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最新行情阿里巴巴(最新美股行情网易财经)

2022-12-19 20:57:20 证券 xialuotejs

阿里连跌,高盛坐不住,宣传阿里为买入评级,什么原因?

阿里连跌,高盛评级为买入,虽然这2件事基本是紧挨着发生,但里面牵涉的事物还是略有不同,各有不同的具体原因。

1、阿里为何连跌:阿里近期股价暴跌核心原因在于两点,一是蚂蚁集团上市被叫停,其次是全新的反垄断指南出台。

蚂蚁上市被暂缓: 这事核心是其背后的高杠杆,仅靠300亿的资金就撬动了上万亿的融资,这背后暗含的风险太大了,上市后不仅仅会导致大量财富集中于马云朋友圈以及部分机构之手,更是存在类似次贷危机这样的超高金融风险,一旦出问题会冲击金融体系带来系统性风险,甚至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为此,监管层及时发布了网络小额贷款新规,不仅加强对蚂蚁集团的监管,还将对所有涉及此类业务的互联网厂商监管。这一新规将直接改变蚂蚁集团现有以放贷为核心的业务,未来其业务赚钱能力会大幅下降。阿里作为蚂蚁的大股东之一,显然也将受到影响。

反垄断指南出台: 阿里股价后续再度大幅下跌核心是反垄断指南的出台,这份指南的影响威力将更大。直指当前电商平台上存在的各种乱象,比如杀熟、2选1、无端限制商家、VVIP等典型的不良操作手段,未来互联网平台如果再如此操作都是违规行为,将会受到对应的惩处措施。

这种大力度的新规,将直接影响阿里这样的电商平台,其直接的营收能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在公平环境下,其和友商之间进行竞争压力也会更大。

而与此同时,阿里目前的核心营收(占比达到了约7~8成)仍旧来自于电商,这就意味着反垄断指南的出台将会直接影响阿里的营收。

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这就是极大的负面消息,阿里股价自然也就大跌了。

高盛评级为买入:事实上不仅高盛对阿里的评级为买入,还有大和、汇丰、野村、中信证券、交银国际等机构也都是维持买入的评级。

高盛对此评级已经给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阿里第三季度的营收(1550.59亿元,同比增长30%)符合它们的预期,低于市场预期仅1%,同时利润高于它们的预期2%。显然,上一季度阿里的表现符合高盛整体的预估,这时候给予买入也是非常正常的。

从上述观点你可以发现,高盛现有评级并非完全根据当前股价而来,其更多考虑的是阿里上一季度业绩而定。因此,11月阿里股价大跌并非是评级的核心因素之一,最多也只是作为参考。

此外,从当前阿里的整体情况来看,监管新规的确对其有很大的影响,但这并不代表阿里从此将彻底走向衰落,长期来看还是有较大的潜力,毕竟是国内互联网巨头。而且,在很多机构看来,阿里股价在高位大幅回调后倒是入场的好机会,从投资角度出发是利好。

因此,高盛等投资机构给出买入评级也就不奇怪了。

说明中国的互联网经济获利最大的是 美国华尔街金融寡头 实际上也是中国获得融入美国领导的世界经济体系资格的根本原因 中国不傻这么大的人口基数 想要迈入中等收入国家 不进行产业升级跟本就是痴人说梦 而中国所做的布局已经触及欧美统治世界的根基 这种结构性根本矛盾 双方只要有一方没有大智慧根本解决不了 中方在所有方面极尽所能化解摊牌的可能 而西方由于 社会 发展已到极限并没有什么退路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逼迫中国摊牌 因为时间在我们这边

阿里巴巴的基础还是相当稳健的

将近10亿的消费者已经习惯在淘宝上购物

众多品牌都把天猫当做自己第一线上品牌在运营

代表 科技 和未来的阿里云开始盈利

菜鸟网络在今年双十一让快递只有快,没有堵。

这几个庞大的布局,打造出了数字经济巨人阿里巴巴。虽然,最近有些问题,但是有问题恰好也是继续优化和升级的机会啊。

受蚂蚁金服上市叫停和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影响,阿里巴巴近期股价出现较大波动,以美股为例,股价从10月27日的319美元下跌到了11月13日的260.84美元,股价下挫59美元/股,整体市值缩水159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5万亿元。高盛却发布买入评级,主要出于几点因素考虑影响。第一是高盛作为投行机构本身持有阿里股份,股价的下跌显然也影响到高盛的权益,股价企稳回升是有利于高盛的投资收益。第二是阿里仍然有发展的空间,短期股价下挫并不能掩盖阿里高速发展的基本面。根据最新的财报,阿里巴巴2020年7-9月实现营业收入1550.59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长30%,市场预期1547.4亿元人民币。实现Non-GAAP净利润470.88亿元,同比增长44%,市场预期385.05亿元。作为一个互联网的庞然大物,能保持30%的营收增速是非常高的,同时这些年烧钱的阿里云在3季度保持60%的增速,根据阿里内部测算,阿里云即将实现盈利,因此高盛作出买入评级也是合理的判断。

