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7日股市基金可以说是暴跌。
这波回撤,主要是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影响。
昨晚美国议息会议,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证实已计划3月提高利率,不排除在未来每次会议上都加息。
于是美股尾盘跳水,科技股暴跌,今天港股跟着跌得惨不忍睹。
不过美联储加息对a股的影响,市场已预演多次,大家都习惯了,副作用会一次比一次轻,因此不用慌。
而且a股市场的主力已经由散户在向机构转变,特别是公募基金对市场的影响最大。
之前机构资金没有担负起稳定市场的作用,像散户一样做短线,加剧了市场波动。
中国股市重要的交易日
2007年2月27日,在亚洲金融危机10周年之际,中国股市因市场传闻引发的巨幅下跌在全世界范围内导致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在沪深两市几乎全线跌停之后,香港股市迅速做出反应:恒生指数单日最大跌幅超过465点,收盘跌360点,跌幅达1.76%。紧接着,欧洲股市出现全线下跌,跌幅达1.30——2.64%。当晚,在美国股市开盘后,即开始了触目惊心的暴跌过程,道.琼斯指数最低跌了546点,收盘跌416.20点,跌幅为3.29%;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96.65点,跌幅达3.9%;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50.33点,跌幅达3.9%。
美国三大股指的下跌幅度均为“9.11”以来的最大跌幅。美国股市的大幅下跌又导致了亚太股市的连锁反应,2月28日,日本、韩国股市低开幅度均达到4%,澳大利亚股市低开幅度达3%,香港股市更低开720.92点,最低跌765.99点,跌幅为3.8%,国企指数最低跌608.16点,跌幅达6.344%。全世界股市数十万亿美元的市值随着股指的暴跌而灰飞烟灭。
全世界股市的循环暴跌,皆因中国股市惹的祸。这次全世界的股市暴跌,没能也不会进一步演化为整个世界的金融危机,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1.世界经济特别是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2.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整个经济运行的基本面对中国股市的继续向好形成强大支持,导致市场出现转折性变化的重大经济因素在目前都并不存在;3.中国政府开始重视应急反应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对市场传闻的及时澄清对稳定市场和稳定人心起了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关键作用。
中国股市的变化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如此巨大的波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的整体联系也密切增强,各个国家特立独行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方式已不可行也不可能。其二,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和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权重也在日益增强,“中国因素”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无法回避也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其三,中国股市已经结束了长期以来的边缘化状态,并且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衡量和观察中国经济整体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一点,是我们在评价中国股市现状和发展趋势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变量。
两天来的市场变化,使得中国股市乃至全世界股市的投资者都经历了由天堂到地狱的大起大落,全球股市循环暴跌的教训极为惨痛也极为深刻。
教训之一是,政府对股价指数的过度关注会诱使市场行为发生走偏甚至严重走偏。
中国股市在发展中与国际股市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是,政府既是股市发展的促进者,又同时是股市运行的监管者。这种双重角色集于一身的特点,就使得中国股市在成长之初就打上了“政策市”的深深烙印。“政策市”的最重要特征就是使中国股市的每一次涨跌都和政策的变化密切相关,狂涨有井喷之观,暴跌如瀑布飞泻。在2001年以来长达四年半之久的大熊市中,政府为了救市可以说是费尽心机。在股权分置改革与人民币升值的叠加效应催生下市场出现了转折以后,政府对股市的规范化发展措施并没有跟上市场的步伐,市场的管理理念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在市场的牛市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市场理念与监管观念就又开始了不断的甚至是剧烈的冲突。这种冲突通过种种或明或暗的方式反映出来,就会在市场上引起不断的甚至是巨大的波动。