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灾是牛熊转换的时候会出现,没有牛市何来股灾。股市一直有机会,只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寻找,刚炒股慢慢来,多分析不懂就多交流。
上涨下跌,金融市场波动起伏是很平常的事,现在所认为的股灾,也许若干年后根本不值一提!重要的是灾难来临时知道走开!
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点:
首先,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短暂的,也是有限的。
第二,世卫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坚信中国对疫情的应对能力。
第三,特别是,世卫组织并未宣布中国或武汉为“疫区”,甚至呼吁各国不要采取涉及中国的旅行限制和贸易限制等措施。
上海证券报:综合主流保险机构提供的内部数据显示,仅2月3日一天之内,约有百亿保险资金已抄底入市。 多家大型保险机构还向权益投资经理发出内部指令:当日不能净卖出。
背后一个重要的支撑逻辑是:大型保险机构内部一致认为,此次疫情对资本市场的冲击是短暂的。另一方面,此举也体现了特殊时期面前,大机构应有的担当和作为。
中国新闻网:在国家卫健委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抗击新型肺炎疫情药物研发进展问题,国家卫健委表示,目前正在收集临床的信息数据。
最近还有一个叫瑞德西韦的新药,多家医疗机构正在就这个药物组织开展临床试验,以期来研究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拓展资料:股票市场是已经发行的股票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场所,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大类别。由于它是建立在发行市场基础上的,因此又称作二级市场。
股票市场的结构和交易活动比发行市场(一级市场)更为复杂,其作用和影响力也更大。 股票市场的前身起源于1602年荷兰人在阿姆斯特河大桥上进行荷属东印度公司股票的买卖,而正规的股票市场最早出现在美国。股票市场是投机者和投资者双双活跃的地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金融活动的寒暑表,股票市场的不良现象例如无货沽空等等,可以导致股灾等各种危害的产生。股票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时时刻刻都是变化的。中国大陆有上交所和深交所、北交所三个交易市场。
7月以来,A股、港股牛市行情点燃广大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投资者入市热情,各大券商开户数量猛增。然而,市场自经历逾半个月狂欢后,恒指自7月7日开始走入下跌趋势,上证指数也自7月14日起经历连续下跌。
7月16日,上证指数单日跌幅达4.5%,恒生综合指数也受此带动实现下半年最大单日跌幅3.34%。因此,也由不少散户不禁感叹:刚完开户牛市就崩了?入市第二天就赔了,这一轮牛市要“刹车”了吗?
科技、必需消费、医疗股牛市中领涨
纵观今年以来的市场表现,A股大部分涨幅均集中在端午节后的两周。恒指于3月底-4月初出现一波小幅上涨,7月以来也实现了较大涨幅。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洪灏也提到,端午节后两周期间,因中国央行10年来首次下调了再贴现利率,中国证券金融公司也下调了券商的保证金要求,市场将这一消息解读为中国央行有继续宽松的倾向。其中,关于放松券商保证金的消息,也是自2015年泡沫以来监管机构的一次重要的放松。
然而,港股、A股市场在近几日出现的连续下跌,则给投资者热情浇上了一盆冷水。其中,7月16日,上证综指出现“股灾级”下跌,单日跌幅达4.5%,于2008年以来单日跌幅排名第31名。与此同时,港股恒生综合指数于7月16日单日跌幅达3.34%,于2008年以来单日跌幅排名则达第68位。
实际上,所谓“牛市多急跌,熊市多阴跌”,在港股历年几轮牛市中,也不乏许多单日急跌的案例。其中,2003-2007年间,恒生综合指数共有48个交易日单日跌幅超过了2%,最大单日跌幅达4.89%,有6个交易日单日跌幅超过了4%;2009年、2013年7月-2015年6月、2016年6月-2018年6月,单日跌幅超过2%的交易日也分别达到22个、11个、及12个。
其中,纵观6月中下旬以来港股市场表现,港股各行业板块于6月15日-7月6日期间总体市值增幅达13.88%。其中,端午节后(6月30日-7月6日)涨幅便达9.04%。
6月中以来,港股所有行业板块市值于该期间均实现上涨,涨幅排名前三的板块分别为信息技术、非日常生活消费品、医疗保健板块,涨幅分别达21.85%、18.71%、15.08%。
7月7日,恒生指数开始出现跌势,截至7月16日,港股各行业板块总体市值较7月6日下降3.32%。其中,房地产、金融、能源成为在此期间领跌的板块前三,跌幅分别达8.01%、6.97%、6.37%。
对于此次市场的下跌,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则表示,下跌因素主要包括此前指数快速拉升,积累了大量获利盘,市场出现调整信号就会引发很多抛盘;外资近期持续流出,获利了结等。而面对此次牛市趋势,多数机构及分析师则仍对港股中长期价值表示看好态度。