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上从来就没有救世主,阿里不是,高盛也不是,阿里连跌,高盛宣传阿里为买入评级,在资本市场上有这样的雷锋吗? 如果能赚钱,它自己为什么不砸锅卖铁去买入阿里呢?所以说高盛所谓的买入评级也不过就是一个说辞,是一个概率的问题,阿里本身该涨还得涨,该跌还得跌。

当然了,如果你买入了阿里,那么阿里涨了,你就赚了,你不希望它跌,但是买入股票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能人家说什么,就去做什么,举一个极端的例子: 别人让你跳楼,你怎么不去跳楼?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风险自负,那么就没必要听什么高盛或者低盛的瞎叨叨, 老话说得好,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这个事大家自己琢磨。

阿里在港交所和纽交所上市,涨跌都是市场行为, 市场和时间最不会欺骗人, 所以 人们要尊重市场,反而高盛或者低盛并不值得尊重。 如果阿里持续连跌,那么自然有它跌的道理,作为我们散户或者没钱的人,就没必要去空中接刀,接不住,就会被飞刀割了韭菜,可以让子弹飞一会,尘埃就落定了,慢慢再决定,反正它跌下来总是好事,越跌越有价值不是?反而越涨也是风险,那么就让它跌呗,跌着跌着,就跌出真相或者跌出作为了,这不是我们小散要操的心。

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阿里那么能赚钱,何必分享全世界?自己把股权买回来,终止上市多好。阿里创业者的财富不是阿里本身盈利得来的,而是资本市场的IPO奉献给他们的。 当创业者和分享者不在一个利益链条上时候,最大的风险就产生了。听懂的,这里需要掌声。

蚂蚁三十亿滚到上万亿,马云确实有本事,如果蚂蚁这次成功上市,万一中国金融系统给马云瓦解了,十四亿人民回到解放前,国家这次出手监管绝对支持,不能因一个不被监管货款公司变相 科技 公司残害中国金融体系

据国际律师官方消息称,阿里巴巴因证券欺诈案已经于近日被投资者诉至法院。

据该报道称,投资者指控阿里巴巴公司在2020年10月21日至2020年11月3日期间就公司的业务和运营状况及发展前景进行虚假陈述,未向投资者披露以下重大不利事实。

美国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景林资产合计持有38家美股上市公司,持股市值为31.24亿美元。

具体来看,景林资产对中通快递依然“爱得深沉”,三季度加仓近500万股,至三季度末持股市值接近30亿元人民币。另外,阿里巴巴遭到景林大举减持,爱奇艺、携程则被清仓。

高盛发表研究报告指,予阿里巴巴H股(09988)目标价352港元,评级“买入”,并列入“确信买入”名单。

报告指出,今年双十一的创新包括将数字生活服务首次加入购物节,不仅提供支付服务,还通过饿了么、飞猪及大麦等提供本地生活服务。

另外,阿里又将房屋和 汽车 列为新类别,以呼应早前推出的天猫好房;又推出互动 娱乐 活动“超级星秀猫”,分享总计200亿元的补贴。

11月1日开始的111分钟内,有超过100个品牌的GMV超过1亿元,其中大部分是化妆品和3C家电品牌;而农业产品的GMV则按年升32%,当中有3000项农业产品取得3位数字增幅。

C2M(客户对工厂)产品GMV按年升17倍;超过1800个新品牌的GMV超过去年11月11日,当中94个新品牌GMV按年增长10倍。

最终双双11落幕,从累计下单金额来看:天猫4982亿 ,京东2715亿,两大电商巨头的竞争又以天猫完胜。

似乎人们已经忘记了蚂蚁 科技 上市夭折的事情,沉浸在销售额带来的狂欢之中,然而事实上风险就是这样一步步的发生。

11月16日,在今天举办的“格隆汇·全球投资嘉年华·2020”活动中,中国 社会 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刘煜辉表示,前段时间证监会开会,重申坚守科创板定位,支持和鼓励“硬 科技 ”企业上市的潜台词是:蚂蚁集团不可能在中国上市了。

