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小米方面对记者的回复,“卖出原因是雷军不再控制雷军基金会导致可统计份额降低,并非减持,这家基金会是一家具有公共性质的慈善机构,而雷军根据香港当地条例终止对基金会的控制。”
雷军基金会为市场所熟知,是今年7月。当时,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近期向小米基金会、雷军基金会各捐赠3.08亿股公司B类股用作公益用途,合计约6.16亿股。
当时的背景之一是,雷军刚刚官宣,2021年Q2小米全球销量超苹果,成为全球第二,仅次于霸主三星。这是小米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因此,这笔“豪捐”当时引发了很大的市场反响。
按照逻辑,雷军向雷军基金会的捐赠并非现金,而是股票,获得股票的基金会可以享受这些股票所带来的分红,然后再把分红用于公益项目,也可以直接进行买卖等股票交易。同时,虽然雷军所捐赠的对象为“雷军基金会”,但是并不意味着“左手倒右手”。因为基金会要受到香港税法制约,只能用于慈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雷军所捐赠的是“B类股票”,小米作为港交所上市的同股不同权企业,其拥有“A类股票”和“B类股票”两大类,B类股票往往意味着1股1票。
实际上,作为小米的灵魂人物,雷军每次对于小米的持股变动都会牵动市场神经。
上一次雷军股权变动被市场所关注是在2019年第一季度。当时多家股票网站披露的信息显示,小米创始人雷军的持股数发生了变动,这被认为是雷军本人对小米股票进行了减持。对此,小米集团公关部当时澄清表示,雷军先生没有减持股票,持股数量没有变化,改变的只是他的B类股投票权数量,因为不再代理部分小股东的投票权。
此外,在2019年1月,小米集团还曾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出于对公司长期价值的信心,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和其他控股股东,承诺持有的所有股票,继续锁定365天,同时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CFO周受资亦做出同样的承诺。当时,小米6个月禁售期结束,而公司股价还基本处于阴跌状态。根据记者梳理,当时港股上市公司中,除小米外,并无已到解禁期的大股东做出过类似承诺的记录
出于对于经济的考虑,也是出于对于社会的考虑,出于对于销售量的考虑,出于对于公司发展的考虑,出于对于公司经济的考虑。
雷军这回可能是真的急了!9月3日,小米集团(01810)发布自愿公告称,小米董事会将行使此前股东大会授予的股份回购权利,在权利有效时间段内,将按照不超过120亿港元总价,不定期从公开市场回购股份。
小米集团表示,在互联网商业模式及“智能手机+AIoT双引擎”策略的推动下,小米集团以股份购回表达对现时及长期业务前景充满信心。本公司将继续提供“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相信该价值定位在现时市场状况下会更具竞争力。
小米为何会在这个时候急推回购,这一计划又是否能够提振市场信心呢?分析人士认为,小米集团在香港上市之后,虽然业绩表现还不错,但股价一直处于下跌趋势当中,当前8.35港元的股价相比17港元的发行价已经腰斩。近期更是报出小米集团总裁林斌减持股票的消息。若没有上述回购计划,小米集团的股价可能还很难止住。那么,小米集团究竟值多少钱呢?从业内研究机构的研报来看,近期有机构给出了最高22港元的目标价。
小米急推回购之谜近期的小米集团虽然股价低迷,但却在不断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董雷赌约、不回A股、总裁减持,这不今天又出了一个重磅回购。9月3日,小米集团(01810)发布自愿公告称,小米董事会将行使此前股东大会授予的股份回购权利,在权利有效时间段内,将按照不超过120亿港元总价,不定期从公开市场回购股份。受此利好刺激,小米集团在港股价摆脱近期低迷走势,开盘之后大幅上扬,最多时反弹近7%。
小米急推120亿港元回购可能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一是小米上市之后,最高价曾达到22.2港元,以其总股本240亿计算,总市值达5328港元。但近期小米的股价跌至最低8.28港元,市值跌破2000亿港元,也就是说去年7月初上市的小米集团在过去不到14个月的时间里,市值蒸发了3300亿。要知道,小米刚上市的时候,其掌门人雷军曾说,小米的估值可达2000亿美元。当估值的预期差来到如此之大的时候,小米的选择就可以理解了。
第二个原因是,近期出现了一个非常不利于小米股价的事情,那就是小米集团总裁林斌在如此低的位置减持股份。根据港交所信息披露,林斌于发布二季度财报后连续三日卖出共计4130.34万股小米股份,售出均价分别为每股9.07港元、8.92港元和8.92港元,套现约3.7亿港元,折合人民币超3.4亿元。林斌此次出售股份,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1.48%,其持股比例从11.67%减少至11.47%。事后,林斌虽然承诺未来一年之内不再减持股份,但林斌此举却可能打击了市场信心。
