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美股指数实时行情(昨夜美股走势 昨夜美股行情)

2022-11-24 13:40:42 股票 xialuotejs

外资为什么不买港股

一,赌味很浓港股市场中,主要是外资机构为主导地位。这些机构都很坏,都在引诱散户进行赌博。他们就是做庄家,电视,或是财经频道也在卖广告位。引散户买期货,牛熊证,认股证之类的。这些东西,都是建立在香港的庄家大户所操控的股票之上,买方轻则输时间价值,重则输身家。每天的成交额当中,竟然有20%的比例是属于这种赌博性质的交易。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他们并不是所有的股票都设计那些衍生品来卖,他们卖衍生品的股票都必须是价格由它们控制的股票。散户买升,它们就联合起来把价格压下去,散户买跌,它们就联合起来把价格抬上去,这样一来,时间一长了,散户的钱就自然而然地滚到他们的帐户中。

二、参与者少,成交少,股价很容易被操控。

港股的定价权,大数股票的定价权都属于外资投行之类的人。而依我看,每个股票都有庄家,并且港股的庄家比大陆的都要狠,垃圾股可以炒上天,传统的价值股也可以压到地板价。价格很乱,根本就是乱得让人无所适从。每年都会发现一堆突然间闪崩港股股票,为何闪崩?无非就是造假之类的。股票太容易被人操控,究竟股票会不会涨,完全可以脱离,只由庄家说了算。涨的时候可以上天,跌的时候也可以下地。在香港很容易地看到一些常年都是3-5倍PE的股票,也可以看到0.2倍PB的股票,也有一些1000倍PE,几十倍PB的股票,总之,他们都认为“合理”,有人看完那些“指导价”会说“2倍PE的估值,是认为它2年之后会倒闭吗?”,其实,他们就是利用媒体来操控股价而已。这一种现象在香港很普遍,美国股票由于参与者多,还不太明显。但香港的股票的参与者太少,这一种现象就太明显了。因此,10多年前,我就感叹,那个30元的江西铜业,为何能够跌到3.5元?然后又从3.5元涨到近30元呢?这些,根本上就是操控。并且是由极少数人进行的操控。

三、港股存在滥发的现象

港股是注册制,很多垃圾企业都以高价发行。以前还好一些,最近十年以来,更加是越来越滥发了。什么亏损企业也上市,负资产也上市,不同投票权也上市。总之,就是越来越多的骗钱的,连盈利都困难的公司都来上市。以前的上市公司是静静地骗股东的钱,现在是上市公司就是明摆着抢钱。3000个左右的港股,每年都有股票提出“私有化退市”,然后每年都新上市一大批,私有化退市的肯定是股价跌得很惨才退市,例如10元发行,涨到100元,然后跌到1元。私有化退市后,将来,还有可能又重新发行来上市。

还有很多港股的公司,喜欢分拆上市,同一个大股东,分拆其中一个业务出来,就成为一家新的上市公司,重新圈钱来用。因此可以看到3000个港股股票,有很多个关联起来的,他们发行完一个新的上市公司,过N年之后就会继续发行一家新的,如此循环下去,发行了个新的公司之后,旧的那个上市公司就会越来越破旧,越来越少人买卖,价格会一降再降,沦为一个壳。

除了拆分之后,就是不断地发新股融资,定向增发之类的。总之,就是有一些财团,不断地发新股来融资。只融资,不分红。

四、香港的交易费用贵

香港有双向0.13%的印花税,佣金也很高,连银行转进转出都有可能收入,分红也收费,不仅分红也收费,除权之后还有45天左右才能收到现金。港股通甚至是扣税20%-28%,离谱。总之,香港的交易费用很贵,每天政府和银行都从里面克扣不少企业的利润,因此,这些费用都会拖累股票的实际回报。

五、港股的管理方

港股的管理方,越来越烂,像是恒生指数的编型,就专门把一些泡沫股纳进去,推高PE,后来想,这些管理方之所以这样做,我猜他们是存在利益输送,纳入指数之类的是会有对应的基金来接盘的,而在此之前,部分庄家大户把股价推高,此时纳入指数,指数基金接盘,他们就卖出撤退,完美。有时觉得,他们就是根本性的乱来,根本就不会理会盈利,PE之类的,就是市场上热炒什么,他们就把什么弄进指数。因此,最近十年的香港的指数涨幅是远远低于很多年前的涨幅。

六、港股要求的信披对上市公司有利,对投资者不利。

港股,是没有要求发布季报的,只要求半年报和年报。这很让人郁闷,A股和美股都是按季发布信息,美股更是按季发业绩和分红。反观港股,似乎很多交易规则,都是有利于上市公司,而不利于投资者,因此让人觉得,这比A股还黑。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现象让人觉得,对投资者来说,很不公平

昨夜美股指数实时行情(昨夜美股走势 昨夜美股行情) 第1张

昨晚美股暴跌的原因

先说一下昨晚,美股暴跌。

三大指数跌幅最小的是3.94%,最大的是纳斯达克5.16%,垮成老狗。

消息面,美国8月CPI数据同比增长8.3%,虽然相比七月8.5%的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仍然高于8.0%的市场预期,而且在油气价格持续下跌的背景下,8月CPI环比7月仍有0.1%的涨幅,说明通胀压力依然很大。

