 智能软件供应商这一身份并不满足,它还要进军整车制造业。20201年1月11日,实锤落地,百度与吉利组件智能电动 汽车 公司,新公司将面向乘用车市场。利好立竿见影,当天收盘,百度(BIDU.NASDAQ)报价301.93美元(约合人民币1951.4元),涨幅2.15%;3月3日港股收盘,吉利 汽车 (00175.HK)报价26.15港元(约合人民币21.79元),涨幅0.77%。

如果百度的造车公司运行顺利,预计在三年后,消费者就可以开上“百度 汽车 ”了。

百度的Apollo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

华为自己不造车,要帮车企造好车

其他大厂都造车了,华为呢?每当传言满天飞,华为总是笑而不语,终于,4月17日晚,华为一鸣惊人,与北汽新能源一起官宣了首款Huawei inside智能豪华纯电轿车北汽极狐阿尔法S。

华为进行和车相关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成立的车联网实验室。去年10月,华为又发布了hi商业模式,代表Huawei Inside。华为将为合作车企提供包括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5大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

华为有着有深厚的ICT技术积累,2020全年,华为营收达到89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净利润646亿元,同比增长3.2%。营收净利双双增长,但业绩增速放缓。整体增长之下,各业务条线、各大区域情况冷热不均。过去一年,华为中国区业务保持了快速增长,但欧洲、中东、非洲、亚太和美洲业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在剥离荣耀后,华为元气大伤,国内出货量被小米、OV赶超,仅仅位列第四。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昆说,华为的布局在智能 汽车 的关键领域,比如车联网、车云、智能座舱、电源管理等。“华为做智能 汽车 部件供应商的定位没有改变。”他一再强调。

极狐αS通过华为技术可以在城市道路无人驾驶

小米再创业,雷军自称“亏得起”

“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是雷军的经典语录。3月30日,雷军宣布他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小米要造车了。

众所周知,小米的主营业务是手机。2020年全年,小米集团营收2459亿元,同比增长19.4%,经调整净利润达到人民币130亿元,同比增长12.8%。虽然营收利润实现双增,但毛利却不高,小米智能手机的毛利润低于10%。与此同时,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两大业务的营收增速也有所放缓。

另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智能手机已进入存量市场。据中国通信院数据显示,中国手机出货量在2016年达到5.6亿部高点后逐年下降,到2020年,叠加疫情影响,全年出货量为3.08亿,比4年前减少近一半。对小米而言,寻求新的业务增量已迫在眉睫。

其实,小米入局 汽车 业并不是一时兴起。早在2013年,雷军就两次拜访特斯拉CEO马斯克,下单了两台特斯拉Model S,开一台,拆一台。2014年,小米投资了地图厂商凯立德。2015年,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投资了近十家电动 汽车 企业,包括蔚来和小鹏。

智能电动 汽车 作为继手机之后的又一大移动终端,符合小米延展AIoT生态链的战略。雷军在4月6日的米粉“Open Day”上表示,智能生态是个整体,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机、智能家电和智能 汽车 在内是一个闭环。

但终究,造车是重资产,小米计划全资在智能电动 汽车 领域首期投资100亿,未来10年将总共投资100亿美元,定价在10万到30万之间,估计三年后上市。而在小米的账面上,截至2020年底,现金储备有1080亿。雷军说:“小米亏得起。”

“在过去75天里团队,我们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200多位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2次正式的董事会,才终于迎来了小米史上最重大的造车决定。”雷军这么说,是坚定投资者信心,也是为自己壮胆。

智己L7是阿里巴巴与上汽合作的成果

阿里牵手上汽,用户也能分股权

本届上海车展,智己 汽车 首度登场,发布了售价40.88万元的豪华纯电智能轿车。智己 汽车 来头不小,是上汽集团、张江高科、阿里巴巴集团在2020年12月联合成立的,创始轮融资达到了100亿元。新公司中上汽股权占比54%,浦东投资占18%,阿里占18%。

