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1月11日,广州宣布2017年GDP总量突破2万亿元。这意味着,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的经济总量已全部进入2万亿时代。
报道称, 当天,在广州市人大十五届三次会议上,广州市市长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提到,2017年,广州发展动能转换成效明显,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15万亿元,而上海和北京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实现GDP突破2万亿元。具体数据显示,2016年上海GDP为27466.15亿元,北京GDP为24899亿元。
按照国家统计局部署,2017年开始实施地区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将研发支出未计入GDP部分进行补充核算。根据新的核算方法,广东省统计局修订了1995年以来的GDP数据,修订后广东省的数据显示,2016年广东的GDP已达到了80854.91亿元,成为我国首个GDP突破8万亿元大关的省份。
分析人士表示,某种程度上说,计入研发支出对深圳GDP总量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全年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了800亿元,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全国第三。研发强度方面(研发投入/GDP),深圳达到了4.1%,仅次于北京。
希望中国的GDP可以持续快速增长!
2021年广州gdp总量2.9万亿。2021年,广州GDP总量为2.82万亿元,位列中国城市GDP排行榜第四名。同期“前三甲”分别是上海市、北京市和深圳市,GDP分别为4.32万亿、4.03万亿和3.07万亿元。当年重庆的GDP为2.79万亿元,与广州的差距仅为300亿元,位列全国第五名。两地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22年的前三季度,重庆市GDP总量为2.08万亿元,略高于广州市的2.07万亿元,差距仅为100亿元左右。在2022年第四季度,两地经济均遭遇了较为严重的疫情冲击,影响尚难估量。所以,2021年广州gdp总量2.9万亿。
从我们国家目前各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广东省的经济地位在我们国内目前是无法撼动的,广东省已经连续31年蝉联了我们国内经济最强的省份了,并且这个省份的经济总量也是占了我们全国经济总量的1/8,可见这个省份的经济实力有多强了
之所以广东省的GDP能有这么高,这跟省内的各座城市的经济发展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广东省也是目前我们国内同时拥有两座一线城市和两座新一线城市的省份,这些城市的发展给广东省发的GDP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了
深圳可以说是目前广东省经济发展最好的一座城市了,所以这座城市显然已经成为了广东省省内各座城市的奋斗目标了,我们也经常会把一些发展得比较好的城市用“下一个深圳”来形容,而在广东省同样也有这样的一座城市,被称为是广东省未来最吃香的城市,有望成为下一个“深圳”
对于佛山这座城市大家也是有所了解吧,我们经常会说佛山无影脚,从小到大我都会有一个疑问,在佛山真的有无影脚吗?其实这也是形容佛山
市
一个“武术之乡”,这座城市还是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名城
一直以来佛山都是在努力的发展着自己的经济,在广东省省内也是能排在第三的位置,可以说这些年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非常快,在2019年这座城市的GDP也是达到了10751.02亿元,成功的上榜了我们国家新一线城市的榜单
那么为什么佛山会被大家称为是广东省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个“深圳”的城市呢?佛山其实真正的说起来这座城市是一个制造业非常发达的城市,是我们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但是目前的佛山正在和广州实施着同城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广州的服务业,佛山的制造业,这两者相辅相成,佛山制造广州出手,这也能让佛山的经济能得到快速的发展
另外这座城市和广州共同构成了“广佛都市圈”致力于打造国际大都市区,佛山还是珠江三角洲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广佛肇经济圈、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让佛山的经济在广东省也是处于一个领先的地位
当然这座城市不仅仅只是在现在发展得非常好,在古代这座城市也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历史上是中国天下四聚、四大民镇之一,广府文化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自古经济就非常的发达,商业繁荣,可以说古代的佛山为现代的佛山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了
结合了这些因素和目前佛山的发展情况,所以这座城市被称为是广东省未来最吃香的城市了,也是广东省未来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深圳”的城市了,那么大家对于佛山这座城市是怎么看的呢
广东21市2021年GDP出炉,4个“万亿城市”亮相
广东21市2021年GDP出炉,4个“万亿城市”亮相,4个“万亿城市”相继亮相,广东GDP超万亿元城市在全国独占鳌头,闪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大舞台。广东21市2021年GDP出炉,4个“万亿城市”亮相。
