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股票分红(基金270005)

2022-06-22 7:52:54 股票 xialuotejs

中联重科股票分红



本文目录一览:



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持续,行业两大巨头三一重工(600031.SH)和中联重科(000157.SZ)业绩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财报显示,去年三一重工实现营收1000.54亿元,同比增长31.25%,首度突破千亿大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4.31亿元,同比增长36.25%。

2020年,三一重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3.63亿元,同比增长12.45%;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6元现金红利,总计50.57亿元。

工程机械是三一重工最重要的业务板块。该板块去年营收968.25亿元,同比增长30.98%,占公司总营收的97%。

其中,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和起重机械是三一重工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37.51%、27.04%和19.4%。

三一重工称,其去年挖掘机产量超过9万台,挖掘机海外市场销量突破1万台。报告期内,三一重工的三款超大吨位挖掘机产品SY870、SY980、SY1250下线,实现了其150吨以下挖掘机产品的全覆盖。

三一重工表示,2021年将力争实现营收1200亿元。

中联重科去年营收与净利润的同比增速,均超过五成。

年报显示,中联重科去年实现营收651.09亿元,同比增长50.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72.81亿元,同比增长66.55%。

财报显示,该公司工程机械业务去年实现销售收入613.83亿元,同比增长49.75%,占总营收比重为94.28%。

农业机械业务去年营收26.44亿元,同比增长67.01%,占总营收比重为4.06%。金融业务营收10.82亿元,占总营收的1.66%。

中联重科在财报中称,其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市场份额均创造历史新高,30吨以上的汽车起重机销量位居行业第一,履带起重机国内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订单已排产至2021年下半年。

中联重科表示,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农业机械行业市场活跃度的增强,其农机业务盈利能力也明显增强,甘蔗机、抛秧机、打捆机市场份额占据第一,小麦机、烘干机市占率行业第二。

中联重科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2元总计2540万元。自2000年上市至2020年底,该公司累计现金分红153.2亿元。

中联重科在业绩预告中表示,预计今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2亿-26亿元,同比增长114.41%-153.39%,将创造历史最佳一季度盈利。

中联重科认为,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度持续提升,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在耕地红线的硬约束、土地流转、粮价上涨预期的支持下,农机行业潜在机遇显现。

展望今年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前景,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均在年报中给出乐观预计:在基建政策的推动、人工替代、环境治理、设备更新换代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还将保持较高景气度。

近两年来,三一重工股价一路上扬,多次刷新历史最高值。今年2月中旬,三一重工股价突破47元,总市值一度超过4000亿元。但2月中旬以后,三一重工股价一路走低。

截至3月31日上午收盘,三一重工股价34.04元,下跌8.07%,A股总市值为2887.97亿元。

去年以来,中联重科股价也曾一路上扬。今年3月初,该公司股价突破15元,A股市值超过1300亿元。此后,中联重科股价也小幅震荡走低。

截至3月31日上午收盘,中联重科股价为12.46元,下跌1.5%,A股市值为1079.86亿元。




基金270005

06月15日讯【增聘情况】巨灵财经数据显示,金鹰增益货币A(004372)、金鹰增益货币B(004373)、金鹰增益货币E(511770)今日新增基金经理陈双双管理。

基金




中联重科股票分红记录

中联重科18年现金分红百亿元 管理团队多次增持提振投资者信心

即便工程机械行业经历过数个盛衰周期,中联重科的现金分红始终稳定持续。

据数据统计,中联重科于2000年上市,连续18年现金分红,派现次数为19次,送转股为8次,现金分红总额高达102亿元,派现总额达到融资总额的1.65倍。若加上即将实施的2017年公司现金分红15.59亿元,中联重科现金分红总额将高达约118亿元。

除了稳定的派现分红,中联重科管理团队还多次自掏腰包,用真金白银增持自家公司的股份。

中联重科董秘申柯在接受《证券日报》

分红基石:

高质量稳健的业绩增长

从2000年的2.45亿元到2017年的232.73亿元,中联重科营业收入在十几年间暴增94倍;净利润从5256万元到13.3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

申柯表示,中联重科长期稳定的分红主要基于公司业绩的稳健增长,相较于过去以信用销售快速扩张的规模化增长,公司未来将更为注重盈利质量的改善。

脱胎于科研院所的中联重科在1992年至2012年间经历了20年的快速增长。2012年,随着工程机械行业整体步入低谷,中联重科主动切换至调整期和恢复期,战略聚焦调整产品结构,从以往的重规模向重质量转型升级。