有人要问,还有10%的股权归谁呢?答案是“用户”。智己 汽车 的股权架构十分特殊,即“ESOP(核心员工持股平台)+CSOP(用户权益平台)”。车主作为用户使用服务并输出数据,由智己 汽车 获得大数据并以此不断改善智能化服务体验,最终以数字权益的形式确认用户贡献的数据价值。有网友说,这一套规则像极了比特币“挖矿”,四舍五入,买智己 汽车 等于买了辆矿车呗。

在智己 汽车 中,上汽集团提供技术、供应量帮助,阿里巴巴提供大数据、智能生态、资金方面支持,张江高 科技 则负责提供AI智能领域资源。事实上,在智能网联领域,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团早在2014年就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智联网 汽车 ”项目合作。2015年,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投资10亿元成立斑马网络。2016年,荣威RX5上市,这是首款搭载基于AliOS的斑马智行系统的智联网 汽车 。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商以及背后的金融仍然是阿里巴巴最主要的商业模式,进入 汽车 行业只是辅助角色。从 汽车 智能操作系统入手,一是因为阿里有较强的服务整合能力,二是阿里具有独立开放的操作系统。反之,前途无量的智联网 汽车 市场,也将反哺给阿里更有黏性的用户和更丰富的消费场景。

参观者在上海车展体验智能 汽车 的操作功能和智能架构

行业风向:软件成为现代车辆差异化竞争的核心

车企和互联网、通信巨头联手合作已成 汽车 行业新常态, 汽车 正逐渐“电子商品”化。从上海车展参观归来,范先生有所感慨:“大大的屏幕实在是不敢恭维,有些功能要一屏一屏地去翻找。眼睛离开前方道路也不安全。如果操作出错的话,纠错的步骤也不如机械按键来得方便。满眼都是屏幕,还能不能好好开车了?”

有“吃瓜群众”表示,对于互联网造车其实就是看个热闹,“可能是在为将来的无人驾驶开发铺路吧,但落地太难了,法律通过可以上路再说吧。”也有 科技 粉丝对智慧出行充满期待,”如果有心仪的车款落地,我很愿意买单。”

观众正在通过VR系统感受大疆车载系统

一份普华永道发布的《2020年数字化 汽车 报告》显示,软件已成为现代车辆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到2030年,软件在消费者感知价值中的占比将达60%。另一方面,受到互联 汽车 、无人驾驶、智能出行和电气化趋势的影响, 汽车 软件数量增长将超过300%。未来10年,随着用户期望提升和新功能涌现,软件开发成本将增长83%。”

普华永道中国 汽车 行业主管合伙人金军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只有打造软件驱动的车企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持续捕获价值,“短时间内,智能网联 汽车 由于成本的因素,价格有一定压力,但开发成本随着产销量的提高,能够进一步摊销。”

(图片摄影:刘晓晶、柏可林)

小米集团有没有历史股改的股票

并没有,小米集团是一家私有企业,以经营手机业务为主,没有经历股改,不存在历史股改的股票

从37个涨停到强制退市,曾经的装机必备,暴风影音为何“掉线”?

他是中国互联网影音行业的开路人之一,于2006年到2007年间以1000万元收购了暴风,并整合改组,是暴风集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那时候的暴风影音一度成为人们播放视频的第一选择。

2015年,暴风影音成功A股上市,连续的37个涨停板,市值涨到369亿元,成为人们所熟知的妖股。但没想到曾经风光无限的上市集团老总却锒铛入狱,令人唏嘘。本期子牙童趣.商酱锦囊就带领大家一起来认识冯鑫的故事。

1972年,冯鑫出生在山西阳泉的一个普通家庭。山西阳泉

这个地方可不一般,它也是现在的互联网三巨头之一的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的故乡。

从小冯鑫就爱自由不喜欢约束,在上学的时候他也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而不愿意跟随大多数人的想法和选择,很有自己的主见。

这也并不妨碍他考上一所大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能考上大学的也不是很多,可以说是很吃香了。

1993年,21岁的冯鑫结束了合肥工业大学的本科大学生活,因为他在大学期间并没有认真的学习功课,导致毕业的时候只能拿到毕业证而没有学位证,而这样的学历在找工作的时候无疑是大打折扣。

