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各大汽车厂商来说,“金九银十”传统销售旺季是年终冲刺的开始,是完成一年销售目标的关键时期。据统计,自主品牌领军企业奇瑞汽车9月份共销售汽车70336辆,同比增长37%,环比增长24%。这也是继1月售出73433辆之后,奇瑞单月汽车销量再次突破7万辆关口。更可喜的是,奇瑞汽车完全摆脱了过去一款QQ打天下的局面,其A3、瑞虎、风云2等主力车型全面发力,撑起奇瑞销量的半壁江山。其中8月份刚上市的新A3更是取得了超过9000辆的骄人业绩,获得了“金九月”的大丰收。
月销近万 奇瑞新A3科技品质获认可
据奇瑞相关人士透露,奇瑞A3九月份销量达9000余辆,已经到了“万辆俱乐部”的门口。上市首月即近万,这在国内车市中是相当惊人的业绩。由于市场需求旺盛,A3生产车间的工人们中秋节只放了一天假,但其产量仍然无法满足来自国内外源源不断的订单需求。据了解,包括智利、土耳其、俄罗斯等奇瑞A3现有出口国纷纷提出了加大进口需求的意向,同时还有不少其它国家对新A3抛来橄榄枝。
奇瑞新A3自8月份上市以来,以科技动力、科技安全、科技驾控、科技品位等全方位的优势,在业界树立了“科技A3 五星家轿”的品牌形象,其高于同级车的科技水平和亲民的价位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认可。奇瑞北京经销商告诉记者:“现在新A3基本都要预定,九月份卖的实在太好了。”该负责人还表示,在刚刚过去的九月,该奇瑞4S店卖出了近两百台A3,创出了历史以来的最好销售成绩。在十万元内的紧凑型家用轿车中,奇瑞新A3展现了在细分市场中的标杆地位以及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政策激励深化 奇瑞新A3产能释放前景辉煌
目前,传统销售旺季“金九银十”仍然在持续对汽车市场发力,不少业内专家认为国内车市十月销量将极有可能再创新高。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人士认为,国内车市火爆正是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起到积极作用的证明。随着政策效果的继续深化,包括小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政策以及节能惠民车型补贴政策等无疑也将进一步对1.6L以下的经济型轿车产生激励作用,助力终端销售。据统计,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汽车销量就明显好于往年,良好的市场表现也进一步说明了国内车市正迎来新一轮的销售高峰。
面对充满机遇的市场环境,奇瑞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新A3的产品性能充分满足国家政策的要求,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很大,九月销量的增长速度就能很好说明这个问题。至于快速增长下奇瑞新A3的产能是否能跟得上,这位负责人说道:“短时间内订单过大的确造成了一时的产能滞后,但是我们一直在着力解决,预计十月新A3产能会得到进一步释放,并在一定时期内逐渐跟上销售增长的速度。”
照此情况来看,在政策深化和产能释放的共同影响下,奇瑞新A3十月销量将极有可能再创新绩,加上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发力,奇瑞A3的“金九银十”必然硕果累累。
长安汽车近日发布高端产品序列“UNI”首款新车“UNI-T”,但面对此前制定的高达191万辆的年度目标,这款新车难以立即提供足够的助力。
公开数据显示,受疫情扩散、市场需求低迷的影响,长安汽车2020年1-5月的累计销量为63.7万辆,同比减少6.3%,距离达成目标还有多达127.3万辆的差距。
业内人士表示,合资品牌创新不足、没有针对本地化需求进行二次开发,是销量低迷的主要原因。
就能否按时完成销量目标等问题,财经网汽车联系到长安汽车相关人士,对方表示不予置评。
事实上,长安汽车关键财务指标从三年前就开始走下坡路。
关键指标持续下滑
受经济增速放缓、产业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长安汽车的销量、利润连续下滑。
