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养元饮品(603156.SH)发布公告,以方案实施前的公司总股本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含税),股权登记日为2022年5月27日,除权(息)日为2022年5月30日。
6月22日,东方证券股价飘红,微涨0.21%。
前一日晚间,东方证券发布公告,为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效率,有效提升业务拓展和客户综合服务能力,公司拟吸收合并公司投行业务全资子公司(以下简称“本次吸收合并”)东方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投行”)。
根据相关安排,东方证券拟通过吸收合并的方式合并东方投行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及人员。
本次吸收合并完成后,东方投行的所有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客户协议等合并入公司,东方投行全部债权及债务由公司承继,东方投行的员工全部由公司管理接纳,东方投行的独立法人资格注销,原东方投行的分公司在经监管部门批准或备案后拟变更为公司的分公司。
对于此次吸收合并,东方证券指出:“本次吸收合并完成后,公司投行业务牌照分割问题将得以解决,有利于充分发挥全牌照的优势,提高展业效率,进而提升公司综合金融服务水平。”
发挥全牌照优势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东方投行经审计的总资产为人民币26亿元,总负债为人民币10.48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人民币15.51亿元,2020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0.36亿元、净利润人民币0.79亿元。
近年来,随着注册制大幕拉开,东方投行业务表现颇为靓丽。
根据中证协发布了2020年度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排名情况,在股票主承销佣金收入方面,东方投行实现收入5.07亿元,排名行业第14位,股权主承销佣金收入突破近五年新高。2016年至2019年,东方投行的股权主承销佣金收入分别为3亿元、4.47亿元、1.86亿元、1.82亿元,分别排名行业第20位、13位、11位、18位。
今年上半年,东方投行的业绩也表现亮眼。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21日,东方投行今年实现主承销金额为171.02亿元,排名行业第7位。2021年半年规模已超过去年全年,排名更是有大幅提升。在2019年、2020年,东方投行的IPO承销保荐金额为13.4亿元、97.15亿元,排名行业第33位、第11位。
其中,IPO承销保荐业务是东方投行的主抓手。截至6月21日,东方投行2021年IPO承销家数6家,IPO承销金额达到111.08亿元,IPO承销金额的市场份额达到5.95%,仅次于中信证券(13.15%)、海通证券(8.60%)、华泰联合证券(8.45%)、中信建投证券(6.40%),排名行业第5位。
IPO承销收入方面,截至2021年6月21日,东方投行2021年实现收入3.58亿元,所占市场份额3.43%,两项指标均排名行业第12位。
从业绩上看,近年来东方投行表现优异,为母公司创造了较高的价值。
不过,由于东方投行已经是东方证券的全资子公司了,二者合并在各项财务数据上不会有任何变化,那么,东方证券为何又要大费周章地调整组织架构呢?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吸收合并主要源于东方证券对内部业务结构的梳理。
“其核心在于东方证券将其投行牌照收回,主要体现在内部业务结构的梳理,没有更多行业层面的意义。之前东方投行是以子公司的形式存在,券商牌照在子公司那边运转,东方证券内部是有割裂的,收回之后,东方证券就变成了一个完整的全牌照券商了。”泽浩投资合伙人曹刚对
事实上,东方证券也认为,本次吸收合并完成后,公司投行业务牌照分割问题将得以解决。同时能够有效解决东方投行作为子公司经营时,流动性风险等指标对开展投行业务的影响和制约;公司投行作为部门整体运作,管理与决策效率将有效提升,有利于推动公司投行业务整体发展。
而要成为现代投资银行,提升投行业务的行业地位,自然离不开投行业务的资源整合和发力,将投行业务合并至上市公司体内,或能将投行业务优势带到券商在直投等一级市场产品上。
合资券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东方投行前身是东方花旗证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花旗”)。
彼时,中国金融对外放开的加快,尤其是外资新设或参与境内金融企业股份比例的彻底放开,越来越多的外资将目光转向控股或全资。
在这一背景下,2012年6月,东方证券与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花旗亚洲”)共同投资组建了东方花旗,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但随着与东方证券战略合作期限的结束,2019年初,花旗亚洲将其持有的东方花旗33.33%股权转让给了东方证券。
2020年4月22日,东方证券公告,收购东方花旗33.33%股权及东方花旗更名事宜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领取了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新营业执照,东方花旗的企业名称变更为东方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即东方投行),成为东方证券的全资子公司。