广东21市2021年GDP出炉,4个“万亿城市”亮相1
2021年广东省GDP总量达到124369.67万亿元,实际增速8%,名义增速12.29%。各地市GDP总量及增速也随之完整公布,整理数据分析,可分为四大梯队:
第一梯队:广深,仍是广东省无可争议的龙头,国内超一线城市,引领广东经济的发展方向。
第二梯队:佛莞,发展潜力巨大,区位优势明显,制造业基础雄厚,尤其是东莞,2021年GDP突破万亿,成为全国第24个,广东第四个万亿城市,广东也成为全国唯二存在四个万亿城市的经济强省。
第三梯队:惠州独树一帜,距离五千亿仅一步之遥,增速达到17.9%,全省第一。
第四梯队:珠海、茂名、江门、中山、湛江属于3000亿元层次;汕头、肇庆、揭阳、清远属于2000亿元层次;阳江、韶关、梅州、汕尾、河源、潮州、云浮属于1000亿元层次。
广东各地市GDP所占比重
广州,东莞,惠州占全省GDP比例有所提升,广州与深圳GDP差距逐渐缩小,未来几年有望将其超越。佛山占比较为稳定,增速平稳,其他地市变动并不明显。
有些可惜的是,除了广深佛莞,广东其他地市经济总量并不突出,5000-9000亿元层次出现断层,仅有的惠州,也是在4000亿层次徘徊。这可以说是广东经济的一个缩影,珠三角核心区域发展水平较高,进出口贸易,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程度等诸多方面远远高于非珠地区。
广东21市2021年GDP出炉,4个“万亿城市”亮相2
1月24日,东莞市统计局发布数据,2021年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0855.35亿元,正式跻身万亿元GDP俱乐部。东莞是广东省内继广州、深圳、佛山之后,第四个GDP超万亿元的城市。
4个“万亿城市”相继亮相,广东GDP超万亿元城市在全国独占鳌头,闪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大舞台。2021年,广东成为全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万亿元的省份,达到124369.67亿元。
广东为什么能涌现多个“万亿城市”?
以制造业立省
走进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广佛江高速旁,是华南最大机器人本体生产基地——库卡顺德园区。2021年,库卡顺德园区机器人产量近1.8万台,为华南地区第一。以2021年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36.6万台为基数,全国每20台工业机器人即有一台来自顺德。以库卡为龙头,一批机器人本体、减速器、铸件和系统集成等产业链企业向佛山市顺德区集聚,一个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广东新力量正在加速崛起。
这是广东制造业大省的一个缩影,广东制造始终站在产业制高点上。四大万亿元级城市之一佛山,是全国制造业大市,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佛山市顺德区更是素以“工业立区”闻名,一个县级区域2021年工业总产值已突破万亿元大关。
梳理广东这四大城市的产业结构会发现,不仅是佛山,东莞制造业也毫不逊色,东莞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2968.16亿元快速增加到2021年的5008.81亿元,形成以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等九大产业为主导的“五支柱、四特色”工业发展格局。
即便是经济结构以服务业为主的广州,高端制造业依然增长强劲。有研究者探寻2021年广州经济高增长的秘诀时称,“从数据来看,离不开第二产业的强势增长”。2021年,广州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722.67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7.2%,且第二产业增速快,主要受益于高技术制造业,去年广州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5.7%,两年平均增长15.6%。
广州高技术制造业中新能源造车、集成电路等成为亮点。2021年,广州集成电路、显示器、光电子器件和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8.6%、45.5%、40.2%和24.4%。集成电路,俗称半导体或者芯片,过去这个产业的制造环节在珠三角几乎是个空白。最近几年,广州粤芯半导体公司迅速成长,深耕模拟芯片赛道,发展势头良好。
广州发展制造业还在不断加力。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未来5年和2022年发展目标,强调“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
广东以制造业立省,以创新推动产业升级,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对中高端产业和中高端环节的集中突破。
产业配套齐全
一台高端咖啡机,全身260个零部件,50%不出佛山市,80%不出广东省,采购半径小,成本低,带来了竞争优势。生产咖啡机的龙头企业为链主串起了1400多家供应商,产业链协同高效。1.4万家家电企业结成了一张强大的供应链网络,3.6万家企业提供生产设备、生产原料等产品或服务……这些都让有“家电之都”之称的广东顺德底气越来越足。
产业链建设是近年来珠三角城市招商引资营造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广东在全省部署产业链链长制,下大功夫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工程。
广州南沙为推进优势产业跨越发展,进一步夯实南沙制造业发展基石,大力推进全产业链布局,实施重点产业链“1+X”“链长制”。
深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17条重点产业链,发挥链主企业龙头作用,强化补链延链强链,实现汽车制造业连续3年突破千亿元大关。
