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大盘指数实时行情(8月30日大盘指数)

2022-11-24 12:41:47 基金 xialuotejs

昨晚8月31日美股下跌会影响今天的中国股票吗

8月31日美股下跌,已经连续4个交易日下跌,不可避免的影响今天的中国股市,今天出现超过4000家股票下跌的情况,A股三大指数继续下跌。沪指跌0.54%报3184.98点,深成指跌0.88%报11712.39点,创业板指跌1.42%报2533.85点;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7948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2076亿。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8.42亿元

8月31日大盘指数实时行情(8月30日大盘指数) 第1张

今天A股大盘多少点了?

a股三大指数缩量收涨,UHV概念股掀起涨停潮。他们未来会如何发展? 股市暴跌,大盘一度大幅反弹,但随后再次暴跌结束。暴跌通常是由短期内部因素引起的,投资者的悲观情绪导致了买盘的扩大。投资者担心的原因是对未知的恐惧,但外部事件的危害已经过去,可变性已经消退。外围局势的发展趋势得到控制,许多股票下跌,引起恐慌。然而,热盘已经稳定,开朗的态度再次上升。这几天a股严重分裂。 但是我们看科技创新板的主要表现,其实是很强的。科技创新50指数价值仅小幅下跌,盘中一度暴跌。最后以上涨收盘,再次强势上涨,企稳在均线上方。均线还是有毛的,发散。我之前说过,只要科创板上市能保持强劲增长,投资者的股票投资风险就会上升,前期调整足够的半导体材料等板块会保持上涨,这对打开更多的能量和对冲抛售行情将变得极为重要。这是因为现阶段a股还没有将大幅下跌的风险系统化。上证指数在暴跌之前,一直是波动的,一般在半年线附近。 由于短期内外因素暴跌,跌破半年线。但外部因素对市场走势的影响是短期的,不足以改变整体的操作布局。目前合肥股市要以半年线为后轴震荡,导致股市偏离半年线太多,又跌了。目前深证成指在半年线附近,创业板指、科技创新50指数都在半年线上方。所以未来上证指数还会再涨,回到半年线。虽然股市暴跌再跌,但还是受到利空消息的伤害。反弹后信心不足,再次暴跌。大盘没有跌破底部点位,股市强势反弹。 被占领的无地股市不再继续冲击最低,说明重心没有再次下沉。我之前分析过,暴跌属于短期内外部原因挖的“金坑”,后续资产会再次入市,推动股市走高。虽然大盘再次暴跌,跌破底点,但是股市没有跌破底点,重心不再继续下沉,科技创新板上市继续上涨,加工芯片等底板大幅上涨,说明暴跌之后市场已经严重分化,热点板块会让市场情绪不断。股市短时间调整,未来还会再涨至半年线,再次震荡。

如何把握旗形突破

如何看盘:如何把握旗形三角形突破机会

留心观察最近大幅上涨的牛股运行轨迹,我们能清晰地看出,早在牛股暴涨前,其股价和成交量就已经有过异动了,只是这些牛股在大幅波动后,又归于平静,甚至横盘整理了很长时间,期间大盘出现下跌调整,这些牛股也随着大盘下跌,股价并不坚挺,并没有显示出日后暴涨的迹象。但是在大盘走稳向上攀升时,这些前期曾经异常大涨、发生过超大成交量的股票会突然迅速启动,快速上涨,并在越过以往的最高价后,加速上升。

将这些牛股的日K线图缩小至全景图观察,我们还发现,在日K线图上股价运动形成旗形三角形,即股价在从调整的最低价向上爬升时缓慢上穿前期最高价,完成大三角形突破后一骑绝尘,大幅飙升。2010年3月16日,西藏城投涨停板,第二天继续上涨,放出642100手巨额成交量,当天换手率33.31%,是该股上市以来的历史天量。在连续上涨5天后,西藏城投结束了上涨势头。同时,大盘指数在三月底和四月份大幅下跌,西藏城投也随之下跌,直到8月31日以13.18元涨停,突破了3月16日的最高价12.72元。这一天成为西藏城投正式突破旗形大三角形的最佳介入时机,当天如果没有机会买进,第二天仍然有买进的时间。市场投资者当时并不了解西藏城投大幅上涨的原因,消息是在股价上涨到24.14元后才公布的,原来,西藏城投投资了2.7亿元的锂矿山。但如果按照大旗形三角形突破的理论来操作买进西藏城投,投资者可以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根本不需要盲目打探消息,仅仅享受技术投资的回报就足够了。和西藏城投具有一样的日K线图形的牛股还有北矿磁材、横店东磁、湘潭电化、成飞集成等。