换句话来说当前阿里巴巴只能在美国进行交易,高盛发出买入评级,或许有他自身有苦难言的一面。

这或许也是资本市场的一种新的玩法,但是根据当前阿里巴巴股价走势来看已经进入穷途末路的姿态。

截至目前阿里巴巴美股上市股价从最高点下跌幅度接近19%,遭到美国投资者集体诉讼,似乎又看到了前期瑞幸咖啡的影子。

目前,阿里美股股价为260.84美元,其总市值为7057.38亿美元,与2020年10月期间319美元的股价相比,跌幅达18.5%。

以社长当前对股市行情的判断来看,高盛此次发出阿里巴巴买入评级并不可信,或许是为了利益集团解套准备,并重新设定了另一个圈套。

【阿里连跌,高盛坐不住,宣传阿里为买入评级?这是怎么回事】

阿里巴巴最近确实有压力,一方面是因为蚂蚁金服推迟上市,这对于阿里巴巴的估值一定是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另外一方面是市场监管总局11月10日就《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在规范了市场的同时,也对阿里巴巴造成了影响,所以阿里巴巴的市值造成了跌落。

其实,高胜最早投资阿里巴巴,【1999年,第一笔500万美元投资】所以对于阿里巴巴的认可度实际上还是非常高的,虽然说阿里巴巴目前市值有所跌落,但是在高盛看来其实并不影响阿里巴巴的投资,

我们现在了解一下什么是股票评级? 它是指通过对发行公司的财务潜力和管理能力进行评价从而对有升值可能的股票给予高的评级的行为。所以买入评级,就是给阿里巴巴适合买入程度的评级行为!

高盛发表研究报告,对阿里巴巴评级为“买入”,予目标价350港元。我觉得这种评级实际上是为了安投资者的心,同样也说明了高盛对于阿里巴巴的重视程度。

虽然说现在规范了市场,防止了垄断,但是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其实是好事,在如今的市场中,如果一味保持高水准,其实对于投资者是非常不利的。

蚂蚁金服为什么推迟上市?在我们看来就是因为考虑到对于投资者的利益。 如果蚂蚁金服真的上市之后,造成了最大的IPO,可能会对于部分的投资者带来短期的收益,但是对于股市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动荡。

所以,我们会发现,目前的阿里巴巴虽然说在市值上有所跌落,但是它所拥有的优势也是一般的企业所不能比拟的,而且投资者对于阿里巴巴还是相对认同的,这种认同也就导致了阿里巴巴的评级,依然会被评为买入评级。

高盛反对中国金融国企一家独大,龚断市场,所以支持阿里。

这就是问题所在。

因为阿里是家好公司。

美股最新行情阿里巴巴(最新美股行情网易财经) 第1张

中概股美股盘前走弱,阿里巴巴跌12%,对公司的经营有何影响?

中概股美股盘前走弱,阿里巴巴跌12%,这在市场上引起了一定的恐慌,那这种中概股股市大跌对于公司经验有何影响,我简单说说:

一、中概股企业股票可能被暂停交易

因为近期的市场环境,导致市场上出现了许多针对中概股个股的负面消息,所以这也会对中概股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可能会引发一些公司股票被暂停交易。如果有一些公司为了应对市场风险或者获得融资,就可能会选择通过增发股票的方式来融资,这也就给这些公司带来了一些风险,同时也会给企业自身造成一定损失。如果公司股价持续下跌,就会有很多公司选择将其股票转为垃圾股或者其他股票交易。这种情况下肯定会给这些公司的经营带来影响。公司股票被暂停交易就意味着公司无法正常向市场提供资金、进行正常的融资等等行为,而这样就会使公司业务受到限制进而影响公司经济发展状况。

二、中概股公司在境外进行上市融资的难度会增加

对于中概股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融资能力,要有充足的资金。所以对于公司来说,融资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特别是像百度、阿里巴巴、京东这些全球知名的公司,他们融资都是通过香港 IPO,那么对于这些上市公司来说,也会受到香港证监会加强监管的影响,而香港证监会针对这些企业还有着很严格的规定。如果公司在香港上市出现下跌,很有可能会影响公司整体的估值。如果公司未来想要在香港融资成功,就需要通过股票市场融资。

