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联电子股票股吧(神思电子股吧)

2022-06-15 3:26:32 基金 xialuotejs

新联电子股票股吧



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新联电子股票股吧」神思电子股吧》,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 新联电子股票股吧
  • 神思电子股吧
  • 新联电子 股吧
  • 新联电子股票行情


新联电子股票股吧

锂电概念火热,资本疯狂追逐,部分上市公司难免蠢蠢欲动,通过公告或互动平台宣布加入涉锂军团。8月份以来,至少已有8家公司收到交易所关注函,被要求就涉锂或储能的情况进行补充说明和进一步披露。

面对投资者有关公司是否涉锂的追问,除极少数公司在互动平台上回复涉锂之外,大多数公司明确表示“未涉锂”。记者初步统计发现,近2个月来,明确否认“涉锂”的上市公司有20多家。

“有锂”走遍天下,成为近期资本市场最热门的话题。

锂电概念火热,资本疯狂追逐,部分上市公司难免手心痒痒、蠢蠢欲动,自称加入涉锂军团,博人眼球。

异常的涉锂举动,引来了异常的股价波动,也引来了监管的密集行动。8月份以来,交易所至少已向8家上市公司发出关注函,直击涉嫌“蹭热点”的不良行为,要求这些公司就涉锂或储能的情况进行补充说明和进一步披露。

“有锂”为所欲为?

8月11日一早,深交所便对长荣股份发出关注函。

作为一家主营印刷设备的制造商,长荣股份于8月9日晚间突然公布“涉锂”。公司公告称,海目星与公司签署采购意向框架协议,拟向公司采购锂电池生产相关设备及模组,总金额为4.2亿元。

消息一出,长荣股份10日开盘便直接涨停,这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深交所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锂电池生产相关设备及模组”相关业务及产品,同时核实说明是否存在主动蹭热点炒作股价的情形等。

“蹭热点”之嫌,并非第一次出现在长荣股份身上。去年1月,区块链成为市场炒作热点,长荣股份公告称,公司与北京众享比特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吉链区块链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自有区块链应用平台(荣链);去年6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长荣股份公告,公司与国药控股医学检验(天津)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就口罩等疫情防护用品、医疗产品等方面的战略合作达成意向。在长荣股份此次收到的关注函中,交易所也要求公司进行相关补充说明。

不是签署框架协议,就是达成战略合作,长荣股份这些“热点”项目究竟有何实质性进展,投资者至今仍未看到清晰的答案。

无独有偶。8月10日,股价连续两日大涨近30%的南京聚隆,收到了来自深交所的关注函,同样是因为“涉锂”。

南京聚隆8月6日通过互动易透露,公司产品可应用于储能领域装备的配套材料上,比如可应用于新能源动力装备电池壳体及相关配套系统材料。此外,公司积极布局和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材料业务,已获得比亚迪、吉利、蔚来、理想、小鹏、恒大等新能源汽车厂商的供应商认证并供货。公司将进一步拓展新能源汽车材料业务,扩大市场份额。

作为一家主营改性塑料业务的企业,南京聚隆此前从未披露储能业务,此番行为难免遭遇质疑。是否存在主动迎合市场热点、炒作公司股价的情形,是否存在利用信息披露影响股票交易的情形,是否存在违反信息披露公平性原则或误导投资者的情形,深交所关注函单刀直入,要求公司进行核实并说明。

值得一提的是,互动易平台显示,南京聚隆已取消了前述关于在新能源汽车布局的回复。

与长荣股份类似,南京聚隆亦非第一次涉嫌“蹭热点”。去年2月,南京聚隆通过微信*平台发布题为《南京聚隆成功开发出无纺布用聚丙烯熔喷专用料》的文章。随后,公司股价连番涨停,深交所的关注函随即而至。去年7月24日,南京聚隆公告收到《关于对南京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当事人给予通报批评处分的决定》,因未能客观完整进行信息披露,南京聚隆及相关当事人被通报批评。同日,江苏证监局下发警示函,指出南京聚隆“在此次股价异动公告中未披露聚丙烯熔喷专用料对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较小的情况,也未说明是否会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信息披露不完整”。

“有锂”还得“有理”。针对蹭热点式的炒作,监管方面一直在予以重点关注。

记者梳理发现,进入8月份以来,交易所至少对8家涉锂或储能的上市公司发出关注函,除上述2家公司外,还有鞍重股份、新莱应材、联创股份、赣锋锂业、融捷股份、盛弘股份等公司,它们均被要求就相关情况进行进一步披露,核实是否主动炒作股价等。

“无锂”寸步难行?

