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中环股份股吧」中信证券软件》,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半导体产业高景气周期持续,硅片有望长期供不应求。汽车电子、5G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需求侧发展带动半导体产业进入新一轮高景气周期。半导体硅片作为核心原材料,需求持续大幅增长,单季度出货量连续打破历史记录。半导体硅片技术壁垒高、扩产周期长,龙头大厂新扩产能预计2024年方可量产。目前环球晶圆2024年前产能均已售罄;日本SUMCO 2026年前产能已被全部预订,并计划提价30%,进一步验证半导体硅片供给的紧张。
产能快速扩张+产品验证加速,半导体硅片业绩有望迎来爆发期。中环股份全系列产品持续放量,先进制程加速突破,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顺应芯片在汽车、物联网等领域的爆发式需求。截至2021年末,公司12英寸/8英寸/6英寸及以下半导体硅片产能分别达到17/75/50万片/月,预计到2023年底公司将分别达到60/100/110万片/月。同时,公司推动技术研发与客户认证,着重发力先进制程产品,目前28nm以上产品已步入客户量产供货阶段,有望形成2022年业绩增长点。
1月17日,资本邦了解到,在2021年末隆重推出财富号之后,上周,“券商一哥”中信证券的财富号正式在中信证券APP亮相,并迎来了首批入驻的基金公司。
截至发稿,该财富号已经吸引到10余家头部基金公司入驻,包括华夏、广发、南方、易方达、博时、华安、工银瑞信、汇添富等在内基金公司均已经发布入驻公告。
据介绍,中信证券将依托其在基金行业的优势地位,推出财富号及配套的内容开放平台,构建基金生态圈,为个人投资者提供市场即时变化、行业分析、基金策略、产品售前售中售后陪伴等服务。并致力于解决当前“基金挣钱,基民不挣钱”的痛点,目标让投资者、卖方、买方目标一致,走向基金挣钱与基民挣钱的财富管理之路。
与传统互联网机构及银行的财富号所不同的是,中信证券的财富号并非简单的在APP中为基金公司提供产品推介及广告宣传页面,而是将基金公司、券商、买方、卖方投研、券商线上、线下流量、场内场外产品以及客户建立了生态链接,有温度的客户陪伴和专业的财富管理并行。
除了在中信证券APP中常态化的广播式展现之外,中信证券还在内容分发层面以线上+线下+智能化分发的三位一体的方式将客户经理的专业资产配置能力和线上经营相结合,为客户提供针对性强,时效性高的财富管理服务。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中信证券在券商股权+混合公募基金的销售规模中稳坐头把交椅,排名第一,同时在全市场位次中排名第14位。
尽管与基金代销市场上的头部商业银行仍存在一定差距,但据中信证券财富管理委员会主任李勇进在去年11月份举办的中信证券2022年资本市场年会基金投顾分论坛上透露,从产品保有方面,中信证券公募及私募产品保有规模达4000亿,较2018年增长2.5倍,未来上升空间较大。
此外,据李勇进介绍,中信证券财富管理板块收入中,传统通道业务收入在保持持续增长的同时,其占比已由2017年58%下降至46%,而财富管理收入占比则由16%提升至28%,财富管理板块收入已经成为中信证券最重要的收入增长点之一。
而此次中信证券携头部基金公司倾力打造财富号,也有望激活过往券商对财富号的消极态度。
据了解,中信证券之前,仅国泰君安和平安证券的财富号实现了与头部各大基金公司的互动,而其余中小券商却一直对财富号持观望态度。特别是在当下财富号市场主要由蚂蚁基金和天天基金为代表的第三方平台占据“寡头”垄断之位的情况下,中小券商发力财富号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奈。
据某华南券商网金部门负责人坦言,对于中小型券商而言,一方面其掌握的基金公司的资源相对有限,吸引入驻存在一定难度,另一方面从时间和精力上看,开设财富号确实是一项大工程。
但也有人表示,证券公司发力财富号会是大势所趋,一方面便于证券公司KOL(关键意见领袖)的内容输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KOC(关键意见消费者)的培养。
华林证券首席技术官(CTO)刘亚猛认为,券商的经纪业务未来将进入以生态为王的4.0时代。所谓生态为王是指一个开放性的平台,邀请产业链上下游生态伙伴的入驻,为客户提供更丰富多元的服务。
本文源自资本邦
中环股份2021年11月19日在深交所互动易中披露,截至2021年10月31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9.1万户,较上期(2021年10月20日)增加7000户,增幅为3.80%。