这引发了市场对美联储下周超预期加息的担忧,虽然现在主流的声音是加75BP,但已经出现加100BP的赔率,如果真按这个力度来,直接就是美股的核按钮。

今年以来,美联储的动作成了美股涨跌的命门,一旦有超预期加息隐患,美股总是先崩为敬,而当通胀层面释放出一些利好,美股往往又会走出报复性反弹。

总之,很没有原则。

对A股来说,已经逐渐适应了美股这种神经病式的涨跌节奏,所以面对昨晚美股大跌,今天大盘低开后迅速反弹,即使后边走出二次下探,也没像美股那样一路向下。

当然了,美股虽然不足为虑,但美联储不得不防,眼瞅着下周四就是新一轮加息窗口,在此之前全球各路资金都表现得很谨慎,不会有太大动作,这也是A股近期走势平淡成交低迷的原因。

毕竟,谁都想等靴子落地再大搞特高。

基于预期来看,由于8月通胀数据有些不乐观,所以下周美联储加75BP就算好消息,加100BP的话美股难免要再挨一捶,捶完也就没事儿了,大概率会进入反弹周期。

宁王早盘再次大跌4.5%,并且创出阶段新低,公布中报至今的跌幅已经超过20%,进入传说中的技术型熊市。

消息面依然没有利空,近期反而在不断释放利好,但股价还是一路下跌,很显然情绪化抛压没有释放完,估计要等它杀进超跌区才算结束。

目前宁德时代的指标尚未超跌,也就不符合我们的右侧抄底战法基本要求(指标超跌+远离中期均线),因此这个位置还谈不到止跌企稳的,估计还需要耐心等待,只有它企稳了,创业板才能稳住。

2022年11月12日美国三大股指涨跌幅度如何?

2022年11月12日美股三大指数收盘均上涨,截至收盘,道指涨0.10%,收33737.86;纳指涨1.88%,收11323.33;标普500指数涨0.92%,收3992.93。

exness可以炒美股吗

可以

投资者可以通过等平台,只要开通就能炒美国股票了

美国股市泛指美国纽约的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场,主要指标包括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及纳斯达克100指数,这三大股指代表着美国股市的兴衰。

为什么A股要去散户化?

无论是在美股、还是A股,“散户”一词都略带贬义的意味,原因就是各种统计结果显示,散户一直是被股市“教育”的对象,“机构化”似乎带着颇为惨烈和嘲讽的意味。

根据美联储的数据统计,过去60年美股经历了50-80年代的养老金入市和80年代后的共同基金崛起,私人部门投资者持有美股市值从9成下降到约3成左右,机构投资者的占比则从不到10%上升到60%。

目前A股也已经走在了“机构化”的进程中。

根据上交所2018年年鉴,持有沪市40%自由流通市值的散户,贡献了2017全年8成的成交额,但“勤劳”未能致富,盈利金额仅占所有投资者的8%。反观专业机构,贡献了全年14.8%的交易额,盈利占比高达32.3%。

即使在行情不好的时候,机构投资者也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最近上交所、清华大学和哥大商学院的专家学者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了上交所2016年1月到2019年6月超过5300万账户的交易数据和收益表现。结果显示,同期上证综指下跌了15.83%,无论是小散还是大户都在亏损,机构投资者却实现了盈利。

最近1年A股的机构化特征也比较明显,2020年7月新基金发行规模创出历史新高,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选择通过基金的方式间接入市。

在我看来,“机构化”应该是一个中性词,既不代表着对个人投资者的嘲笑,亦不代表对专业投资者的褒奖(毕竟美股90%以上的基金无法战胜指数)。 专业机构有着更多的研究人员、研究资源、研究时间和丰富经验,散户则更多的是利用业余时间、在信息劣势的情况下投资,难以战胜专业人员是理所应当的。 股市“机构化”只是社会专业分工在投资领域的体现,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人牛顿,在投资时亏的一塌糊涂;100元起家的“股神”巴菲特,也不可能成为物理学家。 A股的“机构化”是大势所趋,但机构的超额收益会越来越难获取。

过去10年,由于国内投资者结构尚不成熟,A股的偏股、股票型基金整体为投资者创造了一定的超额收益,少数优秀基金经理的收益率更是可以达到年化10%-15%。

然而,在高度“机构化”的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带来的超额收益消失,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的基金经理是极少数。

根据《长赢投资》的统计,1970年美国的355只共同基金,在36年后只有24只基金的收益率战胜了标普500指数,占比仅为6.8%。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无论是在哪个行业,当行业整体环境较好的时候,很难区分不同企业的经营差距。但是当市场环境变化时,能够胜出的只有其中的少数企业。 恒瑞医药,在国内药企还处于仿制药阶段、大多数药企依靠着仿制药和辅助用药赚取高额利润时,大力推进新药研发策略,拥有了国内新药布局最多、适应症最广的研发管线。当许多仿制药企的利润因为集采而腰斩时,恒瑞仍然保持着中高速增长,成为国内药企的少数派。 华为从生产交换机起家,当行业内大多数企业还安享于外购核心部件进行组装的业务模式时,华为已经在大力研发核心器件、在多个领域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国内乃至通信行业的少数派。 目前国内A股还处于一个机构比较容易战胜指数的时期,但长期来看,“机构化”也会使专业机构越来越难获得超额收益,其中具有长期优秀业绩、跨越不同市场风格的少数基金经理更有可能获得超额收益。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选择这些基金经理和基金,是适应未来“机构化”趋势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