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评什么意思(文华随身行期货软件下载)

2022-06-22 10:23:54 基金 xialuotejs

函评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基金委初审已经结束,各学部已经发出函评邀请了,很多老师可能会收到函评任务,有些老师反映一直没有收到函评任务,本文分析可能的原因,供大家参考!

原因一:系统未选择提供的关键词或关键词选择比较小众

为了避免函评的不公平性和不公正性,因此,基金委多年来致力于减少人为因素干扰,逐步推进电脑智能指派,电脑指派专家的依据是什么?就是关键词!

基金管理系统中的关键词是根据历年来基金申请书中高频关键词提取而来,即便如此,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某学部某处的关键词1000多个,使用率不到50%,有些申请书中的关键词找不到合适的研究方向,智能指派系统难以匹配合适的专家。因此,基金委各学部花大力气进行了关键词的优化和修订工作(~2020年),正因为这一点,一定根据系统给定的关键词(或者最相近的词),就是为了避免电脑指派找不到合适的专家,或者指派的专家不合适,耽误一年的心血,让自己的研究停止2年(最少)。同理,如果函评专家自己未选择系统提供的关键词,除了自用外,别人都不用的关键词,那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原因二:未尽到评审专家职责或学术水准尚不足

有一些是评审过申请书的专家,由于以下问题,也有可能会收不到评审任务:

一、评审过简,没有参考价值;

二、虽然文字不少,但整体比较空洞,不能揭示申请书的实质性创新思维和存在问题;

三、评审中有看得出来的感 *** 彩,会影响评审的公正性;

四、评审意见与质量评价有严重的不一致性;

五、批评意见比较武断,没有说服力;

六、或许学术水准尚不足以参与函评工作等等。

原因三:存在科研诚信问题,被基金委拉入“黑名单”

评审专家被多人举报有不公正的行为,以致会影响子学科申请项目在学科整体中的竞争(传说中的黑名单)。

原因四:评审人所涉及的子学科申请项目数量相对比较少

申请项目数量相对比较少,就不会让所有的该领域的专家都参与评审,而选择过去评审比较靠谱的专家。

因此,建议大家及时更新个人信息,努力提升自身学术素养和水平,认真评审每一份申请书,为我国的基础研究做贡献!




文华随身行期货软件下载

继2018年首次上市申请终止后,文华财经再度开启上市之旅。

近期,上海文华财经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华财经”)的IPO申请获深交所受理,拟登陆创业板。此次上市,公司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1334万股,募集资金约6.52亿元,分别投向于云端量化投资软件系统开发设计项目、新一代资管系统开发项目、研究院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作为国内期货市场更大的交易软件,曾占据97%市场份额的文华财经一直是投资者的首选,不过就在2020年初,众多期货公司“集体下线”文华财经软件产品,一度让其陷入困局之中,尽管事件已经落幕,但也揭露了公司经营潜在的痛点。

1

市占率高达90%

文华财经发家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一开始,创始人尚守哲想进军证券市场,但由于大智慧、指南针等众多炒股信息软件已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尚守哲便把目光转向期货软件信息服务这一空白市场。

不到3年的时间,1999年文华财经在大连推出INTERNET期货行情信息系统,开始为期货投资机构和个人提供服务,成为了中国之一个通过互联网提供专业期货行情信息的公司。

2000年之后,文华财经在期货软件市场可谓是如鱼得水,与大商所、上海商品交易所、郑商所相继签署信息转发授权协议,并且与中粮、北亚等期货公司先后签约。随着文华财经软件的使用率不断上升,公司逐渐坐上行业“一哥”的地位。2009年,其产品在期货领域的市场覆盖率就已超过90%,选择文华财经的期货公司达到150多家,用户数突破70万。

自成立以来,文华财经在融资过程中亦获得谱润投资、兴富资本等5名私募基金投资方青睐,处于公司前十大股东之中。招股书显示,创始人尚守哲直接持有公司64.35%股份,并通过大连经一、上海经一间接控制公司13.95%股份,合计控股78.3%,为文华财经之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除尚守哲外,持股9%的大连经一、持股4.97%的苏州中新位列第二、三。