与主动涉锂的部分公司不同,更多的公司保持着自己的理性与冷静。

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新能源板块特别是锂电池领域的火爆,相关上市公司股价持续上涨,甚至包括个别基本面不佳的公司,估值严重偏离,让一些公司按捺不住,借助与投资者交流等渠道,有意无意地透露自己涉锂,以便搭上“顺风车”,火中取栗。

记者梳理发现,在互动平台或者股吧中,关于涉锂的问答交流近期骤然猛增。在对上市公司的提问中,一些“投资者”不管公司主业如何,都发出公司有没有涉及锂电池或新能源业务的提问留言。

严格意义上说,互动平台或者股吧并非正式的信息披露通道。上市公司借助此类渠道发出相关超出公告的关键信息,对于更多的广大公众投资者而言,是一种有失公平的行为。

记者查阅了互动平台上近1个月来发布的内容,除极少数公司回复自己直接或间接部分涉锂之外,大多数公司明确表示“未涉锂”。

比如北信源,8月5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连续追问:“公司及子公司在锂电池方面有哪些应用?”“公司及子公司在光伏方面有哪些应用?”“公司及子公司在储能方面有哪些应用?”北信源一一进行了否定,理性地给出“暂不涉及相关业务”的答复。

记者初步统计发现,近2个月来,明确否认“涉锂”的上市公司有20多家,包括新联电子、永茂泰、富通信息、博实股份、东方园林、鲁西化工、海源复材、科陆电子、金明精机、国星光电、金安国纪、大富科技、诚志股份、长海股份、雪龙集团、南极电商、太阳能、天汽模、鲁北化工、高能环境等。

此外,还有部分公司通过公告形式回应了有关涉锂的传闻。8月3日,紫金矿业公告称,截至目前,公司没有锂矿资源和相关业务。公司有关锂等新能源矿种的布局是基于公司战略的初步规划,没有具体的时间进度表和具体项目安排。截至目前,公司没有筹划任何具体项目,未来如有相关事项或进展,公司将及时予以公告。

前车之鉴不可忘

8月10日,恢复上市的盐湖股份复牌当日涨幅超过3倍,总市值在盘中一度突破2300亿元。

资本狂欢的背后,似乎忘却了一年前“钾肥*”因连续3年巨亏、资产重组无人问津而遭遇暂停上市的尴尬一幕。

2017年,A股市场同样上演过锂电概念疯狂的一幕。受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影响,电池级碳酸锂从2015年之前平稳的每吨4万元至5万元的价格,一路飙涨至每吨17.8万元的高位,一大批上市公司纷纷跨界,大手笔买买买、扩扩扩,但非理性的行为迅速演变为“一地鸡毛”。

2017年12月,声称盐湖提锂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盐湖股份抛出大手笔之作,宣布拟总投资79.8亿元,启动年产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的生产。然而,自当年起,盐湖股份连续3年巨额亏损,2019年更是巨亏450亿元,创下了彼时A股史上亏损之最,最终于去年5月被暂停上市。

更令人唏嘘的,是1年前正式退市的美都能源。2017年10月,电池级碳酸锂价格逼近前期高位,美都能源抛出收购计划,拟斥资36亿元收购瑞福锂业98.51%股权。

然而,时运不至。2018年后,国内碳酸锂市场价格突然跳水,从年初的每吨15.9万元跌至年底的每吨7.42万元。2019年市场更加严峻,碳酸锂市场一路跌至年底的每吨4.44万元。瑞福锂业在2018年便亏损近4亿元,形成约8亿元的巨大商誉减值,美都能源无奈要向原股东“退货”,终止收购。

