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港股(港股9月上市股票)

2022-11-16 12:07:12 证券 xialuotejs

恒生科技指数hstech

恒生科技指数HSTECH,今开:5775.40昨收:5822.14*:5775.40*:5662.90振幅:1.93%成交量:5.223亿。

拓展资料:

1、恒生指数,香港股市价格的重要指标,指数由若干只成分股(即蓝筹股)市值计算出来的,代表了香港交易所所有上市公司的12个月平均市值涵盖率的63%,恒生指数由恒生银行下属恒生指数有限公司负责计算及按季检讨,公布成分股调整。恒生指数,由香港恒生银行全资附属的恒生指数服务有限公司编制,是以香港股票市场中的33家有代表性的上市股票为成分股样本,以其发行量为权数的加权平均股价指数,是反映香港股市价格幅动趋势最有影响的一种股价指数。该指数于1969年11月24日*公开发布,基期为1964年7月31日.基期指数定为100。

2、自2003年年中开始,恒生指数逐渐由2003年4月25日低位 8331 点反弹,进入长达四年半的牛市。于2003年6月17日重上10000点后,更先后于2006年12月28日及2007年10月18日分别突破 20000点及30000点,并于 2007年10月30日创下历史新高31958.41点。

3、但受“开展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试点方案”(港股直通车)落实遥遥无期、内地股市由高位大幅调整及美国次贷风暴恶化等利淡因素拖累,恒生指数由高位反复下跌,于2008年1月22日跌穿被视为牛熊分界线的250天移动平均线,跌至 2008年3月14日的低位21041.25点,及后虽曾一度反弹至 26000点水平,但随着美国次贷风暴新一波危机爆发,受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国国际集团陷入财政困难等消息拖累,恒生指数每况愈下,更于2008年10月27日报出*位10676.29点,为04年5月以来的新低,其后虽反弹上15000点水平,不过于2009年3月9日再度跌至11344.58点,其后展开升浪,先后于5月份再度突破牛熊分界线和7月27日重上20000点水平。唯担心欧洲债务危机以及欧元下跌,

4、令恒指在2010年5月17日再次失守20000点大关,在19000至20000点水平上落。直至6月14日才重上20000点收盘。其后股市一路扬起,2010年10月,恒生指数因资金推动,于10月11日升破23000点,后于10月14日创上2008年以来的*收市点23852.17点。2010年11月第一星期,受大量利好消息,包括高盛调高恒指12个月目标至29000点、内地PMI数据好过预期、以及美国的量化宽松数额大过预期的消息带动,恒生指数1星期内由23096.32点升至24876.82点水平,为一年半以来升得最快的一个星期。

3月9日港股(港股9月上市股票) 第1张

请帮我分析一下什么原因导致今天,《2009年3月9日》股市暴跌

我不认为今天是获利的人的卖压,也不是主力大户故意震荡洗浮额,而是2/17日开始的调整并未结束。3/2的收盘点不见得就是这波调整的*点,如果市*点必定需在经过第2次测试才知道是不是经的起考验,如果不是则需再跌最后一小段的跌幅,所以我认为今天的下跌不意外。

每次国家重要日子股票在众人看好中大都下跌,股市是时常与人的思想相反的,这次二会召开,大家都期待二会行情,但事实上二会涨开以来涨多少?国家重要日子股票在众人看好中大都下跌,这种情况也不只是我们,台湾去年马英九上任是如此,美国欧巴马也是如此,庆祝行情其实在此之前一段时间就已经展开,去年奥运如此,今年二会还不是如此?

再说,今年以来,欧美各国都纷纷跌破从金融风暴以来的*点,而我们则还上涨了约30%,中国股市表现已经是全球第一,但是反思国家为什麽如此重力的救市?当然有其一定原因与道理,也就是我们面对世界金融风暴必须努力、重力的应战,表现在股市当然不可能只涨不跌。

何况前面说过了,自2/17的调整在时间上来讲还没足够(最少需3-5周),更何况不休息怎走更长的路?