在回到山西后,靠着父母与熟人的一点关系,冯鑫被安排进入了当地的矿务局工作,但还没有满一年,冯鑫就待不下去了,他不喜欢体制内的工作,想靠自己出门打拼。

当时的互联网行业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但冯鑫看见了其中蕴藏的无限生机,1998年通过面试来到了金山软件公司,担任销售一职。

金山公司相信许多人都并不陌生,小米 科技 公司的创始人雷军也是在金山公司工作了十几年之后才自己创业。在冯鑫加入金山公司的时候,雷军已经是金山公司的总经理了。

冯鑫很珍惜这个工作机会,毕竟之前已经有了六年之久的 社会 中的惶惶终日、摸爬滚打,他想要改变这样的局面。

在担任成都地区的销售经理时,冯鑫一直兢兢业业,他知道在公司要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只有靠业绩说话。在他的努力下,很快就升任了华西地区的销售主管,并且业绩很快超过了华东地区的华南地区。

后来,雷军发现了冯鑫的才能,想提拔他,包揽更多的工作任务,更好地为公司效力。金山公司在后来的业务发展中,增设了 游戏 部门,并注重发展 游戏 的开发与运营,就把金山词霸和金山毒霸两个大部门的工作全部交给了冯鑫管理,足以看见公司对冯鑫业务的肯定。

在金山总裁会议室里面,冯鑫因为得到了雷军的关照可以作为其中唯一一个非总裁地位的参加会议者,在旁听会议的期间,冯鑫学到了许多的东西,毕竟在座的都是公司的高层。

为了感谢雷军的提携,冯鑫会在每次会议结束之后帮雷军收拾办公室,甚至是一些烟头和碎纸。

2004年5月,冯鑫离开了金山公司。说起这次的离职,也是有点不愉快的。因为冯鑫是一个足球爱好者,达到很狂热的一个状态。

而2002年是中国队第一次凭实力打进世界杯,冯鑫自然也不愿错过比赛,想要去现场看球。当他给雷军请假的时候,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因为他这去看一次球耽误的时间都是不确定的,雷军并没有立马应允。

以至于心直口快的冯鑫直接就留下“不给我请假我就辞职”,转身离开去看球了。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冯鑫真正辞职的原因是由于他在金山工作了很多年,他陷入迷惘中,他想要搞清楚奋斗目标,于是他选择辞职。

不过对于在金山公司的六年工作经历,冯鑫还是非常感恩的,在后来事业有成的许多次采访中,他都毫不避讳的谈起了那时候的种种经历。

冯鑫从金山公司离职后,就被周鸿祎拉到了雅虎中国,工作了一年之久。这一年中,冯鑫一直在思考自己后面的路该怎样走,是继续工作下去,还是自己单干,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然,这一年他也并非什么事都没干,他完善了自己的简历,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后来周鸿祎离开了雅虎中国,冯鑫也紧跟着离开了。离开之际,他也想好了自己的选择,那就是创业。

再次离职后,冯鑫有想过找到雷军帮忙,主管他之前的金山毒霸,因为当时在杀毒软件中,金山毒霸一直是行业翘楚,地位可想而知,几乎每一台电脑都会选择下载金山毒霸杀毒软件,而且当时又没有能够与之相匹敌的杀毒软件,发展的前景还是非常大的。

雷军拒绝了冯鑫的请求,两人再次不欢而散。而后,冯鑫又找到了周鸿祎,想与他一起创业,虽然周鸿祎没有像雷军那样直接拒绝,但也差不多是拒绝的意思,因为周鸿祎已经找到了很好的下家公司——IDG,并且投资了好几家公司,如迅雷,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不过,周鸿祎把迅雷推荐给了冯鑫,这次冯鑫没有接受,而是坚持自己创业的想法。

2006年,冯鑫从蔡文胜手里拿到了300万元的投资,再加上IDG提供的300万美元,冯鑫瞄准先机,2007年用1000万元收购了暴风影音,并在后来整合改组,组建了 北京暴风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为了能给用户更好的服务,冯鑫又把超级解霸的知识产权技术结合进来,使得暴风影音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视频播放器,成为人们播放视频的首选。而暴风影音的董事长冯鑫也被大众熟知。

