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刻机攻关(中国攻克光刻机)

2022-12-01 10:43:23 股票 xialuotejs

国产光刻机真实现状

中国的光刻机现在达到22纳米。在上海微电子技术突破之前,我国国产光刻机还停留在只制造90nm芯片的阶段。这一次中国从90nm突破到22nm,意味着光刻机制造的一些关键核心领域实现了国产化。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突破关键区域后,高阶光刻机的RD速度只会越来越快。国产光刻机突破封锁,成功研发22nm光刻机。中国芯逐渐崛起。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变得越来越“迷你”。从以前的“手机”到现在只有几个硬币厚的时尚手机,从老式的矮胖电视到现在的轻薄液晶电视,无一不离开集成电路的发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芯片”。自从1958年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问世以来,体积越来越小,性能却越来越强。光刻机是半导体芯片制造行业的核心设备。以光刻机为代表的高端半导体设备支撑着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芯片越来越小,集成电路越来越多,可以把终端做得小而精致。2002年,光刻机被列入国家863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由科技部和上海市共同推动成立上海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MEE”)。2008年,国家启动了“02”重大科技项目,持续攻关。经过十余年的研发,我国基本掌握了高端光刻机的集成技术,部分掌握了核心部件的制造技术,成为集光学、机械、电子等多学科前沿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制造行业的珠穆朗玛峰”。

光刻机的技术国内短时间能攻克吗?

实话实说, 几乎没有可能短期内攻克光刻机。

现在荷兰ASML公司已经通过参股和出让股权的方式,把光刻机产业链的上下游全部变成了利益相关的团体。此时,光刻机行业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寡头垄断的形式,就连光刻机行业的老二和老三,也就是日本的佳能和尼康都已经差不多出局不带玩了。作为还没有资格入局的国产光刻机厂商,想短时间追上去,那就是在说神话故事了。

目前,ASML公司通过积极参股的办法,变成了全球光刻机关键零组件提供商的大股东, 比如德国光学元件巨头蔡司就已经被ASML参股。这样以来,关键零组件提供商就已经和ASML站在一个战壕当中了。此时,任何一家光刻机厂商想要获得高质量的光刻机零组件,只怕都要过ASML这一关。在关键零组件上技不如人的结果,就是拖累整个光刻机的性能。ASML的这个计策不能不说很高明,直接“断别人根”的那种高明!

其次,所有最先进的芯片代工厂,也就是光刻机的用户,都已经变成了ASML的大股东,台积电、三星电子和英特尔都是ASML的关键大股东。 此时,ASML也就拥有了光刻机最大的市场,给自己建起来了最厚的护城河。因为光刻机本来就属于投资巨大,但市场规模有局限的一个市场。整个市场可能也就能养活一个高端的光刻机厂商,现在ASML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市场垄断,后进的光刻机公司,基本上就不可能养活自己,这就是ASML的策略,把大客户变成了自己的大股东,非常成功的策略。

就不用说什么技术了,只从市场的角度就能看出,在光刻机行业上,其他厂商基本上已经没有太大希望入局了。因为投进去就是赔钱的行为,技术提高得越快,越能生产高水平的光刻机,这个后进的厂商就会越赔钱!这种明显是赔钱的行业,我想不出来哪个公司会勇敢地一直赔下去,哪怕是可以长期拿政府补贴,也是要看到成绩的,但很明显,在光刻机领域内将是长期看不到成绩。

另外,光刻机是几千个零组件组成的复杂设备。任何一个零组件水平不够,都会直接影响光刻机性能。 但现在关键零组件已经被ASML参股,使得中国获得这些关键零组件的机会锐减。因此,光刻机突破就要下沉到零组件层面的突破了。这就更需要花费时间了,甚至是无法想象的花费时间,但就这一个单点的障碍就卡住了整个光刻机的进度。此时,光刻机的进度就完全不可控了。而且,有时候,这种卡壳是用钱无法解决的。

至此,也就解释了光刻机的突破,从时间上来看,根本就是个无法预测的事情了!

高端光刻机技术中国已经攻克了。

攻克了技术离量产还需要时间。

光刻机技术不算是前沿技术但很麻烦周期长。

技术是周期短的带动周期长的。

中国光刻机技术较其他技术进步慢些是正常的。

搞 科技 不能急于求成要稳中求进。

中国不要学荷兰阿斯麦将不成熟的技术拿出来急功近利。

中国人做事情做就要做好。

中国人做光刻机是要做好整体生态打通产业链。

很难,至少需要十年

中国光刻机攻关(中国攻克光刻机) 第1张

中国光刻机

中国光刻机历程

1964年中国科学院研制出65型接触式光刻机;1970年代,中国科学院开始研制计算机辅助光刻掩膜工艺;清华大学研制第四代分部式投影光刻机,并在1980年获得成功,光刻精度达到3微米,接近国际主流水平。而那时,光刻机巨头ASML还没诞生。

然而,中国在1980年代放弃电子工业,导致20年技术积累全部付诸东流。1994年武汉无线电元件三厂破产改制,卖副食品去了。

1965年中国科学院研制出65型接触式光刻机。

1970年代,中国科学院开始研制计算机辅助光刻掩模工艺。

1972年,武汉无线电元件三厂编写《光刻掩模版的制造》。

1977年,我国最早的光刻机GK-3型半自动光刻机诞生,这是一台接触式光刻机。

1978年,1445所在GK-3的基础上开发了GK-4,但还是没有摆脱接触式光刻机。

1980年,清华大学研制第四代分步式投影光刻机获得成功,光刻精度达到3微米,接近国际主流水平。

1981年,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制成功JK-1型半自动接近式光刻机。

1982年,科学院109厂的KHA-75-1光刻机,这些光刻机在当时的水平均不低,最保守估计跟当时最先进的canon相比最多也就不到4年。

1985年,机电部45所研制出了分步光刻机样机,通过电子部技术鉴定,认为达到美国4800DSW的水平。这应当是中国第一台分步投影式光刻机,中国在分步光刻机上与国外的差距不超过7年。

但是很可惜,光刻机研发至此为止,中国开始大规模引进外资,有了"造不如买”科技无国界的思想。光刻技术和产业化,停滞不前。放弃电子工业的自主攻关,诸如光刻机等科技计划被迫取消。

九十年代以来,光刻光源已被卡在193纳米无法进步长达20年,这个技术非常关键,这直接导致ASML如此强势的关键。直到二十一世纪,中国才刚刚开始启动193纳米ArF光刻机项目,足足落后ASML2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