产业配套良好,产业链完善,正是在这两年的疫情下,广东企业抢到国际市场机遇,实现外贸强劲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外贸快速增长又带来工业热、物流旺。
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8.27万亿元,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外贸同比增长16.7%,疫情下广东制造在全球供需网络中的重要性凸显。
营商环境一流
观察广东四大万亿元城市发现,四大城市都是千万级人口大市。多年来,人口持续净流入。人口流入,说明产业兴旺,就业机会好,创业机会多。
2020年,顺德在广东省率先开展“一照通”改革,发出首张“一照通”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等与营业执照合并办理,经营许可信息通过二维码加载在营业执照上。申请人只跑一次、只交一套材料、只填一张表格,率先实现了常态化企业开办“一件事”2小时办结。
近年来,广东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十四五”开局之年,佛山市委吹响了引领佛山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2020年,东莞的“一号文”就是营商环境建设,提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头等大事,为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今天的广东,市场主体超1500万户,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在东莞,市场主体超过146万户,在顺德市场主体数量超过32万。
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分析,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广东充分发挥产业体系较为齐全的优势,产业链彰显韧性,保持了经济稳定增长,其中有广东经济市场化程度高、改革开放创新成分高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优势。
广东21市2021年GDP出炉,4个“万亿城市”亮相3
广东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12万亿元的省份,经济规模首次超过韩国。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此前预测,2021年韩国GDP将达到1.82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经济体总量排名第10位。
以去年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汇率(6.4515)计算,韩国GDP约合11.74万亿元人民币,不及广东。
韩国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韩国GDP增长4%,低于IMF此前的预测(4.3%)。这意味着,广东GDP超越韩国已是板上钉钉。
至此,从全球来看,广东实现了对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的追赶。
从全国看,广东以全国1.9%的土地,集聚了8.9%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0.9%的GDP,经济总量自19 89年以来,连续33年位于全国第一。
深圳超三万亿,广州也发起冲刺
广东的底气来自四个万亿城市——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这四个城市在广东GDP的占比接近三分之二。
1月25日,深圳市委书记、市长发布的《致广大网民朋友的拜年信》透露,2021年深圳经济总量站上3万亿元新台阶。
尽管深圳市统计局尚未公布具体数据,但2021年前三季度,深圳GDP达到21791.18亿元,站上3万亿台阶就意味着,四季度深圳新增的GDP至少有8208.82亿元。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所长刘国宏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去年深圳在新经济领域的表现不错,尤其是战略新兴产业的增速非常快,微观的企业主体数量也大幅增加。
按照深圳的规划,到2025年深圳的经济总量将达到4万亿元。
“只要把系统性的环境营造好,GDP增长是自然的事。”刘国宏认为,政府要做谋长远的事情,更多将眼光放在战略性重大改革上。
近日,深圳再度迎来制度上的突破。
1月27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印发了《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放宽先进技术、产业发展、金融投资等六大方面的市场准入。
刘国宏认为,市场准入的放宽预示着更多市场主体能够便捷地进入深圳,将倒逼政府改变监管和治理模式,形成更加市场友好型的体制机制。
“未来香港自由港的政策和深圳科技创新的优势相互嫁接,在集聚国际人才、国际资金资本、重大科研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将蕴含巨大的空间。”刘国宏表示。
除了深圳首次突破三万亿,广州明年也将冲刺三万亿。
数据显示,广州2021年GDP达到2.82万亿,同比增长8.1%,完成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6%以上的增长目标。
在全国城市GDP十强榜单中,位于第四名的广州与第五名的重庆差距从2020年的16.3亿元拉开至2021年的337.95亿元。广州继续坐稳GDP“第四城”的宝座。
