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年一遇是指某河流在某个过流断面出现的*洪水流量的平均概率为每十年一次,但并不是只有每十年才会出现这*量的洪水,比如去年某地某个河流出现一次洪水其流量和洪峰被定为十年一遇,今年这一河流又出现洪水其流量与去年基本相等也是十年一遇,那么下次这条河流出现同*量的洪水的时间可能就会为二十年以后甚至更长。但也可能某个河流连续几年每年都出现洪水,那么这几年过后很可能相当长时间都将会是枯水。
2、越是洪水的流量大其出现的频率也就会越小,可分为百年一遇大洪水,千年一遇特大洪水,或者是万年一遇罕见洪水。比如98年的长江全流域大洪水就为百年一遇,下次出现九八年那么大的洪水可能就会在一百年后,但也可能这几年连续出现一次五年一遇小洪水和十年一遇或又是百年一遇的洪水了,但今后就可能相当长的时间不出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了,上推长江前次出现如九八年的洪水是在一九三四年。三峡工程的设计防洪标准是:能够抵御九八年那样的百年一遇洪水,当洪水到来时能够拦蓄住洪水,而不用启用下游的分洪区分洪;其大坝设计行洪能力是在千年一遇特大洪水到来时在下游荆江分洪区配合下能够确保武汉及下游平原土地不被淹:当万年一遇罕见大洪水到来时确保不溃坝,也就是水利专业上常说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其设计为:千年设防,万年校荷。再如黄河有二十多年没有发生洪水,所以出现十年一遇或百年一遇的洪水的机率也越来越大,这也就是人常说的:久旱必大涝。
但我不相信各种基础设施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人跳出来表示:投资太大了,这些都是民脂民膏,这么多工程做下去顶多只是赚面子,什么时候能收回本钱之类。相信这种论调大家都已经听到耳朵长茧子了,不过确实说服了一些不明白其中原理的人。
比如提到我国的大型工程的时候,往往就会把三峡工程拿出来说道,这是我国修建的*的水力发电项目之一了。因为在它修建的时候,我国经济还没有现在这么强悍,就算那些发达国家看到这个项目,也要纷纷鼓掌,表示佩服震惊。
但是直到现在依旧有人质疑,三峡投资超过1300亿,究竟能不能收回成本?然而实际上现实中的三峡工程号称是人间印钞机,到底有多厉害呢?给你算一笔账你就明白了,三峡大坝除了蓄水防洪之外,*的功能就是利用水利进行发电了。
在建设初期就已经设想到了这种利用方式,因此整个三峡发电站的总体装机量达到了2200多万千瓦时。要按照正常的发电数量计算,乘以我国的水电价格,从事水力发电的毛利率,每年就能达到惊人的250亿,这样算下来6年就把建设成本全部都收回来之后就一直在净盈利了。
不过也有人表示满负荷发电是很损伤机体的,不可能天天这样做,因此就算是按照正常的发电量,每天也要赚到6850万。这个数字大家或许没什么感觉,如果把印制钞票的印钞机搬过来,每秒钟按12张百元钞票计算,就算印钞机全天24小时工作不停,一天也只能印1亿元。
三峡水电站不用满负荷到24小时,就能够赚6000多万元。所以管它叫人间印钞机是真的没问题的,这么重大的工程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设计的,但如果能够在完成它的历史意义之外,同时产生足够的盈利,这又何乐而不为呢?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三峡工程,就是三峡水电站,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段与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的水电站和清洁能源基地,也是目前中国有史以来建设*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六月一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机组设备主要由德国伏伊特(VOITH)公司、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组成的VGS联营体和法国阿尔斯通(ALSTOM)公司、瑞士ABB公司组成的ALSTOM联营体提供。
三峡水电站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2335米,总投资954.6亿元人民币,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水电机组,2012年7月4日投产,这意味着,装机容量达到224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2012年7月4日已成为全世界*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2020年8月,长江2020年第5号洪水”已在长江上游形成,三峡水利枢纽迎来建库以来*洪峰,已开启11孔泄洪。
三峡工程的意义:
三峡工程不但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有利于加快长江中上游水电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有利于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三峡工程建设符合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将载入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史册。
三峡工程作用:
1、三峡工程是解决长江中下游严重洪水威胁的关键性工程。
三峡工程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库容为393亿立方米的大水库,可拦蓄洪水、调节洪峰,使长江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2、三峡工程是国家调整能源布局和促进全国电网联网的重要措施。
三峡工程建成后,水电站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可以缓解华中、华东和华南等地区能源紧张局面。而且,随着三峡电站、长江上游电站以及输变电工程的相继建成,将使我国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南和川渝地区实现联网,进而实现全国联网。
3、三峡工程是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和水资源滚动开发的基础。
长江上游干流*江段可规划10个左右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可达6000多万千瓦,是未来“西电东送”重要基地之一。三峡工程建成后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和资金能力,为梯级开发上游干流水能资源提供了物质保证。此外,三峡水库的形成,为南水北调提供了可靠的水源,必将进一步促进全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4、三峡工程可以改善长江中上游通航条件。
三峡水库蓄水后,万吨级船队可从上海直达重庆,运输成本可降低1/3,使长江真正发挥“低成本、大通量”黄金水道的作用。
扩展资料:
兴修水利,防治水患,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分布很广。清代以来,水害更趋频繁。1860年、1870年两次特大洪水,中下游平原损失惨重。1931年、1935年两次大洪水,使数十万人流离失所。1954年、1998年的特大洪水,人们还记忆犹新。无论是从人类生存还是发展的角度,治理长江都是刻不容缓的要务。
三峡工程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心血和智慧,研究论证所进行的工作量之浩大、听取意见之广泛、投入力量之雄厚,在世界工程史上堪称罕见。半个世纪的研究论证,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求实精神,充分表明了三峡工程建设是民主、科学的决策。十年建设实践证明,兴建三峡工程是***三代领导集体的英明决策。
参考资料:***-三峡工程具重大历史意义 为永载史册的世纪丰碑
上述的“据说有人考察得出结论,利大于弊是暂时的,待数百年后,中国的三峡水利工程会付出大于收获,将会成为中国发展的一大包袱……”我不敢苟同,因为中国的三峡水利工程肯定是利大于弊的,且不会是暂时的,水能得到利用,使得中国华东、华南的电力供应状况得到缓解,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还改变了三峡的航运,促进了水上交通的发展;也制造了人类史上的一大奇观,成为一个旅游胜地;三峡水库周边的乡村农民,可以发展水产养殖,发展水面经济.当然,有得肯定有失,生态影响,地球表面应力作用,……这些是难以预料的,属于不可知的、不可抗力,作用很难说.至于等到数百年后,会不会付出大于收获,只能让事实说话,只能留待后人评说,现在我说尚早!楼主朋友,你说呢.
三峡工程的利在于防洪方面,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弊端是,造成下游水位降低,周边自然环境质量下降。
三峡工程
三峡水电站,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又称三峡工程,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段与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型的工程项目,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6月1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