但是随着2006年一大批新兴的主打视频播放的公司创立后,暴风影音面临的是巨大的竞争压力,这其中有土豆网、pps影音和优酷等。暴风影音的业务范围一直是在本地视频播放,而没有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冯鑫没有抓住转型的机会,之后的行业竞争局势更加激烈,爱奇艺、优酷因为有了大量的投资,抢占市场,成功上市。

当以爱奇艺、优酷为主的视频公司正试着打造属于自己品牌的版权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时,暴风影音还停留在原地,选择不烧钱的办法,购买少量的视频版权,所以其他影视公司很快就超过了还未上市的暴风影音。

2012年,冯鑫面对着巨大的压力,想着让暴风影音提交IPO申请,但不幸的是,就在申请提交之后的半年后,就遭遇了创业板IPO暂停审批,为了成功上市,他等了三年,而在这三年里,有许多竞争对手上门来谈收购,但冯鑫全部拒绝了,当时他的目标是“山和大海”,最后暴风影音终于在2015年A股上市,并在上市之后接连不断的有37个涨停板,这意味着暴风影音的股价接连攀升,市值达到了369亿元。

冯鑫也逆水翻盘,身价达到了58亿元。

然而从2016年开始,冯鑫变了,在资本的裹挟之下,曾经向往自由的冯鑫开始动用杠杆进行资本运作,提出了“DT大文娱”战略,之后收购稻草熊影业60%股权,联合光大斥巨资并购英国 体育 版权公司MPS,也正是这让他后来遭遇连环诉讼。

海外并购不仅牵连了多家金融机构,还导致了暴风创始人冯鑫锒铛入狱,冯鑫在融资过程中被认定有行贿行为,暴风影音也日渐失去了往日的风光,市值持续下滑,逐渐淹没在了时代的浪潮中,结果令人唏嘘不已。

曾经的暴风是无数80、90后的青春,然而现如今他们的电脑里或许已经再也看不见它的踪影。或许就像那首歌唱的那样: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END—

金闪闪

小米股票为什么跌得这么厉害

一、因为小米上市后的首份业绩答卷,尽管乍看上去十分优秀,但细究之余,底子成色难以服众。之所以这么说,不仅因为小米财报摘除各项调整之后,真实的经营业绩差强人意,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在主要收入来源智能手机市场,还是以业务快速增长来支撑想象力空间的IoT业务,都无法为高估值提供直接而强有力的支持。

二、无论是从财报、从股价还是公司披露的业绩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小米正处于“柳暗花未明”的关键时刻:手机业务需要通过高端市场和海外市场贡献更多利润;IoT业务需要在还未兴起的智能家居市场,不断尝试并提供全新和具有说服力的方案;互联网服务业务,需要找到准确的切入点和清晰的方向,靠P2P推荐绝非长久之计。

小米上市后首份财报公布后,市场从一开始的惊喜迅速转为冷静,从上市到现在,公司股价在财报公布后大幅冲高回落,持续走低。

【拓展资料】

股价涨跌的原理就是:一般情况下,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股票的供求关系。在股票市场上,当股票供不应求时,其股票价格就可能上涨到价值以上;而当股票供过于求时,其股票价格就会下降到价值以下。同时,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调整和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得价格不断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一个股票的上涨,是需要资金来进行推动的,当很多资金都去买一只股票,就会造成股票供不应求,跟商品一样,一旦商品供不应求,价格就会有所上涨,股票也是这样,很多人买就会推动股价的上涨,买的力度越大,股价上涨的也就越厉害,股票涨停就是由于买盘力量过于强大所导致的。

一个股票的下跌,也是由资金推动的,当购买这只股票的机构和散户觉得买这只股票已经赚了不少,想要落袋为安,就会卖出股票,而卖出股票多了就会造成股票供大于求,买的人少卖的人多,股价就会下跌,以达到买家的心理价位最终实现成交。股票跌停的原因就是卖盘太多而买盘太少的缘故。

影响股价涨跌的最根本的因素就是资金,大量资金主动性买入会造成股价上涨,大量股票主动性卖出会造成股价下跌,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放量上涨和缩量下跌是正常情况,因为上涨的时候大家都在买,成交量势必会放大,而下跌的时候很少人买,成交量势必会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