“这几年来,通过解决历史问题和控制经营风险,调整管理队伍,开展产品研发4.0工程,创新管理机制,公司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经过这一轮的调整,中联重科已步入可持续发展的上升通道。”申柯告诉《证券日报》

在2016年经历上市以来首亏后,中联重科进行了重大战略调整:公司出售环境业务,在聚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和金融服务三大板块的同时向高空作业机械领域等新兴板块发力。通过适当的加减法,中联重科战略定位高度聚焦,业绩也呈现V型反转。

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2.73亿元,同比增长16.2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13.32亿元,同比增长242.65%。经营性现金流为28.51亿元,同比增长31.47%。同时,公司经营质量大幅提升,应收账款下降28.17%、存货总量下降30.42%,资产负债率降低3.57个百分点。

在工程机械板块,公司加大机制砂、干混砂浆、喷射机械手等新兴业务专销团队建设,持续实施成套销售策略,重点区域建立成套标杆客户,大幅提升关键件生产自制率;“智能、高效”的全新一代挖掘机、高空作业机械产品研发试制快速推进。

在农业机械板块,2017年,公司整合全球研发资源,加速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步伐,向“农业与装备产业控股公司”转型。烘干机国内市场连续五年蝉联销量冠军,小麦机、水稻机均位列行业前三位。

在金融服务领域,公司进一步深化产融结合,并产生了创投收益,金融板块进一步“滋养”实体产业腾飞。其中,财务公司获批加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完成人民银行电票直连;中联资本与业务领先的产业集团、专业机构合作设立产业并购基金,投资于产业链相关细分领域,实现创投收益。

海外市场方面,以“渠道、零件、本土化”海外核心战略初显成效,公司出口同比增长8.02%,实现高于行业的增幅。此外,公司紧随“一带一路”倡议,对境外八大主要生产制造基地进行了产品线拓展和功能升级。其中,意大利CIFA经营质量稳中有升,德国M-TEC经营业绩大幅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1%。

业内人士认为,中联重科积极推动战略转型,聚焦主业,走产品、客户端服务的智能化道路,在市场地位、研发实力等方面继续保持了综合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参与全球竞争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实现了有质量的增长。

多次增持、

回购传递发展信心

据数据统计显示,中联重科上市18年以来,一直长期保持稳定现金分红。即便在2016年亏损9.34亿元的情况下,公司仍坚持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5元。

凭借稳健增长的业绩和多年持续的分红,在今年5月份公布的A股入摩名单中,中联重科赫然在列。

“即便亏损还要分红,宁亏自己不亏股民,良心企业!”“这样的企业不入摩谁入摩!”与其它上市公司股吧的怨声载道相比,中联重科股吧的正面评价显得格外耀眼。

除了高比例高次数的分红外,中联重科在提振投资者信心,维护公司市值稳定等方面亦可圈可点。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以来公司多次启动增持计划以及回购计划。

2013年6月份,以董事长詹纯新为代表的中联重科高管团队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按照市场价格购买公司股票共计1937.9251万股;2014年12月份,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管理人员共同设立的湖南方盛控股有限公司以人民币8.43亿元收购公司股东佳卓集团有限公司46.3365%的股权,从而间接增持公司约2.19%的股份;2016年7月份,申柯以自有资金750万元增持公司股票177.31万股。

2016年6月份,中联重科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回购部分 A 股社会公众股份的议案》。截至2017年6月28日,公司累计回购股份数量为3884.508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51%,成交总金额为人民币1.7亿元。

截至7月12日收盘,中联重科报收4.03元/股,与净资产4.88元/股已呈现明显倒挂。对此,公司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表示,会认真考虑和研究投资者提出的回购股份建议。




中联重科每股分红

即便工程机械行业经历过数个盛衰周期,中联重科(港股01157)的现金分红始终稳定持续。

据数据统计,中联重科于2000年上市,连续18年现金分红,派现次数为19次,送转股为8次,现金分红总额高达102亿元,派现总额达到融资总额的1.65倍。若加上即将实施的2017年公司现金分红15.59亿元,中联重科现金分红总额将高达约118亿元。

除了稳定的派现分红,中联重科管理团队还多次自掏腰包,用真金白银增持自家公司的股份。

中联重科董秘申柯在接受《证券日报》

分红基石:

