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北汽蓝谷2022还有希望,随着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的批量交付,加之极狐市场渠道日臻完善,北汽蓝谷市场业绩有望在2022年持续提升,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北汽蓝谷(600733.SH)作为华为的新能源车企合作方,股价随着消息,大起大落。
5月19日晚间,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曾称华为欲入股北汽极狐,未来双方将联手推4-5款HI版自动驾驶车型。消息称华为方面与北汽蓝谷的高管会面,探讨更多层面的深度合作,包括股权、技术、产品以及销售渠道层面。
今年以来,三家与华为合作的新能源 汽车 厂家都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3月9日,小康股份与华为签署新能源 汽车 领域合作备忘录,从此股价一飞冲天,从21.57元/股,最高上涨至69.54元/股。涨幅高达到2倍多。截止5月24日,小康 汽车 股价上涨151%。在此期间,同为华为的合作方,长安 汽车 股价上涨了36.45%,北汽蓝谷股价则上涨了92.53%。
北汽蓝谷的股价搭上了华为合作的顺风车,短短两个月实现了翻倍,但是,其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仅仅靠着与华为合作新能源车载系统的刺激,北汽蓝谷能否真正转变颓势?
在一众车企里,北汽蓝谷在新能源车领域是先行者。只是如今,当人们说起智能电动 汽车 时,会想到造车新势力们,但是却再也想不起曾经的电动 汽车 “销量冠军”北汽新能源。
北汽蓝谷2020年度财报显示,北汽蓝谷全年营业收入为52.72亿元,同比下滑77.6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64.82亿元,由盈转亏。
对于净利润巨幅亏损的原因,北汽蓝谷解释为:2019年以来伴随新能源 汽车 补贴政策急剧退坡,加之燃油车排放标准升级,导致已产车辆大幅降价销售,使北汽蓝谷新能源车型销售情况急转直下,陷入成本不能抵消的困局,导致乘用车市场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竞争力减弱。同时,疫情导致经济和 社会 运行迟滞,迫使北汽蓝谷具有优势的网约车、出租车等对公销售业务停滞,没有销量来分摊成本,进而造成存货增加。
这样的说法在销量上,也可以得到印证。2020年北汽新能源全年累计销量仅为2.59万辆,2019年同期为15.06万辆,同比下滑82.79%。2020年累计产量1.32万辆,2019年同期为4.43万辆,同比减少70.17%,产销数据下滑均较为严重。
2021年5月15日,北汽蓝谷公布最新产销快报。北汽新能源今年前四月累计销量4177辆,较上年同期减少56.43%。其中, 1月至4月各单月销量基本维持在1000辆左右。相比这下,同期国内主流电动 汽车 品牌排名前15位的车型,单月销量达到2918辆以上,更有超过上万辆的。
据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数据,今年前4个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69.4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268.8%。今年前4个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前15名企业集团销量数据里,只有北汽下滑,同比减少12%。
这样的势头,并没有好转。2021年一季度,公司净亏损8.54亿元,亏损额同比扩大了近一倍。
北汽蓝谷子公司北京新能源 汽车 股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我国首家独立运营,首个获得新能源 汽车 生产资质的企业。
2013年至2019年,北汽新能源连续7年保持中国新能源 汽车 的销量冠军。2020年,北汽新能源销量同比下滑超过80%,痛失了国内纯电 汽车 销量第一的位置,被外界评价为“2020最惨”车企。要知道,2019年,北汽新能源在国内纯电动乘用车市场里的市场份额超过13%,最高达到年销量15万辆的规模。如今这一市场份额缩小至不足1%,不禁令人唏嘘。
其实,颓势早有显现。2019年,其销量达15.06万辆,同比下滑4.69%。到了2020年,则呈现断崖式下滑,销量仅有2.59万辆,同比下滑82.79%。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能源车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其中,纯电动 汽车 产销分别完成110.5万辆和11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和11.6%。
糟糕的情况集中进一步延续。数据显示,从2020年11月以来,其销量连续6个月低于2000辆,连续5个月销量1000多辆,1-4月,销量分别为1072辆、1012辆、1065辆和1028辆。