三、在中国上市的中概股企业经营状况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

今年以来,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几乎都面临着做空的风险,这不仅包括中概股,也包括美国其他中概股等。因为,虽然有美国资本市场上众多知名投行给予中概股估值,但是这些投行的资金来源都是一些国家主权或者政府支持来的,因此这些中概股公司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就比如近日做空机构发布声明,指责一些中国公司存在财务造假行为,导致中概股公司股价持续下跌;比如在去年11月下旬发布首份财报后,美股上市公司纷纷下调了对中概股公司的评级;再比如近日媒体曝光了一起美国做空中概股事件等等。这些做空机构对中概股公司进行做空报告。而这些报告则使得许多中概股公司成为了做空机构眼中的“香饽饽”而存在很大风险,因此中概股公司很可能会因为被做空而损失惨重。除了这些可能受到做空机构打击以外,还有可能会遭受美国证监会的处罚或者其他行政处罚,因此有不少中概股公司被罚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

四、国外投资者对中概股价格的预期可能会发生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国外投资者肯定是希望能够有一只股票能够长期稳定地被投资,不希望一只股票股价暴跌。当某只股票股价下跌时,国外投资者就会考虑买入它,当股价下跌时,他们就会降低对中概股的投资预期。当他们减少对中概股的投资会使他们对中概股上市以后的投资预期发生改变,因为在中概股上市以后,很多投资者都会选择购买中概股作为投资标的。这会使很多外国投资者觉得非常惊讶。他们认为中概股上市以后股价大跌的话,很有可能就成为他们“收割”的对象。

美证监会又下狠手!阿里巴巴被列入“预摘牌”风险名单,中概股影响几何?

美国证监会又下狠手,阿里巴巴被列入欲摘牌风险名单,这对中概股公司的影响很大,不仅名义上受损,而且实质上也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各种限制。

一、美证监会又下狠手!阿里巴巴被列入“预摘牌”风险名单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又叫做美国的证监会,目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再次下狠手,阿里巴巴直接就被列入了预摘牌的名单,这也就意味着在短期间内不符合相关部门的规定,那么阿里巴巴是很有可能在美国股市退市的。按照目前被列入其中的名单,其实阿里巴巴只是众多被列入预摘牌风险名单中的一个,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但这已经足以让人看到其中的风险。

二、 中概股影响很大

按照目前对中概股公司的影响来说,从积极一点的角度出发,这其实对中概股公司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被列入预摘牌风险名单的中概股公司本来就挺多的,不仅阿里巴巴被列入其中,此前波奇宠物等上市公司就已经名列其中。从消极一点的角度出发,这对中概股公司的影响还真的挺大,毕竟目前不仅名义上中概股公司已经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而且在实际上也会遭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刁难,将这些公司列入名单本身就是对公司的限制,自然负面影响也就很大,同时也会限制业务发展。

三、总结

按照目前比较恶劣的商业环境来说,不管是阿里巴巴还是其他的中概股公司,这时候都应该做好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不仅要尽量地将资产分散开,而且还得按照当地的法律和我国的法律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做好自身合规建设的前提下,这些措施对于中概股公司来说影响总体还是不大的。

美7月CPI增速放缓!软银减持阿里拟套现340亿美元,这是为何?

这两件事情其实并没有必然关系,因为美国的CPI放缓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美国的通货膨胀的现象在不断降低。

与此同时,当软银在不断减持阿里巴巴股票的时候,这个行为其实跟软银的投资行为有关。因为软银所持有的众多科技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跌幅,所以这个现象导致软银出现了暂时的浮亏,软银也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抵押阿里巴巴的股票。软银其实并非直接卖出了阿里巴巴的股票,而是通过抵押阿里巴巴股票的方式获得了相应的现金。

美国的CPI增速问题和软银的套现行为没有关系。

我们可以把这两个事件当成两个独立的问题来看待,对于美国的CPI增速问题来说,在美联储进行了加息操作以后,因为加息操作传导到市场本身需要一段时间,所以美国的CPI增速放缓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这个现象也属于美联储的预期之内。

孙正义的减持行为也非常正常。

对于孙正义来说,因为孙正义的软银持有阿里巴巴的股票非常多,在软银遭遇到投资困境的时候,孙正义需要通过减持阿里巴巴股票的方式来获得现金流,这个方式也可以帮助软银持续加仓其他公司的股票。如果科技股的行情反弹的话,软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业务转危为安。

总的来说,美国的CPI增速放缓非常正常,特别是在美联储主动控制市场的通货膨胀的现象以后,美国的CPI增速将会进一步放缓。这个现象不仅会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恢复,而且能够提振美股行情。而对于孙正义的减持行为,真正意义并不是不看好阿里巴巴的后续发展,反而会把阿里巴巴当成优质资产来看待,减持阿里巴巴股票的行为只是单纯的业务调整。

美股收跌,纳指与标普指数六连跌,未来如何走?