有观察人士认为,林斌此举类似于2018年3月腾讯控股总裁刘炽平。当时,刘减持股腾讯控股股份,此后该公司业绩出现下滑。还有北京的资管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林斌在这价位减持股份,是对雷军的不信任,还是对小米未来前景的担忧,目前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此举对多头的打击非常大。
除了林斌出售股票,根据港交所最新权益披露资料显示,小米主要股东晨兴资本也于7月4日向基金各GP及LP配发小米集团合计约1.11亿股B类股份,此次配股可视为各GP及LP将其在基金权益兑换为小米集团的股票。有专业人士认为,晨兴资本在此次交易中获得基金权益,此举是股票转让的行为。也许正是出于对股价前景的担心,雷军才会在此刻推出重磅回购计划。
股融易资讯今日话题
---
Web3是互联网人的机会
国内的Web3创业者还“不成气候”,只有少部分有钱又有决心的创业者会出海做产品。
在未来十年,Web3可能会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大的放大器与时代机遇。
由于Web3还在发展早期阶段,定义并不算清楚。但核心基本在于依托区块链技术达到的“去中心化”,这意味着建立在公链上的所有内容都可互通,数据都公开透明,不再被平台垄断或控制,两方的交易也不需要得到平台或其他第三方的同意就可达成。平台关于重大事项的决定将由社区成员组成的DAO(去中心化组织)通过集体决策完成。
听起来充满理想化的Web3愿景暂时还未落地,仍有不少关于去中心化和效率之间的争议,各大Web3项目背后站满的投资人也让人担心是否所谓“去中心化”只不过是另一场“中心化”运动。
作为全新的尝试,遇到一些问题也不可避免。由于现在区块链用户不算多,映客web3负责人刘志强估计全球月活可能不会超过1000万,想要真正实现社交元宇宙还为 时尚 早。
除此之外,由于元宇宙发展还处于早期,即便是市面上最火的应用如Axie Infinity或StepN也仍受到质疑,市面上目前并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已经跑通的经济模型。只能说,“风险越大,机会越大”。
虽然长远效果未知,但短期来看,也是投资者的一颗定心丸。今年5月,视觉中国推出海外数字艺术平台,消息发布当天有较大幅股价提升。
在接连不断的“大厂裁员潮”中,Web3却逆势为大厂打工人们开辟了一条新的光明路。
前腾讯副总裁创业,物流车自动驾驶热了
过去一年多,干线物流成为自动驾驶领域最热门的细分赛道之一。行业达成共识,这是一个市场较大,又能较早实现落地的场景,吸引了诸多玩家和资本入局。嬴彻 科技 、智加 科技 宣布自动驾驶卡车实现量产及常态化运营;小马智行旗下小马智卡、百度旗下DeepWay、千挂 科技 、行猩 科技 等新玩家涌入,融资消息不断。
2021年8月,嬴彻 科技 完成2.7亿美元B轮融资,京东物流、美团、太盟投资集团(PAG)联合领投,德邦快递、IDG资本、招银国际等跟投。2022年2月,公司完成1.88亿美元的B+轮融资,由红杉中国、君联资本联合领投,周大福企业有限公司、沄柏资本等跟投。
今年年初,嬴彻 科技 与主机厂合作伙伴共同研发的L3级智能重卡投入运营,总计百余辆,京东物流、德邦快递、申通快递、中通快运和雀巢等公司为其客户。截至目前,搭载嬴彻轩辕系统的智能重卡的自动驾驶商业运营里程超过300万公里。过去的两名司机变为一名司机,绝大部分的路程由系统辅助驾驶,司机状态从驾驶员转变为安全员,是自动驾驶为卡车行业带来的最直观的改变。
马喆人表示,自动驾驶卡车链条很长,每个环节都有高壁垒。成立之初,嬴彻 科技 就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首先,不追求不能落地的技术,确定“全栈自研+前装量产+深度运营”的路径,在自动驾驶软硬件技术研发的同时,搭建量产和运营能力;第二,采用全栈自研的方式;第三,从来不做demo车,从创立第一天就做量产车。
而与物流客户合作的难点则在于,产品能否经受得住实战考验。
回顾这条量产之路,马喆人认为,最大的挑战是把复杂的技术变成有用户价值的产品,既要有很好的性能,又要控制成本、满足车规要求,三者缺一不可。
目前,嬴彻 科技 100辆智能卡车已经在路上跑了小半年时间。
马喆人表示,产品主要在三个方面接受检验。
第一,成本。目前嬴彻智能卡车在所运行的路线上,在平均距离800~1000公里的单次运输任务上,自动驾驶系统里程占比均超过90%,最高可达99%,轩辕系统的自动驾驶功能覆盖高速道路全域,将司机从纯手动驾驶转变为安全管理员,疲劳程度大幅降低,全程实现了双驾变单驾,降低了人力成本,单位公里成本已经低于人工驾驶的成本。
第二,出勤率和时效性。单驾司机的出勤率100%,出勤率和时效均满足客户要求。
第三,安全性。至今保持安全0事故,并且千公里的碰撞预警次数比人工驾驶低40%。
在管理层面,马喆人表示,自动驾驶商业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长链条业务,下一步在业务上,“可做可不做的坚决不做”。
