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大家好,我是蚂蚁保主,江湖戏称搬运工~
盛世经典是友邦人寿新推出的*增额终身寿险,它的主要作用理财规划。
跟友邦过往的理财险,如分红险,或者年金险搭配*账户的形式的产品相比,
增额终身寿的收益是明确的,
相应保单年度对于的现价都白纸黑字写在合同里,不会存在任何的波动。
增额终身寿虽然属于寿险,但与普通的终身寿完全不一样,
严格来说,它是一个轻保障、重储蓄的理财产品,属于理财性的范畴。
因为它的身故权益一般是按累计保费的倍数、现金价值、有效保额取大者,如下条款:
在保单前期,身故权益可能会有累计保费的120%、140%、160%等不同的级别;
而在保单的中后期,因为保单现金价值与保额是完全相同的。
所以它的身故赔付就是保单现金价值,即账户里多少钱、保险公司就赔多少钱。
这就相当于是在保险公司开了一个身故保障+“储蓄账户”,把钱放在里面以固定利率增长。
所以,对于增额终身寿险选择,我们要重点关注保单的现金价值,
即对应年限“储蓄账户”有多少钱。
也就是说,投保投保增额终身寿险主要看的就是收益,收益低大概率不是什么好产品。
下面,我们按照官方的宣传海报的案例来测算下它的收益,
隔壁老王,40岁,家庭幸福。
考虑到日益递增的家庭责任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他希望有一份与自己共同“成长”的人身保障为未来保驾护航。
后来,老王为自己投保了友邦盛世经典终身寿险,
基本保额50万,5年缴费,每年保费115850元,具体利益
如上图,
投入579250元本金,保单第7年,现价达到586000元,基本实现回本。
50岁时现价为651000元,IRR达到1.47%,折合单利1.57%!
61岁时现价为963000元,IRR达到2.71%,折合单利3.58%!
81岁时现价为1955000元,IRR达到3.17%,折合单利6.31%!
101岁时现价为3924500元,IRR达到3.29%,折合单利10.2%!
从现价的增长来看,缴费内盛世经典的现金价值较高,
但过了缴费期后,现价的增长速度变慢,保单第10年,IRR只达到了1.47%,
同样的5年期缴费,目前比较*的增额寿保单第十年IRR已经达到3.4%以上。
另外,盛世经典的中后期收益也不高,
经过30年的增长,IRR也没有突破3%,即使到后期,IRR也只达到了3.3%。
所以,从收益来讲,盛世今典在整个增额寿市场上只能算中等水平。
至于灵活性,盛世经典是支持减保的,
但是减保没有写进合同,未来会不会有20%的领取限制,受保险公司以及监管的政策的影响较大,
也就是未来每年能拿多少钱出来也有不确定性。
以上,可以得出,投保增额终身寿,友邦盛世今典不是优选~
风雨人生路,有条件*提前规划!
如果您对此文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区讨论。
愿我们所有人都活在保障中,一生平安顺遂!
保险交流,可私聊保主~
声明:以上内容未做全面分析,仅供参考,具体请结合自身需求及合同条款谨慎抉择、合理取舍!