中环股份股东户数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1年10月31日电力设备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股东户数为4.79万户。其中,公司股东户数处于2万~4万区间占比最高,为26.09%。
电力设备行业股东户数分布
股东户数与股价
2021年7月20日至今,公司股东户数显著增长,区间涨幅为32.64%。2021年7月20日至2021年10月31日区间股价上涨16.59%。
股东户数及股价
股东户数与股本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公司最新总股本为32.32亿股,其中流通股本为30.33亿股。户均持有流通股数量由上期的1.65万股下降至1.59万股,户均流通市值83.14万元。
户均持股金额
中环股份户均持有流通市值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1年10月31日,电力设备行业A股上市公司平均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为49.99万元。其中,25.36%的公司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在12.5万~23.5万区间内。
电力设备行业户均流通市值分布
深股通持股
2021年10月31日,深股通持有中环股份的股份数量为1.12亿股,占流通股本的3.69%,较上期(2021年10月20日)的1.09亿股上升3.20%。
深股通持股图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月19日,指数再次大幅杀跌,不少抱团股创出近期新低,光伏龙头隆基股份(601012)跌4.70%,报78.96元,从最高点125.68元计算已下跌37%,市值已跌破3000亿,而光伏的另一巨头中环股份(002129)股价近期表现坚挺,今天只跌了2.76%,市值885.3亿,昨日还放量涨停,距前期高点仅下跌8.87%。
龙虎榜显示,3月18日,资金净流入最多的是中环股份,为11.6亿元,具体看,深股通净买入3.8亿元,国泰君安南京太平南路净买入3亿元。
3月15日龙虎榜显示,大量机构资金正在卖出隆基股份。
为何会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如此大的差异?
众所周知,光伏最近的大跌与价格有关,上游涨价潮下价格传导不畅,下游组件价格受政策控制影响已经开始内卷竞争。
然而这一局面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隆基股份“一体化”导致其掌握行业定价权,而后起之秀中环股份将颠覆这一局面。
挑战者 中环股份激进“一跳”
3月17日晚间,中环股份发布公告,中环电子增持中环股份58,552,778股,增持比例达到公司总股本的1.93%。TCL科技(000100)持有中环电子100%股权。本次中环电子增持后,TCL科技直接持有公司78,035,348股股份、通过中环电子间接持有公司825,777,985股股份,合计持有公司903,813,333股股份,合计占公司总股本的29.80%。
TCL增持中环股份无疑是彰显双方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中环股份新厂正式开工,将影响到整个光伏行业地位。
3月18日,中环股份的银川50GW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约120亿元,年底前开始投产,2022年底全部投产。
该工业4.0智能工厂相比传统光伏制造克服了对人力的严重依赖,中环去年首个工业4.0标杆工程,已经实现了一名员工可以坐在办公室里远程操作96台单晶炉的水平。
同时,该工程生产的是目前尺寸最大的210硅片,这标志着210硅片在光伏产业的应用实现了“蛙跳式创新”。
210体系的开放性及其“蛙跳式创新”对光伏行业内卷化进程的重要中断。
光伏与半导体是一对“兄弟产业”,从半导体的发展脉络来看,硅片尺寸的增加可以显著降低半导体芯片的生产成本,尺寸不断变大已成必然趋势。
不断变化的光伏硅片尺寸其实是源自半导体硅片,在12英寸晶体成功研发后,对应产出的最大硅片尺寸即210毫米。
在硅片尺寸的选择上,210硅片代表未来,中环股份作为挑战者会选择激进的210mm策略,隆基股份作为被挑战者选择182mm。
不过由于210mm过于激进,在应用中遭遇到了由于设备优化不够导致的生产良率差,玻璃技术进步不匹配导致的版型局限以及客户的接受度低等问题。这些都是技术进步必须解决的问题。