高质量稳健的业绩增长

从2000年的2.45亿元到2017年的232.73亿元,中联重科营业收入在十几年间暴增94倍;净利润从5256万元到13.3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

申柯表示,中联重科长期稳定的分红主要基于公司业绩的稳健增长,相较于过去以信用销售快速扩张的规模化增长,公司未来将更为注重盈利质量的改善。

脱胎于科研院所的中联重科在1992年至2012年间经历了20年的快速增长。2012年,随着工程机械行业整体步入低谷,中联重科主动切换至调整期和恢复期,战略聚焦调整产品结构,从以往的重规模向重质量转型升级。

“这几年来,通过解决历史问题和控制经营风险,调整管理队伍,开展产品研发4.0工程,创新管理机制,公司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经过这一轮的调整,中联重科已步入可持续发展的上升通道。”申柯告诉《证券日报》

在2016年经历上市以来首亏后,中联重科进行了重大战略调整:公司出售环境业务,在聚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和金融服务三大板块的同时向高空作业机械领域等新兴板块发力。通过适当的加减法,中联重科战略定位高度聚焦,业绩也呈现V型反转。

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2.73亿元,同比增长16.2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13.32亿元,同比增长242.65%。经营性现金流为28.51亿元,同比增长31.47%。同时,公司经营质量大幅提升,应收账款下降28.17%、存货总量下降30.42%,资产负债率降低3.57个百分点。

在工程机械板块,公司加大机制砂、干混砂浆、喷射机械手等新兴业务专销团队建设,持续实施成套销售策略,重点区域建立成套标杆客户,大幅提升关键件生产自制率;“智能、高效”的全新一代挖掘机、高空作业机械产品研发试制快速推进。

在农业机械板块,2017年,公司整合全球研发资源,加速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步伐,向“农业与装备产业控股公司”转型。烘干机国内市场连续五年蝉联销量冠军,小麦机、水稻机均位列行业前三位。

在金融服务领域,公司进一步深化产融结合,并产生了创投收益,金融板块进一步“滋养”实体产业腾飞。其中,财务公司获批加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完成人民银行电票直连;中联资本与业务领先的产业集团、专业机构合作设立产业并购基金,投资于产业链相关细分领域,实现创投收益。

海外市场方面,以“渠道、零件、本土化”海外核心战略初显成效,公司出口同比增长8.02%,实现高于行业的增幅。此外,公司紧随“一带一路”倡议,对境外八大主要生产制造基地进行了产品线拓展和功能升级。其中,意大利CIFA经营质量稳中有升,德国M-TEC经营业绩大幅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1%。

业内人士认为,中联重科积极推动战略转型,聚焦主业,走产品、客户端服务的智能化道路,在市场地位、研发实力等方面继续保持了综合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参与全球竞争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实现了有质量的增长。

多次增持、

回购传递发展信心

据数据统计显示,中联重科上市18年以来,一直长期保持稳定现金分红。即便在2016年亏损9.34亿元的情况下,公司仍坚持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5元。

凭借稳健增长的业绩和多年持续的分红,在今年5月份公布的A股入摩名单中,中联重科赫然在列。

“即便亏损还要分红,宁亏自己不亏股民,良心企业!”“这样的企业不入摩谁入摩!”与其它上市公司股吧的怨声载道相比,中联重科股吧的正面评价显得格外耀眼。

除了高比例高次数的分红外,中联重科在提振投资者信心,维护公司市值稳定等方面亦可圈可点。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以来公司多次启动增持计划以及回购计划。

2013年6月份,以董事长詹纯新为代表的中联重科高管团队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按照市场价格购买公司股票共计1937.9251万股;2014年12月份,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管理人员共同设立的湖南方盛控股有限公司以人民币8.43亿元收购公司股东佳卓集团有限公司46.3365%的股权,从而间接增持公司约2.19%的股份;2016年7月份,申柯以自有资金750万元增持公司股票177.31万股。

2016年6月份,中联重科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回购部分 A 股社会公众股份的议案》。截至2017年6月28日,公司累计回购股份数量为3884.508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51%,成交总金额为人民币1.7亿元。

截至7月12日收盘,中联重科报收4.03元/股,与净资产4.88元/股已呈现明显倒挂。对此,公司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表示,会认真考虑和研究投资者提出的回购股份建议。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联重科股票分红》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联重科股票分红、基金270005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