为什么说港股是历史性趋势

直到现在内地资金与港股的桥梁打通,也就是沪港通和深港通,内地资金大举南下成为可能,港股投资才真正迎来了历史性机遇。

对于港股本轮上涨,海内外机构普遍持乐观态度,认为港股处在一个上升通道。除了汇率趋稳、资本外流速度下降等宏观因素影响外,本轮港股上涨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港股比较便宜,处在价值洼地。在房地产、多元金融、银行等行业,港股估值水平明显低于A 股。3月9日,反映港股相对于A 股估值水平的AH 溢价指数为117.50,简单地说,就是A股依然比港股贵17.5%。AH 价差的存在,是内地股市和港股估值差异的体现,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主要是两地成交量差异造成的。

第二,内地资金大举南下,经由这沪港通和深港通这两个渠道加速流入港股。中国内地投资者源源不断为香港市场提供资金供应。数据显示,2015 年底到2016 年末,陆港通基金规模扩大了1.62 倍。

随着港股通南下资金的增加,两地股市差价将会慢慢弥合,这种必然趋势正好为投资者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今年以来的港股走强,AH 股溢价收窄,恰好印证了这一必然趋势。

“第四桶油”败退港股 百亿债务下光汇石油何去何从?

吴清 本报记者 吴可仲 北京报道

在停牌3年后,曾经国内*的民营油企、有“第四桶油”之称的光汇石油依然未能逃脱“退市”的命运。10月16日,光汇石油公告称,10月20日上午9时起,其上市地位将被取消。

10月20日,光汇石油方面在回复《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退市后公司股票将不能再在香港联交所交易,不过董事会仍将继续完成当前的债务重组计划,并且经营及持续发展当前的业务。公司还将采取必要措施,*程度减少退市对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影响。

记者了解到,光汇石油曾因曝出财务和经营问题,其股票从2017年10月3日起停牌至今已超3年,最终被退市。目前光汇石油位于深圳的内地证券事务等相关部门已经裁撤调整,剩余的业务转接到位于香港的投资事务部继续完成。而国卫会计师事务所则接替此前辞任的普华永道,继续未完成的业绩审核工作。

如今,在前两年P2P集中暴雷的大背景下,光汇石油旗下的光汇云油的类期货、理财收益类产品早在去年就先后取缔,目前仅留存加油卡等业务。

作为曾经国内*的民营油企,光汇石油为何走上“退市”的道路?其虽于今年5月与大多数债权人达成了和解,但依然是百亿债务压顶,退市后又将何去何从?

退市

据悉,香港联交所于2020年10月8日致函通知光汇石油,根据上市规则第6.01A条,该公司股票于2020年10月20日上午9时起被取消上市地位。

今年2月28日,由于光汇石油未能在1月31日前达成所有复牌条件,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决定取消其上市地位。3月9日,光汇石油曾申请复核上市委员会决定。10月7日,上市复核委员会决定维持取消该公司上市地位的决定。

按照规定,自2020年10月19日(即该股票于联交所的最后上市日期)后,尽管股票仍继续有效,但该股票将不再继续上市,也不再于联交所买卖。

对此,光汇石油董事会表示,其管理层已经尽了*努力来达成复牌条件,虽然董事会认为公司复牌计划是合理可行的,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该计划实施被推迟。最终联交所拒绝了批准公司延期的要求。

“如今,光汇石油已经停牌超过3年,期间光汇石油也曾多次努力来达成复牌条件。”一位接近光汇石油的分析师告诉记者,但联交所综合评估后可能觉得光汇石油目前的财务及经营状况难以达成,所以拒绝再延期。

虽然已经退市,但光汇石油方面对记者表示,仍将继续努力完成当前的债务重组计划,并且经营及持续发展当前的业务以及完成出售舟山储油项目,实现公司利益*化;同时,采取必要措施,尽量减少退市对公司投资者和债权人等造成的影响。

追债

此次光汇石油退市,“导火索”还得从3年前说起。2017年,光汇石油陆续曝出债务和经营问题。当年10月,光汇石油公告延迟发布2017年全年业绩,股票也开始停牌。

2018年起,光汇石油接连遭到债权人追讨,乃至出现油船遭扣押事件。据路透社报道,2018年11月,因未偿债务到期,光汇石油新加坡公司的加油船船队被扣押。

同年11月,因涉及与平安银行的借款纠纷,光汇石油持有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部分股权被强制拍卖。但随后该拍卖活动因故被取消。

