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首度列入国家“十五” 计划纲要,始自 2001年。当时,国家计委作出如下说明:在这一生态完整、资源密集、基础条件成熟、行政独立的典型地区,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取得经验、快出效益,进而辐射带动整个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建设和发展。
“以‘高效生态经济区’定位黄三角开发,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探索一种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组长杜鹰指出,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这个问题能否解决好,关系着黄三角的历史地位和发展前景。
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土地、水、能源等经济发展支撑要素,正对山东省生产力布局产生深刻影响。
据山东省发改委调查,我省土地利用率已达89%,远高于全国 72.6%的平均水平。人均年水资源占有量344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7%。尤为严峻的是,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占比高达98%以上,在用电高峰期和国际石油价格高企时,已经出现企业拉闸限电、生产成本大幅飙升等现象,对经济平稳发展形成严峻挑战。
“探索科学增长模式,保持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省发改委副主任李永健认为,高效经济和生态经济有机组合,是破解现有发展困局,升级增长方式的根本出路。黄河三角洲的自然禀赋,决定其必须定位发展“高效生态经济”。
何谓“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省政府调研室如此描述:在区域内微观生产环节,从原料获取、生产全过程到产品回收,体现环境友好型特征;宏观组织结构上,形成由清洁生产的企业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产业发展布局上,发育为若干生态园区组成的生态产业群落。即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组合特点、生态和经济条件、区域经济增长等,实现高效开发与生态保护双重目标。“目前,黄三角地区生态经济基础良好,探索高效生态经济增长模式,成本最小,显效最快。”李永健说。
黄河三角洲开发不同于早先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开发,代表了新时期区域发展模式的全新取向。杜鹰指出,这种开发模式不仅是山东自身经济增长模式的提升,也将对我国其它地区走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之路产生示范与带动。
建成全国高效生态经济区样板
3月24日至31日,国家25部委78人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分7个小组对黄河三角洲基础设施、水利等进行全方位调研。“此番调研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对去年4月山东省政府发布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进行修订、完善、提升,使其更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
杜鹰表示,在国家战略层面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必须按照经济形态高级化、产业结构生态化、经济体系运转高效化的要求,对2.65万平方公里上的现有生产力进行梳理与布局。
新的产业布局为“ 四点、 四区、 一带”。即围绕东营、滨州、潍坊、莱州四个港口,规划建设四大临港产业区,形成山东省北部沿海经济带。
黄三角地区西起大口河河口,东至莱州虎头崖,连接莱州湾和渤海湾,滩平岸直,适宜集中联片规模化开发。按照集中集约用海构想,到2020年,该区域将投资5200亿元,建设四处用海区域:即在莱州湾东南岸的莱州岸段,重点发展盐及盐化工、海上风能产业,成为黄三角新能源基地;莱州湾西南岸的潍坊岸段,重点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化工业、绿色能源产业、房地产业、海上机场等,建成黄三角的海上新城;莱州湾西海岸的东营岸段,重点发展海洋石油开发配套产业、商务贸易业,将东营城区建设成为黄三角真正的滨海石油城;渤海湾南岸的滨州岸段,重点发展海洋化工、海上风电产业、中小船舶制造业、物流产业,形成济南都市圈最近出海口和渤海湾海洋化工产业基地。
现代产业体系是黄三角开发的核心支撑。围绕“高效、生态、规模、创新”总体要求,农业方面,重点加快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和以沼气为主的农村新能源开发,打造优质粮棉高效生产基地、绿色果品蔬菜生产基地和绿色生态畜牧基地。工业方面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发展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业,提升发展纺织、造纸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型产业。
以现代物流、生态旅游和金融保险业为重点,黄三角服务业发展面向京津冀、环渤海和东北亚。到 2020年,黄三角地区将建设19个现代物流园区;共推“神奇黄河口、生态大湿地、梦幻石油城、武圣故里、世界风筝之都、循环经济典范和黄金海岸”旅游主题;组建黄三角开发银行,打造东营、滨州两大区域金融中心。
渔业是黄三角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现代渔业发展上,从 2009 年到2020年,投资300亿元实施渔业资源修复和标准化生态鱼塘治理工程,建设6000公顷以上健康养殖示范区 10处,发展对虾、海参、梭子蟹、鲆鲽鱼、贝类等特色品种,培育渔业龙头企业 20家,使渔业总产值达到1100亿元。
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到 2020年,黄三角地区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比 2010 年累积下降30%,生态系统多样化得到有效保护和提升,建成国际知名的湿地自然保护区。
国家联合调研组认为,在发展目标指向上,黄三角将建成山东省最重要的农业经济区、现代物流区、高新技术创新示范区和全国最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区。
为土地高效开发与资源型城市转型探路
目前,环渤海地区正成为引领全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 渤海北岸已规划提出辽宁沿海经济带,享有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的优惠政策;西岸的天津滨海新区已上升为国家新的经济区,享受金融、 产业基金等重大优惠;黄三角所处的南岸发展滞后,影响了环渤海地区整体经济实力提升。