关于盈利,马喆人预计嬴彻 科技 能在三年左右实现收支平衡。
嬴彻 科技 的下一个目标是运营1000辆车、行驶1亿公里。
股融易资讯: 科技 、资本与经济动态
---
新能源车领域需求大,磷酸锰铁锂产业化提速
随着我国新能源 汽车 行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需求量大幅增长,同时对续航里程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日前从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多家锂电池企业了解到,目前业内对于磷酸锰铁锂电池均有相关研究和布局。机构表示,铁锂正极能量密度已接近理论极值,锰铁锂或成为铁锂企业的第二成长曲线。其在兼具安全性、低成本优势的基础上,可实现能量密度提升。
万达电影:上半年预亏5.2亿元-6亿元
万达电影7月14日晚间公告,2022年上半年预计亏损5.2亿元-6亿元,上年同期盈利6.39亿元。报告期内,受疫情影响公司国内下属影院最多时约410家影院同时暂停营业,占比接近公司国内影院数量的51%,公司票房收入大幅下滑。
中娱协:预计2022年中国沉浸式剧本 娱乐 行业年营收缩减至170亿元
中国文化 娱乐 行业协会联合美团研究院发布《中国沉浸式剧本 娱乐 行业研究报告(2021-2022)》。报告显示,从2018年至2021年,密室逃脱类、剧本杀类经营场所的总体数量增长幅度超过400%,沉浸式剧本 娱乐 行业的规模快速扩大。2022年受疫情反复影响,行业发展略显受挫,据中国文化 娱乐 行业协会测算,2022年行业年营业收入将从2021年的近200亿元缩减至170亿元。
红杉中国减持美团2107万股 持股比例由3.19%下降到2.81%
交所权益披露资料显示,红杉中国减持约2107万股美团股票,价值约39亿港元,持股比例由3.19%下降到2.81%。红杉在近两年多次对美团减持或派股给LP持有,或因基金已进入退出期。
比亚迪: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28亿元-36亿元,同比增长138.59%-206.76%
2022 年上半年度,尽管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疫情散发、芯片短缺及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但新能源 汽车 行业表现一枝独秀。本集团新能源 汽车 销量增长势头强劲,屡创 历史 新高,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同比实现迅猛增长,推动盈利大幅改善,并一定程度上对冲了上游原材料价格带来的盈利压力。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方面,消费电子行业需求疲弱,但本集团得益于成本控制能力提升及产品结构调整,盈利能力有所恢复。
台积电预计第三季度销售额198亿美元至206亿美元
台积电预计第三季度销售额198亿美元至206亿美元。台积电预计第三季度营业利益率47%至49%,预估46.1%。
马斯克:SpaceX“星际飞船”最快将在8月首次轨道飞行
美国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SpaceX)首席执行官马斯克7月13日在推特表示,如果之前的测试顺利的话,“星际飞船”(Starship)的首次轨道飞行最快将在8月举行。
深度学习模型筛查新药快千倍
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官网12日报道,该校科学家开发出一款名为EquiBind的几何深度学习模型,其将类药物分子与蛋白配对的效率比现有最快的计算分子配对模型QuickVina2-W快1200倍。相关研究已经提交预印本服务器,并将提交给国际机器学习大会。
以下是【股融易资讯】为您整理的今日股权融资事件
---
山猫齐动获A轮融资,新尚资本投资
作为拉动基建的重要方向,今年全年5G产业链进展有望超预期,后续的5G应用在政策支持下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世纪云安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昆仲资本领投
世纪云安通过“统建统营”的运营模式,解决社区充电难、充电数字化程度低等痛点问题。
深圳“宏芯宇”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中芯聚源领投
近日,闪存控制芯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深圳宏芯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芯宇”)已完成A轮数亿元融资,该轮融资由中芯聚源领投,合肥产投、昆桥资本等多家国资及产业机构跟投。所筹资金将重点用于新型存储产品的持续研发。公开信息显示,“宏芯宇”是存储芯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存储芯片产品的研发、生产、测试及销售。
