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600804」永贵电器股吧》,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中证财讯 ST鹏博士(600804)4月29日披露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80亿元,同比下降24.91%;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657.39%;扣非净利润亏损2494.93万元,上年同期盈利1888.62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6亿元,上年同期为3.02亿元;报告期内,ST鹏博士基本每股收益为0.12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65%。
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1.76%,同比下降11.6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2.41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2.04%,较上年同期上升19.91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上升434.23个百分点。
2022年一季度,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65%,同比上升10.73个百分点,环比上升355.61个百分点。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36亿元,同比减少4.39亿元,环比增长0.83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1.58亿元,较上年一季度末下降11.73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5.63亿元,上年同期为-2472.98万元。
2022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现金比为114.31%,净现比为-67.55%。
公司近年主要资产结构变化如下图:
2022年一季度末的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中,新进股东为上海方圆达创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方圆-东方32号私募投资基金,取代了此前的鹏博士电信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在具体持股比例上,深圳鹏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聚达苑投资有限公司、潘永福、中原信托有限公司-中原信托·定向资管投资项目集合资金信托合同、杨学平、深圳市鹏博利泰投资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上海方圆达创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方圆-东方28号私募投资基金、上海方圆达创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方圆-东方6号私募投资基金持股有所上升。
股东名称 | 持股数(万股) | 占总股本比例(%) | 变动比例(%) |
---|---|---|---|
深圳鹏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11503.56 | 6.940461 | 0.16 |
深圳市聚达苑投资有限公司 | 5544 | 3.344869 | 0.08 |
潘永福 | 3042.58 | 1.835684 | 0.04 |
中原信托有限公司-中原信托·定向资管投资项目集合资金信托合同 | 2925.28 | 1.764914 | 0.02 |
杨学平 | 1329.16 | 0.801925 | 0.02 |
深圳市鹏博利泰投资有限公司 | 1300 | 0.784331 | 0.0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 1264.17 | 0.762711 | 0.02 |
上海方圆达创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方圆-东方28号私募投资基金 | 1030.67 | 0.621836 | 0.01 |
上海方圆达创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方圆-东方6号私募投资基金 | 990.01 | 0.597304 | 0.01 |
上海方圆达创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方圆-东方32号私募投资基金 | 885 | 0.533948 | 新进 |
筹码集中度方面,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公司股东总户数为14.3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了1.31万户,增幅10.09%;户均持股市值由2021年末的8.10万元下降至7.68万元,降幅为5.19%。
深交所2021年11月8日交易公开信息显示,永贵电器因属于日涨幅达到15%的前5只证券而登上龙虎榜。永贵电器当日报收12.14元,涨跌幅为19.96%,换手率12.44%,振幅19.37%,成交额3.59亿元。
11月8日席位详情如下:
榜单上出现了4家实力营业部的身影,分别位列买二、买三、买五、卖四,合计买入3376.40万元,卖出791.88万元,净额为2584.51万元。
买二为华鑫证券股份上海分公司,该席位买入1272.08万元,卖出71.12万元,净买额为1200.96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1038次,实力排名第4。华鑫证券股份上海分公司今日还参与了中国宝安(净买额4445.86万元),宝通科技(净买额3375.12万元),华瓷股份(净买额-3246.44万元)等22只个股。
买三为东莞证券北京分公司,该席位买入1001.78万元,卖出9.35万元,净买额为992.43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168次,实力排名第23。东莞证券北京分公司今日还参与了天舟文化(净买额3468.51万元),宝通科技(净买额2980.69万元),易尚展示(净买额2643.76万元)三只个股。
买五为中国国际金融上海分公司,该席位买入814.06万元,卖出235.83万元,净买额为578.22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574次,实力排名第12。中国国际金融上海分公司今日还参与了永太科技(净买额2793.65万元),软控股份(净买额-1046.56万元),天润工业(净买额-802.71万元)等5只个股。
卖四为中信证券深圳分公司,该席位买入288.48万元,卖出475.58万元,净买额为-187.10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230次,实力排名第35。中信证券深圳分公司今日还参与了东南网架(净买额-881.16万元),海星股份(净买额-691.81万元),春雪食品(净买额197.71万元)等5只个股。
注:文中合计数据已进行去重处理。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通信行业的人,对鹏博士都很熟悉,因为不少人都因为宽带和它打过交道,即使不是通信行业的人,对鹏博士也不会陌生,因为很多城市,都有“长城宽带”,说不定你家的宽带就是用它的。