几乎所有出现大幅上涨的股票在启动前都会有一段幅度较大的股价和成交量异常波动现象,投资者选择日K线走势流畅、没有挖坑的股票为最佳投资对象。日K线像锯齿形起起落落的股票在上涨时不会迅速,只会缓慢爬升,而上升旗形三角形突破的股票一般都是以非常迅猛的速度上涨。如果发现股票在穿越前期最高价时是以涨停板方式突破的,那么这只股票就具有高速上涨的力量,在这个时候及时介入是最佳选择。对比所有出现暴涨的股票,起爆点多数都是在穿越前期最高价的平行线之上。

上证指数070003现在多少点

1、截止到2015年8月31日,上证指数为3232.35点。

2、代码070003是嘉实稳健混合的基金代码。嘉实稳健混合基金限于投资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国内依法公开发行上市的大市值上市公司股票、债券以及法律法规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其中,投资重点是在流通市值占市场前50%的上市公司中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市值上市公司,投资于大市值上市公司的比例不少于基金股票部分的80%。

3、上证指数,即上海证券综合指数简称“上证综指”,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发布。

美股8月涨势太猛,接下来是拿住还是抛售?

文 | 《巴伦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郭力群

编辑 | 康娟

虽然根据过去股市的走势预测每月的涨幅有点马后炮的意思,但投资者还是可以从中汲取一些经验,例如不要仅仅因为股市上涨就抛售股票等。

8月份美股市场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0.8%,标普500指数跌0.2%,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0.7%。三大股指在整个8月分别累计上涨了7.6%、7%和9.6%,其中道指上个月的涨幅是1984年以来历年8月里最大的,标普500指数上月的涨幅则是1986年以来历年8月里最大的。

8月份的强劲上涨往往预示着9月份的下跌。《股票交易者年鉴》的数据显示,历年的9月对于道指来说基本可以说是一个残酷的月份,1950年以来的70个9月里,该指数有41次下跌,平均跌幅为0.6%。数据还显示,在大选年的9月,道指涨跌次数大致相同,17次里有10次下跌,平均跌幅为0.4%。

纳指也经历了2000年以来表现最好的一个8月,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纳指当年跌了39%。今年该指数的一路走高是受到居家远程办公和云计算趋势加速的推动,今年迄今为止已经累计上涨约31%,看起来不像是有什么泡沫要破裂的样子。

现在摆在投资者面前的一个问题是:股市接下来会怎么走?9月下跌的魔咒能被打破吗?已经刷新2月高点的美股,是否能继续高歌猛进,还是再次坠落悬崖?

不要因为股市上涨就抛售股票

《巴伦周刊》研究发现,如果道指8月份出现大于5%的涨幅,那么9月份下跌的可能性高达近80%,标普500指数和纳指下跌的可能性分别为60%和55%。

9月对股市来说本来就不是一个好月份, 《巴伦周刊》回顾了过去124年的数据,发现自1896年以来,道指在9月份的平均跌幅约为1%。 上文说8月大涨9月下跌是个好消息的原因是股市在9月份的平均跌幅要小于所有时间段的平均跌幅。在经历了8月的大涨后,道指和标普500指数在9月份的平均跌幅分别为0.4%和0.5%。只有纳指9份的平均跌幅大于所有时间段的平均跌幅,约为1.4%。

《巴伦周刊》称,接下来还有更好的消息。 当股市在8月大涨时,这预示着在年底前会出现更多上涨。 从 历史 数据来看,道指从9月到年底的平均涨幅为12%,标普500指数和纳指的平均涨幅分别为11%和9%。

在一般年份里,股市在9月到12月期间平均上涨3%,这意味着每月涨幅约为0.7%,巧合的是,这与目前股市每月平均约0.6%的涨幅非常接近。

《巴伦周刊》指出,虽然根据过去股市的走势预测每月的涨幅有点马后炮的意思,因为每一年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每一年投资者建立投资组合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但投资者还是可以从中汲取一些经验,例如不要仅仅因为股市上涨就抛售股票等。

股市和经济脱节程度并没有那么严重?

尽管 历史 表明9-12月对美股是平均上涨的时段,但2020年是个前所未有的年份。美股3月四次熔断后触底,又以有史以来最快的速度摆脱了熊市,股市连创新高。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却依然举步维艰之际。这一令人不安的背离局面令近期出现了很多有关股市和经济脱节的讨论。《巴伦周刊》在此前的报道中曾提到

“当前美股与基本面脱节为30年来之最”

