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黄金年代

2025-09-21 21:36:30 证券 xialuotejs

家人们,谁懂啊!咱就是说,要是能开着哆啦A梦的时光机,你最想回到哪个时代?别跟我说唐宋元明清,格局打开,直接定个坐标: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揣上你所有的家当,咱们去搞钱!那可是一个“遍地是黄金,风口上猪都能起飞”的魔幻时代,也就是传说中让无数人“一夜暴富”又“一夜回到解放前”的中国资本市场黄金年代

那时候,股票是个啥?很多人都还一脸懵圈。就像你现在跟爷爷奶奶解释什么是“元宇宙”一样,他们看你的眼神里充满了“孩子你是不是发烧了”的关爱。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duang”的一声开业,深圳证券交易所也紧随其后。这可不是什么高大上的金融大厦,据说上交所最早就在浦江饭店的一个小厅里,那场面,估计还没现在一个网红的直播间大。但就是这么个“新手村”,即将上演一出史诗级的“人民币玩家”养成记。

咱们先聊聊“老八股”,这可是A股的“创世神”,是 *** 开天辟地时留下的那几块灵石。什么“延中实业”、“真空电子”,听着名字就一股浓浓的工业风。但你可别小看它们,这些股票在当时就是YYDS!就拿“飞乐音响”来说,这是新中国第一支公开发行的股票。当时买它的人,心里估计跟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一样,一半是好奇,一半是“豁出去了”。结果呢?后来的故事告诉我们,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仅没被夹到手,还吃撑了!

中国资本市场黄金年代

那个年代炒股有多疯狂?没有涨跌停板!对,你没听错,一天之内,你的股票可以从一辆自行车变成一辆小汽车,也可能从一顿海鲜大餐变成一碗清汤面。交易规则也是T+0,上午买下午就能卖,那感觉,比玩《欢乐斗地主》还刺激,超级加倍那都是小儿科。股民们哪懂什么K线图、市盈率啊,大家信奉的是“大力出奇迹”。交易大厅里人山人海,红马甲们用手势报价,那场面,跟菜市场抢白菜似的,充满了原始的、野性的生命力。

要说那个时代最硬核的“装备”,必须是“股票认购证”。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一张抽奖券,抽中了你就有资格买新股。为了这张薄薄的纸,当年的深圳上演了现实版的“釜山行”。成千上万的人从全国各地涌来,在银行门口排队几天几夜,吃喝拉撒全在原地解决。一张30块的认购证,转手就能卖到几千块,中签率还贼高。这已经不是理财了,这是赤裸裸地往你兜里塞钱啊!史称“810事件”的那场风波,就是因为这小小的认购证引发的,那场面,只能说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在这种草莽时代,自然也诞生了无数传奇人物。“杨百万”就是其中最响亮的一个名字。这位老哥,原名杨怀定,本来是个仓库保管员。人家愣是靠着敏锐的嗅觉和“干就完了”的勇气,辞掉铁饭碗,揣着两万块钱,开始倒腾国库券,赚到了人生第一个一百万。在那个万元户都牛气冲天的年代,“百万”这个词简直就是神祇的称号。后来他杀入股市,更是如鱼得水,成了那个时代所有股民心中的“民间股神”,他的故事被写进报纸,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韭菜”前赴后继。

那时候的信息有多不发达?没有东方财富网,没有同花顺APP,更没有哪个财经博主天天给你分析“明天哪只会涨停”。大家获取信息全靠《上海证券报》和口耳相传的“内部消息”。“喂,听说了吗?隔壁老王单位的那个谁的亲戚在XX公司上班,说他们要重组了!”——这种消息,在当时就是价值千金的财富密码。很多人买股票,就跟开盲盒一样,开到什么全凭运气。但那个时代,就是运气好的人特别多,随便买一只,放着不动,过段时间一看,哟,翻倍了!简直离谱!

当时的全民炒股热潮,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现象。出租车司机跟你聊的是“今天大盘如何”,菜市场大妈讨论的不是白菜多少钱一斤,而是“那支代码叫啥来着”。好像你不开个户,不买几手股票,就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就会被开除“球籍”。这种狂热的氛围,裹挟着每一个人,梦想着自己就是下一个“杨百万”。今天的你我,还在为一杯奶茶的配送费纠结,而那时的人们,正在真金白银地体验着心跳加速的财富过山车。

当然,那也是一个规则不完善,充满风险的年代。有人一夜暴富,就有人倾家荡产。市场的大起大落,比坐海盗船还刺激。很多人还没搞明白什么是“市盈率”,就已经体验了从巅峰到谷底的全过程。但正是这种混沌、野蛮、充满无限可能的状态,才构成了那个独一无二的“黄金年代”。它像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电影,充满了荒诞、激情与梦想,让人又爱又恨。那你知道最早的股票交易所,交易员们用什么来传递信息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