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系方式:公司电话010-58689607,公司邮箱guo_hao@ctg.com.cn,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9条联系方式,其中有电话号码5条。
公司介绍: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1985-09-05在北京市通州区成立的责任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通州区贡院街1号院1号楼二层206-23室。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武斌,注册资本2,857,100万(元),目前处于开业状态。
通过爱企查查看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多经营信息和资讯。
三峡新能源是国企。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能源,股票代码:600905)作为三峡集团新能源业务的战略实施主体,承载着发展新能源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三峡能源积极发展陆上风电、光伏发电,大力开发海上风电,深入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积极开展抽水蓄能、储能、氢能等业务。同时,投资与新能源业务关联度高、具有优势互补和战略协同效应的相关产业,基本形成了风电、太阳能、战略投资等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业务格局。
截至2021年6月,三峡能源业务已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已并网风电、光伏以及中小水电装机规模超1600万千瓦,资产总额超1800亿元,盈利能力稳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企业荣誉:
2021年6月21日,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表彰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为“江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21年7月,入选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名单。
揭秘:散户是股价上涨的*阻力?股东户数越多,股价越跌;股东户数越少,股价越涨?
三峡能源,号称散户大本营,目前还有多少散户?
我们在一些行情分析软件上,去查看股东户数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么一句话:股东户数越少,筹码越集中,股价越容易上涨。
我认为,这句话,或者类似的话,是完全没有逻辑,没有正确性可言的。
我们从以下几只个股的股东人数变化和股价走势,去分析判断真正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1、东方财富 ,这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别的券商跌成狗,这个券商,一枝独秀。因为散户少么?该股的股东户数从2020年一季度的37万,到今年二季度的61万,整体是不断增长的,股价也从十几块涨到了现在的三十多快(前复权股价),不断创 历史 新高。 从这里我们可以说,散户多少跟股价涨跌没有因果关系,东财的股价能脱离板块的走势一枝独秀,根本因素还是因为自身的业绩足够*!
我们具体剖开去看(可以看上图),东财的股价在阶段性上涨的时候,股东人数是减少的,但是当出现局部的回调整理的时候,股东人数反而大幅度增加。最典型的就是今年一季度和去年底的时候,股价基本一致,但是股东人数却从51万激增到68万, 为什么增加这么多?就是因为该股冲高回调后的凹地,吸引了大量的散户进场。
今年二季度的时候,股价震荡走高,但是股东人数却从68万减少到了61万。说明在股价走高的过程中,不断有散户离场了。
2、格林美 ,这票的散户数量也是不少的,近期的人气也颇高。该公司的股东人数从年初的25万,到现在的41万,增加幅度也是很大的,股价也是整体走高的态势。 这家公司有一点很*,董秘每隔10天就会公布股东人数的*变化,这一点,值得点赞!
还是具体剖开去看(看上图),格林美的股东人数大幅度增加的时候,股价的走势要么是震荡整理,要么就是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回调。比如说5月31日的时候,股东人数是39万,股价在11元上方,但是十天时间,到了6月10日,股价跌到了9.5,股东人数增加至46万。
而股东人数在最近,却从46.7万减少到了41.5万,股价这阶段是出现了阶段性的新高。
这也能说明,散户进场,买的是跌的时候,离场,反而是股价走高的时候。
3、三一重工 ,你可能会说,前面说的都是股价整体走高的票,那行,咱们看下三一重工,这票也算是明星了,股价从高位腰斩。
这个大牛股,股价从去年初的十几块,涨到今年初*的近50元,涨幅可是不小,股东人数从去年一季度的27.88万,到年初的时候,增加到了33.46万,增幅其实不大,期间,股东人数也有起有落(具体变化看图)。
最为明显的变化是,年初的股价和今年一季度末的股价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是股东人数,却从33.46万,增加到2月底的58.67万,到了3月底,增加到了69万! 变化如此明显的根本原因在于:三一出现了*幅度的调整,从高位的50回调到一季度末的35附近,回调了30%,这个幅度是过去几年连续上涨过程中*的回调。
同样的价位,年初的时候没人买,涨上去回调下来了,吸引了三十多万散户进场!本以为是抄底捡到了大便宜,结果,后面还有深坑,35进去,跌到25!