2019年4月11日,香港高院裁定光汇石油董事局主席薛光林破产。系因光汇石油新加坡公司购买3025.36万美元的油品货物未按期支付,作为担保人的薛光林未能担保偿付。债务逾期后,薛光林也没有提出延迟法定追债要求的申请。10天后,光汇石油公告称,薛光林离任公司董事局主席及执行董事。

不过记者注意到,虽然退出了公司一线职务,但薛光林依然以光汇石油创始人的身份频频出现在光汇石油的相关新闻中。显然,薛光林虽然退居幕后,依然是光汇石油的“关键先生”。

此前,光汇石油和薛光林一直在推进对未偿还的债务和业务运营的重组。

公告显示,截至今年5月14日,光汇石油与大多数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其中包括丰田通商株式会社、Broad Action Limited、***国际银行等。

光汇石油方面表示,2019年年底,合作伙伴中国华融海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向其多家全资附属公司提供了约3.62亿美元的融资;今年5月19日,又提供了3000万美元的贷款,以支持公司的运营并偿还部分债务。

与此同时,光汇石油与子公司光汇石油新加坡公司签订一项关于偿还越南汽油新加坡现有债务的和解协议,表示将妥善解决相关所有债务。

拆雷

虽然暂时和多数债务人达成和解,但高企的债务依然是悬在光汇石油头上的一柄利剑。换句话说,高企的债务只是暂缓或者换种形式存在,光汇石油依然并不轻松。

今年1月31日,光汇石油公布未经审核的初步业绩报告,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公司总负债金额分别为220.58亿港元、180.36亿港元和194.23亿港元,而银行透支、借贷占据其中的57%、74%、47%。

同时,在停牌期间,光汇石油的利润连年下滑,从2017年盈利11.82亿港元,转为2018年亏损6.68亿港元、2019年上半年亏损25.54亿港元。

光汇石油方面提供给记者的资料显示,公司与债权人持续协商,与数名债权人达成了和解协议和债务重组协议。债务重组完成后,各贷款期限将延长至1~12年不等,债务总额得以大幅减少。

同时,光汇石油正在加速“瘦身自救”计划,以筹集更多资金偿还部分债务。此前出售的15艘油轮共回收4.2亿美元。另外光汇石油拟将舟山石油仓储及部分股权进行出售,据悉市场估值约为60亿元人民币。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光汇石油官网,依然将舟山石油仓储和码头设施作为公司的重点优势推介。今年1月7日,光汇石油方面曾称,公司就舟山石油仓储及码头设施的股权,与一位潜在买家签订了初步协议,此后未有进展公布。

汇总各方信息来看,目前光汇石油业务重心正逐步转向上游。旗下的曹妃甸综合开发调整项目(ODAP)已于去年9月投产,2019年全年总产油量达到1162.5万桶,其中光汇石油权益产油量407万桶。2019年,陆上迪那1气田和吐孜气田总产天然气10.7491亿方、凝析油近3万吨。

光汇石油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尽快全面完成债务重组,并将引进战略投资者。今后,将在贸易、海运和仓储等业务全部“瘦身”后,集中资源进一步发展上游油气勘探开发生产,打造亚太领先的油气公司。

不过上游的风险也不容忽视。2014年,光汇石油业务版图快速扩张,收购多个油气区块,也因此积累了大量债务。不料,原油价格大幅波动、融资银行收紧贷款,导致光汇石油账上的可用资金持续减少,“债务雷”由此陆续引爆,最终导致公司停牌3年并退市。

同时,光汇石油转型互联网+的平台——光汇云油的产品也在“瘦身”。

光汇云油相关产品于2016年推出,有投资者估算光汇云油储油卡的年化率曾高达13%。但当时光汇云油相关业务并未接入银行存管。外界也一度有“光汇云油涉嫌自融,向母公司输血”“光汇云油搭建资金池”的各种质疑。

2021年10月5号港股突然暴涨什么原因?

