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0月22日,新纶新材发布2021年三季报。公告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新纶新材实现营业收入11.15亿元,其中新材料业务保持了增长趋势,实现营业收入6.83亿元,同比增长12%;相比去年同期37%,2021年前三季度占比已达61%,新材料业务营收占比持续增长,成效明显。
此外,公司前三季度有息负债减少2.2亿元,较年初下降7.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1.8亿元,保障生产经营稳定。
新能源化进程加速 具有持续成长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新材料业务中,新纶新材的新能源铝塑膜材料实现营业收入4.63亿元,同比增长60%;净利润同比增长9500万元,发展潜力逐渐显现。
据了解,自2016年并购世界五百强企业日本凸版印刷旗下铝塑膜业务后,新纶新材迅速消化吸收其先进的技术,并在常州投资建设了两条铝塑膜生产线,以动力电池软包装材料-铝塑复合膜国产化替代的推进者和行业领军企业之姿,成为现阶段全球可以量产动力铝塑膜的三家公司之一。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统计,新纶新材2020年国内动力类铝塑膜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87%,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填补了国家产业链空白。
目前,新纶新材已自主研发了49项铝塑膜相关的发明专利,其完整全面的专利包、先进的日本进口定制化设备、独特的技术处理保证了产品优异的性能及品质,奠定了公司的行业地位。凭借着自身铝塑膜产品技术领先、工艺先进、设备精良,新纶新材现有主要客户包括万向A123、孚能科技、捷威动力、盟固利、微宏动力、华鼎国联、多氟多、恒大新能源、LG、ATL、欣旺达、日本三洋、力神、赣锋锂电等知名企业。
据悉,新纶新材2号产线现已基本调试完毕,正在试产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产能爬坡,预计今年年底达到满产300万方/月,届时,公司铝塑膜产能将增至600万方/月,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新纶新材的国内龙头地位,领军铝塑膜国产化。
新型显示国产化替代加速 破解卡脖子难题保障国产供应链安全
另一方面,新型显示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创新、政策、市场“三轮”驱动下,不断加速向前迈向。然而产业技术壁垒高,特别是高端产品基本被境外公司垄断,我国产业起步晚,距离“显示强国”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持续攻关。
新纶新材以破解新材料领域“卡脖子”难题为目标,聚焦国内客户,实现国产化替代,保障消费电子及高端显示领域上游材料国产供应链安全。2021年前三季度,新纶新材的光电材料业务聚焦国内核心客户,多方面实现突破。
其中,盲孔OCA、水滴屏OCA等高端OCA以及CPI等明星产品逐步导入国内知名终端和屏厂客户,多款胶带类产品成为国内M客户供应链中胶带类材料的少数核心国产供应商之一,盲孔OCA等产品将正式实现国产化替代。上/下保护膜(TPF/BPF)作为柔性OLED的重要材料,国内各大屏厂都有国产化需求,新纶具备量产的软硬件优势,已通过国内某屏厂客户验证。OCR多领域应用成趋势,持续研究超15年技术优势明显,通过众多屏厂客户验证,销售端取得重大突破,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助推新纶新材业绩持续增长。
分析认为,新材料是各国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地之一,近年来,中国新材料行业迎来替代良机,无论是从政策支持、产业链配套还是从下游对于国产替代的大力支持,都在加速新材料的进口替代,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新纶新材自2013年启动业务转型升级战略以来,新纶新材主业新材料业务营收占比持续增长,不久前,正是基于战略布局和发展的需要,新纶新材正式更名,聚焦新材料主业发展,决心彰显。
目前,新纶新材的新材料业务已经跻身国际前列,后续,新纶新材在自身优势上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创新,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特色产品体系,强化纵横布局,随着“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国家产业政策不断推进,新纶新材作为行业龙头优势明显,有望率先获益,形成EPS、PE双击的板块性行情,以崭新面貌迎来发展新阶段。
天源迪科(300047.SZ)发布公告,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2021年累计获得各项政府补助资金共计人民币2844.26万元。
新纶新材(002341.SZ)公告,自公司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披露后,公司董事会、管理层与中介机构等积极推进非公开发行的各项工作。基于内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结合公司整体规划,经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及审慎分析后,公司拟终止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
5月24日晚间,新纶新材(002341.SZ)发布公告,5月25日(星期三)开市起继续停牌,继续停牌时间不超过3个交易日。
此前,5月23日(周一)新纶新材拟筹划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更,预计在不超过2个交易日内确定上述事项,申请从当天开市起停牌,直到现在。
新纶新材实控人侯毅已因虚假陈述被判刑 ;公司经历连续巨额亏损后,2021年年末的未分配利润已经达到-20.48亿元,又该如何面对借款逾期及资金链紧绷?