2019年财报数据显示,长安汽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6.47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了488.8%。这是该公司自2017年以来归母净利润的三连降,还是自上市23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
销量方面,公司全年销售了176万辆新车,同比下滑15.2%,远不及年初设定的246万销量目标,市场占有率也下滑了0.56个百分点,至6.83%。
"合联营企业投资收益下降"是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其中,2019年长安福特的净亏损达到38.5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了约4倍;长安标致雪铁龙的净亏损为22.2亿元,亏损幅度同比增长了154%。
长安合资品牌的销量已是连年下跌。自2017年以来,长安福特销量接连遭到腰斩,由82.8万辆降至37.8万辆(2018年)、18.4万辆(2019年),年均变化率高达-112%。长安马自达在2017年至2019年销量分别为19.2万辆、16.6万辆、13.4万辆,年均变化率约为-20%。长安标致雪铁龙的销量官方却未予公布,不过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前9个月该品牌的累计销量仅有2000辆。
汽车独立分析师张翔认为,合资品牌创新不足、没有针对本地化需求进行二次开发,是销量低迷的主要原因。
自主品牌独木难支
在中国汽车市场整体下行的大环境下,长安系自主品牌的销量也难逃下滑命运。
2019年,重庆长安、合肥长安和河北长安的合计销量为85万辆,同比下滑7.8%,略好于车市整体水平(8.2%)。
CS系列成为长安产品线的亮点,贡献了长安自主品牌的过半销量。其中,CS75系列全年共销售了19.3万辆,同比增长38%,在SUV销量排名中位列前茅。此外,CS35、CS55、逸动系列也保持了年销超10万辆的较好表现。
然而,在各车企自主品牌加速产品周期、向年轻化和高端化转型之际,长安目前过于依赖CS系列,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模式则面临较大的发展风险。
另外,长安的新能源转型也并不顺利。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长安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8235辆,在汽车品牌中仅列第12名。此外,2019年,长安汽车的新能源业务主体、全资子公司长安新能源的营业收入为38.2亿元,净亏损为4.8亿元,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也远不敌北汽新能源、比亚迪等自主品牌。
为减轻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压力,长安对其新能源子公司进行混改。2019年12月,长安新能源引入了四家战略投资者,拟累积增资28.4亿元,有利于“加速香格里拉计划的布局落地实施”。同时,长安汽车对长安新能源的持股比例将稀释到48.95%,失去控制权。
不过,资产出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司的财务压力。2020年一季度数据显示,长安汽车实现了6.3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包括长安新能源混改带来的超过20亿元的收益)后,公司仍有18亿元的亏损,盈利水平亟待提升。
长安“第三次创业”
经历了3年的业务重组,长安正进入“第三次创业”的深度转型期。
2018年4月,长安汽车提出“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以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为目标,提出四大转型方向,最终实现长安汽车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在品牌向上的总体战略下,长安同时正式对外发布了长安乘用车、中高端乘用车、欧尚汽车、凯程汽车四大业务品牌。
针对亏损业务,长安甩掉“包袱”,对长安铃木、长安标致雪铁龙等资产进行重组清算。
2018年9月,铃木以1元的象征性出价向长安汽车转让了其持有的长安铃木合资公司50%的股权,此后长安铃木成为长安汽车全资子公司。