2021年前4个月,蔚来 汽车 、理想 汽车 、小鹏 汽车 的销量分别为27162辆、18118辆和18487辆。北汽蓝谷已经被造车新势力们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盖世 汽车 研究院数据,北汽自主燃油车今年前四个月累计销量为1.86万辆,同比增长38.77%,显而易见,北汽新能源拖了后腿。
数据显示,北汽蓝谷旗下3家新能源车企,北汽新能源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北汽新能源 汽车 常州有限公司、北汽蓝谷麦格纳 汽车 有限公司去年产能分别为16万辆、2.5万辆、7.5万辆,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1%、0.31%、2.14%。合计产能26万辆,产能利用率仅为5.08%。
北汽蓝谷的失利,不仅仅因为行业的激烈竞争,其B端失利也影响颇大。
B端的大客户,曾经是北汽的销量支柱。去年因为疫情的影响,使得北汽蓝谷具有优势的网约车、出租车等对公销售业务停滞,造成了存货的增加。
分析人士认为,疫情使得政府资金变得较为紧张,采购公车需求下降,也收紧了给出租车、网约车企业的补贴,致使很多大客户采购单无法落地,B端采购随之延后。
另外,北汽要实现“停售燃油车”的目标,内部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架构整合,整合油车、电车两部分人马,包括组织架构上的调整和领导干部频繁变动,一直面临着调整的阵痛。2020年,北汽合并了油车和电车的营销公司,两班人马在主导权上存在些分歧,导致B端资源交接得不够顺利,也对销售产生了影响。
北汽过去的几年,更多地把精力和资源放在B端业务,根据大客户要求做定制化调整,研发、供应链、排产等都要占用人力物力。相对之下,C端的对私市场则投入的资源和精力较少。
如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北汽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比如,在十万元以下的市场,国民神车宏光MINI前四月销量近10万,长安奔奔、欧拉黑猫、奇瑞EQ同期销量超过万辆。
北汽新能源车希望能够立足中低端车型。其低端是10万元以下的经济车型,中端则是与油车共用的BEIJING品牌,2019年10月,北汽绅宝与北汽新能源合并为“BEIJING”品牌。
然而,并无太多C端优势的北汽想要在这个市场上抢出一块蛋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今年4月,ARCFOX极狐发布第二款车型阿尔法S。其中,阿尔法S 华为HI版车型搭载华为高阶自动驾驶ADS系统,预售价38.89万元起,定价在38.89万元到42.99万元。根据官方介绍,此款车型不仅搭载了华为HI解决方案,同时也是首款搭载华为激光雷达方案的智能电动 汽车 。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这个价格高于特斯拉的Model Y,在价格上没有竞争力。
ARCFOX极狐是北汽和麦格纳合资打造的一个高端品牌,过往的销售数据并不尽如人意。极狐首款车型阿尔法T从2020年8月上市到2020年底共售出709辆。其中,单月销量最高为336辆。今年前4个月,阿尔法T共销398辆,单月销量最高为170辆,剩余各月销量未过百;虽然价格定位不低,销量状况难言乐观,但是,北汽还是铁了心,要加大极狐的投入。
5月21日晚,北汽蓝谷非公开发行股票定向募资55亿元,其中,宁德时代获配3亿元,平安资管获配1亿元。本次募资将全部用于ARCFOX品牌高端车型开发及网络建设项目、5G智能网联系统提升项目、换电业务系统开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北汽蓝谷拟使用募集资金26.28亿元投向ARCFOX品牌高端车型开发及网络建设项目。
最新的消息是,目前阿尔法S华为HI版车型订单已超千辆,将在今年四季度小批量交付。然而背负着巨额亏损和销售下滑的压力,依靠一款极狐远远不够,如何打开销售,占领市场才是当务之急。
有啊。
截止2022年12月7日,经查阅头条得知,近5日内该股资金总体呈流入状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平均成本为6.49元,空头行情中,目前正处于反弹阶段。
北汽新能源是一家国有控股高科技上市公司,是国内纯电动乘用车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市场销量最大、用户覆盖面最广、品牌影响力最大的企业。
即便是华为出手,也未必能扶起严重掉队的北汽新能源,更何况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还远落后于特斯拉,并非官宣那般比特斯拉好很多。
4月17日,华为自动驾驶“第一车”落在了北汽新能源的头上。受此消息影响,在过去几个交易日,北汽蓝谷股价接连涨停。不过,哪怕是得到了华为的加持,也并不能解除投资者对北汽新能源的担忧。
就目前而言,无论是 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疑似夸大宣传 ,或是 北汽新能源身陷质量不合格等泥潭 ,均可看出北汽+华为“第一车”,或许并不值得买。
华为自动驾驶首次亮相
