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建投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智飞生物(300122.SZ)“买入”评级,预计2021–23年实现营业收入为221.01/285.97/364.1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5.29/60.51/82.04亿元,同比增长37.2%/33.6%/35.6%,EPS为2.83/3.78/5.13元/股,PE为66.1X/49.4X/36.5X。
事件: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18.29亿元、84.04亿元和84.1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7.55%、239.05%和239.06%,实现每股收益5.25元,符合该行此前预期。
中信建投主要观点如下:
新冠疫苗放量+非新冠品种健康增长带动业绩大幅增长
Q3单季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86.57亿元、29.13亿元和29.1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3.44%、199.06%和200.59%。Q3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受益于:1)新冠疫苗持续放量;2)公司强大销售能力保证非新冠品种健康增长。
该行预计:1)单Q3利润角度,非新冠品种贡献约50%;2)Q3我国新冠疫苗接种接近尾声,非新冠疫苗批签发能力有所恢复,H1公司HPV系列批签发下滑的趋势已恢复;3)非新冠疫苗品种销售进度符合预期,全年非新冠品种有望实现高速增长。
EC及微卡22年放量在即,HPV-9扩年龄段在即,PCV15处于3临床
1)公司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于H1正式获批上市,相比传统结核杆菌筛查方法技术优势明显,市场潜力较大。
2)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微卡)适应症已扩充落地,正处于招标准入阶段,21年有望实现少量销售,22年开始全面放量;
3)23价肺炎疫苗、四价流感疫苗及MRC-5狂犬病疫苗即将报产,预计22-23年获批;
4)HPV-9的女性9-45岁年龄段适应症已于21年4月向CDE递交了临床试验注册核查申请,预计22年底适应症扩充落地;
5)PCV15已启动3期临床试验,预计24年获批;
6)mRNA技术平台在本次新冠疫情中体现出独特的优越性,公司于2020年12月参与深信生物融资,通过认购股权的形式完善自身mRNA技术平台布局,未来有望持续深化融资及技术方面合作。其余品种研发进展稳步推进。未来随着重磅产品陆续获批上市,公司自主产品有望迎来新的增长点。
新冠疫苗拉动毛利率提升,其余财务指标基本正常
截至21Q3,公司综合毛利率为54.01%,同比提高13.99个百分点,主要由于新冠疫苗放量所致;期间费用率为7.72%(同比-3.97pp),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研发费用分别为5.61%(同比-1.8pp)、2.02%(同比-1.26pp)、0.09%(同比-0.01pp)和1.10%(同比-0.90pp)。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同比增长48.47%,主要来源于非新冠疫苗产品,基本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237.17%,新冠疫苗销售带动现金流增长。其余财务指标基本正常。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动风险;产品研发、注册失败;产品销售未达预期;疫苗经营合规风险。
深交所2020年7月6日交易公开信息显示,山西证券因属于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20%而登上龙虎榜。山西证券今日报收8.79元,异常区间(7月2日至7月6日)涨跌幅为33.18%,累计偏离值23.61%,区间成交额34.64亿元。
异常区间(7月2日到7月6日)买卖席位详情如下:
龙虎榜数据显示,异常区间内共2个机构席位参与该股,分别为买三、卖三。合计净买入1019.60万元,占龙虎榜区间净买额的7.03%。
深股通出现在了龙虎榜单上,占据了买一、卖一的位置,净买入2102.49万元,占区间成交总额的0.61%。
该龙虎榜单中有一家实力营业部。买二为中信证券杭州延安路证券营业部,该席位买入7583.47万元,卖出9.30万元,净买额为7574.18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95,实力排名第31。
注:文中合计数据已进行去重处理。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智通财经APP获悉,首创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暂不考虑未来新冠疫苗上市业绩贡献,首创证券*引入结核产品矩阵(宜卡和微卡)2021年上市后销售估算,预测智飞生物(300122.SZ)2020-2022年,营收分别为151.9亿元、203.2亿元和233.1亿元,分别同比增43.5%、33.8%和14.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0亿元、48.8亿元和59.4亿元,分别同比增39.4%、47.9%和21.8%。当前收盘价(165.95元/股)对应PE(2021E)54.4倍。综合考虑公司重组新冠疫苗最终正式获批上市概率较大,当前估值已具较优配置价值,维持“买入”评级。
首创证券指出,公司今年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产能储备可以达到3亿剂,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情况下,新冠疫苗未来的市场空间值得期待。
首创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事件: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官网披露,由微生物所和智飞生物联合研发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在中国国内紧急使用获得批准。
1.国际*获批临床使用的亚单位新冠病毒疫苗。公司联合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研发的此款新冠疫苗属于亚单位疫苗,采用重组DNA技术,以新冠病毒刺突糖蛋白(S蛋白)的受体结合区(RBD)为目标抗原,通过工程化CHO细胞表达生产RBD蛋白抗原,纯化精制后,再辅以传统佐剂研制而成。公司此款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也是国内第四款获批临床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与国内获批的灭活新冠疫苗相比,生产过程不涉及新冠病毒病原体,不需要P3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生产车间,减少生产线固定资产投入,可显著减少疫苗生产成本。在疫苗临床保护方面,I、II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无严重不良反应,接种后产生中和抗体水平与目前国际上重组和mRNA新冠疫苗相当;海外III期临床在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尼等国开展,计划入组29000万人;3月1日已经获得首个试验启动国家乌兹别克斯坦的紧急使用许可(EUA),预计其他海外国家也将相继批准EUA授权。公司今年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产能储备可以达到3亿剂,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情况下,新冠疫苗未来的市场空间值得期待。
2.今年公司自产产品矩阵进入收获期。结核产品矩阵渐成体系,用于结核筛查的宜卡(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去年已经获批上市,目前已经中标约15个省份,在未来结核筛查中相对目前主流筛查方法结核菌素TST皮试、r-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和抗原抗体试验等有*的方法学替代性;结核筛查后预防用的微卡(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疫苗)已经完成生产现场核查,进入最后审批阶段,预计下半年正式获批;此外还有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BCG-PPD)、皮内注射用卡介苗(BCG)和冻干重组结核疫苗(AEC/BC02)(已获得Ⅰa期临床人体耐受性临床试验报告)分别在临床不同阶段。肺炎疫苗逐渐齐全,公司15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去年底已开始受试者入组,正式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配合目前代理的默沙东23价肺炎多糖疫苗,获批上市后成为国内第三家肺炎疫苗品种齐全的疫苗厂家。另外,人二倍体狂犬病疫苗、四价流感疫苗已经完成临床试验,正在做资料和血清检验结果整理,预计明年下半年相继批准上市,公司自研产品各矩阵进入实质收获期。
风险提示:疫苗安全事故风险,政策风险,产品市场推广及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格隆汇4月27日丨智飞生物(300122.SZ)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6.52亿元,同比增长101.7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2.09亿元,同比增长209.2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1.84亿元,同比增长206.48%;基本每股收益6.3803元,年报推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00元(含税)。
本文源自格隆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