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高校所属企业改革浪潮袭来,上市公司从高校剥离已是大势所趋。
7月12日,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山大华特)公告称,是日,公司收到山大产业集团“关于山东大学筹划校属企业体制改革的告知函”。
函件内容:“依据国家关于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政策要求,山东大学正在筹划校属企业体制改革事宜,该事项可能导致你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动。目前该事项尚处于筹划阶段,存在不确定性。”
这意味着,如果山东大学的上述筹划成真,未来,山东高校所属企业改革将添加新的一例,届时,不排除山大华特实控人生变的可能。
公开资料显示:山大华特是山东大学的独资公司——山东山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企业,2001年成功登陆深交所上市。
据悉,以山东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的这一公司,目前已形成了以环保、医药为主导,电子信息、新材料、教育、物业等多产业并举的发展格局。其中,医药和环保为其主营业务。
其2018年报显示:受医药核心业务伊可新产量同步大幅下滑等因素的拖累,山大华特总营收为15.3亿,同比下降13.6%;净利润1.3亿,同比下降46.7%。
业绩严重下滑的同时,其实控人又或将生变。
前述公告称:山大华特的第一大股东为山东山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大产业集团”),持有20.72%的股份。
本报查阅资料获悉,山大产业集团(山东大学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经教育部、山东省政府批准,山东大学出资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
作为国有资本布局的操作平台,目前,山大产业集团已发展成为以山大华特、山大地纬、山大鲁能、鸥玛软件、山大电力、山大生殖、山东奥太、山大华天等一批骨干企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集群,业务板块范围覆盖信息、软件、医药、材料、制造、环保等领域。
目前,在正疾步打造“山大系”的山东大学麾下,山大地纬科创板上市申请已于6月27日获上交所受理;鸥玛软件7月2日也正式开启IPO之旅。
而去年8月在新三板挂牌的山大实际控制企业——山大电力,目前也正积极筹划上市准备工作。
不过,一边是“山大系”成势渐近,而另一边则是高校所属企业改革浪潮的来袭。
去年5月,《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审议通过。
意见要求,坚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对高校所属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理清产权和责任关系,分类实施改革工作,促进高校集中精力办学、实现内涵式发展。
在此背景下,国内已有省份出台相关方案,推动高校与下属企业剥离,如贵州、湖北等等。
其中,来自湖北当地的媒体报道称:自去年至今,多场武汉高校校办产业协会年会或理事会上,校企改革成为焦点议题,其中,武汉部属高校明年完成改革。
声音渐近。截至目前,尽管山东这一方案尚未正式披露,但上市公司从高校剥离已成定局。
有此背景,山大及其正在打造的“山大系”不能例外。
对此,山东教育圈一名观察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未来高校企业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包括发布前述公告的山大华特在内的“山大系”不少成员或将面临着实控人变更的局面。
不过,上述人士还表示,此番改革根本用意在于,通过清理历史问题让大学“瘦身”,回归教育本源,并使得高校所属企业进一步走向规范化与法制化,但不容回避的是,高校企业体制改革仍存多项难点,其改革之路也必将任重道远,“期间,除如何让高校所属企业建立其现代企业制度等问题外,关键的一环还在于这些高校改革后,收益如何归属。”
这一问题当然适用于山大华特。
7月12日,该公司发布业绩快报,2019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8.11亿元,同比增长1.89%,化学制药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11.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82.17万元,同比增长8.96%,化学制药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3.85%。
截至收盘7月12日收盘,山大华特收于22.1元/股,跌0.45%,3日跌幅为4.3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冯冬宁
上交所2020年9月7日交易公开信息显示,祁连山因属于当日跌幅偏离值达7%的证券而登上龙虎榜。祁连山当日报收17.28元,涨跌幅为-10.00%,偏离值达-8.13%,换手率6.91%,振幅10.63%,成交额9.62亿元。
9月7日席位详情如下:
龙虎榜数据显示,今日共2个机构席位出现在龙虎榜单上,分别位列卖二、卖五。合计净卖出1.09亿元。除此之外还有易事特、大元泵业、北摩高科等28只个股榜单上出现了机构的身影,其中14家呈现机构净买入,获净买入最多的是大元泵业,净买额为7125.43万元;14家呈现机构净卖出,其中遭净卖出*的为易事特,净卖额为2.07亿元。
今日龙虎榜单上出现了沪股通的身影,占据了买一的位置,呈现净买入4486.32万元,占当日成交总额的4.66%。
榜单上出现了2家实力营业部的身影,分别位列买四、卖三,合计买入1057.54万元,卖出7371.88万元,净额为-6314.33万元。
买四为招商证券深圳深南东路证券营业部,该席位买入1057.54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281次,实力排名第11。招商证券深圳深南东路证券营业部今日还参与了渤海轮渡(净买额3733.24万元),北摩高科(净买额1057.62万元),乐惠国际(净买额599.74万元)等4只个股。