日前,在华为技术赋能后,北汽新能源旗下高端品牌ARCFOX极狐旗下的第二款新车阿尔法 S已正式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新车采用了智能恒温三元锂离子电池包,电池容量为93.6kWh,NEDC续航里程有三个版本,分别是525km、603km和708km。同时,阿尔法S采用了华为快充技术,充电10分钟,续航197公里。而智能座舱也首次亮相搭载鸿蒙OS操作系统。
阿尔法S最大亮点便是智能化方面与华为的深度合作,也就是阿尔法S华为HI版车型。
据了解,阿尔法S 华为HI版搭载了华为自动驾驶技术,是首款搭载华为激光雷达方案的智能电动车,从技术上已经达到了可以全程由车辆自行判断路况,自己驾驶的级别。按照官方描述,这是全球唯一的城市通勤自动驾驶量产车。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阿尔法S华为HI版能做到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巡航1000多公里,这一点要比特斯拉好很多。
超越特斯拉,疑似夸大宣传
问题来了,只是短短数年,华为自动驾驶技术就超越了深耕行业数十载的特斯拉,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真的有如此强悍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其中或存在着不少夸大宣传的成分,而资本最能说明这一切的问题。
从研发投入差距上看,2020年特斯拉研发投入金额高达14.91亿美元,并且多年来特斯拉在研发投入上一直保持着高研发投入的势态;而据华为智能 汽车 BU总裁王军表示,华为今年在 汽车 领域研发上的投资预计为10亿美元。
换句话说,在研发投入资金方面,作为后起之秀的华为,并没有付出比特斯拉更多的资本,那么华为自动驾驶技术,又是如何实现快速反超特斯拉的?值得注意的是,凭借背靠硅谷,特斯拉还坐拥了世界顶级的芯片以及编程团队,这是新势力所无法赶超的。
拆开华为自动驾驶的盲盒,也许我们能从此前流传的媒体试乘视频中找到答案。
视频中,测试路段被固定在了上海浦东金桥,在高密度大量反复测试过的路段,针对地图感知决策都可以针对性优化,所以无人工接管成功率自然也就会高,不过一旦脱离这种反复测试的路段,切换到其他路线进入新的陌生场景,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巡航1000多公里,华为真的可能做到吗?
不难看出,华为自动驾驶技术或存在一定的夸大宣传。然而,一旦华为自动驾驶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北汽+华为“第一车”,又还会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为其买单?
更关键的是,华为联手的车企并不止北汽一家。表面上,华为曾多次表示“不造车”,但华为要做整个产业链。除去北汽新能源,华为现已公布长安 汽车 、广汽集团、小康股份等一系列的合作伙伴。
如此看来,北汽新能源目前虽借势华为的光环博足了市场的眼球,但若要谋求长期的发展,打铁或还需自身硬。
身陷质量泥潭
抛开华为的影响,处于竞争异常激烈的新能源 汽车 赛道,北汽新能源同样几乎毫无竞争优势可言。就目前而言,即便坐拥华为无人驾驶“第一车”,享尽先发优势红利,北汽新能源前景依旧并不明朗。
4月19日晚,北汽蓝谷公布2021年3月份产销快报,月销量仅1065辆,年累计销量3149辆,累计同比下降65.01%。
中汽协数据显示,1-3月,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销分别完成53.3万辆和5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倍和2.8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北汽新能源销量诚然已严重“拖后腿”。
值得注意的是,北汽新能源这一惨淡的销量水平,还包含了高端品牌ARCFOX极狐旗下的第一款新车阿尔法T。2019年3月,北汽集团在日内瓦车展发布极狐品牌;次年10月,极狐 汽车 旗下首款车型——ARCFOX阿尔法T正式上市。
前有首款车型阿尔法T销量惨淡,因此此次联名华为的阿尔法S能够杀出一片蓝海,显然仍是未知数。
对于销量的惨淡,C端市场几乎毫无影响力,以及质量问题频发,是北汽新能源步步败退的关键所在。
数据显示,北汽新能源的产品销量主要集中于B端,也就是网约车、出租车、分时租赁等。而在C端零售部分,北汽新能源基本没有竞争力可言。2019年,北汽蓝谷在取得15.06万辆的销量中,约70%是对公运营,只有30%为私人买主。
试想一下,早期比亚迪过度依赖B端尚被吐糟品牌低端,如今私人消费领域发展可谓举步艰难,而北汽新能源作为后起之秀,在高度依赖对公销售下,若要顺利打开私人消费新蓝海,难度也许并不比比亚迪小。
另一方面,北汽新能源质量问题频发,同时降低了消费者对北汽的信心。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24日,北汽新能源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21年3月24日起,召回2016年11月1日至2018年12月21日生产的EX360和EU400纯电动 汽车 ,共计31963辆。
因长期质量问题缠身,对于本次北汽联手华为推出新车,网友们大多也并不买账。有网友直呼,再好的自动驾驶,也改不了整车质量,就像土大款穿上阿玛尼,也还是土大款!北汽的车,是真的不敢买!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