不可否认的是,受到资本青睐的文华财经,无论是行情反映还是软件操作性上,其在产品研发和用户体验上的确用了一番心思。

目前,公司已开发出开发出wh6、wh7、wh8、wh9和随身行等各具特色的软件产品,并通过SaaS授权模式实现盈利。2020年12月,其PC端基础交易软件的月活跃用户数为62.89万人,移动端随身行软件的月活跃用户数为134.70万。

期货市场虽不及证券市场规模,但对于提供金融衍生品交易软件的文华财经,不失为一门获利颇丰的生意。2018年-2020年,文华财经实现的营业收入由1.34亿元增长至1.9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9.7%;相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则由4580万元增长至7577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8.63%。

从盈利水平上来看,文华财经主营业务毛利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其中衍生增值软件服务的毛利率更是高达90%以上。

2

客户流失风险

看似无懈可击的期货软件“一哥”,文华财经也曾遭遇“联合 *** ”事件。

2020年初,包括永安期货、南华期货、国泰君安期货等在内的头部期货公司纷纷通过官网、微信等多种方式发布声明,将自1月17日开始,暂停或关闭接入文华财经交易软件,包括旗下文华随身行、文华赢顺等。

***

遭遇期货公司集体 *** 的原因,是其操作系统不符合“穿透式监管要求”。

所谓“穿透式”的监管要求,是指客户通过交易终端软件下达交易指令的,期货公司应确保客户下达的交易指令直达其信息系统。而与其他交易软件有所不同,文华财经的交易终端不是直接将指令报送给期货公司,而是先通过文华的服务器中继,再由文华将指令发送给各期货公司。

也就是说,文华财经不仅拥有巨大的客户流量,同时也掌控着庞大的客户基本信息和交易经济数据。这带来的隐患风险不容小觑,一方面,作为第三方商业公司,存在期货信息安全隐患较大;另一方面,期货公司无法对软件商所 *** 发出的指令信息进行事实审核,会存在一定的法律纠纷及管理风险。

在此期间,文华财经虽曾提出三种整改方案,但未获得全部期货公司的认可。

期货市场虽与证券市场同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期货公司利润低,整个行业的总体利润,还未能达到一家龙头券商利润,在一定程度上,期货公司也存在成本压力。

而此次升级,文华财经提出需期货公司增加部署本地服务器,相当于将相关软件改造升级的费用转嫁于期货公司,导致双方在费用支付方案存在争议。加上此前,文华财经开始向终端用户收取费用,且连年增加期货公司的软件使用费用,对其存在一定意见。

***

面对压力,文华财经最终决定向各期货公司免费提供中台系统的 *** 软件产品和相关技术支持,并公告表示将积极配合期货公司进行系统升级,同时为公司合规意识淡薄,未按监管要求及时整改,给行业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表示诚恳歉意。

***

“起于收费,归于免费”的这场闹剧虽已落幕,但在此过程中,文华财经的系统架构和商业模式显露,对其造成的影响还未得到缓解。

目前提供软件服务的供应商很多,有以行情分析为主的,也有以交易执行为主的,论技术而言,文华财经不能说有多么先进,而其优势更多在于前期积累的用户群体以及培养的用户习惯粘性。

就在期货公司与文华财经“分手”之际,多家交易软件供应商通过积极宣传不断抢占市场,也有期货公司趁机推出自家开发的APP交易软件。这对文华财经市占率造成一定挑战。截至2020年末,文华财经已与国内135家期货公司合作,占国内期货公司总数的90.60%,较上次IPO申请时提到的97%的市场占有率有所下滑。

3

小结

在金融科技不断发展的趋势下,提供符合监管要求又方便投资者使用的金融交易软件层出不穷,且产品之间差距较小。文华财经虽是国内更大的期货交易软件,得益于用户使用习惯产生粘性的先发优势,占据领先地位。但作为IT服务商,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并不具有独创性,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难免会面临客户流失的风险。

要知道,行情走势与软件无关,投资者不会执着于某一个软件。长远来看,公司将目光专注于更为细化精准的交易软件才是王道,同时,如何维护与期货公司、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




函评是啥意思


基金委初审已经结束,各学部已经发出函评邀请了,很多老师可能会收到函评任务,有些老师反映一直没有收到函评任务,本文分析可能的原因,供大家参考!

