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胶涨价新闻评论(光刻胶上涨)

2022-11-30 1:58:42 股票 xialuotejs

南大光电这企业有前景吗?南大光电为何庄家要控制股价?南大光电最新消息新闻?

投资者一直非常看重国家大力扶持的半导体行业,南大光电这只股票具体怎么样呢,我们是否能够投资,学姐这就来揭晓答案。正式开始谈南大光电以前,我们先一同来看一下这份半导体行业龙头股名单,戳开此链接便能了解:宝藏资料!半导体行业龙头股一栏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先进前驱体材料、电子特气、光刻胶及配套材料三类半导体材料产品生产、研发和销售,是MO源产业化生产的企业,也是全球主要的MO源生产商,其主要产品有MO源产品、高纯ALD/CVD前驱体、OLED材料等。南大光电依托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全面推进研发创新能力建设,自主研发的多个产品获得"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证书"、"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证书"等荣誉。

大概研究完南大光电后,下面将从优秀的地方开始分析,了解一下投资南大光电会不会亏。

亮点一:自主研发ArF光刻胶产品,加速公司光刻胶业务发展

公司成功自主研发出国内首支通过客户认证的ArF光刻胶产品,完成了国内ArF光刻胶从零到一的重大突破,公司目前已实现了两条光刻胶生产线的建设,每年都会生产出来25吨光刻胶。如今,ArF光刻胶产品已接到小批量订单,随着光刻胶增强国产化趋势,光刻胶业务将带动公司业绩迈入前所未有的成长空间。

亮点二:多维度布局半导体材料,技术优势明显

电子特气方面,新一代安全源、混气产品相继产业化,最新升级的超高纯砷烷产品品质在测试中已超过目前国际先进同行的技术水平,超高纯磷烷产品也迈进了国际一流制程的芯片企业,公司氢类电子特气已跃居世界前列。MO源方面,公司通过提升MO源超纯化和超纯分析技术实现了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新应用市场增长,高纯ALD/CVD前驱体产品也实现批量供货国内外先进半导体企业。碍于文章受限,更多关于南大光电的深度研究和风险评估,我把我整理好的研究报告分享给大家,点开便能看到:【深度研报】南大光电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看

十四五规划提到要对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项目进行扶持,这是非常好的。近年来,美国不断联合其他国家对中国进行高科技封锁,干扰我们中国设备和技术迈出国门,这一举措也大大提高了国内半导体市场的技术国产化需求,也从而使国内半导体全产业链的发展得到了推进。

光刻胶方面:在供给端中,会受到晶圆厂扩产、疫情等的影响,光刻胶的供给局面很紧张。在供应链中,国内多家国内晶圆厂也在积极增加每日产量,国内光刻胶需求量远大于国产产量且差额连年增长,特别是在ArF、高端KrF等半导体光刻胶层面,光刻胶作为“卡脖子”产品国产替代需求迫切。

总而言之,半导体行业在我国深受重视,南大光电作为行业的领航者,发展的速度将一日千里。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假如想要更精确地了解南大光电未来行情,动动小手直接点链接,那里有专业的投顾能帮你诊股,让你知道南大光电估值情况:【免费】测一测南大光电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1-06,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进口芯片涨价20%,芯片价格为何持续上升?

其实芯片是越来越重要的,而且很多产品都是需要运用到芯片,很多时候如果芯片不能够有一个比较的供应的话,是会影响到很多国家的,而且也会影响到很多的企业。很多企业都是需要芯片的,并且也可能会导致很多企业都对芯片一个比较大的依赖性。

但是我们在这一段时间内是面临着芯片紧缺的情况的,而且我们也不能够比较好地去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很多企业都不能够让自己的产品应用到芯片,并且也可能会企业带来一个比较大的影响。进口芯片涨价20%,芯片价格为何持续上升?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一、芯片的供应量是不足的。

在我看来,我认为芯片价格之所以会持续上涨,就是因为芯片的供应量是不太足的,而且也不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供应。这也就是意味着很多时候,当我们需要芯片时我们并不能够购买到。而且我们如果想要购买的话,也是需要花更多的钱去购买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买到更多芯片。

二、芯片是需求量很大的。

当然,我认为芯片之所以会持续涨价,也是因为芯片的需求量是十分大的。随着世界越来越发展,很多企业都是需要应用到芯片的,而且很多产品都是要用到芯片的,如果没有芯片的话,就会让很多产品不能够有个比较好的供应,因此芯片会涨价。

三、芯片的技术性很强。

当然,在我看来,我认为芯片的技术性本来就是十分强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制造出芯片来,而且也并不是很多的企业都能够制造出芯片来。这也就是意味着当那些比较少的人能够制造芯片的话,就会抬高价格。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么想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光刻胶涨价新闻评论(光刻胶上涨) 第1张

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拥有全产业链的国家,为什么还会被光刻机卡住脖子呢?