2019年12月,长安将所持有的长安标致雪铁龙的50%股权转让给深圳前海锐致投资有限公司,旨在“优化公司资产结构”。
此外,长安汽车还陆续关停并转了140万辆整车及126万台发动机产能,累计淘汰21款弱竞争力产品,实施降本节支。得益于产品结构的优化,国盛证券测算结果显示,2019年长安自主品牌(含重庆长安+河北长安+合肥长安)的单车均价为8.31万元,同比增长15.5%。
新能源+智能化产品转型方面,长安分别提出“香格里拉计划”和“北斗天枢计划”,并表示每年会将销售收入的5%用于研发。
“香格里拉计划”内容显示,长安汽车预计到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的打造;到2025年,在全产业链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累计推出21款纯电动车型和12款插电混动车型,全面停售传统燃油车,实现全谱系产品的电气化。
截至目前,长安新能源已经推出了CS75 PHEV、逸动EV460、逸动ET、奔奔EV360、CS15 E-Pro、奔奔E-Star六款车型,初步覆盖了微型车、轿车、SUV等不同品类。
继续增资助力转型
在2019年末实现28亿元增资后,长安新能源表示,未来三年将对累计投入100亿元,加快推进新能源平台打造以及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
长安汽车于2018年8月发布的“北斗天枢计划”则承载了智能化转型的任务。其预计到2020年实现新产品100%联网,建成L3级自动驾驶智能开放平台,形成千万级客户体验大数据;到2025年实现车载功能100%语音控制,L4级智能驾驶汽车上市,形成亿级客户体验大数据。
长安在智能化方面落地成果相对较多。
L2级IACC集成式自适应巡航系统、L3级APA5.0遥控代客泊车系统、梧桐车联智能车机系统等智能化技术均已搭载上车。2019年7月,其L4级自动驾驶汽车在重庆仙桃大数据谷也展开了公共道路示范运营。
目前,长安汽车已在重庆、北京、都灵、横滨、伯明翰、底特律和慕尼黑建立起“六国九地”的全球协同研发格局,研发团队人数达到1.2万人。
除自研之外,长安汽车还建立起了多维的产业生态,与华为、高通、恩智浦、腾讯、华为、博世、中国移动等科技企业、供应商建立了伙伴关系,涵盖合资公司、联合创新中心等多种合作手段。
进入2020年,长安汽车宣布“第三次创业”进入3.0阶段,明确了“强主业、稳转型、拓市场、建生态”的总体发展思路, 围绕智能、出行、科技的战略布局,进行资源聚焦配置。
为支撑研发生产所需投入、补充资金储备,4月,长安汽车拟以定增方式募资不超过60亿元,用于合肥长安产能、CS95升级版产能、NE1系列发动机产能、碰撞试验室建设、补充流动资金等领域。5月20日,该方案已得到兵装集团的批复。
2020年6月,深度参与公司一系列转型计划的朱华荣接棒张宝林,担任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并同时兼任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
这意味着长安汽车的转型战略能够确保长期执行。
朱华荣接任后不久,长安汽车便发布了一款集“第三次创业计划转型成果于一体“的产品,向高端化发起冲击。
冲高车型UNT上市
6月21日,长安汽车乘用车高端产品序列“UNI”的首款新车—UNI-T正式上市。
根据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的说法,UNI是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武器,还承载了公司2020年“品牌焕新、产品焕新、人群焕新”的使命。
这款被长安称为“未来科技量产者”的UNI-T集成了公司在产品设计、动力总成、智能网联方面的研发优势和生态优势。
该车型搭载的蓝鲸NE1.5T发动机来自长安研发的模块化发动机开发平台——蓝鲸NE动力平台。平台设计兼容1.0L~1.8L排量,并兼容48V轻混、HEV混动、PHEV插电混动、REEV增程式混动设计,通用化率达98%,热效率达40%,扭矩水平至200Nm/L,满足国六b排放标准。
长安汽车副总裁叶沛表示,希望通过打造UNI-T的产品实力,来满足年轻一代消费者多元化的用车需求。未来UNI系列还将推出4-5款车型,包括运动型SUV、运动型轿车等。
截至上市发布会前,该车型已获得16257辆预售订单。
国信证券认为,近年来长安发布的UNI-T等爆款产品,反映了“自主在产品力、渠道力、市场需求把控能力、供应体系把控能力等多维度提升,底层是管理和体制的一些变化”。