全世界的政府都把股市的上涨视为成就,只有中国的一些人把股市的上涨当成包袱;全世界的股民都只是关注投资风险,只有中国的股民还必须关注甚至是特别关注政策风险;全世界的股市实行的都是“买者自负”原则,只有中国的股市无法贯彻这一市场原则。政府政策的不透明甚至是通过政策来调节股价指数的起落,政府的正常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到位,市场就会不断地揣模政府的心态和政策,市场上的“小道消息”就会成为“大道消息”而大行其道,这就特别容易引发市场上“杯弓蛇影”的恐慌心态,导致一只蝴蝶在飞行时所形成的震颤就可能被逐步放大到足以引发海啸的这种现代金融学中所描述的“蝴蝶效应”。2007年2月27日至28日所出现的全球股市的循环暴跌就是一种典型的“蝴蝶效应”,这种“蝴蝶效应”的出现所带来的教训惨痛而又深刻,它提醒我们的政府与管理者必须尽快建立规范的、透明的、迅速而有效的政策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机制,从而把政府监管的重心从关注市场指数转移到关注市场的制度建设上来,特别要防止股市政策决策和实施的随意化、简单化和行政化,更不能去做那种政府不可为、不能为也不必为的事情。股市政策的出台必须经过瞻前顾后的缜密论证,避免在中国股市中屡屡发生的那种由少数人的个人意志决定股市大多数人命运的现象发生。
教训之二是,没有风险防范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的市场是最危险的市场。
2007年2月27日至28日的全球股市循环暴跌,很可能是中国及世界未来金融危机的一次预演,它将作为21世纪世界金融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而载入史册,它所留给这个世界的经验和教训,必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世界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对待这个重大的突发事件,中国政府必须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必须认真研究和总结这次重大事件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及其教训。从这一轮的市场暴跌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股市发展的基础还相当脆弱,中国政府的应急反应还相当迟缓,中国经济的制度转型还相当遥远。危机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发生并蔓延,中国股市必须防患于未然。没有风险防范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的市场才是最危险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的正当权益就很难得到正常的和有效的保护。对于中国股市来说,不但要尽快建立市场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而且还必须尽快健全风险管理工具,没有避险工具和套期保值功能,市场就只能是追涨杀跌,而不可能形成完善的和健全的价值发现功能和价值投资体系。
教训之三是,开放式基金既可能是牛市形成的助动力量,也可能是市场崩盘的助推力量。
在中国股市的牛市运行到一定高度之后,市场震荡所引发的开放式基金的“赎回效应”会给市场的运行带来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威胁,在开放式基金的市值已经达到一万亿以上并且已经占到市价总值的三分之一以后,开放式基金的这种助涨助跌作用就更不能忽视。因此,中国股市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稳定性建设,必须把发展长期和稳定的市场投资者队伍提上日程。创新型的封闭式基金亟需大力发展,其公司治理结构也必须大大优化;开放式基金的评价和管理体制必须调整,要把长期业绩作为评价开放式基金的客观标准,改变现行的急功近利的短期排名制度和依据这种排名确定新基金发行的对象和额度的做法,引导开放式基金向长期化运行机制转变;社保基金与保险基金入市的规模要进一步提高,其路子要进一步放宽,保险资金投资于股市的资金比例从5%提高到10%的时机已经成熟,应当尽快地予以调整和实施。
稳定的市场发展需要有稳定的股市制度与稳定的股市政策,和谐的社会要求有和谐的经济与和谐的股市。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没有强大的股市就很难有强大的经济,没有资本市场的长足发展就很难有整个经济的持续进步。中国的改革与发展走到这一步,已经到了强大的中国股市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资源配置功能与机制的时候了。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中国股市和中国资本市场,才能够登高望远并从善如流,也才能真正实现中国股市的“凤凰涅盘”。
全球股市循环暴跌的惨痛教训不能随风飘逝,市场无缘地流血、股民无故地流泪、财富无谓地流失的历史也不能重演!
引言:虽然有很多人认为在股市上购买股票是需要个人的聪明才智进行操作的,但一旦好整个行业的行情不好时,也会对个人造成极大的损失,那么2021年7月27日A股尾盘为何会突发跳水?
一、突然跳水