800多万亩未利用地是黄三角的优势,也是环渤海南岸的潜力所在。“国家在此设立‘未利用地直接开发为建设用地’试点区,对黄三角开发至关重要。”山东省发改委主任费云良认为,将那些难以开发为耕地的未利用地,在山东建设用地总规划指标外,单独切块下达规划、计划指标,直接开发为建设用地;同时,在未利用地区域内设置“飞地工业园区”,试行建设少占耕地补偿激励机制,将从总体上减少国家耕地占用,加快黄三角开发进程。
地处黄三角核心地区的东营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0% 、市级财政收入的 60% 依赖石油工业,是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东营市委书记张秋波告诉记者,在黄河三角洲 811万亩未利用土地中,东营占 400多万亩,并拥有黄河每年新造地2万多亩,“ 如果国家给予石油接续产业发展准备金等扶持,1300平方公里临港产业区将成为东营新的发展支撑,极大降低转型成本”。
在高效生态经济区率先建立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需要在资源综合开发与节约利用、生态效益补偿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这也需要国家在资源税分成比例、批准建立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大众日报
按照相关管理办法,黄河三角洲区域将建立黄河三角洲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同时,该区域也将谋求组建农村商业银行。 黄三角经济区的范围 根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三角经济区主要包括山东省的东营市、滨州市全部及潍坊市、德州市、淄博市、烟台市部分地区,共19个县(市、区),陆地面积2.65万平方公里,约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 黄三角发展规划的内容 黄三角发展规划主要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所谓高效生态经济是指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节约集约经济发展模式。在产业类型上,形成由清洁生产企业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在产业布局上,形成由若干生态工业园区组成的生态产业群;在生产工艺上,做到无废或少废,实现生产过程再循环、再利用,最终表现为整个经济体系高效运转,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该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将获得迅猛增长。2008年,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为4756亿元,预期到2015年达到9300亿元,预期2020年达到15000亿元。黄三角发展规划影响 黄三角区域将形成“四点”、“四区”、“一带”的布局框架。“四点”是指东营、滨州、潍坊港和莱州港区,“四区”是指东营、滨州、潍坊北部、莱州四大临港产业区,“一带”是指以四个港口为支撑,以四大临港产业区为核心,以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为节点,形成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 2008年4月,山东省曾出台政策,在“十一五”期间,山东将在该地区规划投资15000亿元左右,约占全省总投入的20%。 但此次国务院审议并通过的《规划》中没有涉及具体的投资数额。 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曾设立800亿元渤海产业基金,黄河三角洲开发也将设立类似基金。 继南方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区域中心后,北方的黄河三角洲也将迎来万亿资金的重点开发。 黄三角概念股主要包括以东营和滨州两市上市公司为主的山东股。 目前滨州有三家上市公司:鲁北化工(600727),华纺股份(600448),滨州活塞(600960)。 东营有三家上市公司:胜利股份(000407),华泰股份(600308),科达股份(600986)。 潍坊有十家上市公司:潍柴动力(000338),山东巨力(000880),山东海龙(000677),山东海化(000822),亚星化学(600319,股吧),孚日股份(002083),晨鸣纸业(000488),沃华医药(002107),五洲明珠(600873),*ST华光。 烟台有十一家上市公司:园城股份(600766),新潮实业(600777),烟台冰轮(000811),东方电子(000682),烟台万华(600309),南山铝业(600219),登海种业(002041),鲁泰股份,张裕A,东方海洋(002086),烟台氨纶(002254)。 德州有二家上市公司:华鲁恒升(600426),德棉股份(002072)。 大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握黄三角发展规划概念股的机会。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是以黄河历史冲积平原和鲁北沿海地区为基础,向周边延伸扩展形成的经济区域,包括东营、滨州两个市和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烟台莱州市,共涉及6个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2009年末常住人口982.1万人,分别占全省的16.9%、10.4%,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727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63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251.9亿美元。 经过多年的开发与保护,黄河三角洲已经具备了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基础。
中国国务院2009年11月23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国三大三角洲之一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通过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我国最后一个三角洲———“黄三角”在被提出21年后,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其实,早在1988年,“黄三角”的开发总体战略就首次被专家学者们提出。黄三角的最大亮点是没有走高耗能的发展模式,首次提出“生态高效”的增长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徐逢贤告诉南方都市报,黄河三角洲可以在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东营市:东营区河口区广饶县垦利县利津县(5个)
滨州市:滨城区邹平县沾化县惠民县博兴县阳信县无棣县(7个)
德州市:乐陵市庆云县(2个)
潍坊市:寿光市寒亭区昌邑市(3个)
烟台市:莱州市(1个)
淄博市:高青县(1个)
黄三角城市群共19个县(市、区)。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