实控人被判刑
新纶新材的前身“深圳市新纶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从那时起,侯毅就是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并担任公司的董事长、总裁等职务。直到2021年1月16日,新纶科技(新纶新材曾用简称“新纶科技”,下同)发布公告,侯毅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董事长、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及总裁职务,继续担任新纶材料研究院院长职务。
侯毅辞去董事长、总裁之职跟此前发生的“虚构贸易业务虚增收入及利润”等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而被立案调查的事项有关。
2019年6月25日新纶科技收到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九个月之后,2020年4月9日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并于2020年5月21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决定书》。
该《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新纶科技通过全资子公司新纶科技(常州)有限公司与自然人张某控制的多家公司虚构贸易业务,虚增收入、成本及利润;导致新纶科技2016年至2018年虚增营业收入33,655.12万元、33,828.24万元、6,233.97万元,分别占当期收入的20.29%、16.39%、1.94%;虚增采购成本24,935.67万元、24,447.93万元、4,425.41万元,虚增利润7,643.34万元、9,330.50万元、1,072.30万元,分别占当期利润总额的142.73%、50.67%、3.03%;违反了《证券法》。
另外,新纶科技未按规定在《2017年年度报告》《2018年年度报告》中披露与宏辉电子的关联关系及关联交易情况,未在《2017年年度报告》中披露相关担保情况。
时任董事长侯毅等相关人员对上述违法行为负有相应责任,各受到警告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
在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之后,经深圳市公安局立案侦查,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检察院指控侯毅及相关当事人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向深圳中院提起公诉。深圳中院依法审理了此案,并已审理终结。
2022年4月15日新纶新材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侯毅收到法院出具的《刑事判决书》,判决书内容为:被告人侯毅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万元。
实控人偿债压力大
新纶新材2021年年报显示,截止2021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侯毅持有2.5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2.16%,累计质押的股份占其所持股份总数的99.99%,且部分质押贷款已经超过了质押期限。侯毅与质权人协商贷款续期事宜。
由于质押贷款超过期限,2022年5月17日,新纶新材发布《关于控股股东部分质押股票被违约处置的进展暨股份质押情况变动的公告》,其中显示,华西证券于2022年3月21日至4月14日期间卖出侯毅持有的新纶新材3,982,872股;安信证券于2021年12月20日至2022年3月30日期间累计卖出侯毅持有的新纶新材8,221,314股;这两次卖出的股份合计1,220.42万股。
值得注意的是,新纶新材拟变更实控人已经不是第一次。2020年,侯毅曾经计划向银川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转让新纶科技的实控权,但终未能成功,所签订的协议中包括侯毅获得财务支持的内容。
2020年5月18日,新纶科技披露了《关于控股股东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侯毅与银川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深圳市新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收购之合作协议》和《关于深圳市新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2.35%股份之表决权委托协议》。