2021年10月5号港股突然暴涨,这是跟港股的友好利好政策有关系,现在香港的政局比较稳定,然后经济也恢复的很好,所以股市会大涨。

扩展资料:

根据证券时报2021年03月09日发布的资讯:

一、港股市场突然翻红

1、恒指早盘拉升超700点,遭遇连续下跌承压的市场,似乎正在迎来修复的信号。港股市场正在带头翻红。

2、3月9日开盘,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玩起了同步下探的步调,多只龙头股猛烈大跌,资金抛售猛烈,让股民基民同时看待。不过这种快速“失血”的趋势并没有持续太久。临近上午10点左右,港股市场出现了明显拉升的迹象。

3、从恒生指数走势来看,尽管开盘高开低走,指数一度跌近1%。但在9:57左右,恒指出现了快速拉升趋势,并迅速翻红;10:10分左右,恒生指数一度涨超1%以上。短短20分钟,恒生指数拉升超550点。截至11点20分左右,恒生指数涨超1.45%。

而除了恒生指数之外,恒生科技指数的反转更是猛烈。

4、当天开盘,恒生科技指数就迅速下跌,成为当日领跌板块,指数一度跌超4%以上。而在临近10点左右,恒生指数开始*拉升,指数快速从跌超4%转为涨超1%,盘中恒生科技指数拉升近500点。截至11点24分,恒生科技指数涨超2.5%以上。盘中振幅超6%。此外,当天香港消费板块、医疗板块等本地股涨幅居前。

二、南向资金仍在持续流出

1、68只港股获大比例持有,值得注意的是,南向资金近期的流出规模较大。3月9日11点15分左右,南向资金净流出超46亿港元。

2、3月以来,南向资金持续流出资金规模已经超百亿港元。据证券之星统计显示,截至3月8日,港股通标的股中,南向资金合计持有2371.84亿股,占标的股总股本的比例达9.01%,合计持股市值25430.46亿港元,占标的股总市值的比例为6.76%。

3、具体到单只标的股来看,南向资金持股量占总股本比例20%以上的有69只,持股比例在10%~20%之间的有92只,持股比例在5%~10%的有109只,1%~5%的有136只,持股比例低于1%的为94只。南向资金持股比例*的是保利物业,*持有6966.14万股,占港股已发行股份的比例为45.43%,其次是华能国际电力股份、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持股占比分别为43.38%、43.12%。从特征来看,南向资金高比例持有的个股,多数为AH概念股,统计显示,南向资金持股超20%的个股中,AH股共有53只,占比为76.81%;持有比例在10%~20%之间的个股中,AH股占比为35.87%。

三、机构:港股基本面仍然向好

1、在不少机构看来,港股市场短期调整实际上受此前印花税影响,但冲击有限。未来港股仍具有布局机会。

2、2月24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的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提到,为增加特区政府收入,计划上调股票印花税税率,由现时买卖双方按交易金额各付0.1%,提高至0.13%。政府将继续全力推行各项发展证券市场的措施,将香港的金融业发展至更高的台阶。

3、3月2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称,不排除进一步增加印花税的可能。媒体今日上午消息,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不排除进一步增加印花税的可能,增加印花税不会影响到香港股市的竞争力。汇丰晋信海外投资部总监、沪港深、港股通双核策略基金基金经理程_认为,短期来看市场调整主要受港府调升印花税的影响,但背后主要原因仍是通胀和美债利率。目前港股上市公司基本面依旧向好,如果后续通胀温和,则港股有望重拾升势。

4、中信证券秦培景认为,近期市场调整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内外市场流动性预期变化的影响。预计后续随着市场预期趋于平稳,市场的支撑会逐渐显现。与此同时,在市场压力短期快速释放过后,新主线的配置价值已有所提高。中金策略认为,港股整体市场跌幅比前一周要小得多,相比之下,主要是得益于具有低估值优势的板块表现出较好的防御性,而这也恰恰是港股较全球其他指数更具吸引力的地方之一。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