但是,现在这家公司却摇身一变,成了云计算和数据中心供应商,档次升了,但属于它的日子,却渐渐远去。
01
商业模式有局限
说起鹏博士的商业模式,其实很简单。
宽带接入是电信运营商的“最后一公里”,虽然长度不算长,但却异常的繁琐,同时也是资本开支、维护费用都不小的领域,于是,产生了电信运营商+第三方合作的模式。
简而言之,就是电信运营商将一部分的接入网(也包括部分传送网、骨干网,但总体占比很小)外包给第三方去建设、运营、维护,然后双方再从用户的宽带费中分成。
这种模式对于双方,乃至用户来说,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运营商,可以省去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维护的成本,尽管需要让出一部分收益,但算下来还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加上2010年后,国家在大力推动“宽带中国”建设,大量原来的铜质通信电缆要替换成光纤网络,同时,房地产的大发展,使得很多新建区域需要建设光纤,“光进铜退”成为了那个年代电信领域最火热的基建。
鹏博士正是乘着这样一个风口,不断发展壮大,号称中国*的民营电信运营商。从营收上也可以看出,鹏博士最快的发展期,对应的正是中国宽带建设最火热的2012-2015年。
但之后,鹏博士的业绩却陷入低迷,至今营收已经连续负增长5年,净利润增速也从2015年后一路走低。虽然公司近年来不断加码新业务,但效果却大不及预期。
其实,鹏博士从大热到爆冷,逻辑非常简单,都是商业模式决定的。
首先,作为电信运营商的第三方合作商,决定了它一来要依附于电信运营商,没有太多的自主权,二来行业的发展决定了它的天花板。
就拿电信运营商这个来说,虽然头衔是中国*的民营电信运营商,但其实并不符合事实,因为电信运营商基本都是国有的,所谓的民营,充其量只是作为一个合作单位,在资源、经营上都存在诸多的限制,也不可能拥有自己的电信网络,根本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电信运营商,这就决定了鹏博士的身份只是给正规电信运营商打下手。换句话说,如果电信运营商日子好过,生意红火,分成方面还有着落,但一旦电信运营商生意到达瓶颈,这些合作单位的分成比例也好,合作费用也好,都要先打折扣。
最直观的变化,要数鹏博士旗下的长城宽带的ARPU值,从2013年见顶(67元)之后,便一路下滑,到16年,已经下滑至44元,三年时间,跌去34%。
作为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度比较高的一个领域,宽带接入本身也存在触顶回落的可能性,因为随着中国家庭光纤宽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市场增量会一步步萎缩,最终变成存量市场。
到了存量市场,比拼的就是真刀真枪,一旦竞争对手利用实力“以本伤人”,如果没有雄厚的资本、资源、技术和用户群实力,就很容易被抢占市场。中国移动正是以这种策略抢占了很多宽带市场,鹏博士作为电信和联通的合作伙伴,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
同时,国家也提出了“提速降费”方面的政策要求,运营商以往过高的宽带费被“削平”,最终使得鹏博士在经历了短暂的业绩辉煌之后,迅速回落。
行业见顶、政策要求、竞争对手打压,是鹏博士最终回落的重要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鹏博士本身的商业模式局限所致。没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网络资源,成为鹏博士*的瓶颈。
02
突围之路,困难重重
原有业绩遭遇瓶颈,寻找新的增长曲线,成了鹏博士的自救出路。
从近些年的动作来看,鹏博士主要把宝压在两个方向,云计算和数据中心。这两个方向都是最热门的IT细分领域,鹏博士的选择,貌似并没有什么错误。
但仔细看,又很容易发现问题。
首先,云计算和数据中心都是重资本、重技术、重资产的领域,要想真的在这些领域站稳脚跟,就需要投入巨大,但鹏博士只是一个做宽带接入的建设、运营和维护公司,资本能力、研发实力都很有限,无法承担云计算和数据中心巨大的资本和技术投入,而且它本身就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那鹏博士究竟干的什么?
拆开鹏博士的云计算业务,内在的逻辑其实和宽带接入很类似,就是给云计算大厂打下手,成为他们接入层面的合作单位,而重要的云计算资源都还是在大厂手中。
在宽带接入的时候,没有自己的核心网络资源,到了云计算时代,鹏博士也还是没有自己的核心资源,所以注定干的活只能是依附型的。更重要的是,在宽带接入的时候,这种依附型有本身的价值,因为运营商愿意将生意让出来给你,但是到了云计算,这种价值还有吗?大厂们到底用不用得你,都是很大的问题,因为云计算已经不存在“光纤入户”的问题了。
除了云计算,数据中心也是鹏博士重点方向,不过,从目前的经营情况来看,并不理想。2020年,鹏博士将部分数据中心资产出售,改为轻资产运营模式,虽然降低公司的成本压力,但也正说明公司的数据中心业务成本过高,对公司的经营已经构成压力,最后不得不卖出。
背后,恰恰说明公司对于经营重资产业务感到吃力。客观地说,数据中心这块业务是有前景的,它是数字经济最基础的设施之一,也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新基建,但问题在于,这种业务前期的投入非常巨大,同时回报期也很长,有点类似房地产,先投一大笔钱建好房子,然后再通过租金回收成本。
建设时投入巨大,租金回收又很漫长,如果没有强大的资金实力,要想通过细水长流来赚钱,很容易等不到真正赚钱的那一天,就已经熬不住。
这才是鹏博士不得不通过出售资产,改变运营模式的根本原因。
03
结语
和很多抢风口的公司一样,鹏博士也因为踩中了国家宽带大发展的风口,而创造出辉煌的业绩。但是,随着宽带风口的消退,鹏博士已经很明显地受到冲击,业绩连年负增长,股价大跌,甚至被戴上“ST”的帽子。
无疑,这种消退不仅是杀业绩、更是杀估值甚至杀逻辑,虽然鹏博士不断自救,但是效果却并未符合预期。
如今,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低迷之后,鹏博士依然没有看到走出低迷的迹象,宽带业务已经不再新增,业绩持续下滑,这条路基本堵死,而且随着5G网络的普及,宽带的重要性还会进一步下滑;云计算业务改不了依附型的特征,“打下手”是注定的,数据中心又烧钱,卖的卖,剥离的剥离,还有什么能够撑起对它的想象?
貌似真没有。
因为风口而起,注定会因为风口而落,鹏博士的滑落,依然看不到头。
格隆汇4月28日丨鹏博士(600804.SH)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39.52亿元,同比下降24.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8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1.0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05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4.48亿元;基本每股亏损0.83元。
四川华信(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公司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对相关事项已有详细说明,请投资者注意阅读。
公司于2022年4月27日召开第十二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公司2021年度利润不分配、不转增。该预案尚需公司年度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实施。
本文源自格隆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