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日元对美元汇率(2001年日元兑美元汇率)

2022-12-01 7:21:19 证券 xialuotejs

急求!!日元对美元历史汇率

1999年 1JPY=0.0087USD

2000年 1JPY=0.0094USD

2001年 1JPY=0.0084USD

2002年 1JPY=0.0075USD

2003年 1JPY=0.0084USD

2004年 1JPY=0.0092USD

2005年 1JPY=0.0092USD

2006年 1JP=0.0085USD

1980到1998年日元对美元汇率

1973年以来日元汇率走势:1973年日元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后,日元兑美元汇率总的来说呈现升值态势,但中间时常出现较大的反复。1973年初约为1美元=266日元,1978年末急剧升值到1美元=195日元,1980年初贬值到约1美元=250日元,1982年底短暂升值后,又逐渐贬值到1985年初的约1美元=258日元。1985年9月广场协议和1986年2月卢浮宫协议后,日元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急剧升值了约33%,1987年4月末1美元= 140日元。1987年到1995年,日元汇率一直呈现升值的态势,1995年4月为1美元 =79日元,创出了日元兑美元汇率的更高记录。1995年中期开始,日元汇率由升转跌,1998年6月跌至1美元=145日元。1999年日元又升值到1美元=102日元,2000年和2001年略微贬值,2003年5月日元汇率为1美元:115日元。1973年以来日元汇率总的变动趋势是震荡升值。综合分析,购买力平价、利率、预期等常规因素以及 *** 政策是决定汇率走势的重要原因。而在这次日元长期升值过程中,尤其是1985年以来,日元明显升值过程中,美日两国的汇率政策是导致日元升值的最重要因素,购买力平价、利率等常规因素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由于美国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美日两个世界上经济规模更大的国家之间又存在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而且日本对美国的依赖更大一些,这样就使得美国货币政策能够对日元汇率发挥比较大的影响。

日本的经济状况

实际,日本经济在衰退

近来,日本经济形势格外地引起人们的关心,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议论。有人认为日本经济出现了战后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也有人认为日本的“所谓经济衰退是日本 *** 对外宣传上实施‘哀兵经济’的策略之一,目的是隐蔽本国经济实力,为 *** 干预经济提供借口”。

笔者认为,一国经济萧条或衰退,是全国性的现象,主要须依据统计数字、而不能凭“感受”作出判断。日本 *** 的GDP等经济统计虽然存在这样那样问题,但基本上可以说是反映了日本经济的实际情况。据日本的经济统计,1999-2000年日本经济经过短暂复苏后,于2000年10月又转为下降,进入萧条局面。2001年4至12月(即从4月1日开始的日本2001财政年度的前3个季度),日本GDP连续3个季度呈负增长。在经济学上,当一国的经济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就可认定为经济陷入衰退(在二战后的美国,经济衰退一般是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在至少两个季度内下降1.5%。以上,同时失业率上升到6%以上)。从统计数字看日本经济确已陷入衰退局面。

尽管日本经济经过长达十年的低迷状态,又进一步陷入衰退,但无论是从日本人的平均生活水平看,还是从日本的经济规模、国际收支、民间储蓄、外汇储备、对外债权、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等等来看,日本经济发展的水平确实很高,至少比中国要高得多,国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也比我们高得多。但是,经济萧条也好,衰退也好,指的是经济发展的动态,反映了经济现状从原有水平(静态)倒退的程度。2001年1、2、3季度日本的GDP名义值(未去掉物价变动因素)分别为513.5万亿日元、505.8万亿日元、501.8万亿日元;实际值(以1995年价格为基准)分别为539.7万亿日元、533.2万亿日元、530.3万亿日元,这说明日本的GDP无论是名义值还是实际值都在减少。一个国家经济是否衰退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是两回事,经济发展的原有水平再高,只要它是在明显倒退,出现了经济活动全面下降的情况,就意味着经济衰退。