由于收购新能源标的接连踩雷,美都能源转型失败,去年8月14日,公司股价长期低于面值,最终从A股市场摘牌。

锂电咨询机构高工锂电分析称,锂电产业是高投入、高技术门槛的新兴产业,没有持续技术投入,缺乏核心竞争力,只为蹭行业热点的上市公司,终将掉入锂电产业竞争的深渊。

近期以来,锂电概念火热,既点燃了部分投资者躁动的心,也引发了部分公司或真或假的涉锂行动。

剪不断,“锂”还乱。前车之鉴,殷鉴不远。

来源:上海证券报


神思电子股吧

尽管“史上最严”并购重组新规余威仍在,但“高溢价、高收购”的并购重组仍然风生水起。

此前宣布收购因诺微 66.20%股份的神思电子,于8月2日晚遭到股东北京同晟达信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下称“北京同晟”)减持160万股,退出持股5%股东席位。

这不是北京同晟的第一次减持,6月16日,神思电子收到北京同晟达信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济南优耐特投资有限公司的《股份减持计划告知函》。

至此,北京同晟两次合计减持股份数额占神思电子总股本的5%。而在这些机构股东大举减持的背后,是一宗神思电子的对外收购交易。

20倍溢价引市场质疑

今年4 月 26 日,神思电子发布的一则公告称,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因诺微 66.20%股份,因交易标的 2016 年净利润只有 842.12 万元,而公司股东全部权益评估价值为 2.89 亿元,所有者权益增值 2051.65%、市盈率高达 34.39 倍。

神思电子如此高溢价收购自然引来了深交所的关注,同时也引起部分投资者对收购标的可能存在资质问题的质疑。

深交所对神思电子此次重组问询的第一个关注焦点就是高溢价收购。

记者注意到,成立于2012年的因诺微注册资本仅为286万元,主要从事信息安全方面的业务,此次被收购时估值达3亿元,市盈率逾30倍,引发投资者的疑虑以及对其业绩承诺能否实现的担忧。同时因诺微还存在关联交易、同业竞争等情况,都被深交所发函一一问询。

根据神思电子披露的公告显示,报告期末,标的公司因诺微经审计的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 1345.83 万元,2016 年度标的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842.12 万元,但上市公司给出此次交易标的公司股东全部权益评估价值为 2.89 亿元,所有者权益增值 2051.65%、静态市盈率高达 34.39 倍。

而伴随高溢价收购的同时也存在高承诺。因诺微 2015 年和 2016 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04.32 万元和 842.12 万元,但却承诺 2017 年、2018 年及 2019 年实现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2050 万元、2565 万元和 3165 万元。其中 2017 年承诺净利润同 2016 年相比增幅高达 143%。

30多倍的高溢价收购和高利润承诺,这自然引来不少小股东的忧虑。

神思电子从停牌到现在,*跌幅已经接近30%,4月26日复牌后,几乎两个跌停,不少机构纷纷出逃,从二级市场的反应来看,神思电子此次收购并不被市场看好。

收购标的列装资质存疑

而除了高溢价收购外,神思电子此次收购,因为因诺微所处行业的特殊性,其资质问题也成为深交所问询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根据公告显示,因诺微主营业务为在公安、安全、保密、铁路等行业应用市场中的无线通信特种设备研发、生产及销售,以及相关产品的安装、调试和培训等技术服务,因此深交所特别就“标的公司是否已经取得生产、销售相关产品的资质”提出问询。而独立财务顾问和律师在回复时称,“经检索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无需取得前置资质证书和行政许可”。

但记者就此资质问题向多家同行业公司了解到,由于该行业产品应用多为刑事技侦以及安全涉密场景,企业除了符合保密要求外,还都必须通过公安部门组织的列装合作检查,取得列装合作资格以及相关合作资质。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列装资格或资质还必须是公安部颁发的,各省市公安主管部门还都没有这个权限,也就是说,在没有获得公安部列装合作资格以及相关合作资质之前,任何公司都不能涉足公安、安全、保密业务,这是一个必须取得的前置事项。”公安部某列装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沪深两市与因诺微业务相近或相似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方正科技、东方网力、北斗星通、美亚柏科、思达高科、海康威视、凤凰光学、GQY视讯等。