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联合国认证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唯一拥有完整工业门类的国家。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全产业链的国家为什么还会被光刻机卡住脖子呢?

光刻机的原理

尽管光刻机的原理网上一搜到处都是,但这里我们试图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概念来讲解光刻机的大致原理。

光刻机的主要用途是用来制造芯片。往往芯片的大小就如同人的指甲,就是在这小小的指甲片上集成着数十亿个元器件,说起来你的指甲片上附着的细菌都没这么多。

那么如此多的元器件是怎样集成在这么小的地方上的呢?一般来说,我们要制造某种东西都是先将组成这种东西的零件制造出来然后拼接起来,但对于芯片来说,世界上还没有能够将芯片上的元器件单独制造出来的工具,所以只能从整体出发。

芯片制造简单流程

光刻机正是沿用整体思路,但是要在这么小的地方“刻”出数十亿个元器件传统的方法肯定行不通,总不能用刀刻,用水洗出来元器件吧,所以“刻”出元器件的工具也非同寻常那就是“光”。以过去颇为流行的胶卷相机为例,胶片是黑色的而且不能见光,见光就会变白变得没什么用了,研制光刻机的工程师们也找到了遇到光线就很容易溶解的胶片,这种特殊胶片就是光刻胶。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想在芯片上刻上去一个正方形,那么我们就用正方形的光线去照射涂抹光刻胶的芯片,光刻胶溶解的同时也会连带下面的硅层溶解,这样在经过后期的一些处理芯片上就会出现刻出来的正方形。而正常的光刻是数十亿个元器件一同进行的。

光刻示意图

但还有一个问题是这些芯片上的元器件不可能都是像方形、圆形这样的简单图形,总不能为此制造不同光线的发射器吧,光刻机的工程们又想到的了投影仪的原理,或者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皮影戏,只要制作出了“剪影”,然后将“剪影”用光线投射到硅片上就可以了。

光刻机领域被卡在哪里?

中国被光刻机卡脖子这句话其实有些片面,我们并非不能制造出光刻机。

中国的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是世界上少数可以制造光刻机的公司,根据最新的消息,该公司已经成功研制出28nm制程的光刻机。

那么,光刻机既然能被制造出来那么它又被卡在哪里了呢?

总体来说,光刻机的镜头、光源、掩膜台等方方面面都受到一定的制约,但这不能全部归咎于中国产业链全而不强,因为世界经济贸易呈现全球化的特点,即使是光刻机的制造龙头荷兰的ASML,也是从全世界采购光刻机元件,最后进行组装。

荷兰ASML公司

而中国由于受到高科技设备进口的限制无法购买制造光刻机的高端器件,所以生产的光刻机大部分只能成为“备胎”或低端芯片的生产设备,大陆最大的芯片代工公司中芯也不得不花费数亿美元进口ASML,而且时不时面临延迟交货、断供的风险。

光刻机内部结构图

这里,我们以光刻机的配套材料光刻胶谈谈卡脖子问题。

美国的两个小弟,日本与韩国早就互看不顺眼,所以经济实力比较强的日本对韩国发动了经济制裁,禁止出口有关半导体的生产材料,虽然进出口名单中并不包含光刻胶,但显然也是制裁韩国的利器之一,原因无它,日本在光刻胶的生产上占据垄断地位,约占全世界80%的光刻胶份额。

世界光刻胶份额

光刻胶大致分为正光刻胶和负光刻胶,大致的成分多是以脂类的感光物质以及其他溶剂。光刻胶对于光刻机的重要性就如同胶片对于胶片相机,光刻胶质量不合格,就算是1nm制程的光刻机也不会有生产力。

光刻胶的制造难点不在于它的化学成分是什么,这些很多资料上都有,最重要的还是制造光刻胶的工艺流程,比如说制造出来的光刻胶其金属残留浓度要极低而这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还要不同学科科研人员以及工程师们共同的努力配合。

当然,中国也是可以制造光刻胶的,但是主要是应用在低端产业的(主要应用于印刷电路板),而半导体光刻胶(代表光刻胶最先进水平)、面板光刻胶在国内基本没什么份额,见下图。