过去五年,广州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形成6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6个增加值超千亿元的服务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30%。
2022年,广州预期GDP增长在5.5%左右。按照这个目标,2022年广州GDP将冲刺3万亿。
在今年广州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制造业占据了妥妥的C位,首次出现了“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表述。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制造业立市”成为今后五年广州的目标任务以及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第四个万亿城市,东莞晋级
除了深圳和广州,佛山和东莞也是广东省传统的制造业大市。
2022年初发布的“2021广东省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中,来自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的500强制造业企业数量高达329家,占比接近7成。
佛山在2019年晋级万亿之后,2021年继续稳守,全年GDP达到12156.54亿元,同比增速达到8.30%。
2022年,佛山的目标是GDP增长6%左右,计划到“十四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达1.5万亿元。
今年的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30次提及“制造”一词。根据佛山的规划,未来五年,将坚持始终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上,推动佛山向制造强市跨越。
另一边的东莞,成为继广州、深圳、佛山之后,广东第四个迈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数据显示,2021年,东莞GDP为10855.35亿元,同比增长8.2%,两年平均增长4.6%。
更为亮眼的数据是,继2020年负增长之后,2021年东莞进出口强势反弹。
作为外向型经济的代表,东莞在2020年的进出口同比下跌3.8%。2021年,由于国外产能无法释放,东莞深度参与国际分工的优势大大发挥,全年进出口总额15247亿元,同比增长14.6%。
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今后将把发展焦点放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上,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吸引更多外企落户。
未来5年,东莞将推动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7%,集聚人才383万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25%。
汕尾稳居全省增速第一
四个万亿城市之后,排在第五位的惠州,2021年GDP规模尚未突破5000亿元。
数据显示,去年惠州GDP达到4977.36亿元,同比增长10.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
惠州GDP跨过2019年增长4.2%的谷底后,在2021年增长10.1%实现“V”字形反转,进入了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
根据惠州设定的目标,2026年力争GDP实现8000亿元,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两大产业集群竞争力走在全国第一方阵前列。
省内增速最快的城市,当属汕尾。2021年汕尾GDP为1288.04亿元,同比增长12.7%。
工业对汕尾经济增长功不可没。2021年,汕尾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达到241.45亿元,同比增长21.5%。
汕尾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的GDP增速目标在8.5%左右,并强调“未来五年将处于重要的发展窗口期、战略机遇期和现代化建设黄金期”。
去年,粤东五市(汕头、汕尾、揭阳、梅州、潮州)的GDP总共达到8988.9亿元,比去年提高了727.41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7.2%。
在粤东五市中,汕头在2021年产业转型中,发挥省域副中心城市方面的表现尤其亮眼。
南方都市报发布《2021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指数》显示,汕头拥有209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远远领先于其他城市,蝉联产业转型升级指数榜首。
广东省内区域的协调发展仍然是长时间内政府工作的重点。
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及,将深化新一轮省内对口帮扶,引导珠三角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梯度转移,推动各功能区深化产业统筹、项目对接。
14个。
谁不说家乡好,因此在网络上城市间排名竞争永远是热门的话题。
目前一些城市正在召开的两会开始发布自己的2017“年报”,其中的GDP数据成为了城市之间PK的最重要指标。
2017年,无锡和长沙GDP分为10500亿元和10200亿元,自此中国的万亿城市俱乐部成员增至14个。同时,2017年广州市GDP预计将达到2.15万亿元,这意味着,中国最顶级城市之间的争霸进入了2万亿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中国最顶级的城市在经济体量上已经超过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可以称得上“富可敌国”。同时对于居住在这些城市的市民来说,也能收到切切实实的“大红包”。