08月12日讯 嘉实中证500成长估值ETF基金08月11日上涨1.89%,现价1.43元,成交0.2万元。当前本基金场外净值为1.4621元,环比上个交易日上涨1.98%,场内价格溢价率为-0.35%。
*报告期内,本基金收益率为48.84%,。
数据显示,近1月本基金净值下跌0.12%,近3个月本基金净值上涨10.24%,近6月本基金净值下跌4.18%,近1年本基金净值下跌3.35%,成立以来本基金累计净值为1.4621元。
本基金成立以来分红0次,累计分红金额0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王紫菡,自2021年09月09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17.67%。
12月27日讯 华泰柏瑞盛世中国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华泰柏瑞盛世中国混合,代码460001)12月24日净值下跌3.76%,引起投资者关注。当前基金单位净值为0.6967元,累计净值为4.2911元。
华泰柏瑞盛世中国混合基金成立以来收益1,107.79%,今年以来收益11.38%,近一月收益-8.52%,近一年收益16.79%,近三年收益179.81%。
华泰柏瑞盛世中国混合基金成立以来分红14次,累计分红金额28.77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牛勇,自2018年05月03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115.45%。
*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亿纬锂能(持仓比例9.84%)、宁德时代(持仓比例9.66%)、恩捷股份(持仓比例9.47%)、山西汾酒(持仓比例8.95%)、天赐材料(持仓比例8.67%)、酒鬼酒(持仓比例7.91%)、正泰电器(持仓比例3.73%)、西藏城投(持仓比例3.57%)、赣锋锂业(持仓比例3.52%)、富临精工(持仓比例3.34%)。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三季度宏观经济稳健中增速略有回落,二季度PMI仍处于需求扩张阶段,但受国内新冠疫情反复以及火电供给影响,九月份PMI在疫情后*回到50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速在三季度逐月回落,但仍处于历史平均水平。受供给因素及用电需求增速较快双重影响,国内动力煤及国际天然气价格在三季度涨幅较大,影响了市场对后续通胀的预期,但明年初该供需紧张将大幅缓解。三季度市场的增量资金结构有所变化,一定程度加剧了热点板块的波动,而前期跌幅较大且质地较好的消费成长品种重新受市场关注。基金在期间仍超配新能源以及成长与估值匹配的消费品种为主。
四季度将继续关注国内电力供给对需求的影响,部分省份“双降”压力可能会较三季度末有所缓解。国内货币政策仍将维持整体稳健并适度灵活,年底前出现流动性紧张的概率并不大。海外需求虽然高峰已过,但仍处于复苏之后的合理水平。欧美央行的货币政策不会急转向,仍在与市场反复沟通货币收紧的长期性,意图让市场充分预期以避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预计四季度国内外新能源车的需求仍然较好,且国内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推进政策继续落地,长期我们仍然看好新能源板块的整体投资机会,在市场情绪回归理性后,该板块中的优质成长公司的投资价值更加明显。我们继续坚定看好新能源汽车、光伏设备、医疗服务、食品饮料中的优质成长性公司,这类公司的基本面仍维持较好的发展趋势。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拿下一张保费200万元以下的保单,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签了大单。”一家人身险公司的业务人士小王说,公司今年加大了在银行销售人身险产品的力度,银保渠道业务已是贡献公司新单保费的主力。这是近两年险企重新重视银保渠道的缩影。过去,由于价值率低、强监管约束,人身险行业颇有“谈银保渠道色变”之感。但在人身险行业另一主流渠道个险(即代理人渠道)保费持续承压之际,险企管理层不得不把目光转向银保渠道。这一趋势在今年尤为明显。
上海证券报
短期银保:告别激进之旅
“未来3至5年,无论是保费规模还是价值贡献,银保渠道都会超越个险渠道,成为寿险行业真正的主要渠道。”一些寿险公司高管开始对银保渠道寄予厚望。
这在前几年比较少见。由于产品形态简单、价值率较低及强监管约束,银保渠道不太受险企尤其是大型险企重视。2018年,包括中国太平在内的6家上市险企的寿险业务中,银保渠道业务保费占公司总保费的比例仅11.5%;整个寿险业银保渠道业务占比也从顶峰时的45%降至31%。
交银人寿董事长张宏良曾表示,过去,业内普遍低估了银保渠道的价值,有追求短期利益的大环境的影响,更有传统寿险行业追求规模至上,一度热衷“资产驱动负债”理念和行为的影响。
有保费、没价值,有规模、没质量,这是业内在过去对银保渠道业务的看法。业内人士表示,此前,银保渠道主要是中型公司冲规模、小型公司切入市场的利器,主打销售投连险、*险等理财型产品,价值率低;以3年期以下和趸交(一次性缴纳保费)产品为主,保费规模快速上量。
