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格隆汇8月27日丨沃森生物(300142.SZ)披露2021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0亿元,同比增长135.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9亿元,同比增长419.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40亿元,同比增长318.2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1093.11万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出3544.62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2048元。
本文源自格隆汇
12月27日晚,京蓝科技发布公告称,因印章管理员因管理不善,不慎将公司公章及法人杨仁贵先生的人名章丢失。公司表示,为减少和控制印章丢失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和风险,公司已安排工作人员办理重新刻制印章事宜。
而在启用新的公章及法人章之前,任何人使用上述印章签订的任何合同、协议以及其它所有文件,公司及法人杨仁贵先生均不予承认,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并追究由此给公司及杨仁贵先生造成的一切损失。
消息发布后引发了网友吐槽,有股民在京蓝科技股吧表示:“真的服了,连公章都能弄丢。”
京蓝科技是一家主营工业生态、生态水利、生态环境、智慧生态业务的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智慧生态运营服务、清洁能源综合服务等。公开资料显示,京蓝科技曾多次变更主营业务,此前京蓝科技的主营业务为电子信息技术开发,变更称房地产、矿业业务后,京蓝控股又在2015年入主上市公司,剥离原有业务,并购进入环保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曾有多起上市公司公章丢失的事件发生,背后暗藏管理层内部争斗。京蓝科技除了本次印章丢失外,此前因公司独董辞职、高管接连离职也引发公众关注。而就在公司发布遗失印鉴公告的同天,还有另一则公告官宣了公司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田晓楠女士的辞职情况。
虽然京蓝科技争议不断,然而在资本市场上却表现不俗。公司股价曾在今年2月收获了多个涨停,在7个交易日内股价从年初低点1.63元/股上涨到3.49元/股,涨幅达114.11%,收获了“牛年第一妖股”之称。
然而相较于节节高升的股价,公司的业绩却不太理想。从近五年的财报来看,公司自2019年起营收开始呈下滑趋势,连续两年的扣非后净利润为亏损状态。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05亿,扣非后的净利润为-3.26亿元,较上期亏损速度有所放缓。
除此之外,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居高不下。同样是2019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从56.48%上涨至2020年的72.66%。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的总负债为73.94亿,资产负债率高达76.23%。这意味着有7成的资产是公司从外部借来的,资金和财务风险较高。
事实上,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比率越高,表明公司外欠的资金越多。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公司经营出现风险时,一旦银行等金融机构收回贷款,公司内部运营资金不足时,就会面临很大的资金风险,甚至可能导致现金流断裂。
目前京蓝科技有近4万股东,公司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股东的利益。截至2021年12月28日,京蓝科技收盘价为2.77元/股,较前一日跌幅达2.46%,市值为28.36亿。
(作者丨市界 周奕航 编辑丨廖影 )
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6日电 今日早盘,复星医药(600196)跌停,报54.22元,成交额371083万元,换手率3.31%,振幅5.99%,量比13.15。
复星医药所在的生物制品行业,整体跌幅为7.28%。领涨股为常山药业(300255),领跌股为沃森生物(300142)。
资金方面,复星医药近5日共流入222513.2万元,今日到此时主力资金总体呈净流出状态,净流出61564.9万元。
该股最近一日(2021年04月30日)融资融券数据为:融资余额552982.99万元,融券余额14611.45万股,融资买入87228.95万元,融资净买入15054.91万元。
*的2021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56亿元,净利润8.47亿元,每股收益0.33元,市盈率39.26。
机构评级方面,近半年内,12家券商给予买入建议,4家券商给予增持建议。
复星医药主营业务为药品制造与研发为核心,业务覆盖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服务、医药分销与零售。*定期报告显示,该公司股东人数(户)为32.30万户,较上个报告期减少0.61%。(中新经纬APP)
本文源自中新经纬
智通财经APP讯,沃森生物(300142.SZ)发布公告,公司于2020年12月6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发给公司的《关于对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关注函》,公司对此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公司相关部门和人员、评估机构对关注函的相关事项进行自查,经过认真自查,现就关注函的相关问题的回复。
其中,该关注函要求公司补充说明公司与上海泽润管理团队之间,是否存在因激励不足等影响上海泽润发展的问题,上海泽润作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公司不能对其进行市场化激励、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的具体原因;引进新的投资者后,上市公司成为上海泽润重要股东,目前是否已经和新引进股东、上海泽润管理层达成关于对上海泽润管理层或高端人才的激励安排,若否,请说明公司以对上海泽润进行激励为由而放弃控制权的披露是否真实、准确。
该公司回复称:1、疫苗研发呈现显著的人才驱动特性,公司已持续开展股权激励,但对于上海泽润仍存在激励覆盖不足的情形;2、本次转让存不确定性,公司尚未与战略投资者达成新的激励安排;3、本次引入战略投资者是系统性考虑,不存在仅因激励为由而放弃控制权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