张翔则看好UNI-T未来的发展。他认为这款车在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方面可圈可点,且价格较低,在年内实现L3自动驾驶的软件升级后,竞争力将会很强。
并非首次布局高端
事实上,UNI-T并非是长安汽车的第一款冲高产品。
2017年3月,定位于中型SUV的CS95正式上市,成为当时长安自主乘用车品牌中唯一一款突破20万元的高端化产品。
据官方介绍,这款产品的研发周期长达6年,汇集了蓝鲸2.0TGDI发动机、博格华纳智能四驱系统、爱信6AT变速箱,以及其他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智能车载互联系统等先进配置。
公司对这一车型的目标定为“月销过万,年销十万”。然而,公开数据显示,CS95自发布以来的单月最高销量仅为4295辆,2017年全年实际销量仅为20912辆。对比同级别自主车型,2017年全年传祺GS8的销量达到10.2万辆,WEY VV7为5.3万辆。
2019年4月,长安再次发布新款CS95,单月销量却不足千辆。
张翔认为,CS95性价比较高,但相比上市时间较长、用户保有量较大、已经形成口碑的对标产品(如大众途昂)而言,其品牌知名度有所欠缺。
此外,长安还发布了中型车睿骋CC、轿跑SUV CS85 COUPE两款最高价位达到15万元的车型,但销量也不尽如人意。
与此同时,在2016年成立、向高端化发展的吉利领克、长城WEY如今已经具备年销过10万辆的经营规模。
此前多次冲击高端化未能取得成功的经历,如今,面临中高端自主品牌和成熟合资品牌的夹击,使得长安UNI系列的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
此外,UNI-T作为紧凑型SUV,其不足15万元的定价还只是长安汽车新建高端序列产品的一次保守尝试,这导致该车型与CS75系列在价格、品类上存在重合,可能造成内耗的问题。此次拓新的实际市场效果,还有待市场验证。
销量目标仍有距离
2020年初,长安汽车表示,将力争实现汽车销量超191万辆的年度目标。
但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企业表现持续分化等因素影响下,长安想要完成预期目标面临不小挑战。
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低迷,长安汽车2020年1-5月的累计销量为63.7万辆,同比减少6.3%,完成年度目标的33%。不过,5月数据显示,公司销量实现54.3%的同比增长,市场复苏态势显著。结合一季度净利润为正、定增募资、新品投放等一系列利好消息,市场认为长安正进入触底回升的状态。
华泰证券、国盛证券、华创证券、中银证券等多家机构对长安汽车给予了“买入”评级,认为其正进入新一轮强产品周期,Plus系列车型和“UNI”车型的盈利潜力将继续释放。他们预计,长安汽车有望在2020年实现净利润的扭亏为盈,重回增长轨道。
然而,下半年UNI-T及长安自主品牌能否向好仍存在不确定性风险。国信证券指出,疫情放缓后终端需求复苏存在后继乏力的可能性;新品上市进度和产量或不达预期;为保证全年销量目标,车企或在四季度引发价格战。
中金研究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连续第三年下滑,下半年的批发销量水平基本与去年拟合。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表示:“当前合资、自主品牌走势虽总体较强,但高低端分化进一步明显,合资品牌库存压力进入合理范围,而自主品牌继续承压。”
该机构还称,消费者“在疫情期间形成较强风险意识,可能降低汽车消费意愿”,选购汽车会更加慎重。
在这一背景下,还在冲高阶段的长安汽车面临销量、盈利的双重压力。
除此之外,新能源发展也存在掉队风险。长安目前在售的车型基本仍是“油改电”产品,缺乏特有的技术优势。2020年已经过半,还未传出计划中“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发布的声音。此外,长安新能源打算未来三年投入100亿元的目标,与预期的1000亿元投入额也相去甚远。
从资本角度来看,除去出售资产、增资、补贴等一系列非经常性收益,长安汽车在2020年一季度仍有巨额亏损,说明公司经营情况还未得到实质性转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自陈安宁2018年10月接手福特中国总裁一职后,福特在华开启了为期一年多的调整,并建起了一支以其为首的中国面孔管理团队。这支团队有我们熟知的杨嵩、毛京波、霍静等人。