原因一:系统未选择提供的关键词或关键词选择比较小众

为了避免函评的不公平性和不公正性,因此,基金委多年来致力于减少人为因素干扰,逐步推进电脑智能指派,电脑指派专家的依据是什么?就是关键词!

基金管理系统中的关键词是根据历年来基金申请书中高频关键词提取而来,即便如此,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某学部某处的关键词1000多个,使用率不到50%,有些申请书中的关键词找不到合适的研究方向,智能指派系统难以匹配合适的专家。因此,基金委各学部花大力气进行了关键词的优化和修订工作(~2020年),正因为这一点,一定根据系统给定的关键词(或者最相近的词),就是为了避免电脑指派找不到合适的专家,或者指派的专家不合适,耽误一年的心血,让自己的研究停止2年(最少)。同理,如果函评专家自己未选择系统提供的关键词,除了自用外,别人都不用的关键词,那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原因二:未尽到评审专家职责或学术水准尚不足

有一些是评审过申请书的专家,由于以下问题,也有可能会收不到评审任务:

一、评审过简,没有参考价值;

二、虽然文字不少,但整体比较空洞,不能揭示申请书的实质性创新思维和存在问题;

三、评审中有看得出来的感 *** 彩,会影响评审的公正性;

四、评审意见与质量评价有严重的不一致性;

五、批评意见比较武断,没有说服力;

六、或许学术水准尚不足以参与函评工作等等。

原因三:存在科研诚信问题,被基金委拉入“黑名单”

评审专家被多人举报有不公正的行为,以致会影响子学科申请项目在学科整体中的竞争(传说中的黑名单)。

原因四:评审人所涉及的子学科申请项目数量相对比较少

申请项目数量相对比较少,就不会让所有的该领域的专家都参与评审,而选择过去评审比较靠谱的专家。

因此,建议大家及时更新个人信息,努力提升自身学术素养和水平,认真评审每一份申请书,为我国的基础研究做贡献!




函评会评是什么意思

从去年以来,国家密集发布各种意见,包括专利、项目、论文的认定和权重等等,目标直指科技人才评价的“五唯”倾向。此后,不管是在项目、奖励还是各类人才称号申报工作中,都开始进行改革。可以说,破五唯,已经是大势所趋。

而7月底,两部委又发布了高校职称改革指导意见,正式把破五唯的关口移到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上来了。那么现在,破五唯就成了每一所高校、每一位老师要面临的问题了。意见发布后,就有老师问我们未来职称条件会怎么改,我们的人事部门暑期也在抓紧时间研讨。

职称评审不同于人才称号申报、奖励申报等,它的覆盖面更广,涉及的情况也更多,所以,想在职称评审中做到五个不唯,确实需要认真思考。从此前一些高校的尝试来看,目前我们有了这样的一些思考:

之一,不唯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有不少老师,特别是博士毕业刚进校的年轻老师,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我只有论文,没有别的成果,是不是就不能评职称了?如果能评,那是不是就是”唯论文“了?

这样的问题很有代表性,而破五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对“唯”字的解释。有人说,五不唯就是五不看,这样肯定是不对的,学历、职称可以不看,但论文、专利、奖励、项目等等,是评价科研工作的主要维度,抛开这些内容,我们根本没法判断一个人的科研水平,更何况,论文评价,也是全世界通用的评价 *** 。不看论文,我们分分钟和世界脱节。

还有人说五不唯就是五全面,既然不唯论文,那就论文也要、项目也要、奖励也要。这种说法显然更不对。要求科研老师面面俱到,就是样样都平庸。这样评价对人才是破坏性的。

五不唯的真实含义其实是“五不限”。即学校不能因为教师某一方面的缺项而限制教师,比如,不能因为老师学历是硕士就不让评教授,不能因为老师论文数量少就一票否决了。换句话说,教师只要能拿出某一项突出的成果,就有资格参评。如果各种成果都没有,那同样是不可能参评的。所以,如果年轻博士只靠论文评职称是可以的,这并不是“唯论文”,而是“不唯项目”“不唯奖励”,但前提是论文要够水平。

第二,“不唯”意味着放低要求吗?