中国GDP万亿俱乐部城市增至14个
据第一财经报道,在近日召开的无锡市十六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无锡市市长汪泉作政府工作报告介绍,2017年,无锡全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00亿元,实际增速达7.4%。
与此同时,中部地区的长沙也突破了万亿元的大关。长沙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1月2日开幕,长沙市市长陈文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0200亿元,增长9%。
在无锡和长沙之前,已有12个城市陆续进入了万亿俱乐部行列。其中,2006年、2008年、2010年,上海、北京、广州相继“入万亿”;2011年,“万亿俱乐部”涌入四位成员:深圳、天津、苏州、重庆;中西部的武汉、成都则在2014年携手进入;2015年杭州跻身其中;2016年南京和青岛进入。
加上长沙和无锡在内的14个万亿俱乐部成员中,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共有10个,中部2个,西部2个,东北目前尚未有城市入列。以城市群看,长三角共有5个,分别是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和无锡。长三角之后,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和长江中游各有2个。这5个城市群也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5个国家级城市群。
以省份而言,第二经济大省江苏入列的城市最多,共有3个(苏州、南京和无锡),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紧随其后,共有2个,虽然广东只有2个,但是它的两座城市深圳和广州均为一线城市,深圳和广州在2016年和2017年先后突破了2万亿元大关。
广州市发改委主任周建军10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据预计,2017年广州GDP突破2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5万元。这也是中国第四个GDP突破2万亿元大关的城市,同时也是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首次集体超过2万亿元大关。
“富可敌国”的中国城市
GDP达到1万亿、2万亿是什么概念?根据华尔街见闻整理的数据,仅仅是2016年的GDP数据,中国顶级城市的经济体量便能和一些国家平起平坐。
例如2300万人口的上海2016年GDP达到2.75万亿,与6886万人口的泰国不相上下,而北京在2016年的GDP达到2.49万亿,与中东富裕国家阿联酋难分伯仲。深圳2016年修订后的数据为GDP总量达到了20078.58亿元(上图为未修订数据),超过了欧洲国家爱尔兰。
同时,上海和北京均进入全球前30大“国家经济体”,一线城市广州、深圳在全球能排到第40。
其它城市中,天津与哥伦比亚、重庆与智利、苏州与芬兰、成都与新西兰的经济体量相当。
更重要的是,中国城市的发展潜力被普遍看好。
参考消息网报道,牛津经济咨询社的一份报道指出,目前,仅有18座中国城市进入全球GDP百强城市,但到了2035年这一数字将再增加15座。
到2035年,上述研究覆盖的150座中国大城市GDP总额将翻一番多,由11万亿美元飙升至25万亿美元。它们将贡献780座大城市GDP增长总额的近一半。
上述研究预计,有些当今排名靠前的大都市仍将保留自己的地位,包括纽约、东京、伦敦、洛杉矶仍能留在前五之中。只有巴黎会掉出前五,而顶替它的将是由第10位升至第5位的上海,北京则将由第15位攀升至第6位。
城市发展与居民福利息息相关
不过,有人会问,城市GDP再高,跟普通市民有关系吗?有。
其实,城市经济的发展跟每个居民的福利息息相关。
我们以上海为例。
通过查阅相关数据,可以看到,2006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0668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9213元;到2012年进入两万亿时代,上海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已达到40188元人民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也达到了17401元人民币。
就业方面,2006年的上海,职工平均年收入29569元人民币,城镇新就业人数68.99万人;2012年,全年上海共新增就业岗位61.38万,职工全年平均工资达到56300元人民币。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从2006年到2012年,上海的城市、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均涨了近一倍;职工收入也发生了倍数的增长。
那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城市GDP增长,生活就更安逸了呢?我们又翻查了一下物价后发现,以1978年价格为100,2006年上海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574.5,2012年是? 696.2。
也就说,物价虽然也在涨,但还是比较可控、温和的一个涨幅区间。工资翻倍,物价略涨,遇上这样的条件,是不是有些美滋滋?
当然,“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如果没有一颗拼搏、与时俱进的心,即使你所在的城市晋升3万亿、4万亿队列,你也会被时代的浪潮刷洗下去,说是因为GDP上涨所以收入提高,更不如说是因为努力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所在的城市越来越发达。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