券商看好港股中长期表现
面对港股市场后市表现,国信证券保持乐观观点。该行认为,A/H股进入全面牛市,2020年下半年将加速上涨,恒指年内30000-33000点可期,与此同时维持2021年恒指站上40000点大关的判断。
其中,国信证券认为,一方面,美联储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释放天量流动性,充盈的美元需要到全球寻求优质资产配置,而中国能有效控制卫生事件实现经济快速恢复增长,将成为资金流入的首选目的地。
方正策略则将此次市场急跌初步判断为牛市中的调整,不改牛市基调。其认为历史上牛市中的调整较为剧烈,多为布局机会。调整中重点关注低估值大金融板块阶段性补涨和成长科技行业长期产业趋势演进的配置机会。
与此同时,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认为,目前恒指表现与港股的新经济结构性行情形成巨大反差。2019年初至今,恒生资讯科技业、医疗保健业、必需性消费业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行情,而恒指受金融地产权重过大拖累而出现下跌。
目前,港股积极改变发行制度和指数编制规则,短期已上市新经济龙头纳入恒指,资讯科技业在恒指的权重将显著跃升至24%;中期更多符合条件的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甚至从美股退市,回归港股;资讯科技行业比重有望超过金融达到40%,则将助力港股整体市值结构从量变到质变,进入“新核心资产”驱动的新时代。
广发证券则表示,叠加“美元弱、港元强、人民币反弹”的汇率条件利于资金流入与盈利预期上修,市场风险偏好回升,继续看好中期港股牛市。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洪灏于6月的研报中表示,在3月的暴跌中,恒指触及了当前周期的低点,且这个低点不太可能被突破,A股和港股都有长期投资价值。其中,A股和港股也可能会受到美国成长股泡沫破灭的影响。但即便是有影响,价值投资者也不会拒绝更好的价格。
此外,其也于7月报告中表示,尽管仍然存在一些技术性细节,但自上而下的政策总体上对于资本市场是非常支持的。同时,其量化分析显示全球范围内,价值股跑输成长股的程度已经达到了历史极端。因此,价值股、周期股应该开始跑赢。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长期布局的机会。
2022年股灾会持续多久四次。
(1)1992年5月—1992年11月 上证指数从1429点跌至400点,历时5个月,最大跌幅达72%
(2)1993年2月—1994年7月 上证指数从1553点跌至325点,历时18个月,最大跌幅达79%
(3)2007年11月—2008月10月 上证指数6124点跌至1664点,历时12个月,最大跌幅达72.8%
(4)2015年6 月—2016年1月 上证指数从5178点跌至2638点,历时8个月,最大跌幅达49.05%
2021年——2022年应该就是一轮大牛市的周期,再配合上社科院蓝皮书预判在2021年——2025年内会到5000点。
我们都知道,从1994年起,每隔7年都有一次股灾,即大牛市见顶。1994年、2001年和2008奥运年的6124点,大家都是印象深刻。2015年算起,下一次即是2022年。
按照这个规律,2022年会出现大牛市的顶部,随之而来的就是股灾。也就意味着,2022年之前,大概率就是牛市行情。毫无疑问,股市是有周期性的,但我们能发现,整体来说,大趋势就是往上的,历史新高的股市大牛市,也许正在路上了。
2007年最高点是6124,2015最高点是5178,而2021年最高点是3730多。2018年底以来,本轮牛市趋势,已经有两年半了,从最低2440到现在,其实涨幅也有50%多,算是慢牛,已经进行到了关键时刻,主力底部以来,布局基本完成,没有主升浪,难以出货。其实股市就是一个循环到另一个循环,牛熊交替。所以说,本轮牛市,并没有结束,月线多头趋势,非常明显,一般而言会再创历史新高,时间大概就是2022年。
A股大概会是每8年有一轮大牛市,之前是1999年、2007年和2015年,每次相隔8年,按推算下一次应该是2023年左右,所谓“都说”2022年股市会是大牛市,其实言之尚早。
凡是大牛市都会有两个先决条件:
一个是央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释放了充沛流动性,这样市场上不缺钱,股市可以受货币推动上行。2020年确实出现了这个条件,但是因为特殊原因,所以出现了结构性行情,很明显的是,央行对释放流动性呈非常审慎的态度,经济一有企稳趋势,央行就考虑收缩货币,去年6月份后疫情受到控制,央行就不再降息了,12月的社会融资已经拐头向下。
另一个条件是经济有向好的迹象,这个条件决定了股市走牛的持续性。2015年因为央行多次降息降准,市场流动性充沛,股市开始了一轮走牛趋势,但因为经济并未根本转好,所以这次牛市猛烈而短暂,上升快下跌也快呈悬崖状。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1、疫情。影响最大的就是大中华区的供应链生产和销售,全球波及后蔓延,这是之前苹果全球化布局的优势,现在成了最大的挑战。
2、全球股灾,这是油价下跌和疫情共同作用的,苹果首当其冲。
3、是欧洲巨额反垄断罚款,这两个宏观因素,更是针对苹果个体的重大打击。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