又有老师问:破除五唯后,学校职称评审条件的限制肯定会减少,那岂不是资格条件也会降低,这样大家都可以申报,不是乱套了吗?

这样理解有些流于字面了,实际上,一旦实行新的评审条件,各项业绩的要求不但不会降低,反倒会大幅提高。国家推行“破五唯”,初衷在于“从根本上扭转功利化倾向、从根本上祛除浮躁之弊”。也就是要鼓励踏踏实实做学术,做真学问的人,而这种人,往往成果数量并不多,但层次都很高。所以,我们的评价体系就要围绕这个标准来设计,就要提高成果的质量要求。

比如说论文要求。在今年年初印发的《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中,就提到了“三高论文”,即鼓励发表三类高水平质量论文,包括发表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论文,以及在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的论文。未来,不管是在项目申报、奖励评选、人才称号申报,以及学科评估、双一流评选等等工作中,评价体系中的论文项,就只有这三高了。

因此,对学校来说,教师发低级别论文就没有意义了,学校自然也不会鼓励老师灌水了。在职称评审中,学校势必也要将论文提高到这个层次,同时,降低数量要求。比如,教师有2篇三高论文就可以参评副教授,有5篇三高论文就可以参评教授。这样的条件看起来更容易,但实际上是更难了,因为很多老师连一篇都发不出来。

虽然国家也提出:逐步规范学术论文指标,论文发表数量、论文引用榜单等仅作为评价参考。但实际上业内人士都知道,刊物好坏基本上反映了文章水平,你发个统计源期刊论文难道要去和CNS论文PK。所以,目前的导向并非不认刊,而是只认业内公认的好刊。发一堆CNS,总比刷一大堆SCI论文强吧。


第三,普通教师该如何评职称?

很多中年教师又问:都说要提高成果质量,要发三高论文,但大多数老师水平有限,根本发不出这种论文,应该怎么办?难道以后就评不了职称了?

个人认为,对研究型大学来说,未来的大趋势就是如此,如果你发不出高水平论文或者其他高水平成果,那你真就很难在这样的大学里发展了。

目前,高校职称评审的程序也在发生改变。以往都是以校内评价为主,光职称条件就先卡掉一大批人,然后再是学院推荐、学科组推荐、高评委评审。其中虽然有外审环节,但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校外专家通常都会打马虎眼给参评人一个好评,这样外审结果的参考价值就不大。

但随着限制条件减少,申报人员增多,高校下一步将采用先送外函评,再校内评审的方式,类似于人才称号的评审。这样,校外函评的结果就会非常重要,可能需要全A,才能入围下一步的评审。而校外专家只看老师的显性成果,对老师的教学能力并不了解。所以,如果你没有拿的出手的科研成果,恐怕根本没机会进入下一个环节。

当然,对于早些年进校的老师们,以及一些基础课老师们,学校会开辟另外一条晋升道路,就是教学型教师。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有了这个类型,不过每年给的指标都很有限,而且,教学型教授、副教授的评价体系,也不是特别完善。虽然不要求老师们发高水平的科研论文,但要求老师们发高水平教学论文,申报教学成果、教改项目等。而这些成果,功夫主要在课堂外,而不是课堂上。因此,说白了,还是以成果来定成败,并没有真正考察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结

简单总结一下,在破除五唯后,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会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各种限制性条件如学历、出国经历等都不再是必要条件,但肯定还会提,可能会作为一个加分项。毕竟学校是要鼓励教师进修的。

二、评审要求实际上更高了,做科研的老师,趁早改变策略,不要去刷低水平的论文和成果,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劲头,冲击更高层次的成果。

三、相比科研评价,教学评价更难,是高校下一步需要持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如果能把教学水平很好地评价出来,就会有更多的老师去潜心教学,而不是花大把时间去刷论文,高校的科研环境也自然会得到改善。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函评什么意思》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函评什么意思、文华随身行期货软件下载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更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