从福特中国到长安福特,都将2019年视为调整年,并自信今年将重回赛道。长安福特全国销售服务机构执行副总裁曹振宇在2019广州车展对媒体表示“品牌力是驱动一个品牌向上的长期力量,它和短期的市场份额并没有必然联系”,并自信2020年一定能重回赛道。
再联想到杨嵩的“今年我们已经度过了至暗时刻”这句话。福特中国以及长安福特应是坚信,2020年通过多产品密集投放计划,销量势必回暖。
但现实是残酷的。长安汽车近日发布了2019年产销数据,长安福特仅18.4万台的销量,同比超5成的下滑幅度,令人心惊。长安福特今年创近三年销量新低。有业内人士向财经网表示,“长安福特销量一时起不来”。
降幅超5成,销量目标难实现
这两年说道长安福特,大家第一反应就是“下滑、下滑、不断下滑”。部分头部自主品牌甚至已将长安福特排除出竞争对手行列。长安福特NDSD总裁杨嵩对媒体透露,销量没有实现今年年初既定目标。
长安福特的现状使其市场地位受到了质疑。一位负责品牌公关的工作人员告诉财经网,合资品牌中,基本上看大众和日系三强。美系品牌在,上汽通用别克品牌因三缸问题品牌力受损,后劲不足。长安福特现在竞争对手眼中,已不再是强劲的竞争对手。
单从销量来看,长安福特自2016年后的表现确实不济。长安福特曾凭借产品集中投放攻势,销量迅速上涨,一度达到95.8万辆的巅峰,只差临门一脚就能跻身“年百万辆俱乐部”。
但由于长安福特后期产品规划不到位,20多个月没有投放新车型,导致销量出现大幅下滑。2017年-2018年两年,销量分别跌至81.2万辆、37.8万辆。销量断崖式的下跌,令人措手不及。
长安福特2019年销量进一步下滑。公开数据显示,长安福特12月销量为1.79万台,基本与去年持平。2019全年累计销量仅18.4万台,同比下跌超50%。
长安福特销量下滑也与市场大环境有关。中汽协发布11月中国汽车市场销量,中汽协数据显示,11月乘用车销量205.7万辆,环比增长6.7%,同比下降5.4%。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此前曾对媒体表示,车市还没到谷底,希望车企能早做准备。
长安福特虽然同期降幅收窄,但环比回暖态势被中断。长安福特2019年10-12月销量分别为1.84万台、1.88万台和1.79万台。长安福特2019年底销量基本和2018年同期保持一致,12月实现同比微增。
长安福特现阶段销量增长与终端优惠较大有关。财经网走访长安福特4S店了解到,店内老款车型现有1-4万优惠,越接近春节优惠幅度越大。此前因厂家推出的“猛虎行动”活动,蒙迪欧和翼虎低价仅14.68万就可购买,使得店内老款蒙迪欧和翼虎现车已售罄。同时,店内在清锐界等老款车型,并有2.8-4万左右的优惠价格。不过,现在店内新上市车型如锐界、蒙迪欧、锐际等,则没有任何优惠。
长安福特对财经网表示,目前长安福特产品终端成交价较稳定,平均降幅低于绝大多数主流合资品牌。
长安福特销量的下滑,更是导致业绩亏损进一步扩大,有了“利润毒奶”的称号。
此前,长安汽车在2019年半年报中透露,合资公司是其亏损的主要原因,其控股参股公司仅长安马自达实现盈利,其余均属于亏损经营。其中,长安福特亏损7.77亿元,江铃控股亏损4.73亿元,长安铃木亏损2.46亿元。
资深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长安汽车表现不佳,“主要是长安福特1-9月下降太多,近60%”。
长安福特即将进入多产品投放阶段,新产品研发、投放以及后续营销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意味着短时间内,长安福特要想实现扭亏为盈困难重重。
经营全系产品“有条件”
关于福特中国三网并售计划,在2017年末就已被提及,到2018年开始实施。经过一年多的推进,三网并售计划略有成效,但4S店要想经营全系产品是“有条件”的,经销商经营区域重合是按“择优”原则挑选。
去年,由于福特、福特中国以及长安福特内部均不太稳定,另外三网并售涉及福特进口、长安福特以及江铃福特三方利益,因此三网并售计划进展缓慢。
正如资深汽车分析师任万付表示,合网销售有利有弊,优势是可以节约资源,劣势在于容易互相争夺资源,对实力较弱的一方不利。这意味着福特三网并售计划整合压力大、牵涉利益广。
福特整合在华三个销售网络,是为提升渠道效率,以实现消费者在福特的任意一家4S店都能购买到福特的全系产品。对福特来说,三网合并有利于整合在华资源、统一品牌形象,降低销售管理成本;对长安福特来说,三网合并销售可增加产品曝光度,方便消费者购车,进一步完善经销商网络,提升其销售规模。