由于三一目前还没披露半年报,所以现在的股东人数是不清楚的,不过我估计,截止到6月底,那股东人数肯定还是增加的,可能会有80万以上,甚至更高。
三一的股价在下跌的时候,量能也是很有趣,没有缩减,反而非常活跃,甚至比前期上涨的时候还要大,这说明该股的接盘方还是比较多的。
从这里,我们其实也能看得出来,不是因为散户接盘了,股价往下跌,而是股价往下跌的时候,吸引了更多的散户来捡便宜!
如果是因为散户接盘了,股价往下跌,那至少在股价涨到高位的时候,股东户数会急剧增加,这才叫接盘;实际情况是,股价涨的时候,股东户数没增加多少,但是股价回调了,才 出现了股东户数的急剧暴增!这是正确的因果关系!
如果三一没走成今天这样,而是回调到35之后又继续往上走,去创新高了,相信大家看到的,肯定是股东人数在增加到69万之后,随着股价走高,股东人数又不断减少了!
对于现在的三一而言,如果就跌到25不再往下了,随着后续的震荡和反弹,假如说到了三季度末的时候,股价回到了35,但是股东人数肯定相比二季度的时候,会出现大幅度减少。
4、济民制药、仁东控股 ,这两个庄股的情况大家也不陌生,崩盘后,股东人数急剧增加!更为尖锐的说明了, 散户不是去高位接盘,而是看到暴跌后才去接盘的!
是不是觉得有点意外?其实一点都不意外,这就是人性。双十一的时候,本来100元的东西没人买,商家抬高到200元,5折大甩卖,销量暴增!不一样的道理么?
5、结语: 所以,真正让散户自发去接货的,不是在高位,而是高位回调后,才是真正的接盘。拉到50没人买,那就继续拉,拉到100,等回调的时候,你看接盘的多不多?
所以,大家真正警惕的是,一旦股价开始出现快速的拉升,超过前期的正常上涨斜率,那其实就是为了最后的发套做准备了!涨的时候不敢买,等涨到高位,有了高价的参考坐标,认为眼前的回调是难得的机会,那反而就中计了!这就是现实版的刻舟求剑!
不要把股价锚定在高位或者低位,那确实有参考意义,但是要考虑的时候,今时不同往日,市场的情绪、该股的质量,都在时刻变化,如果简单的这样锚定,刻舟求剑,自然一无所获!
三峡能源,现在还有多少散户、多少股东?如果你还在意这个的话,那前面我讲那些就没啥意义了啊。
该股票走势随时间与行情波动不定,无法预测走势。
1、三峡能源主要从事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和运营等业务,是A 股*的新能源运营商,三峡能源控股股东三峡集团是国内*的清洁能源集团。
2、根据数据,2020 年,三峡能源业绩提升加速,实现营业总收入113.15 亿元,同比增长26.33%;实现归母净利润36.11 亿元,同比增长27.16%。
3、受益于装机容量不断增长,2021第一季度,三峡能源实现营业总收入38.12 亿元,同比增长43.08%;实现归母净利润14.95 亿元,同比增长51.41%。
拓展资料
一、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也是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是资本市场的长期信用工具,可以转让,买卖,股东凭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要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
1、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
2、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二、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购买股票也是购买企业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业共同成长发展。
这种所有权为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差价等,但也要共同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获取经常性收入是投资者购买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红派息是股票投资者经常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峡水利和三峡能源没有任何关系。
重庆三峡水利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起源于1929年成立的万县市电业公司。1941年,中国水电泰斗张光斗先生设计、建造了万县地区第一座水力发电厂——瀼渡电厂,以此掀开了公司发展的新篇章。1994年,经四川省经济体制改革委批准,公司以定向募集方式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为重庆市首家电力上市公司。2020年,收购了重庆长电联合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及重庆两江长兴电力有限公司***股权,整体规模效益和协同发展优势初步彰显。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能源)作为三峡集团新能源业务的战略实施主体,承载着发展新能源的历史使命。近年来,三峡能源积极发展陆上风电、光伏发电,大力开发海上风电,深入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积极开展抽水蓄能、储能等业务。同时,投资与新能源业务关联度高、具有优势互补和战略协同效应的相关产业,基本形成了风电、太阳能、战略投资等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业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