两大阵营 打响硅片尺寸大战
硅片的尺寸一直在增加,原因在于大尺寸硅片在硅片端降低单位长晶成本,在电池、组件、系统环节摊薄单瓦非硅成本,经济效益显著。所以,硅片大尺寸发展成为必然。
2015年,隆基与中环联手定制M2尺寸标准,边长156.75mm,这是当时的主流尺寸,而2018年开始,硅片尺寸进步一升级,隆基M6尺寸的新产品横空出世,引爆当年SNEC展会。
166硅片充分照顾了2019年之前的硅片、电池、组件老产能的兼容能力,硅片、电池、组件改造成本最低,可以说166对老产能来说是最优的硅片尺寸,最容易大量推广,于是市场占有率的大幅提升。
随后光伏尺寸进一步发展,到2020年行业出现了分化。
2020年6月23日,隆基、晶澳、晶科、阿特斯等七家企业联合发布M10硅片尺寸标准。
2020年6月29日,隆基股份正式发布182硅片组件Hi-MO5,量产最高功率540W,组件效率达到21%,同时发布了Hi-MO5技术白皮书。
2020年8月16日,中环股份正式发布了“夸父”210mm超大硅片尺寸,直接跳过2个数量级,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G12硅片。
2021年开局,主流的PERC技术166电池片价格开始“跳水”,价格区间放大至0.85-0.95元/W。而尺寸更大的182、210电池片的价格仍然较为坚挺的维持在0.93-0.97元/W的区间内。
电池片尺寸即将再次升级,在2021年竞争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激烈,产业链价格博弈体现出了更强的“阵营”的色彩。
从166升级上来的182硅片、电池产能是不能升级至210的,而210向下兼容182的硅片、电池产能如果生产182的话是不太经济。
两种尺寸“水火不容”,因此形成了182和210两大阵营。
182阵营中的企业包括:隆基、晶科、晶澳、阿特斯、润阳、潞安、中宇。该阵营中领头的企业均具有较大规模的存量硅片产能。因此这也是企业选择182阵营的原因――避免存量资产大幅减值。
而在210的阵营中,最早加入的是中环、天合、东方日升(300118),天合和东方日升在硅片上几乎没有任何历史包袱,自然愿意通过存量硅片厂商所不能实现的尺寸来贯彻全行业的“大尺寸”战略。
随后,通威、爱旭等专业电池片企业也逐步加入此阵营。
因为182阵营在电池片上大规模扩产,加入182阵营会受制于隆基在硅片上的话语权,在产品价格上更加被动,这就是182阵营和210阵营存在一个明显的差异。
182阵营中主要参与方(隆基、晶科、晶澳)均是一体化的,210阵营中则为非一体化的,甚至在硅片、电池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化大公司的身影。
由于182阵营主要企业是一体化的,而210阵营主要企业是专业化的,故而210阵营的“价格发现能力”更强――硅片、电池产品价格更加市场化。
降还是不降价?隆基陷入两难
当组件环节价格因供过于求而价格开始下降时,产业链价格的向上传导在210阵营内部将是较为顺畅的,由于市场化程度很高,210组件、电池片、硅片会分别降价。
182阵营由于是一体化的,主要取决于隆基的硅片报价,隆基掌握着定价权。
硅片定价权对于隆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否则也不会在2020年7月末硅料价格上涨后大幅加价,股价也水涨船高。
隆基虽然是182阵营,但也不是说没有210产品,2020年新建的产能也是210向下兼容182,只是在行业降价的要求下,隆基面临两难。
要么隆基像182那样坚持不降价,放弃210市场;要么以更大的210硅片降价力度从中环和上机数控(603185)手中硬抢210的客户,由于“阵营”的问题,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选择隆基概率很低的。
如果选择不降价,失去210市场,同时由于182阵营多为一体化,中小182电池组件企业会被挤压利润逐渐淘汰,182蛋糕越来越小,最终完全失去硅片市场定价权。
如果降价,隆基必须大幅杀价,利润必然下滑,除非大规模扩产或提升技术降低成本,隆基大概率也将在硅片环节丧失定价权。
此前,硅料大涨时,隆基跟随涨价,中环则是考虑将硅片做薄来下调硅片价格,形成鲜明对比。
3月11日,工信部发布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引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光伏产业的发展目标,无疑是通过持续的降低成本,帮助国家实现碳中和。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