根据协议,银川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合法方式取得新纶新材的控制权,并向新纶新材和侯毅提供财务支持;侯毅将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共257,507,852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2.35%)的表决权全部委托至银川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行使。
不过,一年之后,2021年5月26日新纶科技发布《关于签署等协议的公告》,上述合作终止。终止合作的原因为,相关协议签署后,所涉及的合作内容未有实质性推进。
7亿元借款逾期
不仅实控人侯毅有偿债压力,上市公司新纶新材自身也出现了部分短期借款已逾期未偿还的的情况。
2021年年报显示,新纶新材的已逾期未偿还的短期借款总额约7.30亿元,其中余额比较大的借款有2020年2月20日逾期的1.42亿元,2020年10月24日逾期的1.31亿元,2021年6月11日逾期的1.32亿元。
对于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已逾期短期借款,新纶新材在年报中表示,公司正积极与银行协商并筹措资金归还上述短期借款,同时与银行积极协商存量借款的续期工作,必要时将采取处置公司资产的方式归还已逾期的短期借款。
2021年年报显示,新纶新材的年末流动资产合计14.73亿元,而流动负债合计达到27.60亿元,前者仅略高于后者的一半,存在12.87亿元的敞口。其中,货币资金只剩1,958.81万元,而上一年年末有1.47亿元;应收账款为1.99亿元,上一年年末有5.26亿元。然而,2021年年末短期借款高达19.60亿元,应付账款为3.49亿元。
对于紧张的资金链,新纶新材认为,公司的核心业务仍然能够为公司后期的利润及经营现金流提供保障,近两年清理核销了因以前年度扩张形成的债务,完成该部分风险的释放。
同时,新纶新材表示,公司持有的可变现资产主要为深圳光明产业园、苏州产业园、天津产业园,现已确定交易方,能形成现金回流约4.80亿元,全部可以用于偿还银行借款。
另外,公司通过深圳鸿银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的拟上市公司股权共计3500万股,按现有成交价约6亿元,该部分股权处置已在洽谈中,截止年报报告日已实际收到转让款3,185万元,预计2022年6月底之前分批成交,该部分款项用于支付投资者诉讼及增加公司流动性。
两年亏逾25亿元
新纶新材最近披露的《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为13.32亿元,和上一年度的22.47亿元相比,出现了40.72%的下滑。在合并利润表中,2021年度净利润为-12.77亿元,上一年度为-13.03亿元,出现了连续亏损,两年亏逾25亿元。2021年度净利润的亏金额占同期营业收入的95.87%,绝大部分收入都被亏掉。
由于巨额亏损,2021年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3.88亿元和上一年年末相比,出现了34.53%的较大幅度“缩水”,并且不足2019年年末金额49.29亿元的一半。
根据合并利润表,2021年度资产减值损失为6.72亿元,信用减值损失为1.66亿元,两项减值损失合计8.38亿元,构成了净利润亏损的大部分。
在资产减值损失中,商誉减值损失金额居首位,本年度发生额为-4.34亿元,然而截至2021年年新纶新材的合并财务报表商誉账面原值为16.41亿元,本年度计提的商誉减值就占了四成。
在2021年信用减值损失中,坏账损失高达1.62亿元。其中,对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为0.17亿元,其余大部分都是对其他应收款所计提的坏账准备。
2021年年末其他应收款余额为9.45亿元(坏账准备余额2.79亿元),账面价值6.66亿元。2021年对其他应收款新增计提坏账准备达1.51亿元,主要包含了对上一年度处置子公司成都新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时的应收债权2.88亿元、未支付股权款0.44亿元(合计3.32亿元)所计提的坏账准备1.47亿元。
另外,新纶新材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并于2020年5月收到处罚决定书。由此陆续收到共计2213宗投资者因上述行政处罚涉及虚假陈述责任事项对新纶新材提起诉讼要求,公司管理层在上一年已计提1.15亿元的基础上,2021年新增计提2.01亿元赔偿损失,共计计提了3.16亿元赔偿款。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新纶新材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新纶新材股吧、天源迪科股票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