其实整个2021年股市的行情都是不错的,从年初开始交易量就逐渐活跃了起来,而且股价也有上涨,有很多股票都在这个时期涨了起来,也增强了很多投资者的信心,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股市,想要在股市中赚一笔钱,但是在7月份的时候,临近收盘时却突然大跳水,跌的很多人都吓到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有大量资本的撤出,因为当时股市已经涨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有人认为已经到了牛市的终点,可能之后就会出现下跌,所以就出现了资本的集体撤离,而这一撤离也导致行情突然下行,股市大跌。
二、调整情绪
其实股市中的情绪影响是十分严重的,有很多人在听到股市赚钱之后就投身股市,还口口相传,而一旦有什么消息传出来的时候,又会引发一部分人的恐慌情绪,就导致股价下跌,这些情况其实都不利于自己炒股的心态,在面临股价的变化时一定调整好心态,因为有时候股价的下跌和上涨都只是一天的事情,从长期来看整个国家的变化才是决定自己是否盈利的因素。所以一旦进入股市就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这样才可能会盈利。
三、合理分析
在流失的时候进入股市赚钱的几率确实会大一些,因为牛市的时候上涨的股票比较多,而自己买到能上涨的股票的概率也会大一些,当然在熊市的时候基本上很少的人能够赚到钱,但不管怎样股票实质上还是一个企业价值的体现,即使企业在股市上没钱的话,它自身就能够通过生产来进行盈利,所以说股民们在面对股价变化时,一定要学会合理分析。
7月27日,两市开盘小幅走高,早盘股指波幅较大,三个指数一度转绿,然后又成功转红。当日收盘时,上证综指下跌3400点,跌幅2.49%。深证成指下跌3.67%,创业板下跌4.11%。对磁盘、半导体芯片、PCB、5G概念板等进行了推进;医疗美容、光伏、有色金属、锂电池等板块领跌。宁德锂业跌逾8%,赣峰锂业跌9.8%,益威锂业、西藏珠穆朗玛、西藏矿业、天集等10多只个股跌停或跌逾10%。整体半导体芯片走势强劲,但尾盘由大盘趋势指数继续下跌,留下了长长的阴影。获得材料、PCB、光刻胶、单片机芯片等均有表现,其中PCB概念股近10只,涨幅超过10%。盘上,半导体及元器件、CRO概念、光刻胶涨幅居前,钠离子电池、盐湖锂、光伏建筑一体化涨幅居前。
股市近期下跌的原因:近期政策加强了对教育、互联网、房地产等重点行业的监管,导致市场风险偏好显著下降。“双减”政策的出台引起了国外市场的关注。各大股指早盘涨幅相当大,存在调整需求,尤其是创业板指数。在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宣布最新利率决定前政策是否会转变的不确定性下,外国资本近期的大量流入和流出也加剧了市场的波动。现行制度观点:8月份资金缺口预计达到9000亿元,表明市场流动性存在一定风险。
A股以新能源车位为代表的增长板块正逼近新高,存在一定的估值压力,低波阻力力,受港股负面情绪的影响,引发了“蜂拥抢购”。事实上,A股在中午之前表现稳定,半导体行业甚至一度掀起“涨停潮”,直到下午之后香港股票才开始扩张,A股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板块出现了一定的“集团”崩溃现象,急剧下跌引发了市场的波动。从本质上讲,新能源汽车主体近期屡创新高,在其他行业均已早回调的背景下,没有明显的调整,因此抗波动能力减弱,需求波动积累。
短期外资可能会因情绪担忧而流出,但持续流出的可能性较小,中长期中国资产配置的趋势仍是趋势。a股估值与大多数经济体相比是合理的、较低的,中国资产仍具有估值优势,因此外资加大对中国资产中长期配置的趋势依然存在。只要这不是扼杀逻辑,就不是一种趋势变化。虽然一小部分港股监管是对投资逻辑的全面分解,但港股和A股新能源汽车等板块的大部分基本面没有改变,目前市场只是“结构性高估值”的回调,短期波动性会加大,这种可能性不会造成趋势影响。
2015年以前我炒股都是很赚钱的,因为那个时候一直都是高抛低吸,那一年记得很清楚买的中国联通,和交通银行。特别是中国联通,当初拿了几年,在低位买了不少,后面遇到牛市,这个股票还是赚了点钱的。大家知道我基金可以拿几年甚至十年以上,其实股票也是的。
但是自从2015年生孩子,高龄生子身体上还是有点吃不消,很多事情力不从心,压根没有精力去看,其实炒股还是有点牵扯精力的,因为要盯盘。
正是我回家待产的一个月,股票开始了狂跌。天天跌停,会严重影响心情的。对于孕妇还是不看为妙。那个时候买了另外两个股票,盐田港和宁波建工,一开始也是赚钱的并且赚的比例还不少,所以开始大跌的时候我也没有管,想着利润在手,没事。这期间就去医院生孩子了,更没有时间看手机了,月子里看手机更是很少,而且大概也知道股票在大跌也不想看,有点刻意逃避吧。
当我在看股票的时候,真的吓了一跳,赚的利润没有了,本金也亏损了一大半。那一年庆幸的是基金很早止盈了,事后也后悔当初没有早点看账户,早点看在前面有利润的时候会早点出来的。后面做了个决定到现在不知道是对还是错的,亏损了将近一半的本金,以我的性格不可能割肉出来,结果就硬着头皮慢慢补仓,就用基金定投的方式慢慢的补,因为那两个股票不是垃圾股,所以补仓也是唯一出路。那时这两个股票最后算是解套还赚了点,但是如果把这个资金投入在基金里面收益更多。可是不往股票里面投入资金解套那是无望了。也许现在还套的不能动。不补仓现在这个两个股票还会亏损。后面更失败的就是2016年,瞎买了一个股票,也就是昨天涨停的那个股票,这才真的是让我肠子悔青了,基本上就是这么多年投入,目前来说虽然已经解套但是还没有跑赢通货膨胀。所目前还持有。
所以很多人问我现在炒股和基金更喜欢哪个,我经历了2015股票崩盘年现在首选是基金。基金不用天天盯盘,有基金经理的去管理,那些基金经理都是学霸,不管怎么样比普通人强的很多。
2015年以前股票还不错,2015年以后基金那是强过股票很多倍 ,不过我唯一感到安慰的就是即便当初经历股市崩盘,亏损的本金一半没有了,这么多年过去本金回来了最后还小赚点也是比较值得庆幸的。不管股票再怎么差最后还是跑赢通货 ,当然和基金的回报值那是没法比的。
不过这么多年的股票买卖,让我在基金定投上遇到亏损该如何手动加仓或是增加定投金额还是有点启发的。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