深圳稳定同位素药物研发企业“鼎邦生物”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近日,深圳鼎邦生物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称“鼎邦生物”)获得阳和投资独家投资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资金将用于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鼎邦成立于2019年8月,是一家稳定同位素药物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一体化的生物制药及医疗器械企业。目前部分核心产品已完成临床前研究,准备进入IND阶段。
“数字力场”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数字力场”获得来自BV百度风投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虚拟资产方面的相关底层技术,如AIGC等技术研发。据介绍,数字力场不仅要做未来个人数字资产的重要基础设施,还要做连接各个元宇宙场景的入口。
在小米股价高企的看好时刻,林斌通过高盛转售3.5亿b类股,这次套现预估大约79亿港元。
虽然之后小米发布了自愿性公告,表示在这波操作之后,林斌相关方将不会再出售任何股份,剩余部分将被锁定5年。但显然市场接受这类消息后是最为敏感的,当天小米股价就收跌5%,市场开始弥漫着浓厚的看空情绪。显然小米高管在股票最高的时候减持,释放的信号显然很多资深投资者都心知肚明。
这波突如其来的操作势必会让股价进行剧烈的波动,但若远瞻的话,似乎并不能只看这一点。
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主要长期还是依靠公司本身的价值所决定的。
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讲,如果它是一个好公司,它就具备着被投资者所长期持有的价值和理由,那即使股价在一段时间内有波动和震荡的话,都并不会被引起恐慌性的抛售。我喜欢你这是因为我看到了你背后巨大的潜力以及上升的空间,所以即使你一时的摇摆与波动,都阻止不了我对你的爱。但若你只是一个空壳公司的话,我就会在高位把你无情的抛弃,因为我不想被割韭菜。
上市公司高管的减持并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也并非是看空股价。
这一次林斌地抛售,从总体来看,他的持股比例从11.4%下降到10%,单从总金额的话还是挺高的,但是从持股比例来讲并没有下降太多。只从这方面不能说明小米遇到了危机或者内部出现了什么问题,它的高管才会急于在高位抛售股票。
从很多方面的综合猜测,林斌这次的抛售与个人生活以及慈善的工作有关。
从小米的其他高管并没有抛售股票的迹象,可以看出林斌也许是为了个人生活以及工作的调整相关,他也许会逐渐的转向幕后,为之后的退休生活做准备。
我个人认为小米股市大跌有两个原因。一是手机市场疲软,二是小米手机冲击高端失败。
先来说第一个原因,那就手机市场疲软,如果你关注手机行业,你就会知道,现在的手机市场需求是越来越小。基本上所有手机厂商的手机在这两年的手机出货量都大幅度减少了,为什么说是基本上所有手机厂商呢?因为在这里面,苹果的出货量是没有减少的,反而是有一定比例的增加的。当然,其实相比于之前的增长速度,苹果手机的增长速度也是放慢了的。所以说,在这种整体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小米股市大跌是在正常不过的了,毕竟投资者喜欢的是有未来的产业,而不是喜欢这种看似夕阳的产业。未来手机市场的需求会进一步减少,这些手机厂商的盈利肯定进一步下跌,所以投资者不看好,那么小米的股市大跌是很正常的。
再来说第二个原因吧,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因为现在手机市场虽然疲软了,但是高端手机市场依旧有的赚,因为高端手机的售价高,利润空间也高。即使是少买几百万台手机,利润率依旧是可以比那些做性价比手机的手机厂商赚钱,而小米一开始就是做性价比手机起价的,虽然销量的确不错,但问题是性价比手机的利润空间很低的,一百块的售价,很可能才赚五六块。这也就是为什么小米要冲击高端的原因,因为随着手机市场的需求减少,手机出货量减少,不冲击高端的话,公司的利润率肯定是会降低的, 市场肯定不会看好小米公司的。所以小米公司要冲击高端,最后不负众望,冲击失败!因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总的来说,小米股市大跌在意料之中。因为现在国内的手机市场是需求量骤降,基本上所有的手机厂商都受到了冲击,小米也不例外。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