美股收跌,纳指与标普指数六连跌,未来走势不容乐观。

1、9月因为物价指数PPI环比增长,再加上市场预期加息75个基点,因此美债收益率仍然是持续先上涨后下跌的形式。市场的收紧步伐一直在持续,但是对于风险来说影响并不大,美股一度浮涨,但接着是一回路回落。因为欧洲经济的衰退,再加上今年大环境的影响,经济萎缩了0.4%,因此整体的经济全球行情并不容乐观。美国政府正在全面加紧禁止俄罗斯的进口,同时俄乌战争的影响使得全球的经济出现了低迷的现象。后续持续上升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后期11月份将会持续暴力加息的情况,因此指数不可能是上涨的。

2、芯片的股票涨幅跌幅都不一样。今年芯片的股票也一度成为了大家热议的对象,比如英特尔涨幅超过1%,而英伟达跌幅超过0.7%。可以看出芯片的涨幅和跌幅对于不同公司而言展现的是不同的。而热门的中概股跑赢了美股的大盘。阿里巴巴涨幅0.4%。京东涨幅0.3%。虽然各大股票依然坚挺,可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大部分股票还是没办法抵挡住大盘的下跌。银行个股也出现了跌幅的现象。

3、由于核心PPI通胀基本上与预期是一样的,由于经济和需求这方面的忧虑还是挺多的,因此即便是加息的情况下,油价仍然是跌幅超过了2%。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使股票能够持续住上涨的趋势还是比较难的。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不断的加剧,国际油价的下调力度超过了预期。英镑止步5连跌,但是目前形势上来看并没有好的消息刺激。

被高瓴资本清仓,阿里巴巴怎么了?

2月13日,高瓴资本在美国证监会SEC公布2020年四季度美股持仓情况。其中最大的变化是清仓了阿里巴巴,一股没留。同时阿里巴巴的对手拼多多,成了高瓴资本第一重仓股。

在不少股民心中,高瓴资本是“神”一般的存在。

2019年高瓴入主格力电器,格力当时大涨50%;2020年买入光伏的两大龙头隆基股份和通威股份,出现了引领行情般的大涨。

那,清仓阿里巴巴,又传递了什么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四季度阿里的股价在创新高后迅速闪崩。在10月底触及319美元的高点后迅速回落,一度跌至211美元,最大跌幅超33%。

阿里巴巴到底怎么了?

2021年2月2日阿里巴巴公布了2021财年第三季度报告,也就是2020年的第四季度的财务报告。季度营收2210.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经营利润490.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

对于这样大体量的互联网巨头,这个增长率应该是蛮亮眼的成绩,但业绩一经公布,阿里巴巴股票当天下跌3%。股票炒的是未来,我想高瓴资本也同样关心的是阿里巴巴的未来。

我们细细拆解一下这个三季度财报:

从中可以看出有几点问题:

1、阿里巴巴的基本盘淘宝天猫板块的业绩反应在“中国零售业务客户管理”板块增速是20%,并不亮眼。拼多多最新财报还没出来,上季度的增长是89%。

2、增长最快的是“中国零售业务其他”板块,这部分包括高鑫零售、盒马、银泰、天猫超市。增长快的原因是因为并表了高鑫零售的业务收入,要知道的是零售的利润率是无法和互联网服务相提并论的。而且因为并表阿里巴巴员工人数从上季度末的122399人增加到252084人,人数增加了一倍,这个人力成本增加的可是杠杠的。

3、饿了吗和口碑板块业务75亿元人民币营收,增长10%。美团2020年三季度营收354亿元人民币,增长28.8%,基本被碾压。

4、作为电商直播的开创者,淘宝直播业务2020年GMV是4000亿,并没有完成年初5000亿的目标。而竞争对手快手2020年前11个月电商业务GMV为3326亿元人民币,招股说明书里的数据还是可靠的。

5、报告中最大的亮点是云计算和菜鸟驿站物流项目,均实现了50%以上的增长。

6、数字媒体及 娱乐 业务(优酷、UC浏览器、大麦、阿里音乐、阿里影业、阿里文学)仅仅增长1%。

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作为互联网的核心资源的用户数量,增长的天花板已经近在咫尺。

经过双11大促,用户仅仅增长了2100万,而且距离中国网民数量9.89亿(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天花板越来越近。

另外,2020年,阿里巴巴最有价值的业务板块蚂蚁金服(阿里持股33%)上市受挫,在新的金融监管政策下,“小甜甜”秒变“牛夫人”。

看到这里,各位看官应该能够明白高瓴资本清仓阿里巴巴的原因了吧。曾经打着望远镜也看不到对手的阿里巴巴,现在强敌环伺,发展瓶颈已经隐现。

当然马老师是高手,我们且看他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