业内人士分析称,这种模式下,险企短期聚集大量保险资金,转而买地买楼、举牌上市公司,存在“短钱长投”风险。同时,由于产品期限过短,险企每年面临很大的兑付压力,进而不断提高产品收益率“卖新还旧”,在利率持续下行趋势下,投资风险日益凸显。
部分险企的激进之旅,最终迎来强监管约束。2016年至2017年,原保监会相继下发《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限制3年以下产品规模,叫停“快速返还+*险账户”类主打产品。在监管引导下,大型险企大幅压缩银保渠道业务规模,中小险企也纷纷向其他渠道转型。
重启银保:长期业务贡献喜人
疫情发生后,作为人身险第一大渠道的个险持续式微。保险公司尤其是大公司有些坐不住了,重新重视银保渠道逐渐从行业呼声变为战略落地。
今年,新华保险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全公开表态,肯定了银保渠道业务的重要性。“上半年,公司银保渠道总价值提升,年度价值保费达成情况较好,预计超额达成目标,对于补充其他渠道因疫情原因导致的价值保费不足情况是有贡献的。随着银保渠道规模提升,固定成本摊销基数变大,边际成本实际是降低的。”
《2020年中国银行保险代理业务市场行情分析》显示,2020年有84家(占比87%)人身险公司恢复开展银保渠道业务,银保渠道保费收入突破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高出个险渠道8个百分点。自2020年超越个险渠道以来,银保渠道新单保费今年贡献度再提升,行业交流数据显示,上半年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占人身险公司新单保费规模的比例达82%。
银保渠道新单业务的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前10个月,银保渠道新单期交(分期缴纳)保费约2327.6亿元,占新单保费比例达30.7%,同比上涨10.6%,期交规模和占比均达历史高位。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主打产品的悄然变阵。据业内人士介绍,银保渠道产品的类型正从理财型转向保障型,其主打的终身寿险、年金险,与个险渠道产品并无二致。“在监管政策及经营环境的影响下,银行和险企开始加强期交产品销售,部分银行甚至将代理期交保险业务规模作为重要的经营业绩予以展现。”
银行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在助力险企变革。麦肯锡在报告中表示,理财净值化、优质资产缺乏等外因加剧银行产品同质化,仅靠单一品类的拳头产品难以为继。保险产品的价值主张可帮助银行贯穿客户生命周期的各主要阶段,长期保单可推动银行与客户建立长期忠诚关系。险企需将“打造高质量银保发展模式”提升到全公司战略的高度,尽早为银保渠道业务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
长期银保:探索一体化合作模式
银保渠道也面临新的挑战。工银安盛人寿总裁吴茜表示,当银行、客户经理及客户熟悉了复杂的期交产品,越来越多险企重新发现银保渠道的价值,银保渠道的竞争从趸交模式转变成复杂的期交模式,银保渠道将面临新一轮的产品同质化和费用白热化。
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潘浩表示,放眼国外成熟市场,欧洲银保一体化合作模式可实现“双赢”。银行和险企通过产品定制、整合客户旅程、数据洞见共享、一体化团队协同和生态场景共创五大维度,可实现有效突破。
有3种合作模式值得借鉴:一是银行全资或控股模式,将保险子公司定位为服务于母行客群的保险产品中心,全面融入银行综合金融营销服务体系。
二是合资公司模式,银行和险企共建合资公司,实现渠道端与产品端利益绑定,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业内人士表示,这两种模式适用于银行系险企。针对母行私行与高净值客群,保险子公司结合客户生命周期中的主要保障需求,围绕家庭保障、退休计划、财富传承等,推出一系列高度定制的终身寿险、年金险、两全险产品,并匹配特色增值服务和权益体系,实现销售与服务的深度绑定。
三是战略联盟模式,银行和险企签订长期协议开展全面合作,险企通过战略费用投入换取合作银行渠道的*保险销售权。今年初,友邦保险与东亚银行达成为期15年的*策略性银行保险伙伴协议,东亚银行将向其零售银行客户*分销友邦保险的人寿保险及长期储蓄产品。
近期发布的《人身保险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重提被叫停10余年的险企进驻银行网点销售(驻点销售),被业内看作驻点销售重启的信号。此种模式下,网点更全、资源更多的大型险企,有望*获得优质的银行合作渠道。
银保渠道产品还需正视其他金融产品的竞争。大家保险集团总经理临时负责人罗胜表示,随着金融可及性提升和金融产品融合创新,居民投资理财意识被激发,寿险作为一种财务风险管理和增值手段,将参与到金融大领域的竞争。所有带现金价值的传统产品都被纳入范围更广的金融产品收益比价队列,按照理财的逻辑进行价值评估。险企需要站在客户角度,好好想一想寿险产品的价值和吸引力到底在哪里。
上海证券报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友邦盛世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友邦盛世基金、酷基金每日净值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