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把33亿都花在了自动驾驶项目上,而我认为小米这么做,并不会收获任何成效。
虽然小米造车计划引起了外界的高度关注,但是小米造车却并没有大家想象当中那么成功,要知道造车计划被雷军认为是小米未来发展的核心业务,然而在我看来,想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小米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一、小米把33亿资金都花在了自动驾驶项目上。
由于小米非常看好自动驾驶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所以为了提前掌握足够的市场份额,也为了占据先机,小米也在自动驾驶项目上投资了33亿。只不过从目前来看,小米在自动驾驶项目上,并没有收获到任何成果和效益,这也使得很多人对于小米投资自动驾驶技术感到十分的担忧。
二、小米投资自动驾驶项目不会收获任何成效。
随着智能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驾驶项目,在未来必然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只不过小米在投资了这么多钱之后,小米并没有收获到丰厚的回报,这也使得小米的自信心遭受到了相当大的打击,因为自动驾驶技术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才能够收获成效,很显然小米目前并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
三、小米投资自动驾驶不会收获成效,是因为小米投资依旧太少。
虽然小米在自动驾驶项目上投资了三十三亿,但是整个自动驾驶项目如果想要收获回报,就必须要投资几百亿的资金。很显然,小米目前根本无法承担如此大的投资费用,也不可能拿整个公司的发展做赌注,这是由于小米在自动驾驶技术上投资太少,所以才导致小米目前处于两难的处境。
如果小米未来不好好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那么小米未来就很有可能出现发展上的危机,所以我希望小米应该要好好规划自己的未来选择。
3月22日,小米集团发布2021年Q4及全年业绩。
2021年第四季度,小米集团实现收入856亿元,同比增长21.4%;毛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29.4%;经调整后净利润45亿元,同比增长39.6%。2021年全年,小米集团总收入达人民币3283亿元,同比增长33.5%;经调整净利润达人民币220亿元,同比增长69.5%。
2021年全球范围下的智能手机产业链供应承压,小米希望强调的是,在这一困境中,小米依旧保持了 健康 的增长态势。
“再一次证明了,小米是一家非常有韧性的公司。”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在财报后电话会议上表示。
2021年,华为从小米的主要对手阵营中淡出,取而代之的是荣耀。在智能手机业务上,2021年称得上小米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创造新高的窗口期——这个机会,小米抓住了。
2021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0%,达到1亿9030万台。
在全球和全国范围内,小米都拿下了第三的位置,仅次于三星和苹果。据Canalys数据,2021年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市占率为14.1%;2021年小米在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三,市占率从2020年的12.1%上升至15.2%。
小米2021年度出货量及市场份额均创 历史 新高,在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中出货量同比增速也是最快的。
另外,小米的高端之路又见成效。据王翔介绍,小米在2021年全球高端手机的出货量超过2400万台,在出货量中占比13%;2020年则为1000万台,出货量占比7%,
这在公司眼中是“非常大”的增长,但放置于小米的整个智能手机业务中,它的力量仍然有限。
小米实行高端化战略已有两年,能够直接说明消费者对其接受度的维度之一是ASP(平均每台手机售价)。这个数字在2021年为1097.5元,同比2020年的1039.8元增长幅度为5.5%;2020年相较2019年的979.9元则上升6.1%。而在尚未实行高端战略的2019年和2018年,小米智能手机ASP分别同比增长2.2%和8.8%。
要知道,在2018年至2021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部门的收入同比增速都远超ASP的增速。这意味着,小米这几年手机业务收入保持良好增长,更大程度上还是依靠销量而非价格。
不过,雷军及小米一众高层对于高端化战略依旧信心满满。
就在一个多月前的2月8日,雷军在个人微博发布全员信,称小米已举行了高端化战略研讨会,明确今后将坚定不移执行高端化战略。
与此同时,雷军宣布小米正式组建高端化战略工作组,将在产品和体验上全面对标iPhone,并确立了“三年内拿下国产手机高端市场份额第一”的具体目标。
2021年,互联网服务部门成为小米财报中一个被更加重视和强调的角色:其毛利率由61.6%跃升至74.1%——自小米披露数据以来,这是其首次突破70%。