国内光刻胶分布

目前,中国的光刻胶正在向LCD光刻胶即面板光刻胶发力,一些企业也逐渐采用国产化光刻胶,目前的国产化率虽然不高,约为10%但份额仍在有序上升,而半导体光刻胶国内正在进行攻关,一些半导体光刻胶如KrF光刻胶已经通过国内验证。

国产化光刻胶之路仍然路途迢迢,但是胜利的希望在不断扩大。

对于光刻机领域的常见误解

由于光刻机对于普通人就是高大上的存在,所以对于光刻机有很多的误解。

误解一:有了光刻机就能制造芯片。

这是很常见的误解之一。实际上,光刻机也只是制造芯片流程的一部分,或者说主要工具之一,其他的等离子刻蚀机、离子注入机、晶圆划片机等设备也是制造芯片缺一不可的设备。

除此之外制造工艺也是和设备等同重要的,如果制造工艺不合格不仅芯片生产不出来甚至还会导致设备损坏,就像台积电尽管设备是自己的,但使用了美国的技术依旧无法为华为代工,另外设备的维护也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芯片生产过程

很遗憾的是,除了少数设备我们追平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他的仍然有一定差距,光刻机只不过是被推出来反思的工具而已。当然,光刻机的确是最重要的设备,而国外对我们的封锁也主要在这里。

误解二:关于光刻机的称呼问题

网络上包括一些新闻媒体用 xx 纳米光刻机来指代光刻机能制造什么级别的芯片,其实这是不严谨的说法,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光刻机的xx纳米制程,或者xx纳米制程光刻机,这也体现了上面说的工艺流程的重要性。

光刻芯片

实际上,根本没有所谓的什么14nm光刻机、5nm光刻机,我们看到的也只是xx纳米的工艺研发成功而并非光刻机。

全球芯片缺货到底有多严重?

由于供应紧张,芯片以及核心原材料也随之水涨船高,有一些甚至加价也很难能抢到货物。据海关人员介绍,以往企业采购光刻胶的量每次在100多公斤,近期由于原材料紧缺,企业每次只能买到很小的量。

而企业又面临订单爆满、下游芯片需求不断增加的局面,公司从去年到现在不断扩张产能,目前产能处于满负荷状态。

去年开始,受5G手机芯片用量大幅提升和关键厂商大幅备货影响,芯片出现明显供不应求,而今年受汽车等行业复苏的推动,部分下游仍在持续追单,导致供不应求进一步加剧,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晶圆产能状况。

目前仍然是PMIC、driverIC和RFIC等传统制程芯片紧缺最为明显,需要挤压相关芯片向更高阶制程升级来逐步缓解缺口瓶颈。而经过此轮缺口以后,大部分下游品牌将会保留更多的库存以应对风险,整体供需缺口短期很难根本性改变,判断缺货可能还会持续一年以上。

扩展资料

日本欲斥25亿推动芯片研发:

3月19日,日本半导体巨头瑞萨电子位于茨城县的那珂工厂发生火灾,部分设备严重受损。受此影响,该工厂300毫米晶圆生产线已进入停产阶段,控制汽车行驶的微控制器供应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据悉,当前日本丰田、日产、本田等汽车厂商正忙于评估瑞萨电子火灾对芯片供应造成的影响。数据显示,瑞萨电子在全球汽车微控制器芯片市场占据大约30%份额,火灾影响还很有可能波及到欧美汽车厂商。

可以说,在全球芯片荒的背景下,汽车产业很有可能因日企的火灾事件进一步减产。“缺芯门”愈演愈烈,手机、电脑和汽车等企业都想要抢占到更多的芯片资源,可芯片产能的“蛋糕”就那么大,并非每个需求者都能分得一杯羹。

在此背景下,日本欲出手投资芯片业的研发。据日经新闻3月23日最新消息,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将斥资42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亿元),为该国的芯片研发提供资金支持。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全球芯片缺货到底有多严重?进口芯片直接涨价20%

进口芯片直接涨价20%,全球芯片究竟有多缺货?