随着此次吸收合并的完成,东方投行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早前盛行的合资券商也接连走向终结。
早在东方花旗之前,类似的个案还有长江巴黎百富勤证券、财富里昂证券、海际大和证券、华英证券等,都因外资的退出,进而成为国内投行全资子公司,最后进一步演变。
截至目前,境内仅有的中外合资券商仅剩下4家——中德证券(山西证券与德意志银行合资设立)、瑞信方正证券(方正证券与瑞信银行合资设立)、瑞银证券(瑞士银行与北京国有经营公司等设立)以及广证恒生(原广州证券与恒生证券合资设立,目前股东方已变更为中信证券与恒生证券)。
“目前除了摩根斯坦利参与设立的中金走出去外,其他合资券商大多都失败了。原因包括多方面,一是中方外方理念不一样,此外定位也有差别,外方股东更多希望把合资券商作为中国展业的平台,比如推动企业海外上市,而中方希望借助外方股东的管控水平,提升一个等级;第二,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国的投行和国际市场是割裂的,国际市场投行定价、销售最重要,而中国投行是写材料,外方优势在IPO几乎没有价值。第三,中国的投行激励很到位,甚至有过度激励,基本都是小团队,高度独立,所以中外合资所谓的决策优势、体制优势难以发挥。”沪上一家中型券商投行部负责人受访指出。
最近,有投资者迷恋于承德露露(000848.SZ),认为这家上市公司很有吸引力。诚然,承德露露的PE、PB都不算高,产品也是“看得见、摸得着”;且根据同花顺,其分红融资比更是高达596.4%,傲视同行。然而,我们应该看的更多。
对于承德露露而言,其资产项主要由4个科目构成,分别是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2018年披露数据为例,当期期末的金额分别为19.27亿元、2.83亿元、2.48亿元、3.07亿元,四者合计占总资产的比例高达97.28%。
这四个科目倒是都值得说道说道。一方面,我们先不考虑其他非财务方面的问题,仅从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两个角度查看承德露露的利润、资产折扣情况;另一方面,我们再考虑非财务方面的问题,来看上市公司历史遗留问题是否已得到解决。
无形资产的折扣
根据2018年年报,承德露露的无形资产分为“土地使用权”、“专利权”、“其他”三部分,账面原值期初余额分别为1.13亿元、3.01亿元、707万元,当期摊销金额分别为227万元、782万元、2万元,合计1011万元。“其他”项太小,我们不谈。
先看土地使用权。以植物蛋白饮料为主且定位较为类似的上市公司应为养元饮品(603156.SH)。根据养元饮品2018年年报,其对土地使用权摊销方法采用直线法,使用寿命50年。用1.13亿元除以227万元,差不多也是50年的样子,因此这个点没得说。
再看“专利权”。其实这个金额有一定误导性:根据2015年年报,彼时的专利权为1.02亿元,其他为2.06亿元,直到2016年起才变更为如今这个样子。这是为何呢?原来,上市公司年报中有这样一段话:
“根据公司2007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的《购买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议案》,公司以3.01亿元受让露露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具体包括:露露系列商标共127件;专利73项;各类域名共74个;企业及商品条形码205种。其中,受让之露露系列商标权评估价值为1.99亿元。”
若只看2015年(含)之前的专利权且将之视为一个整体,那么根据当时的年报可大概计算出平均摊销年限为13年,略高于养元饮品的10年。即使采取相对保守的摊销年限,这对于承德露露每年的净利润影响也只有200多万元。
而至于价值近2亿元的商标权,这就很值得一提了,这还涉及到历史遗留问题(第三个小标里也会涉及)。根据承德露露年报,由于“公司将露露系列商标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且“经测试商标权的可收回金额高于其账面价值,不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因此这部分商标权始终未予摊销。
说句题外话,酒水饮料行业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公司的无形资产项存在商标使用权,不过大多数已经将这部分资产的大部分摊销掉,仅古井贡酒(000596.SZ)摊销极少,仍有1.69亿元。此外,如贵州茅台(600519.SH)、五粮液(000858.SZ)等公司是将商标使用权的费用支出直接计入每年的管理费用中。
让我们再回到植物蛋白饮料来,养元饮品的无形资产项并无商标使用权。尽管商标使用权确有其作用,但我们在考虑承德露露净资产时,仍更倾向于将其全部费用化归零,这对于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可能有约10%的削减(以2018年期末数据为基准)。
再说句题外话,是关于近期变更实控人的维维股份(600300.SH),其年报显示:公司对外购商标使用权采用直线法摊销,期限10年;商誉(含商标使用权)则不摊销。
但有意思的是,2016年其外购商标使用权、商誉(含商标使用权)的期初余额分别为2.94亿元(与收购的枝江酒有关)、3980万元;而到了2017年,其外购商标使用权、商誉(含商标使用权)的期初余额则分别为2000万元、3.14亿元。着实令投资者不明所以。
固定资产的折扣
接下来我们看承德露露的固定资产折旧。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取中,承德露露与养元饮品对所有固定资产项均选用了年限平均法且残值率为5%。