卖三为中国国际金融上海黄浦区湖滨路证券营业部,该席位卖出7371.88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209次,实力排名第25。中国国际金融上海黄浦区湖滨路证券营业部今日还参与了博睿数据(净买额1610.31万元),渤海轮渡(净买额-1169.51万元),芯原股份(净买额842.80万元)等5只个股。
注:文中合计数据已进行去重处理。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山大华特公告,公司于实际控制人山东大学与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协议”,山东大学将其所持有的山东山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含所属企业)100%股权无偿划转给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拟发生变更。
高校所属企业改革浪潮袭来,上市公司从高校剥离已是大势所趋。
7月12日,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山大华特)公告称,是日,公司收到山大产业集团“关于山东大学筹划校属企业体制改革的告知函”。
函件内容:“依据国家关于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政策要求,山东大学正在筹划校属企业体制改革事宜,该事项可能导致你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动。目前该事项尚处于筹划阶段,存在不确定性。”
这意味着,如果山东大学的上述筹划成真,未来,山东高校所属企业改革将添加新的一例,届时,不排除山大华特实控人生变的可能。
公开资料显示:山大华特是山东大学的独资公司——山东山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企业,2001年成功登陆深交所上市。
据悉,以山东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的这一公司,目前已形成了以环保、医药为主导,电子信息、新材料、教育、物业等多产业并举的发展格局。其中,医药和环保为其主营业务。
其2018年报显示:受医药核心业务伊可新产量同步大幅下滑等因素的拖累,山大华特总营收为15.3亿,同比下降13.6%;净利润1.3亿,同比下降46.7%。
业绩严重下滑的同时,其实控人又或将生变。
前述公告称:山大华特的第一大股东为山东山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大产业集团”),持有20.72%的股份。
本报查阅资料获悉,山大产业集团(山东大学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经教育部、山东省政府批准,山东大学出资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
作为国有资本布局的操作平台,目前,山大产业集团已发展成为以山大华特、山大地纬、山大鲁能、鸥玛软件、山大电力、山大生殖、山东奥太、山大华天等一批骨干企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集群,业务板块范围覆盖信息、软件、医药、材料、制造、环保等领域。
目前,在正疾步打造“山大系”的山东大学麾下,山大地纬科创板上市申请已于6月27日获上交所受理;鸥玛软件7月2日也正式开启IPO之旅。
而去年8月在新三板挂牌的山大实际控制企业——山大电力,目前也正积极筹划上市准备工作。
不过,一边是“山大系”成势渐近,而另一边则是高校所属企业改革浪潮的来袭。
去年5月,《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审议通过。
意见要求,坚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对高校所属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理清产权和责任关系,分类实施改革工作,促进高校集中精力办学、实现内涵式发展。
在此背景下,国内已有省份出台相关方案,推动高校与下属企业剥离,如贵州、湖北等等。
其中,来自湖北当地的媒体报道称:自去年至今,多场武汉高校校办产业协会年会或理事会上,校企改革成为焦点议题,其中,武汉部属高校明年完成改革。
声音渐近。截至目前,尽管山东这一方案尚未正式披露,但上市公司从高校剥离已成定局。
有此背景,山大及其正在打造的“山大系”不能例外。
对此,山东教育圈一名观察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未来高校企业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包括发布前述公告的山大华特在内的“山大系”不少成员或将面临着实控人变更的局面。
不过,上述人士还表示,此番改革根本用意在于,通过清理历史问题让大学“瘦身”,回归教育本源,并使得高校所属企业进一步走向规范化与法制化,但不容回避的是,高校企业体制改革仍存多项难点,其改革之路也必将任重道远,“期间,除如何让高校所属企业建立其现代企业制度等问题外,关键的一环还在于这些高校改革后,收益如何归属。”
这一问题当然适用于山大华特。
7月12日,该公司发布业绩快报,2019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8.11亿元,同比增长1.89%,化学制药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11.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82.17万元,同比增长8.96%,化学制药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3.85%。
截至收盘7月12日收盘,山大华特收于22.1元/股,跌0.45%,3日跌幅为4.3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冯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