而上述列装企业负责人表示,美亚柏科披露的信息正是上文所述的符合“保密”要求,这是相关企业接下来开展涉及公安、安全、保密的前提。

针对上述问题,在神思电子股吧里,也有投资者质疑,独立财务顾问和律师的“检索”,无非是敲敲键盘翻翻法条法规,而不是去向监管单位公安和安全部门咨询,不了解这个行业,中介机构就盲目去做判断,专业能力值得怀疑。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投资者们对收购案的高溢价表示了怀疑,也对业绩承诺的实现表示了担忧。

事实上,在并购重组中,因为资质的瑕疵被否并不少见。去年9月,长航凤凰由于重组置入资产港海建设申请“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事宜未获批准,终止此次重大资产重组。

机构减持股价异动背后

神思电子公布收购草案复牌后的首个交易日(4月26日),股价便以跌停回应,且在第二个交易日再度重挫,而当日前五卖出方多为机构,颇有些蹊跷。

4月26日和4月27日,神思电子连连登上龙虎榜单。前一日的前五买卖方还都是游资在博弈和抛货,其中游资累计卖出1791.08万元,整体全天净卖出950.87万元。

而次日的前五买卖方则显示机构和游资之间存在较大的分歧,买方均为营业部席位,而卖方中有4个席位来自机构资金,累计卖出5123.65万元,当天净卖出3479.53万元,这意味着部分机构在集中抛货。

对于机构的集体出逃,多数中小投资者担忧,机构抛货背后的原因是不看好此次收购。

另一个有意思的情况是,较为紧密跟踪神思电子的安信证券近期多次发布关于神思电子的研报,其中4月19日的研报中提到,“预计2017-2018年备考EPS分别为0.5元和0.75元,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40元。”然而一周后的4月26日,该机构分析师发布的神思电子研报显示,预计的2017-2018年备考EPS依旧不变,但6个月目标价缩水至30元。

这也引发投资者的质疑,上述两份研报仅时隔一周,但变化却如此大。从两份研报的内容来看,4月19日的报告主要是对神思电子2017年一季度业绩的点评,4月26日的报告则是针对此次收购因诺微事件的点评。

正是由于收购标的资质存疑而引起市场上诸多猜测,神思电子也于6月16日遭到交易所问询。

交易所一次性问询了15个问题,对标的资产的毛利率、业绩承诺等合理性要求进一步说明,并要求上市公司补充关联交易的必要性。

交易所要求,神思电子需结合前次募集资金使用进度,补充披露本次募集配套资金是否符合《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募集资金的必要性。

不过,眼下时间已经过去近两个月,神思电子仍未能给交易所明确回复。神思电子公告称,将在9月26日前回复交易所问询函。■


新联电子 股吧

新联电子2021年10月14日在深交所互动易中披露,截至2021年10月8日公司股东户数为3.89万户,较上期(2021年9月20日)增加1100户,增幅为2.91%。

新联电子股东户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1年10月8日电力设备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股东户数为4.6万户。其中,公司股东户数处于2万~3.5万区间占比*,为24.06%。

电力设备行业股东户数分布

股东户数与股价

2021年8月20日至今,公司股东户数有所增长,区间涨幅为0.77%。2021年8月20日至2021年10月8日区间股价上涨15.28%。

股东户数及股价

股东户数与股本

截至2021年10月8日,公司*总股本为8.34亿股,其中流通股本为7.89亿股。户均持有流通股数量由上期的2.09万股下降至2.03万股,户均流通市值9.02万元。

户均持股金额

新联电子户均持有流通市值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1年10月8日,电力设备行业A股上市公司平均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为43.93万元。其中,25.56%的公司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在12万~21.5万区间内。

电力设备行业户均流通市值分布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新联电子股票行情

2020年1月2日金融界网站讯 今日14时44分,新联电子出现异动,附加大幅拉升2.65%,创历史新高(前复权价格)。截至发稿,该股4.26元/股,成交量8.279万手,换手率1.06%,振幅2.89%,量比1.33。

昨日(2019-12-30)该股净流入金额27.89万元,主力净流入238.27万元,中单净流出210.95万元,散户净流入5670.93元。

最近一个月内,新联电子共计登上龙虎榜0次,表明新联电子股性不活跃。

公司主要从事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用电云服务、电力柜三大业务板块。

截止2019年9月30日,新联电子营业收入4.646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04亿元,较去年同比增加5.988%,基本每股收益0.132元。

风险提示:个股诊断结果通过运算模型加工客观数据而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