不过,折旧年限方面,承德露露对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电子设备、运输设备、其他设备分别定为40年、14年、5年、6年、5年;而养元饮品则相应地定为20-30年、10年、3-5年、4年、3-5年。很明显,承德露露的固定资产折旧也相对激进。
我们再看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净值率”指的是“固定资产净值”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值,反映的是固定资产新旧程度。该指标值越低,则表明公司固定资产越旧,须投资进行维护和更新。
根据2018年年报,承德露露固定资产中机器设备的账面原值期末余额、账面价值期末余额分别为5.16亿元、1.1亿元,因此可得出其固定资产中机器设备的净值率为21.35%。
作为对比,我们来看看养元饮品的情况:根据2018年年报,养元饮品固定资产中机器设备的账面原值期末余额、账面价值期末余额分别为4.83亿元、2.69亿元,因此可得出其固定资产中机器设备的净值率为55.76%。
显然,承德露露的固定资产中机器设备的净值率已到了非常低的程度,这还是其折旧年限相对激进的结果。因此,我们推测承德露露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购置新设备,这对于其投资现金流将有一定影响。
存货、现金、商标
从存货周转天数来看,养元饮品2016年至2018年分别是56天、71天、73天,而承德露露分别是51天、79天、93天,二者差距不大,且都存在一定的恶化。不过在存货的构成中,养元饮品以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为主,而承德露露以库存商品为主。
单从产品销售周转的角度来看,养元饮品核桃乳2018年销售量为856767吨,期初、期末库存量分别为34550吨、32600吨,可计算出周转天数为14天;而承德露露杏仁露2018年销售量为213342吨,期初、期末库存量分别为36269吨、35626吨,可计算出周转天数为61天。显然,从产品销售周转的角度,养元饮品核桃乳较承德露露更胜一筹。
接下来说现金。早在2014年,《证券市场周刊》的
当然,上市公司对此指控是否认的,不过我们可以再来计算一番。根据2018年年报,承德露露货币资金期初、期末金额分别为19.06亿元、19.27亿元,而上市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在万向财务有限公司的银行存款,其期初、期末金额分别为17.3亿元、17.1亿元(活期存款分别为9021万元、3.3亿元;定期存款分别为16.4亿元、13.8亿元)。
当期,上市公司自万向财务有限公司处获得的存款利息收入为2537万元,以此可计算出这部分存款的平均利率约为1.475%。这个利率算高还是低呢?我们不好主观臆断,仍是应与同行作对比。
还是得看养元饮品。据财报,其2018年平均货币资金41.17亿元,当期利息收入1.07亿元,可知平均利率约为2.61%;2018年平均理财产品略低于63.07亿元,理财收益2.95亿元,可知理财收益率应略高于4.67%。显然,承德露露的现金管理很难真正令投资者满意。
最后再提一下承德露露的商标权问题,这可谓是一个历史遗留的古老问题了,相关文章读者可自行去查询。我们只是提醒投资者注意,承德露露与汕头高新区露露南方有限公司存在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纠纷,这已对上市公司及股东造成了持久伤害,而这种伤害还将持续多久仍未可知。
链接:https://xueqiu.com/9329772913/130837808
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2月3日丨养元饮品(603156.SH)公布,公司于2018年11月12日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三年。根据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公司自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减税手续后,在有效期内(2018年至2020年)可享受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公司根据规定于2021年进行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资格申报工作,但根据公示的河北省2021年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公司未被列入拟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内,即公司2021年度不能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应按照2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鉴于公司2021年1-9月已按15%的所得税税率预缴企业所得税,因此需补缴2021年1-9月企业所得税额为8916.08万元,占当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并报表)比例为5.47%。本次公司未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将对公司2021年度业绩带来一定影响。以上数据未经审计,最终影响金额将以审计机构年度审计确认后的结果为准。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603156》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603156、东方证券软件下载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