的观点。

但瑞士百达资产管理8月26日发布报告认为,由苹果(AAPL)等 科技 股带动的股市上涨并不只是货币宽松政策引发的泡沫,股市也并没有和经济脱节。

报告称,股市出现是质素上的分化,而不是非理性脱钩。瑞士百达资产管理对今年年初至8月20日各大指数成分股的正负回报情况进行了分析,展示了股票回报情况的分化。

数据显示,道指成分股中实现正回报的股票所占比重为33.3%,出现负回报的股票所占比重为66.7%。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中这二者的比重分别为41.4%和58.6%。纳指成分股中二者的比重分别为68.9%和31.1%。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认为,从数据来看,今年年初至8月20日大部分股票是下跌的,说明股市和实体经济的脱节程度并没有市场认为的那么严重。 跌幅最大的股票包括邮轮股、航空股、传统零 售股和能源股,报告称,如果这些股票今年以来的回报为正值,那么这才说明股市和经济真的是脱节了,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报告称,实现正回报的往往是一些受长期结构增长推动的 科技 龙头,这些公司现金充裕,在2到4个月的时间里实现了2到4年的增长。折现现金流估值(discounted cashflow)被向前拉了2到4年。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并不认为 科技 股已经涨幅过大,相反,投资者目前应该使用2023/2024年或更远的价格目标,因为目标价与业务增长速度大致相同。报告称,这些真正的市场领导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优势,盈利能力更强,资产负债表也较强, 认为 科技 股出现泡沫的投资者应该提供更加有力的证据去支持看淡 科技 股的原因,而不应单纯引述“该板块涨幅已经过大”这一因素。

周期股走势说明市场对经济前景看法不一

至于市场到底如何看待美国经济的复苏前景,从目前金融股和公共事业股的走势来看还是存在分歧的。

《巴伦周刊》8月31日报道称,在银行股表现大幅落后于大盘的经济环境中(比如今年),公共事业股往往应该有好的表现。在经济增长缓慢、利率保持在低位的情况下,公共事业股获得的政府支持和平均3.5%的股息收益率能够带来有保障的收入,理应获得投资者的青睐。然而 今年这两类股票表现都不及标普500指数,公用事业股跌幅近9%,银行股下跌18%,而标普500指数上涨了8.5%。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8月31日发布报告指出,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巴伦周刊》认为,过去五周公共事业股跑输大盘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受到近期在华尔街和投资者中间日益流行的一种观点,即疫情导致的经济放缓的最糟糕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了。这一点从市场表现就可以看出:近几周股市继续走高,而长期美国国债等避险资产的证券的表现欠佳。

银行股方面,虽然受到贷款损失和疫情导致的其他因素的拖累,但在低利率这种有利环境下,银行股的估值也并没有上升。

银行股的投资者经常利用短期和长期国债收益率之差来判断银行利息收入的前景。虽然上周短期和长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之差扩大,为银行股上周好于大盘的表现带来支撑,但目前还不清楚这种趋势是否会继续下去,这将取决于美国经济是否已经处于复苏的早期阶段,还是会再次放缓。

摩根士丹利的银行板块策略师预计, 未来经济刺激措施的推出会提振经济增长,这对银行股有利,而公共事业股会因此进一步承压。 他们建议投资者买入银行股,Financial Select Sector SPDR Fund (XLF)是可以考虑的一个选择,该基金周一下跌0.7%。

《巴伦周刊》提醒投资者,摩根士丹利的上述观点存在一些风险。首先, 如果美国国会9月份未能通过第二轮经济刺激计划,那么经济复苏将受挫,银行股也会受到拖累。

其次,如果美联储准备在长期内把长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维持在低位(类似日本),那么相比固定收益市场的低回报,公共事业股较高的股息收益率就会变得更有吸引力,为此类股的价格带来支撑。但目前来看美联储不会很快采取这样的措施。

《巴伦周刊》认为,公共事业股和银行股这类周期股未来要想获得准确定价还得取决于未来几周美国政府能否推出第二轮经济刺激措施支撑经济复苏。

金融市场面临两项关键考验

展望未来,由 Nikolaos Panigirtzoglou领导的摩根大通全球定量及衍生品策略团队写道,未来数月,金融市场将面临两个关键考验。

首先是将于9月16日结束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在会议上,委员会成员期待委员会为其新的政策框架提供额外支持。摩根大通团队认为,如果未能就利率前瞻性指引或更多证券购买做出进一步承诺,那将是令人失望的。不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实际上已经做出了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式的承诺:只要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通胀不失控,就会不惜一切代价提供资金流动性。

真正巨大的未知数是总统竞选。摩根大通的团队认为,随着竞选活动进入高潮,竞争将更白热化。前副总统拜登在民调和博彩市场上领先特朗普的优势最近有所缩小。更重要的是,在决定选举团结果的关键州,差距将变得更微小。

即使不考虑这场竞争激烈的总统选举,未来的几个月里还有更多的政治大戏要上演。摩根大通的策略师们表示,两位候选人可能都会支持更多的财政刺激措施,这一点这对市场有利 , 而如果两位候选人中的任何一位获得更具决定性的胜利,他所在的政党也同时控制着国会和白宫,那么将出台新支出计划的可能性将进一步提高。 与此同时,推出关于一项新援助计划以取代新冠期间的过期福利计划的拉锯战也将重新开始。

《巴伦周刊》提醒投资者,系好安全带。

2008金融危机之前上证指数深证指数分别是多少

2008年8月31日上证指数深证指数分别是2667.74,10585.08

全球金融危机又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崩溃,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9月,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并引发经济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