再看具体业务线,2021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2089亿元,同比增长32.4%;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850亿元,同比增长25.7%;互联网服务收入282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他收入62亿元。
毛利润方面,根据财报,小米2021年实现毛利583亿元,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毛利为249亿元,占比42.7%;IoT与生活服务消费品毛利为111亿元,占比19.0%;互联网服务毛利润为209亿元,占比35.8%。
手机做规模、互联网做利润,时至今日这仍是小米业绩的核心之一。其智能手机业务有近64%的收入占比,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则仅为8.6%,但两者在毛利润的数额和占比上仅相差40亿元和约7%。
还需指出的是,在互联网服务282亿元收入中,中国大陆互联网服务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10.3%;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50亿元,同比增长84.3%——这也是除手机业务以外,王翔在财报会议上唯一强调过境外市场表现的业务部门。
互联网服务部门将是小米维持 健康 业绩的“良药”。自去年4月公布造车决定之后,小米的成本结构面临一场严峻挑战。造车需要重金投入,而从研发到量产到交付,时间线可能拉长到三年。作为一家港股上市公司,小米在这期间不可能对更加沉重的成本负担视若无睹。优化成本只是一方面,小米还需要用互联网服务的高毛利特性来维持在利润上的良好表现。
小米需要警惕的是,2021年是艰难的一年,但也可能是最轻松的一年了。
尽管小米此次年报中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大增69.5%,但拆解到各个季度会发现,这主要来自于小米在2020年的业绩受疫情严重影响。
据小米财报,2021年Q1至Q4,小米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163.8%、87.4%、25.4%、39.6%。而在2020年,小米在Q1的相应增速跌至10.6%,Q2增速甚至为负数,全年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速仅为12.8%,为历年来最低。
这意味着2022年的业绩表现要想再如此亮眼,难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此外,荣耀的手机销量在去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实现了强势增长,如果其继续保持品牌优势和产品质量,小米能否守住现有地位要打上一个问号。在内部,小米对于 汽车 部门的投入也将逐步体现在财报数字上。
好消息是,王翔表示,全球供应链的困境或将在今年二季度得到较大幅度改善。
对于外界最关心的造车,近日有媒体报道,小米或在今年三季度公布工程样车。对此,王翔并未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有过多回应,“找到合适的时间再跟大家讲详情,很多东西现在不方便透露。”他说。
小米目前唯一能表明的是,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进展超预期, 汽车 业务研发团队规模已超过1000人,未来将继续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拓展研发,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小米的起步法宝是制造智能手机。当年小米的手机注重性价比,然后通过饥饿营销在国内手机销售中获得第一名。小米的股票代码,1810,这意味着它在18年内上市,在10年内成立。它也被称为第一批年轻人。估值下调是雷军的积极选择。为了给小米上市后的上涨留下足够的空间,为投资者赚钱。
小米的使命是始终坚持做一个感动人,慷慨大方的好产品,让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印度,它已进入手机市场前五名。它已经连续五个季度保持了第一批手机出货量。通过独特的生态链模式,小米投资并带动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企业家,搭建了一个连接超过1.3亿台智能设备的物联网平台。
智能汽车已经成为一家未来前景非常确定的公司。甚至恒大、阿里巴巴和华为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汽车制造。魅族是小米最关心的人。在小米之前,魅族一直被誉为国产苹果手机,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荣誉。小米也不闲着,雷军不久前还表示,小米未来将在汽车制造领域投资1000亿美元。小米在其所有业务中都采用成本效益路线。
既然是性价比,那么就注定小米无法在硬核科技上有重大突破。想玩高科技,并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行了,看看华为,一年的研发投入上千亿,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小米上市后,除了打造一批富人,小米还拥有强大的资金来源,销售手机并不是结果,因为手机的冬天即将来临,而国产手机的保证数量已经达到了极限。如果小米想要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就必须扩大新的业务领域,并找到更有利可图的项目。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