首先,由于疫情,全球芯片产能下降。疫情是最直接的原因。由于国际疫情无法完全控制,病毒传播风险始终存在,防控力度小,防控措施滞后,导致芯片厂商无法满负荷生产,生产效率下降。再者,由于芯片本身的制造工艺复杂,高端芯片的不同生产环节由全球不同的厂商完成。

只要有一个环节因为疫情而无法正常运转,整个芯片制造过程就会停滞不前,导致整体产能下降,芯片的货源供应减少。但市场需求仍在增加,自然导致全球电子行业芯片短缺。二是美国断供,加剧了芯片短缺。美国将华为和SMIC列为实体,禁止向其供应半导体元器件和材料,并打算通过完全切断供应来遏制龙头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对市场的控制。今年的芯片短缺是故意针对的,加剧了中国的芯片短缺。

作为科技领域新兴的人工智能行业,在芯片短缺的情况下会面临什么影响?未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一般来说,芯片短缺对人工智能行业的影响可以用“短期安全,长期影响”来解释。首先,人工智能产品的核心是智能算法。算法是决定产品“智能”的核心因素。算法要应用到实际应用中,还是需要芯片来携带;中国的人工智能行业还处于新兴阶段,很多基础智能算法对芯片性能没有太过极端的要求,而28nm工艺的芯片可以满足大部分智能产品的需求。目前中国在28nm工艺的芯片上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国内芯片厂商目前的产能可以保证这种水平的芯片供应。

对于尖端7nm和5nm工艺的高端芯片,除了高端智能手机应用,其他智能产品短时间内不会使用这种尖端芯片。其次,整个行业尖端芯片供应紧缺,供大于求是行业的常态。我国的人工智能企业通常选择优化核心算法来匹配现有硬件水平,人工智能产品的商业应用对硬件要求不高,市场处于培育和成长阶段。从成本来看,高端芯片不是主流配置。最后,芯片短缺对人工智能行业有很大的长期影响,因为主流市场可能需求不大,但尖端的人工智能技术和算法实验仍然需要尖端的芯片才能落地应用。如果尖端芯片长期供不应求,核心算法的升级会造成镜像,一定程度上阻碍尖端技术的进步。

南大光电上半年预盈1.52亿 光刻胶项目被卡脖子陷僵局

南大光电业绩稳中向好的背后透露着国产半导体发展的坚持与不易。

南大光电(300346.SZ)7月12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半年度归母净利1.4亿元-1.52亿元,同比增长63.7%-77.74%。

南大光电称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的MO源销售业绩增长,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拓展下游新应用,产品在第三代半导体、IC及光伏领域实现突破,先进前驱体材料业务抓住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加速契机,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约90%,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据了解,“MO 源”即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 亦称前A915AY-100M体或前驱体(precursOr),是半导体产业链的源头材料。目前,南大光电以先进前驱体材料、电子特气和光刻胶三大半导体核心材料为主业。

2021年,南大光电实现营收9.84亿元,同比增长65.46%;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68.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56.55%。其中,分产品来看,2021年特气产品营收7.31亿元,MO源产品实现营收1.66亿元,其他5395万。

长江商报奔腾新闻注意到,虽然南大光电前驱体材料业务发展良好,但是光刻胶的项目却暂时陷入了僵局。即使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型材料行业的背景下,目前全球的光刻胶生产企业依然集中在日本与美国,虽不至于完全垄断,但是“卡脖子”的困境也依旧没有解除。

据悉,南大光电ArF光刻胶开发和产业化,是为配合推动国家“02 专项”光刻胶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的开展而设立,公司募投项目“光刻胶项目”总投资额为6.6亿元,计划使用募集资金1.5亿元。但2022年3月31日,南大光电发表公告称,公司募投项目“光刻胶项目”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计划将建设完成期限由原计划2021年12月31日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

南大光电在公告中指出了原因,除了受到疫情、客户需求、公司经营情况等多重影响,最大的影响是项目所需的缺陷检测等关键设备采购周期延长,安装、调试工作也相应后移,导致该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2022年6月29日,南大光电就公司发布债券的相关问询向深圳证券交易所回复时,再次谈及了公司之前募资所专注的光刻胶项目所面临的问题。南大光电称,目前最大的延迟原因出在没有缺陷检测设备上。缺陷检测设备系28nm以下制程芯片用光刻胶制备所必需的设备,该设备目前仍依托进口,虽然南大光电与美国供应商已确立合作意愿,但具体交付时间尚存不确定性,给28nm以下制程芯片用光刻胶产品产业化带来困难, 进而影响了整体募投项目实施进度。

为了解决该问题,南大光电曾尝试采取委托外包方式,但外包会导致参数性能的较大不确定性,检测成本也将难以控制,故不做首选方案。南大光电同时也在积极考虑切换其他供应渠道,通过不同渠道对比,公司了解到目前已有国产设备正在测试且即将实现商用,公司正在评估和考虑是否应选择国产设备供应。

2022年第一季度,南大光电营收约4.11亿元,同比增加94.67%;净利润约8067万元,同比增加89.38%;基本每股收益0.19元,同比增加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