事实上,日本经济的实际状况比上述的实际增长率所反映的程度更严重。首先,消除价格变动因素前的名义增长率比实际增长率下降得更厉害(例如预计2001年度前者为负2.7%,后者为负1.1%;2002年度分别为负2.2%和负0.5%),这反映出日本经济已陷入严重的通货紧缩(即持续的物价下降、需求萎缩)局面。其次,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之所以还能维持超过1%的实际年均增长率,是靠日本 *** 一再“注射强心针”才取得的,如果 *** 不是累计10次动用财政手段 *** 景气,而且“景气对策”总规模高达136万亿日元,接近日本GDP的1/3(这导致日本的 *** 债务余额达到GDP的大约145%),那么,当前日本经济增长的状况就会更差。再者,日本的失业率连续4个月节节上升,在2001年12月已达到5.6%, *** 和民间都预测失业率还将继续上升甚至突破6%,同时如果计入“企业内失业”,日本的实际失业状况比失业率统计所反映得的更严重。

再一个问题是日本能否对外“隐蔽”其经济真相。在当今世界,由于国际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可以说几乎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和实力都处在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密切关注之中,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当然更不例外。在日本,对经济形势进行监测的不仅有 *** 机构,还有一大批民间调查预测机构,如果 *** 出于政治目的有意“隐蔽”真相,民间机构则不能这样做,因为把好的形势说成坏的,就会误导民间企业的投资活动,其结果这些民间预测机构就无法立足。此外,在日本国外,经合组织(OEC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也都在监测日本经济状况。从发表的数字看,日本 *** 以外的机构对日本经济形势的估计和预测都比日本 *** 更悲观。

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OECD最新预测指出,日本在30个OECD成员国中是唯一的GDP两年连续负增长的国家,唯一的名义增长率为负增长的国家,唯一的名义增长率低于实际增长率、GDP消费指数为负的国家,日本的财政赤字占GDP之比在OECD成员国中更高,2002年日本 *** 债务余额在OECD成员国中更高,大幅度超过一向以财政状况差而著称的意大利等等。

还有一个非常关注日本经济的人群就是世界各国的投资者。因为日本经济形势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投资决策。1998年10月9日,日经平均股价从1990年9月28日的21036.76日元跌至12879.97日元,当时的日本经济企划厅长官称“目前是日本经济最黑暗的时期”。在2001年2季度日本经济发生衰退前,日经平均股价曾达到过19835日元,至2002年2月5日却跌破9500日元,比衰退前下跌了50%以上;比被称为“日本经济最黑暗的时期”的1998年10月还要低26%,也是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18年来的更低数字。显然,低迷的股市是低迷的日本经济的一面镜子。

日本经济现状当然也逃不过国际上信用评级公司的眼睛。由于日本财政状况恶化,日本国债的评级被一再调低。美国评级公司SP于2001年2月将日本国债的信用等级从更高的“AAA”降到“AA+”,于2001年11月又将日本国债韵长期信用等级从“AA+”降为“AA”,在发达国家中与意大利并列“倒数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在日本经济陷入衰退、特别是财政、金融等宏观调控政策手段几近用尽、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日本 *** 的政策取向出现了“走回头路”的危险倾向,即不是通过厉行结构改革,激励民间企业开拓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从而在根本上走出经济低迷,而是企望通过日元贬值,增强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并抑制进口,保护国、内比较劣势产业,以便在传统产业领域同追赶它的亚洲国家展开竞争和厮杀。日元对美元汇率在2000年10月为1美元兑108日元上下,至2002年1月已贬至132日元左右。尽管日元对美元贬值主要是市场对日美经济基础条件反差作出的反应,但日本 *** 并非像它自己所声称的那样“没起任何作用”。“9·11”事件后日元一时升值之际,日本银行曾多次干预,对日元汇率进行诱导,与此同时日本的外汇储备也在大幅上升(其中主要是大量抛售日元购买美国国债等)。这不能不令外界怀疑,日本 *** 是否已经制定或正在实施利用日元贬值挽救日本经济的策略,日本经济形势严峻是否被日本 *** 当作了对汇市进行干预、诱导的借口。

人们不能不但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上屡屡失策的日本 *** 可能又一次“失策”和“失算”。事情很清楚,对于亚洲各国来说,如果大家都发奋掀起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竞赛,必将带来“双羸”的结果;反之,如果大家都来个货币贬值竞赛,则难免落得个“共输”的结局,特别是日本必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日本 *** 以经济衰退作为日元贬值的借口而否认其经济衰退的事实。日元贬值可能成为一种策略,但经济衰退则是事实而非策略。

2000年日元对美元汇率(2001年日元兑美元汇率) 第1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