为了三网并售计划顺利开展和推进,福特、长安福特于2018年7月成立了长安福特全国销售服务机构(即NDSD),负责福特品牌所有乘用车的销售和服务。显然,长安福特成为了三网并售的最大受益者。但同年12月,长安福特NDSD总裁李宏鹏离职,有媒体认为这加剧了外界对渠道整合压力过大的猜想。
NDSD总裁杨嵩
2019年4月,杨嵩加盟福特中国,出任长安福特NDSD总裁。杨嵩的到来,有力推进三网并售计划推进。长安福特透露的信息显示,渠道合并对销量提振效果较为显著,长安福特库存水平大幅下滑,销量环比回暖明显,数月环比增速超30%。
为了解三网并售的进展情况,财经网实地走访了长安福特4S店。进店发现,展厅摆有福特进口、长安福特、江铃福特三家品牌产品。可见,福特中国推进三网并售小有成效。
但是,在与店内销售顾问交谈发现,他们主推车型是长安福特旗下产品。长安福特车型摆在展厅显眼位置,而进口和江铃福特产品较少。当问及江铃福特旗下产品撼路者时,销售顾问态度较为冷淡,表示该车适合越野,油耗较高。
另外,财经网了解到并不是所有福特4S店都有资格经营三家品牌全系产品。该店工作人员称,他们是少有的能经营全系产品的门店。这似乎与福特中国想要实现在任何一家门店可买到福特全系产品的愿望相差甚远。
为了确认上述4S店工作人员的说法,财经网采访了福特中国传播与公关相关负责人,她表示,因为临近年终,公司有许多项目正在进行,近期没有时间接受采访。
财经网还采访了长安福特,问询经营全系品牌的4S店挑选标准。长安福特回应,目前,长安福特授权经销商和福特江铃授权经销商都有机会成为NDSD的授权经销商。“对于销售区域有重合的经销商,我们会采用‘择优 ’的原则进行挑选。”
从当前的进展来看,长安福特旗下经销商应是三网并售计划实施的主力军。不过,长安福特4S店销售福特全系产品,销量增长的同时经营成本也相应提高。如果长时间无法实现盈利,可能会给福特中国三网并售计划带来隐患。
多产品集中投放仅是第一步
2020年,长安福特再次开启了“多产品投放”战略,全面反攻市场。但专家称,多产品集中投放只是第一步,不一定能挽回颓势。
2019年4月,福特汽车发布了“福特中国2.0”战略和“福特中国产品330计划”。
其中,福特中国2.0战略旨在加速公司业务转型,聚焦中国市场。该战略主要集中在加速产品研发和投放速度、研发智能科技、深化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坚持创新和本土人才培养等五大计划,并通过建设中国创新中心、中国设计中心、中国产品中心和中国新能源车中心在内的四大中心来加速这一计划的实施。
福特中国总裁陈安宁
伴随着福特中国2.0计划的实施,那句“更福特、更中国”口号在各种场合被不断提起。在人事方面,福特中国组建起了一只以陈安宁为首的中国面孔管理层,拥有杨嵩、毛京波、霍静等得力干将;在产品设计层面,造型、内饰用料等方面,会结合中国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智能配置方面,加深了与百度、科大讯飞等在内的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在营销方面提升了品牌传播力度和曝光度。
福特中国产品330计划是实现2.0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长安福特重回赛道的第一步。陈安宁表示,根据长安福特规划,从2019年到2021年底,长安福特将投放至少18款新车型,其中包含5款新能源产品。
8月,长安福特同步上市了福克斯Active、金牛座、锐界ST(包括锐界ST-Line)三款新车,被外界认为是2.0战略和330计划的首次落地。福特大中华区传播与公共事务副总裁霍静曾表示,长安福特2019年连续推出三款新车型,推动了福特在华整个销量的逐步回升。
杨嵩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今年我们已经度过了至暗时刻”。杨嵩和霍静的信心来源于福特在华销量数月来的回暖。
杨嵩还曾对多家媒体表示,长安福特经销商生存现状有所改善。长安福特表示,长安福特2019难下半年盈利经销商占比达到近50%,盈利水平处于合资企业中等水平。并且通过“以销定产”的销售策略,有效缓解经销商库存压力,下半年经销商库存水平维持在35-45天。
杨嵩表示,“明年,3款SUV车型将决定我们的市场表现:一是在今年双十一天猫晚会上发布的2020款锐界(Edge),二是在今年广州车展发布的锐际,三是在明年北京车展发布的探险者(Explorer)。三款车都是中大型SUV,都是福特的强项。”
其中锐际已于2019年12月上市。锐际的上市,加速反攻步伐。锐际作为翼虎换代车型,与福克斯同堂销售。
长安福特的多产品投放计划,是否能真正挽回销量颓势?
资深汽车分析师钟师对财经网表示,加大产品集中投放力度仅是第一步。产品投放后能否成功还要看产品之间的组合度,产品竞争力,以及后续营销宣传等等因素。他表示,“至于具体某个车型在其细分市场竞争力如何,销量能否形成规模效应,还需等待产品上市才能判断。”
可见,长安福特要想打好翻身仗,真的需要集齐天时地利人和。
结语:当前汽车市场进入变革期,如福特这样的百年车企正面临转型困境。中国车市是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处于这场变革的风暴中心。福特进入中国市场近20余年,合资公司长安福特发展遇到瓶颈,亟需通过变革破土重生。
今年是长安福特全面反攻之年,密集的产品投放仅是第一步计划,能否借此凤凰涅槃,见仁见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财经网汽车讯???长安汽车正与华为、宁德时代联合开发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平台和产品。
12月2日,长安汽车就近日股票大幅上涨发布了《关于公司股价异动的风险提示报告》。该公司表示,其A股和B股股票交易价格从2020年11月16日至2020年12月1日收盘累计涨幅分别达到62.80%和84.41%,股价短期涨幅较大。
针对公司股票的异常波动,长安汽车发现近期公共媒体报道了该公司于11月14日举行的“长安?长安——长安汽车品牌日”活动,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三方宣布联合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
长安对此事进行了核查,基于公司2019年与华为签订的《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和2020年与宁德时代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三方正在联合开发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平台和产品,未来将根据项目进展情况适时发布相关信息。
在此之前,长安汽车因股价持续上涨而连续发布多份《关于股份的异动公告》。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定,股票交易被认定为异常波动的,上市公司应当于次一交易日披露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就相关情况进行说明和澄清。
长安汽车则表示,除上述事件外,公司不存在其他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和信息,不存在违反公平信息披露规定的情形。
就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华为合作一事,资本市场给出了正面评价。
国信证券认为,三方合作进一步加速长安汽车由传统整车制造企业向出行科技公司转变。现场首次公布会进化的智能化方舟架构,也标志着自主品牌进入全面智能化造车新时代。后续持续看好长安自主品牌向上与新能源发展的持续性。
华西证券认为,看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带来自主产品智能化的赋能提升,以及宁德时代在电动化及智慧能源生态等领域的互补效果。在当前新品大周期节点下,三者的合作将助力长安汽车转型驶向新高。
截至12月2日收盘,长安汽车A股股价为27.07元,下降2.59%。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财经网汽车讯?长安UNI-T全球首发亮相,预计将于6月上市。
受疫情影响,原计划在日内瓦车展亮相的长安UNI-T,被推迟到3月5日线上发布。
长安将本次发布会定义为:“未来科技,量产者。”借用了农历惊蛰之日,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长安对全新车型UNI-T的重视程度。
全新UNI系列首款车型UNI-T首次正式亮相,定位紧凑级SUV,采用全新的家族设计语言,造型设计十分亮眼。动力方面,将搭载新一代蓝鲸动力1.5T高压直喷发动机,新车预计将于今年6月份正式上市。另外,根据从非官方渠道了解到的信息,UNI-T的售价可能在12-15万元之间。
UNI是长安汽车第三次创新创业的全新序列,UNI-T是其第一款车型,之后预计还会有4-5款UNI系列的产品,包含运动型SUV、运动型轿车以及未来科技感十足的产品,会按照之后的节奏逐渐推出。
发布会上,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表示其实长安还有大量春节前的订单未交付给消费者,例如欧尚X7,长安CS75 PLUS也一直供不应求。长安汽车已经从2月14号开始有序的复产复工,他直言:“汽车产业链条非常长,零部件分布在全国甚至全球,因此我们在用工安全的前提下,总体上积极有序复产复工。”
但他也同时提到了疫情带来的影响,特别是2月份整个汽车行业的产销都会下滑。但谭本宏表示,当前的关键是做好防疫工作,这也是必须且关键的:“通过我们对消费者和中国经济分析来看,国家已经在充分考虑疫情过后如何刺激和复苏,并出台了非常多的政策,我们初步判断二季度开始,汽车消费会有所恢复,当然这跟我们供给也有关,我们要积极复产,争取能供应上需求。”
作为长安汽车全新系列的首款车型,UNI-T推出可以说是长安汽车迈向高端化、品牌向上的重要一步。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长安UNI-T不乏亮点,包括全新的设计风格、高度智能化集成、L3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全新的平台架构以及新一代蓝鲸动力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